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华、呙盼盼发表《2011:国际红十字运动新动态》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1-12-31 21:34:09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2642
 
池子华、呙盼盼发表《2011:国际红十字运动新动态》
 
    2011年12月27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池子华、呙盼盼文章《2011:国际红十字运动新动态》,全文转载如下:
 
    2011年对于国际红十字运动来说又是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一年。武装冲突旷日持久,一些国家和地区动荡不安,自然灾害肆虐。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国际联合会与各国红十字会及红新月会密切合作,开展了广泛的人道救援。回顾2011年的国际红十字运动,除了对自然灾害如日本地震、海啸以及“非洲之角”大旱灾等的人道救援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医疗需要与医疗服务
 
    2011年,局部地区如叙利亚、利比亚等国家武装冲突旷日持久,造成人道主义灾难。自3月以来,受暴力事件影响,叙利亚大量人员伤亡或流离失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缺少食品,而是无法获得基本医疗服务。10月,的黎波里发生激烈斗争,“医院内部的情况混乱不堪,令人沮丧”,急需医护人员的帮助。在也门首都萨那和其他地方,暴力事件也大幅增加,医疗、电力、供水和学校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
    受持续激化的暴力事件影响,伤亡人数迅速攀升,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工作人员保罗·亨利·阿尼表示:“从索马里医院遭炮击,到利比亚救护车遭枪袭,再到阿富汗伤员在检查站耽搁数小时饱受煎熬,这些事件说明,迫切需要确保就医者或医务人员得到保护。”
    炮火和轰炸已经成为冲突地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家园面目全非,居民被迫陷入不断升级的暴力局势,无法获得安全用水、耕地、基本服务或人道援助,甚至因本可预防的疾病而死。这就迫切要求红十字国际委员通过医疗机构来提供援助。但路障、封锁的街道和其他障碍物却常常使急救队和医疗队难以抵达伤者身边,甚至急救工作者多次遭到拦阻,无法接近并疏散伤员。一些急救和医务人员还频频受到威胁或攻击。对伤病员、医疗设施及医务人员的暴力行为,无论是实际发生还是威胁性的,成为严峻却被忽视的人道问题之一。
    ICRC于2011年8月启动了一项为期4年的倡议,主题是“战地救护面临危险”。该倡议直接基于ICRC的一线经验,以及该组织在其开展工作的16个国家就战地救护遭受攻击情况进行的调研。该调研记录了两年半内针对战地救护实施的655起攻击,其中包括攻击医务工作者、医疗设施和医用车辆。在这些事件中,有1834人在提供或接受战地救护时死亡或受伤。“针对战地救护的暴力行为必须终止”,这是ICRC官方网站上一句警示语。红十字会基本人道原则规定:伤病员以及医务工作者、医疗车辆和设施必须不受骚乱的干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再三谴责不尊重医疗服务的行为,呼吁暴力局势各方“要尊重在示威行动中救治或疏散伤员的急救工作者”;“必须确保所有伤员都能安全且无阻碍地获得医疗服务,并保护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免受冲突影响”;“尽最大努力尊重红新月会与红十字会所开展的急人所难的工作,并为其提供便利。安全部队必须遵守规制武力使用的国际法律与规范”。强调“国际人道法规定他们有义务保护平民、医务工作者和医疗设施以及病者、伤者和被拘留者”。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对世界各地爆发的冲突做出紧急应对,医护人员、医疗设施和医疗车辆在武装冲突和其他暴力局势中的安全亟需改善。为更好的保护医疗服务行为,7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出版了新版《战地求生:人道工作者冲突地区安全指南》,介绍了人道工作者面临的新威胁及相应的救护方法。8月又专门出版了《战地救护面临危险:一个严峻的事实》,介绍了威胁医疗服务的暴力行为的严峻现实,以引发人们对此问题的关注,确保一线的人道工作者在其行动的所有地方能够遂行安全、有效和公正的战地救护。
    11月3日,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昆士兰大学和澳大利亚红十字会共同举办,在布里斯班召开了“保护武装冲突中的医疗服务”大会,政府官员、学界专家、医务人员、军官、律师、人道工作者和其他相关人士参加研讨。会议指出,针对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以及伤病员和医用车辆的蓄意攻击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昆士兰大学人口健康学院院长阿兰·洛佩斯教授呼吁人们关注对医务工作者实施暴力袭击所造成的惊人的长期危害,“不仅会对医疗系统所服务人群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以及失去重要的医护人员可能会在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中对医疗服务的提供产生实质性影响”。澳大利亚红十字会会长格雷格·维克里表示,澳大利亚红会坚定承诺,努力加强对身处冲突和暴力局势中的医务工作者的保护。
    以上表明,针对医疗服务的暴力行为——这一当今最为严重也最为广泛的人道挑战,已经引起严重关切。为确保伤病员能够及时获得救护,也确保医疗设施有充足的药品和医疗设备供给,医务人员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治疗,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ICRC任重而道远。
 
