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志愿精神 为智障儿童搭建人道关爱平台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3-9-30 13:37:06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3175
                弘扬志愿精神 为智障儿童搭建人道关爱平台              

志愿服务是无私帮助和援助他人的人道救助行动的高度概括和形象称谓。智障群体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关心、帮助、服务他们是践行红十字人道主义宗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扬中市红十字会始终把关心、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境况作为志愿服务的抓手,以助残志愿服务项目为切入点,创新举措、务实作为,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助残志愿服务的实施背景

特教中心是扬中市目前唯一为残障儿童提供教育教学、生活辅导、康复训练的公办教学机构,办学宗旨是对每个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训练和康复,开发其潜能,让其能自食其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其教学业务属教育局管理,办学经费由地方政府承担。目前,全校有在校学生70余名、教师26名,共编排成7个班,每个班的年龄层次都不同,年龄最大的17岁,年龄最小的7岁,每个学生的都存在不同的个案,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的、有肢体残疾的、有发育障碍的、有先天性疾病的等。

2010年以来,扬中市红十字会多次对特教中心进行走访慰问。沟通交流中,了解到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不足,几乎每个儿童都需要给予一对一的教学辅导、生活服务以及康复训练;二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学校管理和学生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三是学生生活费不足,日常生活及辅助用品质量难以保证。基于上述原因,我会自20112月起,联手特教中心从启动了有梦有爱 我们同在”——关爱残障儿童志愿服务项目。

二、具体措施和成效

实施有梦有爱 我们同在”——关爱残障儿童志愿服务项目,扬中市红十字会的目标是着力解决他们的康复、生活自理、技能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能力。具体工作目标包括:(1)增强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2)帮助其获得技能训练的机会;(3)帮助其建立信心,弥补家庭功能的不足。具体而言,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主动引导,提升学生自理能力。针对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项目制定了简单的、循序渐进式的行动计划。如:从每天早上起床坚持洗脸、刷牙等,在洗刷的过程中渐渐学会自己动手;做些简单的肢体活动;午饭从学会用勺开始,慢慢用筷子代替;下午在进行两个小时的学习辅导后,坚持慢走和在简单仪器上进行肢体动作训练;晚上看电视节目增加社会性知识。在帮助学生制定计划后,志愿者让他们对计划有所明了、表示认可并作出完成承诺,培养自我改变的信心。同时,我们还选择了一些身体和智力情况相对较好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烹饪训练。每周一、二、四下午花两节课时间,学习一些简单的烹饪技能。目前,所参加活动的学生都能独立烧煮2~4个家常菜;能独立做1~2个冷盘。该课程已经编写了校本课程课本,力争通过3年的烹饪技能训练,每人能够实现自我服务,能独立生活。

   (二)积极参与,提升康复训练成效。有针对性地参与了三类训练:

1、感统训练。建立了整套感统训练计划,通过训练增强学生们的团结意识和培养秩序感,同时能帮助学生们发展前庭感、本体感,达到一定矫正目的。个训课为每周一、二、四下午两节课时间,每次训练1小时,保证参训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密度,以达到感统训练目的。大课为低年级(1~4年级),每周各1节课,大课的实施目的是为康复训练教师提供工具测量与评估,为以后开展感统个训建立学情了解数据库。通过训练目前存在感统失调学生已通过评估,并且在高强度训练下,感觉综合失调学生不同程度地得到康复。

  2、蒙氏训练。通过蒙氏学具的操作、环境的设计,加强学生精细化动作训练,协助孩子正常化,帮助健全完善的人格。个训课为每周一、二、四下午两节课时间,每次训练40分钟;大课为低年级(1~4年级),每周各1节课。通过蒙氏课训练,目前为30多名学生建立了蒙氏训练档案。
     3
、语言训练。个训为每周一、二、四下午各1节课。语言个训针对存在语言障碍、语言理解能力较差学生采用启音、启智、启慧训练途径,开展语言矫正、康复训练。目前有8位严重存在语言问题学生正接受训练。通过训练,学生们的语言发音矫正、语言表达与理解都有明显进步。

