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栏目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1-3-30 20:48:14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2309
苏州市红十字会“诚善”救助计划运营研究
季鹏飞  肖璐  李玲  刘晓晓  马新星
 
    摘要:“诚善”救助计划是一个以救助苏州市及其对口援建城市的大中小学生为目的的慈善救助计划。红十字会通过与企业和传媒的合作,使救助计划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和赞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关键词:苏州市红十字会  “诚善”救助计划   慈善组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进步,贫困学生群体的上学难问题成为社会突出的矛盾。有数据显示,我国在校贫困生的比例为20%,其中特困生比例则接近5%-10%。目前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国家出台了“两免一补”的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困辍学的问题得到解决;高等教育也逐步形成了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政策体系,但是仍弥补不了缺口,在这种情况下,慈善事业成为另外一支重要力量。苏州市红十字会“诚善”救助计划就起到了这方面的作用。
    “诚善”计划是由苏州市红十字会、苏州人家大酒店、苏州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共同倡议发起,于2006年1月20日正式启动。该计划以救助贫困学生为主要任务,从2006年成立至今,市红十字会通过“诚善”救助计划的一系列活动如每年都会举办的《传真“诚善”A计划》资助了数千名贫困学子完成自己的学业梦想。苏州红十字会通过同四川内江,贵州安顺等地红会合作努力使“诚善”助学计划慈善品牌效应得以向更广阔的空间传播,让更多的贫困学子得以受惠。
一、组织运营
    (一)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一种由任务、报告、职权关系所组成的体系,其主要目的是指挥和协调组织成员的行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由于组织所依赖的外部资源具有不确定性,组织往往会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组织运作的风险。红十字会在慈善项目的运作过程中通过设立理事会,从而将存在于红十字会外部的慈善资源内化,使捐助主体成为该系列慈善项目组织结构的一部分,从而有效规避了风险。
    理事会由常务理事、理事、干事组成。常务理事由发起单位和其他对于本计划有特别重要影响的单位代表或个人组成。首届理事会由苏州市红十字会、苏州人家大酒店、苏州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组成。而2008年的传真“诚善”A计划由超威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苏州市红十字会组成。常务理事无限定任期。
    理事是由向“诚善”计划做出显著贡献、热心于本计划宗旨的单位代表或个人组成。吸收新任理事须理事会理事2/3以上理事同意,选举产生“诚善”计划理事会执行主席单位,并由执行主席单位理事代表出任理事会主席,任期一年。经过理事会议一致同意,还邀请对于本计划有特别重大影响的个人担任名誉主席,名誉主席无任期限定。“诚善”计划邀请对于计划做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单位担任副主席单位,任期暂定一年。
    理事会还设总干事一人、干事若干人,总干事负责处理和决定理事会的日常事务。总干事和干事均由理事会议选举产生,需占理事总数2/3以上的理事同意方为选举有效。总干事、干事任期均暂定为一年。
    理事会议每年召开1-2次常规会议,由主席/总干事召集,将理事会议占理事总数2/3以上同意的事项作为决议(如本办法规定需全体理事一致同意方为通过的,从其规定),如遇到争议事项,且不能适用于2/3多数决定的,则由理事会执行主席作出最终裁定。在执行主席任期内,由执行主席单位承担理事会秘书职责,主要是协助主席/总干事筹办理事会议、协助处理两次理事会议期间的文秘工作等。
    理事会成员需按照要求按时募集和缴纳善款或其它经认可的捐助物品,募集的善款和物品将按照救助计划分期、分批、分项目由理事会委托苏州市红十字会落实;理事会成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宣传本计划,吸收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或支持本计划;接受社会自愿捐助并负责本计划与各相关政府部门、新闻渠道之间的沟通协调。
    由苏州市红十字会每年对于本市区内的贫困学生的情况做一次调查,根据善款的数额,确定有救助对象的人数;并起稿善款使用计划和评估资料,提交理事会讨论决定。
    在“诚善”的组织结构中,政府和媒体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政府由于行政力量与资源配置力量强大,在“诚善”救助计划中主要扮演引导者、支持者与监督者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红十字会接受同级人民政府的支持、资助和监督,各级人民政府保障红十字会依法履行职责,监督其实施各项工作。政府不仅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予红十字会支持,而且制定相关政策方针为其引导正确的方向,并为其发展营造一定的适宜环境,确定其活动的合法性。
    媒体的宣传与报道在“诚善”救助计划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有了媒体的宣传,一方面可以让更多人知道这个计划,让百姓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而且资助款项可以积少成多;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捐助企业的知名度,让企业在做慈善的同时也能得到名誉与口碑,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做慈善的队伍中,以企业雄厚的实力资助更多贫困学生。
    (二)组织运作
    “诚善”救助计划实行之初,仅将救助目标范围定位为苏州古城区、新区,适当兼顾吴中和相城区。但由于实际情况的需要,其资助范围目前不仅仅包括苏州,还包括了四川内江——苏州的定点支援地区。
    “诚善”救助计划的资助对象分为三类,即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较为普遍的标准是每学期小学生200元、初中生300元、高中生400元、大学生800—1000元。不过,根据实际情况,如当地生活水平、教育水平以及受助者家庭情况,资助额会有所提高,以满足受助者的需求。红会严格履行发放手续,登记造册,由受助学生签名领取。诚善对学生的资助有一次性的,也有长期的、连续的,根据具体情况伴随受助学生的学习生涯,甚至可以一直资助学生到研究生阶段。
