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专栏]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2-12-31 10:36:00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3014
以《常州红十字》季刊为例,浅谈红十字文化传播
范为民  张涛
 
    红十字文化传播的载体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橱窗、简报、报纸、期刊、书籍、广播等媒介以外,新兴的网络媒体如户外电子广告、网络、短信等使得传播更为快捷、有效。红十字会的宣传已经从平面走向了立体,从体内走向体外,并逐步形成大宣传的格局。然而在众多的传播手段和工具中,影响力最大,信息量最大的莫过于红十字期刊杂志。因为它是一个实实在在有形的东西,承载着红十字的历史和未来。它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当时,甚至还可以嘉惠后学,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笔者自2010年6月开始参与编辑《常州红十字》,并为之撰稿、改稿、选图,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两年的运作,简单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仅供红十字同仁参考和批评:
    一、《常州红十字》创刊之前的情况
    在《常州红十字》创刊之前,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定期编印《常州红十字简报》,其中2008年印行12期,2009年印行16期,2010年印行3期。同时期,在全省范围内,省红十字会和苏州大学红十字研究中心联合创办《江苏红十字》季刊,以理论研究为主;徐州市红十字会和徐州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创办《爱心》杂志,以爱心故事为主,这两种期刊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在这种情况下,市红十字会决定另辟蹊径,依靠自身力量出版季刊,内容兼及理论研究、历史研究、会务情况和爱心故事。当年5月,市红十字会为此召开宣传通讯员队伍成立大会,聘请了33名红十字宣传员,并制定通讯员奖励办法和稿酬标准。各辖市区红十字会也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宣传通讯员队伍。为了办好期刊,市红十字会还专门成立了《常州红十字》编委会,由常务副会长俞坚任主任,副会长杨跃忠、秘书长范为民任副主任,各辖市区的常务副会长任编委。下设编辑部,具体负责杂志编选印行工作,主编范为民,副主编张涛,编辑胡霄。
    二、《常州红十字》的创刊与发行
   《常州红十字》创刊于2010年6月,每季度第三个月的中旬截稿,每季度第一个月的上旬出刊。至2012年6月共出刊9期(含特刊1期)。我会向市文广新局申领了准印证号,刊物内部发行,不定价,不插入广告。是全省首家完全由市红十字会内部人员负责编辑的期刊。刊物的发行量每期500册。发行范围涉及红十字系统、学校红十字会系统、各市级机关单位、各团体会员单位等等。其中红十字系统上至省红十字会,中到各省辖市兄弟红十字会,下到辖市区红十字会、镇级红十字会,共寄发250册左右,各市级机关70册,各团体会员单位约70册,各学校红十会约60册。剩余50册机动使用。覆盖范围十分广泛,体内、体外的比例为5:4。
    三、《常州红十字》的图文设计
    杂志的封面设计追求简洁。取《求是》为蓝本,白色为底,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简洁大方,而且包容性很强。中间为红十字,形似会旗,端庄优雅,同时又透着高贵。刊物题名由原市红十字会会长居丽琴题写。封底为中国红十字会会徽图案,会徽上方标注“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会徽下方是我会的地址、电话、人民币及外币捐赠账号。封二、封三以彩色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分专题介绍本季度市红十字会开展的主要工作。让人一目了然。杂志的纸质朴实,内部插图以主题黑白照为主,实现了文因图增色,图因文生情的最佳效果,风格清新淡雅的。除历史研究和理论研究两部分外,基本实现了页页有插图,每期插图总量在50幅以上。
    四、《常州红十字》的主体内容
    季刊每期52页至56页,厚度适中。每期的文字量在3.5万字左右,字数适合。季刊的主要内容包括七大版块,一是卷首语;二是红十字运动历史;三是红十字理论研究;四是红十字工作动态;五是温情龙城;六是博爱桥;七是健康小知识。下面分别简要介绍:
    (一)季刊每期均有卷首语,主要为创刊词、红十字运动知识、新年致辞、创新工作宣传(信义夫妻募捐、天目湖景区成立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爱心美文等等。卷首语主要用来阐述本期的主要内容和旨义,有导读的作用。同时又短小精悍,以小见大,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每期的卷首语都是会领导用力最勤、修改最多的部分。
    (二)红十字运动历史着重介绍红十字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包括红十字运动的基本情况、中国红十字会运动的历史、常州红十字运动的历史和人物,每篇3000字上下。其中人物部分是特色,包括亨利杜南、总会的盛宣怀、颜惠庆,常州本地的潘民表、屠寄、王完白、伍琢初、孙静霞等人,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系列。除人物外,我们还经常介绍常州红十字会比较著名的工作,包括武进分会的营养服务站,建国初的职工劳保医疗、抗美援朝中的国际医防队等内容。另外我们在这一栏目中单独开辟照片阁,选用一到两幅历史照片,外加数百字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凸现历史感。目前已刊出琢初桥、武进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分会改组、救火医疗队、青少年红十字、孙静霞手稿等图文,虽然每期只有1页的内容,但却是整本杂志的亮点所在。另外,我们还专门介绍各国红十字会的情况,包括中国、瑞士、土耳其、韩国、柬埔寨、朝鲜、蒙古、泰国等。有利于读者对各国红十字会运动的整体了解和比较。
    (三)红十字理论研究部分,每期刊发3-4篇,每篇5000字上下,内容都是国内外红十字理论的最新观点和前沿理论,入选的作者也都是国内红十字理论研究界的知名人士,包括总会领导的重要讲话和文章,省红十字会领导吴瑞林、张立明及部室负责人刘斌、丁玉琴等人的论文,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的池子华教授及其弟子邓通、李风啸、王红的论文,也有市级红十字会领导如苏州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严晓凤、副调研员郝如一的论文。难能可贵的是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俞坚每年都有1-2篇论文发表,并被国家级和省级、市级社科类刊物转载。各辖市区红十字会也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发表了钱跃生、徐红、顾新锋、陶新月等人的理论文章。
    (四)红十字工作动态,包括红会要闻和基层动态两个部分,涵盖了全市红十字会系统的工作精华,字数300至500字之间。红会要闻主要是市红十字会最近一个季度内的开展的各类会务工作,包括各类会议和三救三献等主要工作,也包括学校红十字、志愿服务、学习培训、考察交流等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记录了市红十字会的工作动态。对具有较大影响的工作,采用系列报道的形式进行报道。基层动态,主要是辖市区红十字会、镇级红十字会、学校红十字会、团体会员单位开展的各类救灾救助活动。随着投稿量的增多,基层动态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红会要闻的数量,我们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断调整,目前两部分的比例基本上保持在2:3的范围。