平民安全与有效武器管制
 
    由于政治、种族或宗教方面的不满等因素,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不断且具有持续性,每年都有数十万平民流离失所、惨遭强奸或杀害。造成这样局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较为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武器的易获得和滥用。武器获得轻而易举,一旦落入那些从事违反国际人道法行径之人手中,就会造成对平民安全的威胁。在世界许多地方,武器有时比食物、医疗或药品更易获取。在萨那武装冲突不断,居民区和民用建筑(包括一些学校)中也发生了战斗,造成孩子们无法上学甚或伤亡。如果能禁止把武器带入公共建筑,将能够避免很多伤害。在利比亚,未爆炸弹药和装甲车残骸已经成为街景的一部分,常常能够在被毁车辆周围及内部发现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未爆炸弹药,这给平民造成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利比亚许多地方都已成为战区。武器污染已对该国平民居民构成巨大威胁。
早在1995年,ICRC受各国委托开展一项相关研究,并于1999年发表了《武器的可获性与武装冲突中的平民处境》。该报告认定武器的普遍可获性助长了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并在武装冲突期间对平民造成损害后果,只要轻易获取武器的现象仍然存在,不仅可能出现更多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人道救助活动也将受到威胁。因此,及时对武器进行有效的管制,迫在眉睫。
    自1999年完成此项研究以来,ICRC一直呼吁更为严格地规范武器和弹药的国际转让,以此减少因对武器的可获性规范不力而造成的苦难。2003年举行的第28届国际大会通过了《人道行动议程》。各国在该文件中再次商定,通过加强对武器转让的管控来减少因武器的可获性不受控制及武器的滥用而造成的苦难。2007年举行的第30届国际大会又重申了此问题,强调各国应采取适当措施对武器和弹药的可获性加以管控,以免其最终落入那些可能将其用于实施违反国际人道法行为者的手中。
    2010年1月,联合国大会决定于2012年召开《武器贸易条约》大会,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对此表示支持。2011年2月28日到3月4日,在纽约武器贸易条约筹备委员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就武器贸易条约中的武器和交易范畴以及武器贸易条约标准发表看法,比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运输、转运、租借等行为都视为该定义的覆盖范围,并且为确保该公约尽可能全面,这些行为无论如何都应属于《武器贸易条约》的管辖范围。还建议对草案中一些措辞进行补充修改,“在第2款第2项中,我们建议用‘或’来代替‘和’。原来的措辞可能会被解释为只有在出现同时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和国际人权法的重大风险时才需要禁止转让活动。由于这两个法律部门并非总适用于同一情况,这一条款需反映两个独立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与附件A中的措辞保持一致,建议增加‘设计或改造用于军事或执法用途’这句话”等等。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对草案措辞细细斟酌,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对拟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关于常规武器转让的尽可能高的共同国际标准的文书”大有好处。
    7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出版《通过〈武器贸易条约〉保护平民和人道行动》手册,意在让公众明确《武器贸易条约》的谈判和最终实施为我们创造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它将减少因常规武器的普遍可获性及规范不力而造成的人员伤亡。提高公众对武器转让规范不力所致人员伤亡问题的认识,鼓励所有国家通过一项全面、有力的《武器贸易条约》。10月11日,红十字国际委员在联合国大会再次发言敦促所有缔约国承诺在未来一年内加紧工作,以确保将于明年7月召开的《武装贸易条约》外交会议获得成功。
    以上可见,要保护平民的生命安全,除了对武装冲突和暴力局势中的人们提供保护和援助之外,事先做好武器领域的预防和规范管制可以拯救更多生命。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自身不断努力的同时,呼吁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发挥各自的作用来实现武器的有效管制。
 
信任危机与信用重建
 
    红十字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一项高尚而神圣的事业,公众的信任是红十字事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时下慈善组织公信度弱化却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2011年8月,在利比亚许多地区,特别是西部山区及米苏拉塔和卜雷加,战斗仍在继续。数万人流离失所,许多家庭离散,数千人下落不明。物资匮乏加速麻疹等疾病的传播,导致利比亚死亡率攀升。人道主义受到严重挑战,但由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利比亚知名度还不够,各方怀疑其独立性、中立性,导致救护人员迟迟无法获得当局许可,在许多地区,试图获准接触冲突受难者都十分困难。
     2011年6月20日,一位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在微博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炫富的背后因其认证身份是“中国红十字商业总经理”而引起轩然大波,并将中国红十字会推向了风口浪尖。针对“网络事件”,为澄清事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迅速作出回应,先后于6月22日、24日两次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就“网络事件”发表声明,并启动法律程序,向公安机关报案。6月28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了有关“网络事件”及相关问题,重申中国红十字会没有“红十字商会”的机构,也未设“商业总经理”职位,更没有“郭美美”其人。在警方调查中,郭美美称对于中国红十字会此前并不了解,也从未担任相关职务,为满足炫耀心理,自行杜撰了“中国红十字商业总经理”身份。在审查中,郭美美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表示后悔和歉意。
    事件发生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雅各布·克伦贝格尔建议中国红十字会“在网上建立捐赠信息平台,提高问责制和透明化程度”,并表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已经准备好,也非常愿意和中国红十字会合作,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他表示非常愿意和中国红十字会分享在财务报告上的经验和做法。
    “网络事件”对中国红十字会来说,一方面引发了公众的误解和不满,损害了红十字会的形象和声誉;另一方面,发现行业红十字会乃至整个红十字会系统在组织建设、业务开展、资金募集、项目运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引起了总会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并开始进行必要改革,推进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件事对于其他公益组织来说,也是个重要借鉴。目前,公益组织最紧迫和最重要的就是走公开透明化道路,这不仅是公众的强烈要求,也是改善社会环境的方法。雅各布·克伦贝格尔表示,“维持信任是一项永无停止的斗争,我们的行动一直坚持独立、公正、中立的原则,如果非常仔细地坚持这些原则,就不会出现这些信任危机。而坚持独立、公正、中立的原则对任何一个国家红会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战争和武装冲突,以及其他暴力冲突地区,独立、中立、公正的原则,双方之间的信赖显得更加重要。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