   (三)因材施教,提升技能训练水平。技能训练是儿童成长和融入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残障儿童来说,获得技能训练更是其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由于身体原因,他们不可能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但他们也有一份渴求知识,想圆一个读书的梦想。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志愿者特长,有选择性地开展了以下训练项目:

1、编织。编织活动为每周一、四下午两节课。主要内容是十字绣编织,有10名学生参与活动,并且成果斐然。目前,学校有装裱成品和半成品10余幅,部分作品有着一定的使用和收藏价值。后期学校将继续物色更多学生参与活动,在发展学生精细动作基础上,陶冶情操,并教会了学生一项技能。

2、舞蹈。舞蹈活动为每周二下午两节课。主要是通过唱歌、学跳儿童舞蹈为主要内容,发展学生们的音乐智能,陶冶情趣。目前,该小组已掌握舞蹈6个,能独立演唱10个歌曲。后期学校将要求能组合节目,力争参加扬中市小学生文娱汇演。

3、美工。美工小组为每周一、四下午两节课。主要通过剪纸、儿童画、中国画、蜡笔画、泥塑等内容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美工技能。小组目前有300多幅优秀作品,并且有10多幅在全国美术作品大赛上获奖。后期学校将要求小组能出更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优秀作品,并尽可能通过参赛扩大影响。

   (四)心理抚慰,提升学生抗挫能力。志愿者主要从自我定向方面引导他们正确、积极地面对人生的现实问题,鼓励他们不断克服康复、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痛苦,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关注事物积极的一面,增强健康的情绪,乐观地接受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每当有学生想放弃的时候,志愿者都在旁边积极鼓舞其坚持下去,让其在锻炼的过程中学会拒绝放弃,培养坚定的意志。志愿者经常会对学生讲述一些残疾人励志的事迹,然后与他们交流,让其抒发自己的感想。学生这时经常会先沉默一会再与志愿者进行交流,并表示自己现在就开始不断训练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再过分依赖老师和家人。志愿者还表示,随着社会越来越进步,你们的困难将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援助。

三、助残志愿服务体会

1、志愿者招募是基础。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志愿者的组织是关键,红会在项目实施中发挥着引导、联系、协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助残项目开展以来,我会通过多种途径招募志愿者,一是通过扬中热线网站发帖,面向社会招募;二是通过与金山学院团支部进行合作,面向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进行招募;三是通过红会工作人员宣传,面向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招募。截止目前已招募助残志愿者180余人,使我市的助残志愿服务得到进一步壮大,特别是机关部门的一些干部职工也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

2、培训管理是关键。助人者,自己先要是行家里手。为了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我会每年结合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内容,邀请专业人士对志愿者进行各个门类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把志愿服务理念、志愿者权利义务及纪律、志愿服务基本技能等纳入培训内容,并记入每个志愿者的档案,将各类培训时长、服务内容作为志愿者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志愿者的统一培训和管理,在每周二、周三下午来自不同专业的志愿者开展助残志愿服务已形成固定的模式。

3、资金投入是保障。扬中市红十字会主动到特教中心进行调研,并撰写《关于追加特殊教育学校经费年度预算标准的提案》,得到了扬中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仅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特殊教育专项经费以生均每年10%的比例递增,而且列入了市财政预算,有效改善了弱势学生群体的生活学习环境。2011年以来我会共资助烹饪展能活动耗材费1.7万元。在每年助残日前后,扬中市红十字会和社会爱心人士向残障儿童献爱心活动,2011江苏东煌工艺品有限公司向寄宿的24名学生赠送价值8000元的床上用品。2013年组织26名志愿者到学校进行慰问演出。

 4、表彰奖励是动力。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者组织,并对优秀志愿者给予一定的政策、精神和物质奖励是志愿服务强大动力。2012年第25个国际志愿者日,扬中市红十字会联合市特教中心召开志愿者座谈会,共同交流助残志愿服务工作,部分志愿者代表参、市红十字会、市特教中心领导在座谈会上进行了发言,并为30名优秀志愿者代表颁发志愿服务荣誉证书。

                           (扬中市红十字会  方云   周发华  刘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