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流]栏目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08-9-30 10:02:31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1281
百万市民捐献热血  生命长河奔流不歇
——苏州市贯彻实施《献血法》10周年回顾
郝如一  吴广明
 
  截至200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10周年了。10年来,苏州城乡居民已有102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量的比例从1998年的14%上升到2005年以来连年100%。市民自愿无偿献血和血小板捐献比例也连续多年达到100%。10年来有1.5万人受益于无偿献血后的本人或直系亲属用血返还,报销用血费达500万元;符合终身享受免费用血条件者15万人。苏州连续两次被江苏省授予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在苏州这座常住人口近600万的城市,10年来流淌和消耗的一种液体总量竟达280多吨,平均每年二三十吨,且以年增5-10%的速度上升。您别以为是自来水,这可是由100多万市民无偿捐献出的鲜血!因为种种原因,这么多的血液都被病人和伤员消耗了。
凡是到苏州参观考察的红十字会、卫生系统或输血机构同行,听说上述数据后无不感到惊讶,同时也为这个“献血大市”竟还未能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而惋惜。因为,要获得这份荣誉不看绝对数(献血总量再多也无济于事),只看相对数(每年自愿无偿献血达100%)。这就苦了苏州——献血总量越大则自愿无偿献血相对比例提升难度越大。
  然而,这种状况在贯彻《献血法》的10年过程中,逐步得到改善,无偿献血群体中,“自愿”的比例逐年提升,“自愿”的道路越走越顺畅。从2006年起,苏州市终于实现了供血用血全部来自自愿的无偿献血。
  根据《献血法》有关规定,苏州市每两年召开一次无偿献血表彰大会,对累计献血1000毫升以上符合各档次奖励条件的献血者分别授予特别奉献奖、奉献奖、金奖、银奖、铜奖。10年来,全市已有近3万献血者受到不同级别的表彰奖励。
  为贯彻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献血法》,苏州市早在1999年就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制定出台了《苏州市献血条例》。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检查组深入全市城乡调研,监督检查《献血法》和《苏州市献血条例》的落实,帮助解决基层采供血机构的实际困难。2000年,苏州市政府投资2200万元,新建了市政府当年实事工程、建筑面积6676平方米的现代化中心血站。新血站不仅是市民奉献爱心的场所及青少年科普与德育基地,而且成为展示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200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这个中心血站,充分肯定了苏州市无偿献血工作。2005年底中国红十字总会彭珮云会长也视察了苏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并欣然题词:“无偿献血、利国利民”。
  苏州市各级党政机关公务员发挥无偿献血表率作用。献血车每年开进市府大院,每次都有一二百名公务员(其中有二三成县处级领导干部)踊跃参加。2002年7月30日,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珉在得知夏季高温库存血告急后毅然献血。在他的带动下,许多机关干部和市民纷纷响应,很快就缓解了临床用血压力。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彩宝在看望流动采血车工作人员时献血200毫升。时任副市长朱永新已献血7次,累计1900毫升。市政协副主席府采芹在任卫生局局长期间,多次带领全家献血,并报名捐献骨髓。
高校师生、部队官兵、机关干部、医务人员成为献血主力军中的“先头部队”和“应急部队”。每年夏季和春节前后,许多城市往往发生“血荒”,过去苏州也不例外。后经反复调研,苏州充分利用外资企业多的特点,将外企员工献血时间安排在高温时期,将部队、机关、医务人员献血安排在春节前后。苏州还在外资企业成立了“万人流动血库”,随时可以解决血液紧缺、偏型等具体困难。此后,“血荒”便不再发生。
  早在1999年,苏州市就在市区最热闹繁华的观前街建有省内第一个献血屋;2006年又在吴中区木渎镇建有省内第一个农村献血屋。目前,全市已有四个献血屋,一辆流动采血车,对于提升市民自愿无偿献血的比例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苏州市推行的“个人储血、家庭互助、单位互助和社会援助”相结合的用血制度逐步为社会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无偿献血作为“救人生命、利人益己”有效形式,加入到献血者行列。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些因接受他人献血而得救后的“还愿者”;有不少在结婚当天前来献血的新郎新娘,或在结婚纪念日结伴而来的中年夫妇;还有许多人怀揣种种原因或目的,为亲人为他人或为自己而献血;更多的人献血就是为了献爱心。人们悄悄地来,默默地去。一些单位更是把组织员工献血作为凝聚团队力量,弘扬企业文化的载体。
