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河北灾荒研究》中的红十字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1-10-26 11:49:43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2578
 
《近代河北灾荒研究》中的红十字
 
    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池子华教授与其弟子李红英、刘玉梅合著的《近代河北灾荒研究》一书,作为池子华教授主编的《近代国家与社会丛书》之一种,已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除对近代河北地区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和减灾措施的利弊得失进行详细探究外,还强调了红十字会在赈济河北灾荒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书中指出,“民国时期,在河北的每次大的灾害中,都少不了中国红十字会的身影”。如:
    1917年,河北水灾,灾区多达100余县,灾民达560多万,灾情之严重被称为170年来罕见的浩劫。大灾发生后,直隶督军曹锟专电向中国红十字会乞赈。中国红十字会立即在8月2日的《申报》刊发《谨募直隶水灾急赈》广告,8月31日议决“赶紧设法筹捐并多制痢疾、疟疾、疥疮药品携往散放。”9月15日,总会总办事处派员携粮款药品北上,分赴京兆、天津、石家庄、文安等被灾严重地区发放急赈。为了更好地进行赈济工作,中国红十字会还利用在报刊刊发广告、举办灯会、游园、寻求外援等多种方式为河北募捐,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大力筹募下,共募得款项20余万元,促进了赈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积极募捐的同时,中国红十字会在各地的救灾活动也开展起来。在天津,10月2日,中国红十字会总办事处将棉衣6000件、3000元杂粮、饼干、药物运往天津发放。同时开办妇孺留养所,收容无家可归的妇孺400余人至次年春天。在京兆,10月19日,中国红十字会总办事处制备棉衣7000件,散放京兆各县及天津四乡。不久,京兆尹王达与美国红十字会代表商妥以工代赈办法,召集被灾12县难民20000人修筑由京至汤山公路,每人每月工资5元,另给棉衣一套,工资由美国红十字会支付,棉衣由中国红十字会提供。总会立即行动,赶制棉衣,如数运达。在石家庄,中国红十字会赈员蔡吉峰到石后,会同当地士绅,采取以工代赈办法修复堤坝、桥梁、道路等水毁工程;搭建茅屋以为灾民栖息之所;从寿阳、榆次等地购买小米300石赈饥。另外,中国红十字会还在文安、武清、玉田、沧县、东光、徐水等地发放棉衣、粮食、饼干等灾民生存必需品,活人无数。
    在1917年京直水灾赈济中,中国红十字会衣、食、住统筹兼顾,从急赈到工赈,并从急赈办到冬赈,一直持续到1918年春夏之交,一直陪伴着京直灾民走出困境。据统计,中国红十字在此次救灾中,共计散放赈款112000余元,棉衣104000余件连同药品、面粉、饼干之类,共合洋220000有奇。正是由于中国红十字会的竭力救济,才使得顺直民在无情的天灾面前没有陷于无助,而是倍感人间温暖。
    在随后的1920年包括河北在内的华北五省大旱灾乃至此后的历次自然灾害及兵灾匪患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河北地方分会,发挥人道主义精神,积极救助灾民,为中国的救灾事业增添了一份人道主义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