    “诚善”救助计划有专门的账户,与红十字会的账户分开,这样可以做到专款专用。红会在资金进入诚善专有账户后就进行详细的资金使用记录,每一笔费用支出都有记录可查,红会及时会就资金的使用情况向理事会各单位汇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善款的使用效率。
    对于受助者,“诚善”救助计划主要是与当地学校及居委会联系,获得相关资料,并需要乡级以上政府部门出具家庭贫困证明,获得资料后,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筛选,确定受助者名单。红会将每一个受助者资料做成详细的助学卡,助学卡上有受助者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组成、家庭成员工作情况与收入情况,还有受助者的年龄、学校、年级以及学习成绩情况。助学卡上内容丰富,清晰明了,使人可以迅速了解受助者的情况,便于查阅。
    “诚善”救助计划对于企业捐助,很多是以活动项目的方式展开的,因此对项目的分析是了解运作的重点。较大的项目如传真“诚善”A计划。传真“诚善”A计划成立于2007年,由AMD超威半导体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发起并率先捐出善款人民币10万元整作为诚善项目的启动资金,共有41位贫困学生因此受益,其中6位学生接受了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的采访并在 “社会传真”栏目中滚动播出并得到社会的积极响应。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生能够得到资助,2008年,AMD公司又联手市红十字会、市电视台,于9月底9月初在园区白塘公园举行一个以乐活为主题的大规模自行车接力赛筹款及资金发放活动,多家企业加入并进行了现场捐款,电视台及时播报。
    对于社会捐助,红会在不同的街区设置了流动募捐箱,以便于爱心市民捐款,让更多的人参与和支持“诚善”救助计划
二、宣传推动
    要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和支持“诚善”救助计划,离不开宣传工作的推动。
    (一)宣传主体
    其一,政府——诚善宣传的领头羊。
    苏州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苏州市政府的帮助与扶持,在“诚善”救助计划的宣传过程中政府的行政力量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重要表现就在于政府政策层面的支持以及利用行政力量增进苏州市红十字会与省级红十字会的联系,为红十字会争取更多的资金捐助。
    其二,媒体与网络——诚善宣传的生力军。
    在大众传媒快速普及与发展的现代社会,新闻媒体在宣传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市红十字会抓住这一宣传生力军,每一次举办活动,都会邀请有关媒体进行采访和报道,提高“诚善”救助计划的知晓率和关注度,以募得更多的资金。
苏州市红十字会也高度重视网络这一宣传平台,一方面在红十字会的官方网站上公布 “诚善”救助计划的章程、实施细则等资料,另一方面及时发布“诚善”救助计划新闻,“广而告之”。
    其三,苏州市红十字会及理事会成员——诚善宣传的主力军。
    苏州市红十字会及其理事会成员作为“诚善”救助计划的发起者、实施者与推动者,对于诚善计划的宣传起到了导向与决定作用。《诚善计划章程》第六条中明确提出:理事会成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宣传本计划,吸收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或支持本计划;苏州市红十字会、苏州人家大酒店、苏州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在苏州市区进行关于本计划的宣传和发动工作;苏州市红十字接受社会自愿捐助并负责本计划与各相关政府部门、新闻渠道之间的沟通协调。在制度层面上确立了理事会成员在宣传“诚善”救助计划方面的主体地位。
    新闻媒体虽然在“善”字系列救助计划的宣传上积极配合,但毕竟是体制外资源,没有更深的介入救助计划的运作过程。理事会通过吸收苏州市广电总台社会经济频道栏目组成为理事单位,将媒体资源内化,建立起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样,广电总台社会经济频道栏目组在宣传活动中更具主动性,并多次在“诚善”救助计划中与苏州红会合作策划节目,收到良好效果。
    其四,志愿者——“诚善”宣传的践行者。
    志愿者无疑是“诚善”救助计划实施过程中宣传工作的践行者。一方面,他们是红十字会宣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慈善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这就使志愿者对救助项目有了切身的体会,在生活中便成了红十字会的流动宣传站,不知不觉中为红十字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二)宣传手段
    要达到最优宣传效果,还需要辅之以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纵观“诚善”救助计划实施多年来的宣传策略,大体上可以将其划分为直接宣传与间接宣传两大类。
    其一,直接宣传,就是由宣传主体直接向宣传对象灌输相关理念以期达到宣传目的。这一宣传手段的践行方式可以分为文字宣传和口口相传两种。
    文字宣传,主要是红十字会颁发的各类文字资料、红头文件等,这些资料主要是供红十字会内部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等学习掌握,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诚善”救助计划。当然,对于社会各界期望了解“诚善”救助计划的人士,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查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知晓“诚善”救助计划。
    口口相传是最为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其主要践行者是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志愿者,通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向周围人介绍“诚善”救助计划,帮助人们了解“诚善”,以获得支持。
    其二,间接宣传,是一种使宣传对象在无形中获知宣传信息并达到宣传目的的宣传手段,也是在实际宣传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宣传策略。
    间接宣传,除网络媒体宣传之外,活动宣传也至关重要,传真“诚善”A计划系列活动最具有典型意义。