    (五)“温情龙城”和“博爱桥”两个栏目主要是爱心故事和美文,字数2000字左右。常州素有“龙城”的美称,所以“温情龙城”版块主要报道的是在常州发生的与红十字有关爱心故事,包括救助信义夫妻、救助白血病大学生、救助尿毒症大学生、关心先心病女孩胡晶晶、李春平博爱基金、特困户捐款、龙武英捐献角膜、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稀有血型QQ群、一加爱心社、左岸公益联盟、红十字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博爱青春志愿服务活动纪实、常州奶奶、小学生义卖等等感动一时的人物和事件。在当下这样比较浮躁的社会中,多从正面宣传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爱心故事和典型人物,更能激励读者崇德向善,激发人性的真善美。“博爱桥”中的美文大多取自报刊杂志,均为经典之作。为了让我们的宣传员和广大读者也能有一个充分展示个人文艺才能的平台,自2012年起,博爱桥改为博爱文苑,陆续刊发了一些书评和散文,效果良好。下一步,期刊还将发表书法作品、摄影作品、诗歌等,使其更具常州地方特色,充分展示常州红十字人的多彩人生。
    (六)健康小知识,根据四季的更替,按照季节发布三到四条健康小常识,每条500字上下。既有治病的良方,也有美食的制作,还有生活小窍门、心理健康、家装常识等,全面、细致的为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健康知识,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
    五、《常州红十字》的受众范围
   《常州红十字》的读者结构多样,在机关干部、红十字工作者、学者、医生、老师、大中小学生等社会各阶层均有涉及。对很多人来说,《常州红十字》既是科普书也是文艺杂志,是一本雅俗共赏的读物。可以说,经过两年的摸索,《常州红十字》杂志的框架基本定型,一方面随着时代变化,读者的审美趣味、阅读方式、关注主题发生的转变,《常州红十字》的栏目也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无论时代社会如何发展,无论人们的阅读习惯如何变化,对真爱与美好,关怀与温情的向往是不会改变的,《常州红十字》的办刊宗旨是始终以读者为中心,在宣传红十字文化的前提下,不断增强杂志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使其成为一种有较大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杂志,成为市红十字会对外宣传的阵地和喉舌,成为展示全市红十字会系统的一个平台,成为红十字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的一个新高地。
    六、《常州红十字》的影响力和作用
   《常州红十字》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从默默无闻成长为有一定知名度的红十字专业会刊,受到各级领导和业界好评,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有的看了杂志后来前来为贫困家庭捐款,有的看了杂志来红十字会寻找父辈的资料,有的还主动为市红十字会提供线索和材料。2011年,在《常州红十字》的影响和带动下,《武进红十字季刊》和《溧阳红十字报》相继诞生,成为我市红十字文化传播的新生力量。在《常州红十字》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的铺垫和推动下,2012年,我会正式启动了《常州红十字志》的编纂工作,这将是一部40-60万字的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大书。
    两年来,红十字宣传员队伍不断壮大,投稿量和用稿量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期刊的投稿情况大大改观,投稿量远远大于用稿量。稿件的质量也有较大提升,基本上不用作太大修改。不少优秀的稿件还经市红十字会推荐,发表在《中国红十字报》、《江苏红十字报》等报刊杂志上。每年,市红十字会都要召开一次宣传通讯员总结表彰会议,评选出一批优秀的宣传通讯员。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让通讯员有更多的写作和研究欲望,目前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具有理论研究能力的通讯员已经增加到十位。
我们相信,通过广大通讯员的不懈努力,《常州红十字》季刊一定能茁壮成长,成为全市红十字文化传播的一面旗帜,成为全省红十字文化传播领域中的典范。
(作者单位:常州市红十字会)

加强红十字组织内部交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胡 霄
 
    加强红十字组织内部交流,已经是搞好红十字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以组织建设力促进红十字会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推动力,深入理解把握学习型组织本身的内涵。那么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呢?所谓学习型组织问题提出的背景是信息化、全球化。在这个时代里,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组织都要不断学习,才能应对变化和竞争。于是,学习型组织成为了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概念,成为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组织形式与特征。而针对红十字会组织建设的环境,其实质是指一种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升级的组织,它能够通过组织化、互动式和研讨式的学习,以及对学习的科学管理,提高组织内部的学习办事能力,突破自身和外部障碍,实现自身的不断升级,从而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创造并发展自身的优势,真正意义上打造红十字学习“品牌”,建立红十字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充分认识加强红十字组织内部交流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红十字组织内部交流,有利于增强组织内部的向心力。
    组织内部的向心力,是指干部对组织内在核心的一种凝聚力,是干部心力的倾向性。干部向心力强,内部团结统一,关系融洽,全体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形成了坚强的合力,组织的发展才能蓬勃向上。而要建立坚强的向心力,这就离不开组织内部沟通交流,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干部织内部的交流和学习活动,让干部之间相互熟悉,彼此学习。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相互帮助,互相调节。让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近,产生一种组织内部的共鸣。这足以说明加强红十字组织内部交流,是有利于增强组织内部向心力的一种积极的手段。
   (二)营造红十字组织内部科学交流氛围,有利于组织内部和谐度的发展。