  为了不断提升市民自愿无偿献血的比例,组建一个固定的献血者群体很有必要。2005年6月14日,即“世界献血日”那天,苏州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俱乐部成立。几年来,俱乐部各分部定期开展活动,为保障血液供应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稀有血型分部,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有1000多人,分部每年组织联谊活动,给大家提供交流平台,强化“捐稀有资源,献特别爱心”的意识。就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临床提供了100万毫升的稀有型血液,挽救了一条又一条生命。卫生部在2006年9月30日起叫停有偿机采血小板,这对临床所需血小板每年约1万人份的苏州来说,形势严峻。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的对策是克服人手少的困难,设立双休日市民捐献血小板接待日;安排2名服务引导员,为前来捐献血小板的市民指引路线,提供方便;将捐献血小板的场所从三楼搬至二楼,给尚未捐献过血小板的献血者提供一个直观平台并鼓励他们加入其中;充分发挥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俱乐部成分血分部的作用,在各高校招募捐献血小板的同学。截止目前,苏州市已建立了一支2万多人的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
  为了使无偿献血逐步由政府下达指标性计划向市民自愿自发献血过渡,这对年用血量高达24-30吨的苏州来说,难度极大。为此,苏州市献血办和红十字会加大了与各大媒体合作,除加强新闻报道外,还力求在宣传工作上有创新有进展。如在报纸和电视节目开辟“每周血情报告”、“临床用血公示”等栏目,让市民及时了解血液供求行情,以便不同血型的献血者选择自愿献血的时机;在苏州电台的每周一档《生命之河》栏目已办四年,又在其它频率节目中不定期开设无偿献血专题讲座或电话连线咨询。如在开展无偿机采血小板之初,许多市民对此不了解,通过电台的现场直播后,主动报名捐献血小板的志愿者明显增加。同时,苏州市还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在电台早新闻和城市音乐频率中插播无偿献血广告。
  苏州市还利用户外广告进行献血宣传。南门汽车站总站外墙130平方米的大型户外广告位、吴中区汽车站的大厅内一幅100平方米的广告、市区公交站台30个广告、300多公共信息亭的游动字幕广告等,都被用来宣传无偿献血,体现出覆盖广、受众多的特点。此外,在市区10辆公交车的拉手上,也做了无偿献血宣传广告。各大主流媒体也能根据无偿献血需要,提供相关的免费公益广告。
随着网络的覆盖和普及,网络宣传的作用愈加显见,苏州市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网站、卫生局网站、苏州健康网站和科普网站的优势,利用这一现代化平台,传播献血知识和先进人物事迹,保持了较高的点击率。《苏州献血》是一份用于宣传和交流的报型资料,创办以来已印发20期8万余份。市献血办还每年设计新的无偿献血宣传折页,设计生日贺卡、贺年卡及感谢信、纪念封等,每逢献血者生日和春节前夕寄发献血志愿者。不定期开展征文、摄影、书法、知识竞赛等,虽是传统宣传形式,但颇有效。2006年,江苏省首次无偿献血宣传作品展评中,苏州市囊括了文字类、图片类、音像类的三项第一,共有5件作品获奖。
  策划一些有影响的活动,有利于推进自愿无偿献血。2005年“6·14”,第二个世界献血者日,经献血机构精心策划,中国人寿保险苏州公司当日向参加献血者增送一份“鸿祥卡”意外保险;苏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当日无偿献血者免费进行骨密度和体质测试,受到献血者欢迎,由此创下了一天上千人无偿献血的记录。2007年世界献血者日,苏州又策划推出聘请苏州红十字爱心形象大使、表彰十大“无偿献血之星”。此外还策划了无偿献血知识随数字电影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的活动。在2000-2001年间,苏州市向无偿献血满800毫升的市民赠送一年《苏州广播电视报》;2002-2003年间又向无偿献血满1000毫升的献血者赠送一年《苏州日报》;从2004年起,凡无偿献血满1000毫升者可获赠体检卡一张,现已发出1.5张;从2006年起凡无偿献血满3000毫升或捐献血小板4次可获赠健康卡一张。这些宣传活动潜移默化地推动全市无偿献血逐步摆脱政府下达指令,实现了100%自愿率。