    2007年8月,苏州工业园区一家外资企业——AMD公司,首期捐助苏州市红十字会10万元,拟定向用于救助当年考取大学但家境贫困的莘莘学子,并希望同时与红会及苏州广电《社会传真》节目组合作开展救助行动。鉴于红会已有定向资助贫困学生的“诚善”救助计划,故考虑综合“社会传真”与“诚善”的两个品牌资源,加上外企首期捐助的三个因素,拟将本次爱心救助行动取名为《传真“诚善”A计划》。8月,该计划举办了揭牌仪式及多次大型善款发放仪式,获得了新闻媒体的多次报道,首批10万元救助资金的注入,在帮助了多名经济困难学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诚善”救助计划本身的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8年举办的“诚善”自行车接力友谊赛活动延续了前一年活动的精神,继续为“诚善”救助计划募集了大量善款。
    2009年,系列活动又添新彩。以“诚善助学点亮未来”——2009“Happy Day”为主题的活动,由来自AMD、友和汽车、迪诺曼餐饮、裕达科技、安力科技、创富电子等企业的老总、员工和家属近百人参与,他们通过购买诚善爱心积分卡,并参加休闲、竞技、益智等各类游戏,募集善款近15万元,帮助70余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此外,募捐宣传、印发宣传手册等,也为社会公众了解“诚善”救助计划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宣传特点
    首先,宣传主体多元化。从上文的概述可以看出,“诚善”救护计划的宣传主体涉及苏州市政府、新闻媒体及网络、苏州市红十字会及理事会成员、志愿者等。宣传主体在整个计划的宣传过程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也主导了整个宣传过程的走向。主体的多元化避免了单一主体在宣传过程中的局限性,这些宣传主体的存在既能动用政府行政力量推动“诚善”救助计划的宣传,亦能团结群众,以适合和贴近广大群众的方式对计划加以宣传;既有朴素的文字资料宣传,又有新闻媒体施以内容生动、影响广泛的宣传。
其次,宣传手段创新化。“诚善”救助计划的宣传没有刻板地沿袭以往救助计划的宣传方式,而是将直接宣传与间接宣传相结合,使宣传效益达到了最大化。
    再次,宣传效应显著化。“诚善”救助计划正式实施五年来,虽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其取得的社会效益不容忽视:一是获得了苏州市各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苏州新闻网、苏州市广电总台等媒体都曾对围绕诚善计划开展的宣传活动如“传真‘诚善’A计划”等进行采访报道;二是“诚善”助学项目引起了公众对贫困学子的关注,传递了爱心,播撒了人间温情,带动了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向不同年龄层次的贫困学生进行资助;三是“诚善”救助计划的实施,在苏州市形成了帮困助学、关注弱势群体的良好社会风尚,其在推动本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为全省和谐社会的构建添砖加瓦。
三、制度保障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规范着个人,群体或组织的行为,同时也为其提供相关的保障。“诚善”计划制度保障来自于政府、红十字会自身以及“诚善”计划的规章。
    政府给予的制度保障主要是提供法律支持和给予优惠政策。
    政府制定的相关法律,既约束慈善组织的行为,同时又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这些保障对“诚善”计划同样适用。
    我国涉及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有3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是为了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保障红十字会依法履行职责而制定的法规。
    《社团登记管理条例》是为了保障公民的结社自由,维护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基金会管理条例》是为了规范基金会的组织和活动,维护基金会、捐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制定本条例。
    这3部法律法规从法律上承认了慈善组织的合法地位,保护其合法权利,进行市好受捐赠展,,保护其合法权利。使慈善组织“行善”有法可依。使其履行职责有法可依,促进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政府给予的相关优惠政策,有关于对慈善公益捐赠人税收优惠的规定,以及指定部分慈善组织享受税前扣除的待遇。以这些政策来鼓励慈善组织的发展。
    我国涉及公益捐赠的法律法规有3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及《个人所得税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公司和其他企业依照本法的规定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依照本法的规定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优惠;境外向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捐赠的用于公益事业的物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对于捐赠的工程项目,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支持和优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所谓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扣除。这里所称的社会团体,包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基全会、宋庆龄基全会、减灾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全国老年基金会、老区促进会以及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其他非营利的公益性组织。
    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捐助者的额外负担,激发了捐助者的积极性。尤其对“诚善”此类需要进行资金大量募捐的计划,其鼓励效果更为明显。
    (二)红十字会自身的制度保障
    除了政府的制度保障,红十字会自身的制度保障也不可或缺。
    我国红十字会的纲要性法律法规有《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中国红十字会募捐和接受捐赠工作条例》。
    《中国红十字会章程》是一部依据国家法律,结合自身实际及社会现实制定出适合本组织工作开展的条例,规范了红十字会的发展方向。“诚善”救助计划作为一个子项目,需遵守其中所有规范。