    要提高组织内部的和谐度,首先应当从最薄弱处着手,改善人文环境,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加强宣传和教育,使干部之间讲究诚信、互相关爱。领导应当积极主动的关注和了解干部的工作情况和生活困难,建立各种良好渠道,比如创办内部报刊、举办各类活动及进行专题培训、设立意见箱、建立内部局域网等途径,克服沟通障碍,掌握沟通技巧,更要以主动和包容的心态进行沟通,加强组织内部的沟通交流。营造科学积极的内部交流氛围,让内部员工相信组织能够提供公正的沟通交流平台,以促进内部和谐度的发展。
   (三)加强红十字组织内部交流,有利于拓宽红十字内部视野,提高工作水平。
    作为组织内部的干部,可以充分利用交流的机会,积极和相关部门科室的办事同志了解工作中的一些情况,重点了解他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吸取经验,扬长避短。并结合自身建设等方面情况进一步改良工作的办事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有的成员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把情况记录下来,有的成员还可以就某一个话题进行探讨等等。由于内部各部门考虑角度不同,可以从多方位的角度拓宽视野,以学会一种换位思考的新方法。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也加强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以便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在履行各项工作职责的时候,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为打造良好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奠定基础。
    二、加强红十字组织内部交流,打造红十字“品牌”学习模式。
   (一)明确红十字组织内部分工,增进团队学习。
    首先,作为红十字会内部的工作成员,无论是关于医疗救护知识,还是关于办公职能体系、红十字会各项部门的职能工作等都要深入了解,并进一步研究各项工作的相关性、紧密性。只有了解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才能更好地进行工作的综合联系。与此同时,才能为团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正如彼得·圣吉指出的:团队学习是发展团队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为此,团队学习必须强化这一过程,发展团队整体搭配的合力,使团队成员自觉地把个人远景融到团队远景之中,把团队远景作为个人远景的延伸。正如把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融入到个人的生活、学习中去。
   (二)抓好红十字团队学习,从交流开始。
   真正的团队学习只有互动讨论才能超越每一个人的局限,在互动中深化学习效果。而往往在交流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看不见的一道墙,不能说真话,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心理防范机制。要想排除这堵墙,首先就要深入群众中去、放低姿态,让组织真正了解内部员工的心理状态,建立一种大家平等、自由、公正的平台。抵消员工心里的障碍,真正让员工心里感受到“单位如家”的理念。愿意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总结的经验进行交流沟通。通过交流,一来发现了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二来通过交流获得更好的解决办法,进行对比,促进个人工作水平能力的提高;三来多方位换角度思考,让他人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以一种全新的视野诠释问题的关键所在。
    作为交流的个人首先要融入团队需要,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转换角色。不仅从自身专业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的产生,而且从他人的角度上理解对方的视野。真正体现出人格的开放,只有开放才能兼容,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开展分类交流,延伸“双环学习”方法。
    从红十字会组织内部来看,我们可以根据组织内部的职能部门进行分类交流。先从小范围交流,逐步发展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
作为部门内部交流,首先对近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或设想。根据部门内部的紧密联系性,进行解决问题的衔接、分析探讨,实现部门内部的“一对一、一对多”沟通模式,深入问题的本质,真正把问题所在的关键处找到。其次对以后工作中遇到同类事件做一小结以便为今后处理此类事件做一准备,真正为提高工作效率而打下基础。
作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首先要找对角度,理解对方的视野,综合分析问题,进行对比,查看问题解决的可操作性,找准问题的另一突破口,以同一问题引入另一角度的思考,进行“联想型”交流,真正体现学习过程的创新精神。这里就产生了一个 “双环学习” 的概念。 “双环学习”是团队学习的有效学习方法。“双环学习”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某一问题解决某一问题的“单环学习”,而是通过对解决某一问题的反思,找出隐藏在行动背后的深层原因,达到既解决当前问题,又杜绝今后同类问题不再发生的目的。要把握好团队学习这一有效学习方法,有三点十分重要:一要善于反思;二要善于系统思考;三是学后要有新行为。团队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团队学习力的过程。团队有了学习力,才能形成创新力、竞争力。
    三、加强红十字组织内部交流,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打下基础。
    为什么学习型组织倍受青睐?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种时髦,而是由于它建立在一种全新的系统思考的观念之上,它能够排除妨碍组织学习和成长的智障,让我们在开放的思维、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之前首先就是要学会团队学习,搞好内部交流。
    团队指需要相互合作以达到某种成果的一群人(而在这里指的是组织内部员工,即红十字内部干部)。现代化组织中,几乎所有重要决策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团队来作出和完成的,团队已成为最关键的要素和决策的主要单位。团队学习,就是开发团队的集体智力,发挥团队成员的合作精神和相互配合能力,将个人才智导向共同愿景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团队智慧高于个人智慧之总和。团队学习的前提是整体搭配,即一群人良好地发挥了整体运作的功能。未能整体搭配的团队,个人力量由于方向上的差异而被互相抵消,而整体搭配则能够将员工的力量汇集在同一个方向,不仅组织整体能够获得惊人的收效,而且成员的成长也比其他学习方式要快得多。而团队学习的桥梁,却离不开组织内部的交流。只有通过交流的平台,才能互相拓宽视野,开发思路,以更好的状态去解决问题。以达到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得出,加强红十字组织内部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更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方法之一。
