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经纬]栏目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06-8-8 8:09:25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183
中国红十字运动编年史略·续一(1905—1907)
池子华
 
1905年
  1月,鉴于东三省罹祸面积广,灾民众多,清政府“电饬南洋大臣转饬本会总董,速拨巨款,多延绅员,迅速驰往,广施赈济”。上海万国红十字会遵旨迅筹银两,增派史善诒、谢文虎、邓笠航等人前往东北,会同传教士魏伯诗德等办理放赈事宜。
  3月中旬,日俄战争在东北基本结束。俄国战败。9月5日日俄在美国朴茨茅斯签订《朴茨茅斯条约》,俄国同意将旅大租界地以及该租界地内的一切权益、公产等转让给日本,将长春(宽城子)至旅顺间的铁路连同其支路、利权、煤矿等无偿地转让给日本。《朴茨茅斯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俄战争的正式结束。战争期间,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设在东北及其他地区的各分会,前后留养妇孺10000余人,难民30000余人,治疗伤者数千人,资遣回籍者多至130000余人。
  东三省经日俄战争的蹂躏,残破不堪,难民衣食无着,居无定所。战争期间及战后,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筹集巨款,会同营口英国传教士魏伯诗德等,驰往散放急赈,以新民屯分会为转运所,专司拨解银两、购运中西药物、棉衣、米麦等,散放急赈于沈阳、承德、兴仁、辽阳、营口、新民屯、沟帮子、彰武、海城、盖平、开原、铁岭、昌图、怀德、奉化、康平、兴京、通化、怀仁、东平、西安、西丰、柳河、海龙、伊通州、磐石、海参崴等处,全活225138人。救助日俄战灾,历时三载,救护出险、收治伤病、留养资遣、赈济安置总人数达46·7万人,因伤重不治而亡者仅331人。“此次救护工作,得到教会和医院以及中国官方最高的合作,所以成绩特佳”。
  8月,自上年6月至本年8月,《申报》馆协赈所为红会代收捐款,计洋银4506元、规元357元、铜洋118元、铜质伪洋银26元、票元1136两、英洋509元、鹰银及龙银609元、制钱250文。
  本年冬,旅居海参崴华人遭俄兵扰害,“华商房屋,焚毁殆尽”,800余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外务部致电北洋大臣,饬令沈敦和等“酌支红会捐款”,购买饼干、棉衣等物,派员赈济。沈敦和即派会员廖锦春、陈刚、余树勋等由上海赴烟台,搭乘海定轮前往海参崴“查明救济”。
 
1906年
  4月14日,清政府任命出使荷兰大臣陆征祥赴瑞士日内瓦,出席《红十字会公约》修订会议。
  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地震,伤亡惨重。中国红会捐银元20000元,“汇寄灾区,从事抚恤”。
  5月,京师女学卫生医院院长廖太夫人在京发起成立“中国妇人红十字会”(又称中国妇人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红十字会性质的妇女团体。关于中国妇人红十字会的缘起及其宗旨等情,5月10日《大公报》报道称:“京师女学卫生医院院长廖太夫人自此次出洋归国后,以吾国女界向不发达,必欲于一般之妇女社会中增求幸福。盖因在东(京)时,留学界中力劝太夫人归国竭力举办红十字会(中国独无此会,上海所办系万国红十字会——原注),为全国同胞爱国爱种之代表。太夫人担此责任,不惜牺牲一己,必欲达其目的。然创办伊始,头绪繁难,复以吾国风气初开,必举一二成效易著之事发其先端,则后此办理各事皆易得力。今不料适有旧金山地震之事,受灾之剧为今古环球所罕见,各国羁旅同遭是厄,而吾数万华侨房屋财产数百万金赀亦完全被毁。太夫人窃计此等奇灾世界创见,此即为吾中国妇人红十字会成立之机关。于是立发大愿,于京师创立中国妇人会,隐寓红十字会之意。首先代募旧金山华侨赈款,以此为该会开办之始,效期于二百兆之妇女社会中,各尽义务,以急救旧金山同胞华侨之厄难。凡此次书捐之人,该会即认为曾经入会,作为本会会员,将来成立以后,力谋女界昌达,共结团体,以互相扶助,互相关切,热心爱国,勉副其国民一分子之责任”。“中国妇人红十字会”的成立引起社会关注,《大公报》盛赞“以数千年幽闭昏黯不见天日之女界,一旦大放光明,如朝日之东升,如海潮之怒涌,光彩壮丽,气象万千,则虽盲者之有见,跛者之克走,哑者之能言,痿者之立起,不足以方兹畅快喻此欢欣”。
  7月6日,《日内瓦改正红十字条约》颁布,共9章33款,除第六、八章外,余由出使荷兰大臣陆征祥“从众画押”。
  9月,日俄战争全部赈济工作圆满结束,五国合办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虽然名义还在,但基本上停止运作。
  本年秋,中国妇人红十字会选举职员,以前大学士崑冈夫人、前大学士裕德夫人和廖太夫人为总裁,肇秀珊为北京总会会长,占柱臣夫人为评议长,钟秩珊为北京执行干事,刘碧泉为会计长,雷爱璜为掌书记,陈宣严为庶务干事,英淑仲为北洋分会总会长、驻天津,钟秩珊为南洋分会总会长,驻上海。次年春创办机关刊物《中国妇人会小杂志》,以扩大影响。
 
  1907年
  2月,《民报》社在东京再版孙中山所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为即将开始的反清起义做救护工作的知识准备。该书是1897年春夏间孙中山客居伦敦时将伦敦红十字会柯士宾医生所著《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译成中文出版,这是孙中山先生惟一的一部翻译作品。全书共六章,第一章“论体格并功用”,第二章“论血脉”,第三、四章“论受伤”,第五章“论移伤之法”,第六章“论妇人侍病法”,末附“裹扎须知”和“问题”(75个问题)。该书图文并茂(附图41幅),言简意赅,剖析精当,被孙中山誉为“济世之金针,救人之要术”。
  4月29日,外务部致电保和会专使陆征祥,嘱将上年在瑞士修订条约会议上公布的《日内瓦改正红十字条约》“第六章补行画押”。
  7月3、4、5日,王熙普在《申报》发表《创设红十字会之理由》文,强调“不立红十字会以拯救于平时,不成红十字军以救济于战时,不但为国民之耻,即亦国家之耻也,不但为国民之危,即亦国家之危也。是红十字会者,诚吾国今日之要图,吾同胞当尽之义务而不可一日缓者”。他准备借汪惕予医院,“设红十字会事务所”,筹备“大开会员组织会”,但没有下文。
  7月21日,由吕海寰、盛宣怀联衔《沥陈创办红十字会情形并请立案奖叙折》上达清廷,一方面为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在事尤为出力员绅”“奏请奖叙”。另一方面提出建医院、办学堂等“善后持久事宜”的种种构想和举措,“以结万国红十字会之全局,即以巩中国红十字会之初基”。这份奏折,标志着历时三年有余的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的终结,中国红十字会“流变”而出,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适应这一变化的需要,中国红十字会推举晚清重臣盛宣怀为首任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