    《中国红十字会募捐和接受捐赠工作条例》规定,为增强红十字会社会救助工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有关规定,参照《红十字与红新月灾害救济原则与条例》有关精神,制定本条例。该条例明确了红十字募捐和接受捐赠的具体对象、运作、形式、监督等,规范了红十字会的具体行动,使之按正确的路线发展,使红十字众多计划如“诚善”救助计划,可以更好的募捐与接受捐赠,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红十字会自身的制度,作为“诚善”救助计划的重要保障,配合着政府保障,促使“诚善”救助计划能持续稳定有序运行。
    (三)“诚善”计划的规章
    “诚善”救助计划在苏州市红十字会、苏州人家大酒店、苏州阳光新地置业有限公司共同倡议下发起,并制定了《“诚善”救助贫困学生计划实施办法》:“该计划以救助贫困学生为主要任务,救助范围目前暂定苏州古城区、园区、新区、吴中和相城区。为规范本计划的实施,经本计划理事会议协商,制订本实施办法。”该《办法》规定了理事会的组成、变更、权利、义务;明确救助对象,确定救助周期、救助评估、救助金额及用途;建立定期追踪反馈机制、相关违规取消救助资格的事项、救助资金的存储与救助资金使用的审计。通过追踪反馈机制,可详细真实的了解到受助者的现实状况,对违反规定的资助资格的取消,则可有效利用救助资金,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资金专有账户存储,并设立明细账目独立核算,有效地防止了资金被非法挪用。对救助资金的审计,则是对捐助者的负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实处。这套规范,行之有效,为“诚善”救助计划的有序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资金筹措和运作
    资本运作是指对相关慈善资源的募集、管理、使用、监管等工作进行组织、执行和控制的总称。慈善资本运作主要包括慈善募集、资本管理、慈善行动和审计监管方面。慈善组织通过管理规范化、使用透明化、监督公开化等方法,树立自身良好的公信力,为慈善募捐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资金筹集方式
募捐机制的核心理念在于把红十字会宣扬的人道、博爱、奉献理念融入募捐活动之中,使之得以传承和发展。“诚善”救助计划的募捐物资是由苏州市红十字会、苏州人家大酒店、苏州阳光新地置业理事会成员募集和缴纳。这些物资将按照救助计划分期、分批、分项目由理事会委托苏州市红十字会来落实。“诚善”救助计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善款筹集从启动时的3万元,逐渐累积到200余万元。这与募捐形式的多样化密切相关。
    (1)募捐形式多样化
    “诚善”救助计划创新募捐形式,为捐助者搭建起丰富多样的捐赠平台,从而推动了社会募捐的蓬勃发展。红十字会对捐助者进行了细分,针对不同的捐助群体策划多样的捐助形式。同时,红十字会同样十分重视个人捐助行为,除了广泛设立流动募捐箱,还举行了多种活动使全民共同参与。多元化的捐助途径设计,使捐助主体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捐助方式和捐助对象。其中主要有:
    特殊活动募款。“诚善”救助计划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生能够得到资助,2008年AMD公司将联手苏州市红十字会、苏州电视台在园区白塘公园进行一个以“乐活”为主题的大规模自行车接力赛筹款及资金发放活动,有许多家企业加入并进行现场捐款,这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诚善”,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又如:“诚善A计划”感动社区居民 20分钟捐款2272元。2007年8月25日晚,市红十字会、AMD(超威半导体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和苏州广电总台,在园区新城邻里中心联合推出“传真诚善A计划”助学款发放仪式。7名学生领到了新学期的学费。参加活动的社区观众们踊跃捐款。
    流动募捐活动。流动募捐不仅是“诚善”救助计划的资金筹集方式,也是“善”字系列其它活动资金筹集方式。流动募捐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苏州市红十字会专职人员指导下通过志愿者手持流动募捐箱在人流量大的地区进行流动募捐,所募资金根据活动需要或志愿者的意愿注入特定的资金。流动募捐箱不仅能为红十字会救助活动提供资金保障,还能扩大宣传,唤起社会更多的爱心与关注。
    (2)共赢的捐助格局
    与企业合作是一种重要的筹资方式。近年来,企业对非营利组织项目的资助力度增强,不仅表现在企业从自身利润中拨出的赞助款项比例增大,同时表现在赞助非营利组织募款活动己经成为多数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是项“双赢活动”。这不仅能够帮助非营利组织解决资金问题,为社会公益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而且企业本身亦能获益,一方面可以提高其自身社会公众形象,改善其公共关系;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利于改善企业外部社会环境。同时,对非营利组织募得的款项而言,同企业合作不仅可获得资金赞助,而且经常能获取金钱以外相关硬件和软件的资源赞助,如设备器材、专业人才的意见等。
    (二)资本的运作
    非营利组织运营的是公众的信任。善款就像是玻璃口袋里的钱,筹集、使用都应该做到透明化。苏州市红十字会借助“善”字系列救助计划的实施,理顺了红十字会内部的资本运作流程,在项目式运作模式框架下实现了资本管理的规范化、使用的透明化、监督的公开化。
    (1)资金的管理
    “诚善”救助计划的捐助项目在苏州市红十字会人道救助专项资金账户下开设子账户,并在此账户下设立明细的账目,并独立核算。善款的使用尊重捐款人意愿,每笔善款的收入和支出皆能做到账目清晰、管理规范。这不但理顺了捐助主体和捐助客体的管理程序,也实现了资金的专项管理,也为监管提供了便利。
    (2)资金的使用
    在资金使用方面,苏州市红十字会充分尊重捐助者的意愿,并实行严格的预算和决算制度,及时反馈资金使用情况。
“诚善”救助计划中,建议名单由市红十字会根据社区红会申报提出建议名单;发放标准则根据大中小学以及来自本地或捐往西部贫困地区的不同,最后由“诚善”理事会审定。市红十字会及理事会总干事共同负责定期追踪反馈救助对象相关信息,并做好资料整理工作。在救助过程中,如发现救助对象违背或极有可能违背救助本意及条件,报经理事会议同意,取消其救助资格。资金的使用,在活动的策划中包含详细的预算明细,提交理事会审核。这种形式,使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提高了使用效率,保证了救助行为的持续性。
    (3)资金的监管
