“赤道之国”过五一
——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厄瓜多尔地震救援行动侧记
“我非常感谢来到这里为我们搭建敞篷的人。我们在这场地震中失去了住所,大多数人只能露宿街头,幸好他们给我们捐赠了这些小房子。”5月1日住进由中国政府援助、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搭建的救灾帐篷后,重灾区卡拉克斯湾的灾民桑德拉感激地说。
4月16日发生的厄瓜多尔强震已经过去两周多,目前救灾工作已经进入重建和安置阶段。受中国政府委派前往厄瓜多尔执行救援任务的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五一期间仍在灾区坚守,他们马不停蹄往返于厄瓜多尔各个重灾区,在帮助当地灾民重建的同时,继续向灾民分发救援物资,培训当地人员。
中国帐篷,舒适!
5月3日,连续多日的高强度救援作业后,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根据工作计划,进一步扩大工作范围,按照厄方对中国援助帐篷分配方案,驱车北上分别前往震中附近的Muisne、Chamanga两地安置点指导搭建帐篷,当天行程520公里。
在Chamanga,救援队现场查看了中国政府援助帐篷的临时仓储点。该仓储点是一处露天中转站,由部队官兵守卫,中国政府援建的300顶帐篷、150箱(600张)折叠床,占据了绝大部分储位。
强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先后向厄提供了200万美元紧急现汇援助和价值6000万元人民币的救援物资,中国红十字会也在第一时间向厄瓜多尔红十字会提供了10万美元紧急现汇援助。
虽然是露天仓储,但帐篷码放整齐,折叠床也放进临时帐篷仓库,避免雨淋。救援队抵达时,当地民众正在协助装车运往安置点,几台大型机械也在忙碌着平整土地。
对于救援队的到来,安置点负责人连呼:“太好了!太好了!”他说,救灾帐篷是在2日晚上运抵的,由于是中文说明书,他们只能自己琢磨搭建方法,但仍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
该名负责人介绍,Chamanga安置点计划安置2000名灾民,现在已经得到一些组织提供的几十顶帐篷,但受灾民众反映空间狭小,不舒服。“中国帐篷空间大大,透气性好,因此我们计划把现有帐篷全部换成中国帐篷。”
“目前的任务是尽快把帐篷搭建起来。数量多,技术不熟练让我们感到很大压力,希望你们的技术指导能帮我们提高效率。”该名负责人说。
当天上午,救援队在该安置点培训了37名志愿者和受灾群众,着手组织当地民众开始帐篷搭建工作。双方约定,4日上午救援队派遣队员来此继续指导帐篷布局和安置规划工作。
当天,救援队还前往Muisne安置点培训了20名人员。该安置点计划搭建300顶帐篷,此前该安置点已经搭建了一批由其他组织支持的小帐篷,但舒适性较差,社区工作人员正计划逐步替换为中国政府援助的帐篷。
为灾民尽一份心,再累也值!
此次救援行动恰逢五一劳动节。救援队在“赤道之国”厄瓜多尔夙兴夜寐地执行救援任务,队员们无法和家人一起享受假期,却认为这是他们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劳动节。
“能在这个节日为厄瓜多尔受灾群众尽我们一份心,献我们一份力,再苦再累心里都舒坦。”救援队员刘雁平说。
在卡拉克斯港附近的空地新建一个较大规模的安置点,是厄方交给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的任务。此次救援行动,根据厄方分工,厄民政事务部门负责安置点选址和土地协调,军方负责安置点帐篷搭建,运送帐篷、折叠床等,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配合做好安置点规划和志愿者、军方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协调搭建安置点帐篷,以及向安置点群众宣传普及健康知识、防疫知识、卫生知识等。
5月1日,救援队早早来到卡拉克斯港,按照有关国际标准制定安置点规划和设计方案,启动安置点建设。中央电视台记者专程从基多驱车近8个小时来到这里,先后对San Vicente安置点的规划测量现场以及Jaramijo安置点的培训教学工作进行了采访报道。该报道已于5月2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栏目播出。
帐篷和床是灾民最需要的救援物资。“我们非常感谢中国,他们给我们带来物资,带来急需的床,在节日里还为我们努力工作。”住进搭建好的帐篷后,带着孩子的米利安松了一口气。震中,米利安一家失去了住所,一度露宿街头。
“根据此前我们对曼塔市附近的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和受灾群众家庭进行的灾情及需求评估,重点对临时居所、公共卫生及生活状况展开调查评估,发现大部分受灾民众的临时安置设施简陋,对制式帐篷需求急切,供水和公共卫生管理尚可。受灾民众急盼帐篷能尽早分发,期盼安置点早日建成,以解决他们无处安身的困难。”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队长任浩说。
截至当地时间5月4日,厄方已执行分发中国政府援助帐篷790顶,经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逐一现场核查,均已运抵相关安置点。救援队已对四个安置点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安装人员117人,各安置点建设指导工作也在逐步推进。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