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http://www.hszyj.net/
友情支持:同程旅游 
人道资源发展的目标路径 << 显红会特色 为群众服务——高解春解读《上海市红十字会改革实施方案》 | 讲好红十字故事 传播好红十字声音 >> 
 发布日期:2016-7-20 9:30:02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浏览:[]  评论:[ 字体:   

 

人道资源发展的目标路径

核心提示

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人道资源动员工作纳入红十字会的核心工作;

要加强机构建设,重视人才配备,建立可持续的资源动员工作机制;

积极争取政府的资源支持,做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承接者和合作伙伴;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道资源动员模式和渠道;

围绕核心业务创设具有红十字特色的筹资项目;

适应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壮大人道资源动员群体

 

人道资源是一个比红十字筹资内涵更为丰富的概念。按照上世纪70年代美国兴起的资源动员理论,“资源”既包括资金物资资源、场所设施资源、信息网络资源、媒体资源、人力资源,也包括精神文化资源、组织能力资源等。因此,人道资源的内涵除了红十字会为履行法定职责募集的资金和物资之外,也包括来自政府、企业、社会以及红十字运动内部的各种资源,如财政拨款、政策法规、人员编制、场地设施以及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支持等。可以说,人道资源是为红十字人道工作提供的资金、物资、人力、制度、信息、精神等资源的总和,而资金、物资和志愿者是其中最重要的三种资源。

 

人道慈善事业面临新形势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道慈善事业的发展环境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

1. 社会组织和人道慈善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一轮改革浪潮,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逐渐加剧。加快社会组织和人道慈善事业发展,加大民生建设和社会保障力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成为保持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和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社会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因此,中国社会组织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社会组织数量大量增加,参与人道慈善事业的企业和民众越来越多,动员募集的社会资源总量不断增长,社会企业、公益创投、慈善信托、网络众筹、云公益等新的公益概念和形态不断涌现,人道慈善机构提供的社会服务,与政府的社会福利事业体系协同合作,构成“新常态”下维护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2. 慈善法即将正式施行,红会法修改草案开始审议,中国人道慈善事业进入开放竞争时代。

为促进人道慈善事业和社会组织科学规范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2014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全国人大又通过颁布了《慈善法》和《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红十字会法修订草案也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随着9月1日《慈善法》的实施,其配套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相关条例均在抓紧征求意见过程中,不久将颁布施行。

《慈善法》是一部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也是一部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有媒体评价,《慈善法》将对中国“未来的公益慈善业态产生颠覆式影响”。未来的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将采取直接登记、双重管理的混合管理体制,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可以预期,中国慈善组织数量将快速增长,参与社会资源募集的慈善主体将越来越多,中国人道慈善事业将进入多元发展、充分竞争的时代。

 

3. 中国红十字事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中国社会组织和人道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红十字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对红十字事业来说同样是发展机遇,红十字会也是受益者。随着公益市场的放开,公益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加,大批新成立的公益慈善组织将参与分割捐赠资源。因此,未来的人道慈善领域是一个比拼品牌影响力、社会公信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市场。

人类正在经历信息革命。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原有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生活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也将不可避免地改变传统的慈善模式。如果我们还沉浸在以往的辉煌或过去的委屈里不能自拔自省,还在固守着陈旧的机关化作风、行政化思维和等靠思想,不思改革创新、坐等捐赠上门,那么我们在未来捐赠市场的份额将会不断下降萎缩,公益资源将会更多流向那些机制更灵活、效率更高、创新意识更强的慈善机构,我们的人道资源将会日渐减少,我们的人道使命将难以践行。

 

国际国内面临巨大人道需求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中国公益市场竞争的大幕已经开启,红十字人要深刻洞察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深入了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做好人道资源动员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1. 国际人道需求巨大,人道资源动员能力不足将制约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参与和行动。

据今年5月土耳其世界人道主义峰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全世界约有1.25亿人急需人道援助,有6000万人流离失所,3000万儿童因为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危机无家可归,被认为是“二战以来面临最严重的人道危机”。2016年全球人道援助需求超过200亿美元。据联合国估算,全球人道援助经费85%用于应对武装冲突,用于应对自然灾害的人道经费仅占15%。