2001年,苏州市把献血与捐髓结合起来进行宣传和运作,并要求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必须有过无偿献血的经历。当年就有百余市民报名捐髓并被提取血样,监测数据进入中华骨髓库。此事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2002年和2005年,省HLA初筛实验室和全国HLA高分辨实验室先后落户苏州。截止目前,全市城乡已有10106名捐髓志愿者的HLA样本资料进入中华骨髓库,其中180余人HLA与病人初配相合,24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位居全国领先,并被评为全省先进。第17位成功捐髓者杭彬的造血干细胞还被移植给一位台胞,成为大陆首次向台湾捐髓的人。她还因此而被推举为北京奥运火炬手。
(作者单位:苏州市献血领导小组办公室)

商业区流动募捐的实践与体会
周小蓉
 
  在城市闹市区进行流动募捐,这个在发达国家已经习以为常的公益行为,在我国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苏州市红十字会从2006年5月份开展这一活动至今,已经募集到了善款100多万元,参加人次达4万多人次。人们从对劝募者的冷淡、陌生、不理解,到今天自己也参与劝募行列;从志愿者们为某些市民不配合而感到十分沮丧,到今天他们为自己付出获得的不菲成绩而感到无比幸福;从红会工作人员打电话约定志愿者上岗,到今天来红会报名参与的志愿者应接不暇。流动募捐已经从初出茅庐的小伙子逐渐走向成熟,并越发显得英俊、潇洒。
 
一、设立流动募捐岗的目的
  流动募捐只是善款募集形式中的一种,它与固定募捐箱和社会企业募款相比,有着许多独特的地方,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运转难度也比较大,但苏州市红十字会注重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把它作为艺术作品来精雕细琢,从而使流动募捐实践的过程,成为志愿者们交友合作、锻炼提高的过程,成为红十字人道、博爱精神不断升华的过程,成为传播文明新风、传递民族精神的过程。志愿者们说:“参加流动募捐与受教育同存,与幸福同在,与快乐同行”。设立流动募捐岗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其一,为爱心人士捐款提供了方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日趋加大,但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乐于助人的愿望一时没有机会实现。在闹市区设立流动募捐岗,使许多人在休闲、购物的同时,满足了他们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就救助贫困人员的这一愿望。
  其二,为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搭建了平台
  流动募捐岗由志愿者组成,他们三人一组,每周日下午,身穿统一的红十字志愿者服装,佩戴红十字志愿者的胸牌,手捧规范的募捐箱,在规定的闹市区域内流动对市民进行劝募。这些志愿者都是自愿报名参加的,许多是刚参加工作和在校的大学生,自己收入不多,但愿意用自己的体力和时间为救助弱势群体出力。一些家长看到后也动员自己的孩子报名参加流动募捐活动。
  其三,为贫困人员经济上给与了资助
  流动募捐岗至今已经募集善款100余万元,利用这笔善款,我们对许多到红十字会来求助的贫困人员进行了救助。在发放救助款之前,我们还组织参加流动募捐的志愿者到贫困人员家中进行走访,感受疾病和灾难给家庭带来的不幸,有的还将善款送到救助人手中,让志愿者感受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贫困家庭助一臂之力的快乐。
  其四,扩大了红十字会的影响
  两年来,流动募捐岗的持久不断,报名人数的不断增加,说明它顺应了现代文明的潮流,已被广大市民所认可,爱的接力棒正无声息地传递着,红十字人道、博爱的精神,已越来越深入人心。
 
二、设立流动募捐岗的做法
  设立流动募捐岗的做法主要有:
  1、与城管签订合作意向
  古城闹市区观前街和石路商业街,是城市管理的重点部位,在此设立流动募捐岗,必须经过市城市管理局的同意,并须和合作方签订合作意向,就时间、地点、服饰、胸牌、募捐箱的款式等一一备案,以便城管部门查实,以防不明身份的人冒牌。
  2、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
  (1)流动募捐由苏州市红十字会主管。(2)设立时间:每星期六、日上、下午。(3)设立地点:观前商业区、石路商业街。 (4)设立规模:每次3-4个流动募捐岗,每岗由三人组成。(5)募捐箱由市红十字会提供,出发前由市红十字会专职人员上锁,每次募捐结束后,在多人监督下打开并清点后入中国银行苏州市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帐户。(6)志愿者对市民可适当劝募,并每次给募捐的市民送爱心贴一张。(7)志愿者应详细理解募捐的各项要求和程序,上岗前应经过市红十字会的培训,掌握相关知识,熟练按照要求回答捐款人的有关问题。(8) 个人不得接触钱款,应全额放入募捐箱内。(9)注意募捐箱安全,任何时候应保持至少两人同时看护。(10)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11)18岁以下学生志愿者必须经过家长同意。(12)苏州市红十字会定期在网上公布捐款的情况,并对善款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公布。
