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九大”:建立筹资长效机制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09-11-23 22:45:33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1731
 
建立筹资长效机制
 
    2009年10月27日,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副主任、苏州红十字会副会长严晓凤应邀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严晓凤副主任接受了《中国红十字报》记者的专访。10月30日,《中国红十字报》以《建立筹资长效机制》为题刊载了专访的内容,全文转载如下:
    江苏省苏州市红十字会的筹资工作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如何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使筹资工作长期、健康地发展下去?上任不久的苏州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严晓凤就此谈了自己的看法。
  她介绍,2005年印度洋海啸,苏州红十字会系统接受捐款700多万元,去年汶川地震接受捐赠款物达3.8亿元,今年又向台风莫拉克灾区捐款1072万元。
  地区经济的发达无疑给苏州红十字会的筹款提供了“天然”优势,但他们并不想“坐吃山空”。严晓凤通过对上述几次大灾害之后的筹款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苏州市民在大灾大难后所表现出的大爱,说明奉献爱心不仅仅是高效益企业的专利,更重要的是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同和积极响应,增强捐赠工作的透明度,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人道救助事业。
  “培养凝聚一个地区的爱心群体,除积极宣传红十字的人道理念外,还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严晓凤认为,捐赠者最关心的是捐款有没有发放到受助人手中。每个项目,苏州红会都和企业以及有关部门一起组成理事会,研究项目的可行性、讨论如何开展活动。每年捐款的使用、结余情况、管理费的开支等,都提供财务报表,告知捐赠者。对于爱心企业、市民,以优质服务赢得他们的爱心。
  “能力有高低,爱心无大小。对待每一位捐赠者,我们做到热情接待、了解需求,明确意向、搞好活动,及时总结、反馈信息,让捐赠者放心,让受助者暖心。”严晓凤说。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使苏州当地的一些企业效益受到影响,进而使红十字会善款筹集遇到暂时的困难。这引发了严晓凤的又一次思考。“红十字这个爱心平台要做大做强,就必须不断创新筹资方式。”
  面对还在持续的全球金融危机,严晓凤计划将募款对象从外资企业更多地转向台资、民营、国营企业等。她表示:“今后我们还要和艺术家、明星等合作,发挥名人效应,挖掘新生代力量。红十字会的筹资方向要和其他机构功能错开,突出我们的国际性、人道性。”
  另外,她认为,目前筹资方式相对传统单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应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节约捐赠者的时间,例如网上银行捐款、手机短信捐款等,还要举办形式多样的捐赠活动,如义拍、义卖、义演,设计优秀项目,保证信息畅通,力求捐赠形式多样化、活动丰富化、主题明确化。
  “九大”规划中提出要建立可持续的筹资机制,严晓凤对此非常赞同:“我是红十字工作的一名新兵,觉得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建设,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资金运作水平,很有必要。”
  她说,捐赠信息是否及时公开,捐赠是否公正透明,决定着红十字会的声誉。目前,苏州市红十字会已经将捐赠明细在网站上公示,但还不够规范细化,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大捐赠信息公开力度,建立信息查询系统,公布善款的来源和流向,做到更加透明及时,公开公正。
    “将来还要请捐赠人参与我们的救助活动,提高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和美誉度。”严晓凤表示。(中国红十字报记者 刘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