我国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中国红十字会应当动员更多的人道资源,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道援助和合作交流。

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参与国际人道援助行动不断增多,援助额度不断增长,但由于人道资源动员能力有限,与国家对我们的要求以及国际社会对我们的期待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红十字会相比,我们能够提供的人道资源仍然捉襟见肘,难以满足各方需求。

 

2. 国内人道救助任务繁重,协助政府减灾救灾、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广泛动员人道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1亿人次的受灾群众需要人道救助,有7000万贫困人口和相当数量的残疾人、大病患者等困难群体需要帮扶脱贫。党和政府、人民群众都迫切需要红十字组织在开展人道救助、兜住民生底线、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

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残致贫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作为以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改善易受损人群的生存境况为宗旨的中国红十字会,应当动员和募集更多的人道资源,开展广泛的人道救助,发挥红会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中的特殊作用,充分体现人道组织的存在价值。但我们目前所能动员到的人道资源还难以承担这样的历史重任,迫切需要增强资源动员能力。

 

3. 人道资源动员能力决定红十字会的实力和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红十字会“十大”代表时指出:“希望中国红十字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增强责任意识,推进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核心是要做好人道救助、关爱群众、为民造福的工作。因此,组织动员更多的人道资源,帮助最需要帮助的易受损群体,改善他们的生存境况,提升他们防灾减灾、生计发展的能力,既是红会存在的基础,也是红会的职责,更是提升红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仅仅依靠政府的单一资源,不去动员和募集广泛的社会资源,就难以有所作为,就谈不上有什么大的影响力,其结果必然是逐渐被边缘化,人道救助工作的开展、“关爱群众、为民造福”的要求就无法真正落在实处。

 

发展人道资源的目标路径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人道资源动员工作纳入红十字会的核心工作。

人道资源动员工作是否得到足够的重视,有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但关键还在领导。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人道资源动员工作的成效。改进红会系统的人道资源动员工作,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人道资源动员工作列入各级红会的核心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班子共同抓。要制定资源动员年度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内部协调联动机制,实行目标绩效考核,推动资源动员机制改革创新。只有这样,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才能赢得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更多的社会资源。

 

2.  加强机构建设,重视人才配备,建立可持续的资源动员工作机制。

各级红十字会特别是副省级城市以上的红十字会,应建立专门的资源动员部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人道资源动员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人员配备非常重要,“筹资先筹人”,讲的就是人的重要性。要积极探索社会化的方式和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选调、招聘、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引进筹资人才,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资源动员工作队伍。要建立可持续的资源动员工作机制,如捐赠客户服务机制、筹资工作激励机制等。只有认真落实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能力培训、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才能有效推动人道资源动员工作的开展。

 

3. 积极争取政府的资源支持,做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承接者和合作伙伴。

党和政府的支持是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各级红十字会在争取党政资源方面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成果。红会法的颁布和修订、国务院相关文件的出台,财政支持的增长、彩票公益金的资助以及人员编制、办公用房、备灾设施等的配备,都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是各地的情况并不平衡,分管领导重视支持、红会主动作为善于争取的地方,得到的政府资源就多一些;反之,就少一些。无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政府的财政资源都在不断增长,政府资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公众参与人道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我们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增长,精心设计既便于政府购买、又便于公众参与的人道慈善项目,既当好政府人道工作领域的助手,又当好政府购买服务的合作伙伴。

 

