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副会长:只要有公信力 不怕筹不到资
公信力是社会组织立足之本,而提升公信力的关键是公开透明。”在5月5日举行的中国红十字会汶川地震三周年系列活动上,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这样说道,他在指出红会诸多不足之处的同时,也对前不久的上海红十字会天价饭局作出了正面回应。
说救灾:
震后两小时
红会的棉被就送进了灾区
这并非王海京第一次来成都,按照他本人的话说,因为抗震救灾的关系,来蓉的次数至少要以几十上百来计算。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汶川发生地震。震后两个多小时,中国红十字会成都备灾中心就根据指令将2500床棉被发放到灾区,当夜通过中央电视台等,向全国发出了捐款的紧急呼吁。在这次特大地震灾害中,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次实现救灾、救护、救助三项职能同步展开;第一次接收、管理和使用如此巨额的捐赠款物;第一次大规模协调、接受国外、境外救援队来开展救援工作;第一次组织庞大的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参与救灾;第一次参与如此大规模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王海京也坦承,通过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可以清楚地看到红十字会的许多不足。包括指挥体系不健全,缺乏全国统一的调度指挥机制,备灾能力薄弱,“地震发生时,全国的帐篷储备也不足两万顶。”另外,还存在志愿者管理和培训不到位的问题,“当时活跃在四川的志愿者将近18万人,很多都没有注册。”
说热点:
中国红十字会
和其他公益组织要加强合作
根据5日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已注册的社会组织近45万个,日趋激烈的竞争挤压着红十字会的筹资空间,红十字会的筹资工作不时陷入重大灾害时筹资多、经常性筹资少的困局,甚至于中国红十字会5日还现场向可口可乐、国家电网抛橄榄枝,希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立常态性的公益项目。王海京说,和类似壹基金的公益组织并非竞争关系,而是要加强和他们的合作,他举例说,地震后中国红十字会专门拿出了2000万元,通过公开招标,让小的NGO来做项目。
“中国公益事业已经走过了缺钱的阶段,社会组织的立足之本是公信力,只要有公信力,不怕筹不到资。”他说,只有真正公开透明了才能有效提升公信力,而在蓉举行的中国红十字会汶川地震三周年系列活动正是要让社会各界看到红会在抗震救灾中付出的努力。
提及前段时间的上海红十字会天价饭局,王海京表示,已经在红会做出了严肃的通报批评,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消息来源:凤凰网资讯 责任编辑:傅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