    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能够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促进组织的有效变革与发展。在我们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前提下,我们要加大力度搞好组织内部交流,以为此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将是打造学习型组织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常州市红十字会)

关于红十字事业发展中人力资源建设的探索
徐红  顾新锋
 
    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各行各业对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力资源是红十字事业获得持久发展优势的来源,也是提升红十字事业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优势的保证。随着社会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红十字事业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红十字会作为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能否担当大任,笔者认为:亟需要在红十字系统中研究先进的人力资源建设理念。
    本文正是围绕着这一问题而展开的,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下面就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当前红十字事业发展中人力资源建设的一些拙见。
首先要弄清红十字人力资源及与一般人事管理的区别:
什么是红十字人力资源?红十字人力资源是指支持红十字事业发展和目标任务完成的从事红十字事业的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结晶。这种能力和素质除了体力和智力外,还包括他们的知识技能、道德水平、信誉和社会关系等。
    红十字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它作为近20年来出现的一个崭新的和重要的管理学领域,远远超出了传统人事管理的范畴。具体说来,存在以下一些区别: 1.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但是红十字人力资源是基于“事”的基础上,以“人”为核心,靠的是人的自发的、自律的、自制的、自持的的自愿服务的意识,通过这样意识的指导,在红十字运动理念的引导下,开展各类社会志愿服务工作。
    2.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而红十字人力资源也是有“成本”的,它的“成本”也是注重投入、使用和控制,但是这种“成本”是要在各类红十字志愿工作者自愿参与和无偿付出的前提下才会成为有效“成本”,它的产出就是通过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被服务对象和单位群体的认可,从而使红十字运动理念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为社会和谐建设做出贡献,这就是红十字人力资源的产出,这样的产出是社会效益,绝对是“低碳、高效、绿色”的。
    一、当前红十字人力资源建设的现状
    人力资源是各行各业争夺的焦点,为了做好红十字人力资源建设,就有必要先来分析一下我们红十字系统当前人力资源建设的现状:
    综合管理型人才少——由于红十字会长期受有关政策体制的制约,专职干部很少,有很多地方红十字会都是兼职干部在从事管理工作,与当前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要求不对称。
专业技术型人才少——《中国红十字会法》赋予我们红十字会的各项职能,都是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才能完成。特别是在去年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大量的心理干预、现代现场救护、防疫防治等专业人才。
    志愿服务型人才少——志愿者队伍是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基础,志愿服务是红十字人道理念的体现,但是各类志愿服务型人才与当前红十字事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已成为红十字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红十字人力资源建设的工作重点
    面对当前红十字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为了促进红十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整体实力水平的提高,为了适应社会服务和红十字综合文化的提升新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红十字人力资源建设。笔者认为:当前红十字人力资源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队伍建设,而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当突出三个方面的重点:
    (一)高素质管理人员。这是红十字事业实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从企业人力资源的众多实践中可以得知:红十字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固然要有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但高素质管理人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管理层一代又一代的创新发展,我们红十字事业就不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只有我们有了一支稳定、高效、创新的管理人员队伍,我们红十字事业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对于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也要突出重点,要把增强管理人员的宏观决策能力建设放在首位。宏观决策能力建设,就是要强化管理人员把握和贯彻方针政策的能力,分析社会形势,统筹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也就是领导发展的能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有目的地培养,有重点地压重担,有步骤地引导,有系统地培训,不断提升管理者的实际工作水平和开拓事业发展的能力。相信如果有了这样一支管理队伍,红十字事业的发展会呈现好的发展势头和更好地成为政府人道领域的得力助手。