4.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道资源动员模式和渠道。

发起成立红十字基金会(简称红基会)、建立专项公益基金是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一大创新,也是人道资源动员的重要途径。红基会是由红十字会发起、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慈善组织,是中国红十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基金会在体制上相对宽松、机制上相对灵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红十字会在体制机制上的局限,起到了“补短板”的作用。基金会作用发挥得好,可以与红十字会相得益彰,形成“1+1>2”的品牌效应,成为人道资源动员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专项基金是红十字会与捐赠人(或合作伙伴)共同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公益平台,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动员模式。它以民主决策、公开透明及其开放性和参与感,受到捐赠人的欢迎。从实践情况看,专项基金有利于增强对合作伙伴的吸引力,有利于培养长期捐赠客户,有利于提高捐赠项目的透明度。要依据即将施行的慈善法以及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关于专项基金规范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严格专项基金的设立和管理,发挥其在人道资源动员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5. 围绕核心业务创设具有红十字特色的筹资项目。

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发达国家红十字会有丰富的人道资源动员经验和优势,要善于学习、借鉴和利用。要围绕红十字会的核心业务,结合各地实际,设计符合社会需求的人道公益项目,吸引汇聚社会资源,打造具有红十字特色的项目品牌。多年来,中国红十字会相继实施了一些有品牌效应、受群众欢迎的人道公益项目和活动,如博爱家园、天使计划、红十字救援队、中华骨髓库以及青岛微尘基金、中山“慈善万人行”等。但整合系统资源整体打造的项目品牌仍然不够,特别是市、县级红会,缺少结合当地需求持续开展的人道项目,使资源动员缺乏载体和支撑。因此,县级以上红十字会要积极主动开展资源动员工作,既要落实好上级红十字会的“规定动作”,又要做好自己的“自选动作”,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实现“一市一品”“一县一品”,使每个市、县级红十字会都有自己的人道品牌项目。

 

6. 适应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壮大人道资源动员群体。

红十字会是既有会员又有志愿者的人道组织,志愿服务是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原则,也是最重要的人道资源。但从现实情况看,我们对会员和志愿者这两个最大的资源群体重视程度还不够,组织动员还不够,作用发挥还不够。台湾慈济基金会2014年捐赠收入约70亿新台币,90%来自于他们1000多万会员和志工队伍。中国红十字会拥有2300多万会员和200多万志愿者,每年收到的会员会费和捐款却很少。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红十字会、慈济基金会在组织动员会员、志愿者方面的经验,认真反思传统的会员、志愿者管理发展模式,用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开拓人道资源动员的新领域。

近年来,中国公益捐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小额公众捐赠的大幅度增长。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公益慈善事业捐款70%以上来自企业和机构。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公众的公益参与和爱心捐赠提供了极大便利,来自个人捐款的比例越来越高,有些基金会的个人捐款已经超过企业捐款,所占比重达到70%。

红十字会在应用互联网、面向个人筹款方面曾经处于领先地位,也具有创新性。2008年中国红十字会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合作开通了面向手机用户的短信捐款,至今累计捐款人次超过6700万;2010年与淘宝网合作,建立了第一个面向网络用户的淘宝公益基金,网上累计捐款人次超过5.8亿。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应用新媒体技术和移动互联支付手段争取个人小额捐赠上却未能与时俱进,以致被甩在了潮流后面。

一个人干不过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干不过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干不过一个趋势,团队+系统+趋势=成功。红十字人要努力跟上时代发展趋势,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乐于接受和善于利用新事物,勇敢迎接资源动员新时代的到来,充分运用红十字的品牌影响力,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资源动员模式,开展有新意、接地气的人道项目和活动,组织动员包括会员和志愿者在内的广大公众参与,全面提升资源动员工作的系统能力和整体水平。

(作者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365Key 新浪ViVi 搜狐狐摘 和讯网摘 天极网摘 POCO网摘 igooi-it网摘 亿友响享 博采 打印 】【 收藏 】【 推荐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暂无  ·暂无
践行者 担当者 开拓者——浅谈中国红十..
锐意改革,打造“红十字铁军”——关于深..
一段历史 一种精神 一面旗帜——红十字..
开启红十字事业新征程——学习十九大报告..
新时代 新使命 新征程——学习十九大报..
 评一评
正在读取…
  笔名:
  评论:
   
【注】 发表评论必需遵守以下条例: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设置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连接 -
Copyright ©2005-2006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
Powered By:EliteArticle System Version 2.20
网站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