    作为善款的提供者,没有人比捐助主体更关心资金的利用状况,而作为理事会的成员也必然会很好的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苏州市红十字会通过“善”字系列救助计划的实施,主动将外部监督内化、将内部运作外化,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政府通过参与救助计划的实施成为理事会成员,改变了过去审计监督的被动局面,在红十字会工作的过程中实施监督,并可就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增强了政府监督的主动性。此外,苏州市红十字会还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专栏,每月滚动显示“善”字系列救助计划收支状况,接受社会监督。这些做法,一改过去依靠组织成员自律来保证资金运作的状况,救助项目的运作过程通过各种媒体与大众见面,接受公众监督,将自身置于公众的目光之下,建立起红十字会与捐助主体的互信机制。这使得“诚善”救助计划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大大地提高了红十字会的公信力。
五、社会影响
    “诚善”救助计划的社会影响是多方面,既有显现的社会影响,也有潜在的社会影响。目前“诚善”救助贫困生的计划快速而良好发展的势头,本身就是其社会影响的一种彰显。
    (一)受助者心中的“诚善”助学计划
    “诚善”救助计划实施的直接受益者是受助的莘莘贫困学子。因而,他们对“诚善”的认识与评价也许更贴近于“生活”的真实性。综合收集整理的访谈材料,受助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诚善”救助计划进行了评价。
    其一,为他们提供了完成自己读书梦想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社会的温暖。正是捐赠者高尚的捐赠动机让受助学生“感觉到全社会爱心的帮助”,也正是“诚善”救助计划,让他们“能读到更好的书,获得更好的环境,使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社会各界的爱心动力与他们自身的学习动力形成了互动关系。
    其二,给他们及其家庭提供了经济上的帮助。这从受助者对“诚善”助学金作用的评价上可以看出。小学生每学期200元,初中生每学期300元,高中生每学期400元,大学生每学期800到1000元不等。虽然大部分受助者每月还需从家庭获得一定的补贴,才能满足全部的学习和生活的费用,但相对于他们贫困的家庭而言,每学期几百元的“诚善”助学金,无疑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也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其三,带来了社会效益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学会了感恩。苏大社会学院的宓同学说:“‘诚助’助学计划对构建和谐社会,对减轻城乡贫困群体的负担,对贫困学子成长学习都有很大的作用,希望该计划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对于捐赠者来说也是一种双赢,它既回报了社会,也为贫困学子提供了平台。”苏大另一位张同学说:“‘诚助’助学金对我们贫困学生来说是雪中送炭。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培养了我们的爱心。我们毕业后应多做善事,社会中每个人是相互依靠的,别人帮助了你,你应该帮助别人。对于这么多贫困学子,社会每个有能力的人都应来关注这个计划。”
    (二)捐助者及红会对“诚善”计划的评价
    绝大多数捐助者都认为“诚善”救助计划使爱心企业、人士捐赠的善款得到公开、公正的使用;对受助的贫困学子资格的甄选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使受资助的贫困学子感受到了社会的爱和温暖,圆了他们的求学梦,让他们能以诚善的心态投入学习生活中。
在慈善事业发展中,企业家及其企业成为主体,企业家们把慈善捐赠作为回报社会,实现自身及其企业崇高理想和社会价值的途径。参与“诚善”救助计划的大多数企业认为,“诚善”助学计划的启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贡献爱心的平台;同时,捐资助学,既支持了教育事业,帮助了贫困的学子完成梦想,也对企业员工及周围的人群传递了爱心,支持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当然企业参与“诚善”救助计划的一系列活动也带来了慈善行为效果,如改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企业家及企业存在的终极价值;有利于企业杜会资本的积累等。诚然,慈善事业是社会和谐的滑润剂、是社阶层同心的凝聚剂活。像“诚善”计划通过捐赠与受捐赠的“爱心”交流和资源流动,不仅可以从物质上缓解贫困群体的困境,从心理上、情感上消解贫困积弊造成的隔阂,还可以在价值上形成一定共识,形成社会阶层间的良性互动;通过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教育资助,有利于最大限度抵消各种“累积性不平等”对贫困学子个人发展的消极影响,为每个人更完整地实现“尽其所能、各得其所”创造条件,从而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同时慈善公益是一种充满责任感的生活方式。因此大多数企业家认为企业参与“诚善”救助计划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苏州市红十字会倾力打造的“善”字系列正逐渐成为一种为社会大众所熟知的慈善品牌。其中的“诚善”救助贫困生计划自2006启动以来,不仅帮助了数千名苏州市的贫困学子,而且还在苏州市红十字会与其他地方红会的合作下,响应国家号召帮助那些偏远山区或少数名族的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梦想。如苏州市红十字会与四川内江红会合作,通过“诚善”助学计划于2007年扶助内江市威远县贫困学生35人(其中高中3人,初中9人,小学23人)帮助他们圆梦。苏州红会还通过“诚善”救助计划资助了贵州安顺关岭县上关镇福农小学20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同时还资助石棉县受灾少数名族贫困生若干名。
    苏州红十字会的努力使“诚善”助学计划得以向更广阔的空间传播。让“诚善”的慈善品牌效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苏州地方实际,走出了一条“项目式管理,品牌化运作”的独具特色的救助之路。
    (三)“诚善”救助计划的潜在社会影响
    其一,获得了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在该助学项目实施之始,《江南时报》就在2006年1月20日刊登题为《“诚善”救助贫困生计划启动》的新闻,对“诚善”救助计划进行报道。随后网络媒体如人民网、新浪新闻都对其进行转载报道。翌年,苏州广播电视总台(SBS)的《社会传真》节目组就对《传真“诚善”A计划》进行了全面的跟踪报道。在传真“诚善”A计划捐款发放仪式上共有41名被大学录取但家境贫困的学子得到1000—5000元不等的资助。苏州电视台将其中6名同学艰难的家庭情况及受助过程在《社会传真》节目中播出,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这一切说明了社会对“诚善”救助计划的认可,同时也表明了“诚善”救助计划的社会影响。