    (二)高技能专业人才。建设一支奉献意识强、热衷爱心事业的高技能专业志愿者队伍是确保红十字事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高技能专业人才包括生命支持、健康关怀、宣传筹资、项目运作、法律援助、心理健康、现代救护和交流合作等。随着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需求,特别是在大灾大难的现场救援工作中,这些人才就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志愿服务型人才。志愿服务是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动员人道力量,改善易受损人群生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关系红十字事业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践证明:群众中蕴藏着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促进文明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在做好红十字事业宣传的同时,更好、更优、更多地壮大红十字志愿者队伍,更好地解决当前红十字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不相称的矛盾,从而能为社会和谐进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是,当前我们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也存在诸多不足,如:红会干部中缺乏克服困难竭力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展不平衡,指导力度不够,志愿服务零散,缺乏统一规划、组织和管理,社会影响力不够大,缺乏骨干志愿者,志愿者领袖人物还比较少;未能形成长效机制,尤其是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在招募、培训、管理和激励机制上还缺乏标准。所以我们开发红十字人力资源就是不断发掘和发展各类志愿服务人才,真正把我们红十字志愿服务这个品牌唱好、唱响、唱绝。
    三、红十字人力资源建设的主要措施
    从红十字人力资源建设的角度来说,我们为了事业发展和社会服务工作目标的实现,也要实现志愿者的价值、理想。那么我们就要结合红十字战略发展目标进行红十字人力资源的规划。笔者认为:红十字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二步:
    一、评价现有的红十字人力资源状况,可采用详细的人力资源调查及类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随着镇级红十字会和社区红十字服务站工作局面的进一步打开,各级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多,参与人员也是越来越多,志愿服务的水平和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我们要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加以分类,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为将来的志愿者注册登记作铺垫。
    同时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我们还要合理编制志愿者服务类别表,在一定条件下合理调剂,使红十字志愿服务志愿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确实能够发挥他们的应有作用。比如:各地、各单位的志愿者的身份、技能、服务意识和能动性是各有差异,我们在合理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就得把他们合理使用好,关键是要“好刀用在刀刃上”和“对胃口上”,这就要求我们各级红十字组织能够把握志愿者的足够信息,把信息汇总好,做到心中有数。
    二、制定满足未来红十字人力资源需要的行动方案,要结合红十字志愿者未来发展空间考虑。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红十字人一定也要有相当的远见能力和超前意识,要想把红十字工作想远、想实、想细,就要把红十字人力资源规划提前几年、甚至几十年,那样有了我们先进理论做铺垫,将来的行动方案制定也能更好地满足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需求。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红十字会)

加快红十字事业发展  为经济跨越发展作贡献
钱跃生
    金坛市红十字会党支部于5月9日召开专题讨论会,学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金坛“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方书记讲话。对中央经济会议关于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总基调进行了深入学习。与会同志站在红会的角度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坛所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大家认为当前应继续抓好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要求。红十字会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金坛经济跨越发展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应该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参与创新社会建设;宣传弘扬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理念;进一步拓展服务于弱势群体的民生工程。
    一、 在发展经济中,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大家认为,过去的一年金坛经济的稳步发展来之不易,虽然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使我市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主要任务。市委、市政府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透彻,实事求是,是在深刻分析了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基础上,总结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结合我市目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提出来。经济形势严峻,机遇和风险共存。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重要的一年,也是我市经济三年翻番的最后一年,任务艰巨繁重,各部门应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继续抓好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完成好发展经济的各项任务,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更好地承担起中国红十字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责任。
    二、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证和改善民生”,对红十字人道救助团体提出新的要求,也提供了发展空间。红十字会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红十字事业跨越式发展是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分不开的。红十字会在宣传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理念,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节能减排,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责任。