  3、严格志愿者上岗前培训
  在起步阶段,苏州市红十字会对参加流动募捐的每批次人员都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在培养了一批成熟的志愿者后,由他们轮流对新上岗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培训除了操作规范的内容外,他们还加入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例如:如何来与他人交流,遇到不同的人采用怎样的沟通方法等。现在每周双休日的流动募捐岗,都有成熟的志愿者带队,为流动募捐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
  两年来,苏州市红十字会不断从流动募捐工作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对不满18岁的学生,要求参加前一定要经过家长同意,从而避免了由于家长对子女的不同要求而造成误会;对募捐的时间,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整,如观前街从原来的上午调整到下午,募款数比原来翻了一倍。
  5、做好善款的收集、记录、使用、公示工作
  对善款的收集工作是整个运作中的难点,第一年由苏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起清点后一起交到附近的银行;第二年以后,我们利用成熟的志愿者进行操作,即将成熟的志愿者和新参加的志愿者排在一起,他们共同清点善款,然后双方签字认可,再一起送到附近的银行,填写解款单,将善款入到苏州市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帐户,星期一再凭解款单到苏州市红十字会开具收款凭证。为了鼓励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苏州市红十字会还将每个团队每次募得的善款数进行登记,在苏州市红十字会的网页上公布,还给了他们使用这笔善款的建议权,苏州市红十字会对他们建议救助的贫困对象核实后确认的,则按救助贫困人员的手续发放救助款。
 
三、设立流动募捐岗的收获
  商业区流动募捐的实践,有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锻炼了一批年轻人。流动募捐岗的意义远不在筹款本身,而在于整个参加的过程,许多年轻人刚参加这一活动的时候,情绪非常不稳定,得到他人支持理解时他们会欣喜万分,一旦被人冷落,马上就垂头丧气。但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他们逐渐学会了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技巧,口头表达和心理适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相互交流经验,在辛苦的同时,分享着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其次,培养了人们的真感情。苏州市红十字会给志愿者有使用募得善款的建议权,这一做法大大激发了志愿者们对救助贫困人群的热情。他们把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善款,送到自己身边最需要帮助的人手中,那种幸福感无与伦比。在志愿者们对需要救助的对象进行相互核实的过程中,使许多志愿者走近了贫困,那种贫困人员不为困所难,坚忍不拔的精神,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人与人之间真诚感情油然而生,许多人从此坚持报名,成了我们流动募捐岗上的老队员。
  再次,拓展了募捐新思路。现在,苏州市红十字会的流动募捐岗已经正常化运行。每到双休日,在苏州市石路和观前街商业区都能见到一批身穿统一红十字志愿者服装、手捧募捐箱的志愿者在来往的市民中进行流动募捐。在此过程中,苏州市红十字会始终坚持依靠成熟志愿者团队的力量,他们基本上承担了流动募捐成员排班、上岗前培训、带队、点款、解款、走访被救助的贫困人员的任务。同时,还注意发挥社会爱心企业的作用,豪克眼镜有限公司是苏州市影响较大的爱心企业,红会与他们联系后,他们主动安排了摆放募捐箱、志愿者服装和清点募捐钱款的场所,公司老总还特意关照各店要为志愿者提供茶水和休息的场所。
  两年多来,苏州市红十字会的流动募捐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许多到苏州来旅游的游客,特别是外籍人士,都对此举赞口不绝,称之为是一道苏州文明城市的亮丽风景线。
(作者单位:苏州市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