    其二,“诚善”救助计划向社会传递的是一种救助弱势群体的爱心和人间真情。“诚善”带动了更多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以不同的方式对贫困学子进行资助。自2006年初启动“诚善”计划以来,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爱心帐户筹集善款4.5万元。苏州市众多企业纷纷表示,将通过诚善救助计划这个平台来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在2006年6月“诚善”计划志愿者、苏州人家大酒店捐赠的3万元善款、零距离眼镜广场捐赠的价值2万元的眼镜惠及觅渡中学百余名寒门学子。2007年新学期即将开始,但是一部分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的学子们,却因为承担不起学费而面临无法实现大学梦的困境。苏州园区AMD(超威半导体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曾昭孔总经理决定捐赠10万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所有这些企业与个人的善举都显现出我们社会中的爱心、真情、良知和责任。
    其三,“诚善”有利于莘莘学子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得到红十字会“诚善”计划救助的学生,虽然家境贫寒,但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坚强、团结、勤奋、朴实、上进的精神,有一种强烈回报社会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而这正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鲜活范例。就像访谈中一位受助者所说的那样“苦难成了我的一笔财富,我没有因贫困而自卑,反而更坚强了学习向上的信念。”也正因为如此,苏州市红十字会和越来越多的捐助者真切感受到他们团结、勤奋、朴实、上进的精神。
    最后,“诚善”救助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推动苏州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利于和谐城市的构建。苏州红十字会启动的“诚善”救助贫困学子计划是一项急困难群众之所需的民心工程,是一项符合社会需要,造福于社会的德育工程。是慈善组织参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它得了社会各界及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可和好评。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苏州市骨髓捐献状况调查研究
肖亚运  夏颖  沈妍  顾明霞  丁正祥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造血干细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始祖细胞。造血干细胞来源于红骨髓,可以经血流迁移到外周血液循环中,不会因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损坏造血功能。骨髓移植是从 20世纪 5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医疗技术,是指把骨髓细胞从一个人体内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将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
    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医学界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数十种致死性血液疾病的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它是通过手术将他人正常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重造患者的造血和相关功能。
    一、背景介绍和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100万患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4万余人。所以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十分必要,而且不可或缺。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亦称“中华骨髓库”,英文缩写 CMDP 。她的前身是 1992 年经卫生部批准建立的“中国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资料检索库”。2001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红十字会重新启动了建设资料库的工作。同年 12 月,中央编办批准成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和规范开展志愿捐献者的宣传、组织、动员, HLA (白细胞抗原)分型,为患者检索配型相合的捐献者及移植相关服务等,通过计算机保存和管理志愿捐献者和患者的各项资料。
    江苏省作为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地区,被列为建立分库的省份之一。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省分库于2002年10月正式启动。经总库和江苏省卫生厅批准,江苏省人民医院、苏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确立为江苏省分库HLA组织配型实验室。随着江苏省分库的建立,苏州市红十字会骨髓捐献工作也随之启动,在上级红会的指导帮助下,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广大红十字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被评为2002-2007江苏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是红会依法履职的根本体现,她诠释了生命的崇高意义,展示了人间的真情与大爱,也体现了红十字会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宗旨,弘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同时,在中国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她成为了沟通两岸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展示两岸同胞“血浓于水”、“髓浓于血”的骨肉亲情,对于推动两岸的民间交往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捐髓的主体由志愿者构成,他们以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精神挽救无数的生命,对于提升社会的文明指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