    长期以来,由于红十字会的国际性和人道救助团体的定位,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得力助手,承担着传播国际人道法和法律赋予它的职责。依据红十字会在世界上以“七项原则”为基础的特殊地位,红十字会在战争和和平时期,起到了其他团体无法替代的作用。红十字会在我国外交工作打开未建交国民间交流渠道,在国际、境外援助和救助中承担着大量的工作。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在紧急和非紧急救援、惠及民生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救助贫困人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工作中发挥了我会的特殊作用。
    三、 稳中求进,推动红十字事业改革创新
    与会同志认为,金坛经济跨越发展,必须突出“稳中求进”的基调,就是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扩大内需、提高中等收入比重、进一步调整机构等,使百姓享受到发展成果。“稳中求进”是中央正确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所做出的科学决策。稳和进有着辩证的关系,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稳中求进是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方向。
     红十字会要根据金坛经济工作的主线”和各项工作任务,开展红十字会工作的改革创新。要做到红十字工作的“稳中求进,开拓进取”。“稳”就是要传承红十字会已经形成的人道理念,弘扬红十字文化和价值观,把它融入我国文化建设中,推动建立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努力做好党和国家在人道领域的助手,积极开展红十字会惠及民生的传统业务,扎扎实实地做好和扩大已有的红十字会品牌项目。加强红十字干部队伍建设和志愿工作者队伍建设。“进”就是要改革创新,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根据中央提出的五大任务有关工作,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推进红十字会体制机制的改革。一是围绕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确红十字事业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红十字会与政府、企业、社会的关系,明确红十字会的职责、队伍建设等,为红十字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二是致力于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事业发展活力。探索建立有利于各级红十字会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运行机制。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选拔任用机制,轮岗交流制度,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
    (二)推进红十字职能的拓展。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将在做好传统特色工作的基础上,在业务职能方面不断加以拓展创新。特别是要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做好那些符合红十字人道宗旨的特色项目,增强红十字会服务社会的能力。针对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紧急状态,重点加强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形成以搜救、医疗、赈济、心理等为重点的完整的救援队伍体系,在日常的非紧急状态下,重点做好以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为目标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同时努力打造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明晰项目内容,细化项目标准,统一项目模式,为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此外还要继续做好政府委托红十字会承担开展的特有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建设和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
    ()推进弘扬红十字理念和红十字文化的宣传,加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它发展传承了世界文明和中国优良的传统理念。要发挥专业机构和专家智库的作用,策划对红十字理念的宣传,制定红十字文化发展战略,加强对中国特色红十字文化的研究整理,完善红十字文化的理论知识体系建设。加强红十字文化建设,把各级红十字组织建设成为普及红十字文化的宣传阵地,培养和引导红十字专业工作者和志愿者,自觉成为红十字精神的传播者和代言人。加大红十字文化的推广力度,使红十字文化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传播于活动之中,寓教育于娱乐之中,使红十字文化的传播多元化、多维化、形象化。加强红十字标识的宣传、管理,进一步提高红十字会的认知度和知晓率。
    (四)推进红十字会人道外交工作,加大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当今世界,非传统人道主义挑战日益凸显。人道外交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外交渠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在国际人道主义领域的期望不断地加大,这为我做好人道外交提供了难得机遇。要积极开展多边双边交流合作,加强多边人道合作。积极推进红十字会加入国际红十字灾害救援网络,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专业救援队建设。
    (五)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红十字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红十字会作为人道救助团体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履行“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执行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廉洁自律是红十字会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实行社会监督是保持红十字会公信力的重要举措。要贯彻预防为主,惩防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反腐倡廉体系。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增加反腐防变的能力,一是要对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文件要求,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二是在中纪委、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和党组的领导下,开展廉政风险点的防控工作。以工作流程为基础,找出廉政风险点的每个环节,提出防控风险点防控措施,确定责任人,并开展自查自纠和专项检查工作,确保红十字会工作每一环节的规范化,制度化,防范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隐患。三是建立廉政督导检查机制。开展有社会人士参与的廉政工作检查、督导工作,加强本系统内和社会对廉政工作的监督,促进我会工作的公开透明。