    苏州市红十字会自2002年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以来,截止2010年11月底,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采样数突破1.5万人,累计初配432人,高配230人,成功捐献47人。其中,3例捐献给台湾同胞。具体而言:
    1、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管理机制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苏州市红十字会在造血干细胞的工作中,创新机制,统筹人力财力资源,规范各个环节,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经费投入机制。造血干细胞工作涉及到宣传、血样采集、初配、高配、再动员、体检以及随访服务,需要经费的投入。为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苏州市红十字会将此费用列入部门预算,予以保障。
    人力保障机制。苏州市红十字会注重加强队伍建设,在人手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专人负责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并要求各市、区红会明确专职人员,保证有人做事,为谋求今后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保证招募成熟的志愿者,降低流失率和反悔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对专职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沟通能力的培训。
    规范管理机制。为保证造血干细胞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苏州市红十字会严格按照《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06~2010 年发展规划》要求,制定《量化考评实施办法》,加强管理,规范流程,保证各个环节流转畅通、承接有序。在招录志愿者队伍上,坚持标准,把好入口关;在再动员阶段,突出重点,把好志愿者思想关;在操作过程中,配合医务人员把好志愿者体检、打动员剂、采集流程技术关。
    2、形成了多元化宣传的格局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捐献常识,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中来,苏州市红十字会通过借助社会力量,构筑以市民参与为主体、以各大媒体为依托、以成功捐髓志愿者为榜样的多元化、立体式宣传格局,使得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弘扬,成为红十字会新的公益品牌,也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传播知识,消除疑虑。定期邀请成功捐髓志愿者和医院的教授、血站专家组成的宣传队分别讲述自己捐献后的切身感受和捐髓的基本常识,通过由爱心人士讲爱心的现身说法,达到用爱心呵护爱心、用爱心传递爱心的目的,进一步打消人们的疑虑。
    借助媒体,扩大影响。苏州是“髓缘”的福地,而且与港台结下了不解之缘。2001年台湾同胞捐献骨髓拯救苏州少女陈霞,2007年志愿者杭彬与台湾一患者配对成功,成为大陆向台湾捐髓的第一例。苏州市红十字会抓住这些契机,以捐献骨髓为主题,与电视台(香港凤凰、台湾东森、江苏卫视、苏州广电)共同策划了题为《生命20小时》、《生命的回程》和《生命相髓》“三部曲”大型电视节目,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杭彬作为大陆首次向台湾提供造血干细胞的成功捐献者,结束了两岸单向捐髓的历史,具有重要典型意义。苏州市红十字会以此为契机,加大宣传,以点带面,层层铺开,广泛辐射,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受杭彬事迹的感召,在杭彬家乡的元和街道的社区广场上,组织了近千名社会各界人士在“争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让爱在生命中延续”横幅上的签名仪式,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杭彬为榜样,做捐髓志愿者。
    3、确立了相对完善的志愿者服务体系
    苏州市红十字会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多种途径,为志愿者营造温馨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之家”。让他们感受到红十字会的温暖,不断激发他们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彰显红十字人道主义情怀。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为缓解志愿者打动员剂、采集前由于心理紧张带来的压力,一方面,苏州市红十字会把已体检过的志愿者带到正在采集的现场,让体检过的志愿者目睹整个采集现场,给准备采集的志愿者一个清晰的视觉印象。另一方面,还专门请苏大附属医院的医生、心理学教授为准备采集的志愿者讲解相关知识,给他们灌输肯定信息,消除志愿者恐惧心理。
    为志愿者争取荣誉。在苏州市众多志愿者成功实现捐献后,苏州市红十字会积极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团市委等部门联系,先后授予捐献志愿者“苏州骄傲”新闻人物、“苏州十大新人新事”、“新长征突击手”、市十大青年志愿服务先锋、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从而鼓舞和激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
    做好随访服务工作。捐献结束后,苏州市红十字会主动与志愿者保持热线联系,加强沟通,联络感情,一方面,积极做好志愿者捐献后的体检工作,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成功捐献志愿者的日常生活,积极为捐献者解决实际困难。我市首位捐献者周建青,其儿子周逑因患有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正需要别人的捐髓,昂贵的治疗费用已使周家生活非常拮据。省、市红会得知情况后,主动给他捐款,送去红会的关爱。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苏州市红十字会在骨髓捐献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其一,捐献志愿者少
表一: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与骨髓库库容比较
国家和地区
人口数
志愿者数
现每年捐献例数
中国
13亿
100万
300
美国
3亿
700万
4000
德国
8200万
360万
3000
英国
6060万
76万
2500
台湾
2300万
32万
350
    世界骨髓库建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荷兰莱顿市,是一个志愿组织,各国骨髓库都可以自愿参加,旨在消除跨国查询、捐献和移植的障碍,让各国骨髓库交流、讨论和共同发展。由上表可知,截止2009年9月底,有44个国家的63个骨髓库和26个国家的脐血库组成,骨髓捐赠志愿者为1329万多人。每年有1万多志愿者捐赠他们的造血干细胞。其中最大的为美国骨髓库(NMDP),1986年成立,至今已有700多万的志愿者,捐献方式有骨髓捐献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每年的捐献量为4000多例;其次为德国骨髓库,有360多万的志愿者,每年有3000多例捐献。而中华骨髓库至今只有120多万志愿者,累计成功捐献的1800多例;苏州入库志愿者资料1.5万份,累计成功捐献仅47例,虽然位居同类城市前列,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其二,反悔比例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约有20%的流失率。与全国相比,苏州虽然成绩斐然,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大学生志愿者流失率较高,毕业后联系不上的情况较多;而在配型这一阶段,大约有1/3的人会临阵改变初衷。此外,捐献者配型成功往往距离其登记入库已过去几年甚至更久,捐献者的思想状态及各方面条件发生了变化。据介绍,多数反悔者自称其身体状态不好,或者家人不同意。
    其三,人手严重缺乏
表二:苏州市红十字会捐髓业务表
 
    由上表可知,2005年以来,苏州市红十字会捐髓志愿者采样、低分辨相合以及成功捐献志愿者人数增长迅速,与此同时,相应的工作量也成倍的增长,苏州市红十字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与之极不相称,仅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影响了捐髓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应对措施和前景展望
    骨髓捐献作为红十字会主抓的一项生命工程,对于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也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时代伟业。苏州市红十字会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宗旨,着力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成绩斐然,在全国同类城市和江苏省处于领先水平。但是,未来的骨髓捐赠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苏州市红十字会任重而道远。为了确保捐髓工作的有序开展,针对以上问题,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1、配备人员,增设机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红十字会的职能不断拓展,工作量成倍增加,所负的责任也更加重大,原有的编制和人员远远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苏州红十字会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而中国红十字总会和江苏省红十字会都有专门的事业单位从事骨髓捐献工作,在地级市中南通红十字会也设有造血干细胞工作站,编制3人。
    另外,今年4月份,江苏省红十字会为更好的推进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承担起越来越繁重的任务,要求各市红十字会成立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工作站,并下发了《关于在省辖市红十字会建立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工作站的意见》的文件(苏红〔2010〕50号),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未落实。
所以为加强对捐献工作的管理,提高服务效能,保障红十字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增加编制,增设机构。
    二、利用网络,提高效能
    鉴于苏州市红十字会人手紧张的现状,要解决好人手少与工作量大的矛盾,必须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目前,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3.84亿,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途径都是从网上得来,其中,大约有53.7%的人是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有关骨髓捐赠的信息。利用计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可以形成图文声并茂的视听材料,更为形象、生动、直观;网络技术应用于信息传输服务中,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来浏览、搜索相关材料和报名参加活动,使得红十字会骨髓捐赠工作更高效、更广泛地进入大众视野。将骨髓捐赠相关工作与时代特点结合,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创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齐抓共管,共同推进
    骨髓捐献是涉及捐赠和受助双方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红十字会、血站、移植医院、志愿者及其家属、所在单位的共同努力,积极为做好宣传、报名采样、再动员、采高分、体检、捐献等一系列工作贡献力量,努力做好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完善操作规程,保证捐献流程顺畅。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是我国最早批准成立的高分辨实验室之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江苏省血液研究基地,治疗血液疾病知名度颇高,都为苏州市更好地开展骨髓捐献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苏州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之一,整个社会对公益事业的支持态度、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度越来越高,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与保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