                (作者系金坛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

关于基层红十字志愿者工作的一点思考
朱讯华
 
    常州市新北区红十字会自2010年初理顺管理体制以来,在市红会的精心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在组织建设、博爱助困、献血献髓、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富有特色、富有成效的工作和活动,为推动全区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保障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好作用。然而,面对现在社会对我们工作日益关注的目光,也深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全区经济高速发展,城镇一体化进程加快,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各类社会矛盾愈加复杂,区红十字会作为一支促进全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由此带来的责任感也愈发强烈。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深切地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社会公益事业,投身帮扶救助志愿活动的热忱。时常会有电话来询问参加志愿活动、资助贫困家庭等公益慈善事项,甚至有些企业单位、社区居民组织了自己的小规模团队,主动要求开展相关的奉献爱心活动。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组织松散,公信力不强,缺乏专业的人才和项目支撑等等因素,这类爱心组织团队往往鲜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合理地组织好这些志愿者、规范地引导好这些爱心团队,使其健康、持久、有效地运作,对夯实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促进全区社会和谐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借鉴很多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的成功模式,将其部分地移植到志愿者组织的培育工作上,建立爱心团体、公益组织的“工作室”或“发展中心”,是推动慈善公益组织的发展一条新路。邀请社会工作专家和成熟的公益组织负责人给予专业的指导,吸收全区各类自愿奉献、热心公益的单位个人加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活动场地和设备,协助他们进行相关人员能力建设上的各类培训。在项目组成上,一方面继续推广红十字会的传统公益活动,如“博爱送万家”、“博爱一元捐”、应急救护培训等成熟项目,另一方面逐步实施捐助外来务工子弟的红十字书屋、救助白血病患者的献血献髓、对外省贫困地区的助学捐衣等各类项目,并且联合团委、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筹划共同开拓的项目。近两年中,我们组织志愿者形成了社区义诊队、病患慰问团和红十字青少年等多个固定的工作团队,开展了许多贴近百姓、服务弱势的实事,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扩大了红十字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在可持续发展上,也在逐步推动政府购买相关的公益项目,吸引社会捐赠和公益基金的投入,并以此获得的资金再反哺志愿工作团队的壮大成长,形成良性循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公开招募社会知名人士、媒体新闻人士担任监督员,保证工作流程和资金运行的公开透明。
    建设好区红十字会公益志愿团队的培育,有利于实现红十字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第一,有利于以点带面,延伸红会的服务触角。虽然目前已经有红会自己的基层组织在发挥着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但是与红会内部的组织相比,公益志愿团队直接来自于基层,他们更贴近普通百姓,更清楚群众所想,更了解群众所需。只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就能更快捷把关爱传递给最需要帮助的人,让博爱之光照耀到全区的每一个角落。第二,有利于凝聚爱心,壮大红会的基层力量。正如前面所说,社会上有很多不知道如何表达爱心的热心人,同样也存在缺乏专业指导而无法持续发展的爱心团队,让这些热心人和有心人形成团队,提供一个服务社会的渠道,同时为红会创建了一个召唤爱心的平台。通过这样的渠道和平台,可以汇聚更多的力量加入到红会的事业中来。第三,有利于规范管理,改善红会的社会形象。目前我们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也在进行着从全面包办到服务外包、从直接管理到寻求社会参与转变。吸收更多的志愿者组成工作团队,既能让群众改变红会慈善垄断者的错误观念,又能从源头上对地区的公益组织进行有效的规范管理,重塑红会公开透明的良好社会形象。
    以上只是我们对基层红十字志愿者工作创新上的一点初步的思考,有些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更有待于在探索中等待实践的检验。在此也希望能与所有红十字工作者共勉。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红十字会)

搭建景区大爱平台  传承红十字博爱文化
丁轶
 
    2011年4月26日上午,溧阳市天目湖景区红十字会成立揭牌仪式在天目湖山水园景区广场隆重举行。省红十字会会长吴瑞林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潘宗白和常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俞坚共同为天目湖景区红十字会揭牌。溧阳市四套班子和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揭牌仪式。天目湖景区成立红十字会是我市在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次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其更好的发展途径。
    一、天目湖景区成立红十字会的基础
    溧阳天目湖风光秀丽,素以山青、水甜、菜香、鱼头鲜而闻名于全国,是国家重点4A级风景旅游区,也是溧阳的一张重要的名片,已成为展示溧阳形象、传递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2011年,天目湖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800多万人次。为更好的为游客服务,早在2002年,天目湖景区山水园、南山竹海红十字救护站分别成立。景区红十字救护站以红十字会的宗旨和精神为指导,积极开展红十字工作,在游客救护、志愿服务、公益助学、无偿献血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09年,天目湖与台湾日月潭结成“姊妹湖”,双方开展了包括红十字运动在内的多方面交流活动,为两地友谊、两岸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广受两地各界好评。
    二、天目湖景区成立红十字会的紧迫性
    景区游客的激增,对景区应急能力的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这一工作与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结合起来,如何通过保护游客和当地群众的生命健康,促进景区旅游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维护社会的稳定,这些问题都不是一个普通的红十字救护站所能解决的,这给我们的红十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切实加强基层红十字组织建设,增强景区游客自救互救意识,提高景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景区人道救援和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切实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将景区红十字工作融入到溧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常州市红十字会和溧阳市红十字会早在2009年就有了在景区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的初步想法,制定了工作框架,并逐步完善。
    三、天目湖景区成立红十字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天目湖景区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成立起来,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离不开总会和省会领导的重视和关怀。2010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亲临溧阳指导工作。在天目湖畔,溧阳市委主要领导向华会长汇报了准备在天目湖率先建立景区红十字会的工作设想,华会长听后非常赞同,并就如何把产业发展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把景区建设与红十字事业相结合等思考,与常州市、溧阳市的相关领导进行了交流。华建敏会长还亲自为景区红十字会题词: “我支持你们的设想,天目湖景区红十字会和志愿者可以保障游客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提高民众福址,做很多有益的事。希望你们精心筹办,扎实推进,把这件好事办得圆满成功。”
    四、天目湖景区成立红十字会的主要做法
    1、精心筹备,隆重举行揭牌仪式
    常州市、溧阳市红十字会专门成立了天目湖景区红十字会筹备小组,把揭牌仪式纳入“第七届天目湖旅游节暨溧阳乡村旅游博览会”活动版块,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从人员邀请、文字材料、后勤保障、现场布置、媒体宣传等方面作了精心安排,为成功举行揭牌仪式奠定了基础。揭牌仪式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重视下如期举行。省红十字会吴瑞林会长在揭牌仪式上作了即席揭牌致辞,他充分肯定了这一做法,并对天目湖景区红十字会工作的开展寄予了厚望。
    2、建立机构,强化景区红会组织保障
    天目湖景区红十字会由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担任名誉会长,副总经理担任会长,副会长(兼秘书长)专门负责景区红十字会业务工作。下设常务理事、理事若干名。景区红十字会拥有水上紧急救援队、山地紧急救援队和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三支队伍。救援队队员在员工内部进行竞聘,各选拔50名优秀员工进行系统而专业的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队队员都是公司思想品德好、积极要求向上的优秀的员工。健全的机构和精干的队伍为景区红十字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3、开展活动,全面履行景区红会职能
    配备红十字药箱。在天目湖山水园和南山竹海景区的高地、码头以及相对偏僻的位置,设置26个急救点,配备红十字药箱,配备了红花油、创口贴、绷带、棉签等救护必备品,为游客及时应对突发状况提供方便。
    举办应急救护培训在原有红十字救护站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增加站所的医护设施与人员,定期接受溧阳市红十字会救护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培训,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医疗救护知识讲座,提升景区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成立爱心基金会。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为困难员工献爱心”活动,激发员工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把红十字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已有爱心基金43万元;在天目湖山水园及南山竹海景区大门处设置爱心募捐箱,安排爱心管理人员,积极开展募捐。
    进行湖上救援演练。组织红十字紧急救援队进行湖上救援演练,提高救援队的应急反应实战能力,努力建立反应快、能力强的景区红十字救援队伍。在去年“世界急救日”前夕,市、县、景区三级红十字会联合地方海事处、公安消防大队在天目湖举行了水上救援综合演练。
    开展志愿服务。组织景区工作人员开展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血样集中采集活动。开展“我为他人解决困难”活动,号召员工主动发现客人困难,倡导细致服务,将红十字精神融入营造服务氛围之中,并且涌现许多感人事例。
    五、天目湖景区成立红十字会的意义和影响
天目湖景区红十字会的成立,对于常州、溧阳红十字会接轨国际,树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观念,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常州市红十字会把天目湖景区红十字会建设作为一项亮点工程、民生工程,指导县级红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挖掘红会服务当地产业发展的潜能,提高基层红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了“红十字会和志愿者在保障游客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提高民众福址”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相信,通过先行开展景区救护站建设,然后推动景区红十字会建立,继而使之制度化、功能化、品牌化的这样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景区红十字工作之路,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成为全市旅游的一大亮点,必将为提升景区人道救援和志愿服务工作水平,保护游客健康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溧阳市天目湖景区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