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华、郝如一发表《红十字运动舆论与理论建设思考》
2013年10月25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池子华、郝如一文章《红十字运动舆论与理论建设思考》,全文转载如下:
华建敏会长非常重视红十字运动的舆论先导和理论指导作用,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其重要性:2010年3月,专程视察苏州大学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2011年,中国红十字会九届二次理事会期间,专门召集专家座谈理论研究问题;今年7月25日,在中国红十字会九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和近日在江苏调研座谈,更是反复强调抓好“两论一动”(即舆论、理论、行动)。本文结合中国红十字会“九大”以来“两论”开展情况做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两论”现状分析
总体评估:有进展但不理想。进展表现在:总会关于“三重赋权”、“核心业务”、“红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慈善机构”等理论观点的提出,思路清晰,颇具新意;《中国红十字报》理论专版坚持开办,成为全国红会系统唯一理论研究交流平台;部分省市在理论探讨、历史研究等方面取得不同成果。 但是,客观地说,全国红会系统“两论”建设明显做得不够。究其原因,首先是认识上存在三个误区。 一是认为理论研究无关紧要。 客观理由是红会人少事多,无暇顾及;主观上是“重实践、轻理论”的思想作怪。理论指导实践的道理人人明白,关键是没有把理论研究真正落实在行动上。有的地方红会认为,理论研究是高层和高校、科研部门的事,与我们关系不大。 二是认为理论研究是单纯的应用研究或对策研究。 其实,与任何学科一样,红十字理论研究也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分。基础研究为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应用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实用化,两者是统一的有机体。应用研究固然重要,但漠视基础研究实是本末倒置。理论是“无用之用”,实有“大用”。 三是认为理论研究只须关注当下,研究历史没必要。 当代中国国情、世情、民情纷纭多变,红十字会如何适应和应对,需要关注和探索,但绝不应成为轻视历史的理由。“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是财富,不是负担。国际红十字运动已有150多年历史,中国红十字会成立将近110年,悠久历史值得珍视。历史是现实的镜子,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获取智慧,汲取力量。敬畏历史实是尊重自我、尊重当下,今天的现实终会成为明天的历史。 其次,总会对地方红会的舆论和理论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指导,各地红会又缺乏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舆论宣传。各地红会理顺管理体制后,许多地方红会领导来自系统之外,本就对红会缺乏了解,偏偏我们又拿不出“像样的理论”进行指导。加上在应对网络媒体上的认识失准、方法失误、效果失灵,当网络谣言不断袭来时,频频陷入“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的窘境也就在所难免。 严峻的事实警示我们,红会系统改变舆论引导方法、理论研究缺失的局面已迫在眉睫。
关于红十字运动理论研究的构想
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深入开展红十字理论研究,大力宣传红十字文化在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提升精神文明程度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积极作用”。开展红十字理论研究,已然成为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现实需要。从长远看,随着红十字事业不断发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还将不断出现。红十字事业急迫地呼唤理论指导。为此,总会有必要创造条件搭建多个红十字运动研究平台: 1. 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红十字运动研究基地,广泛开展区域性研究。 指导各地红会积极创造条件寻求与当地高校合作,红会出资、提供开展研究的“原料”,借助“外脑”,建立专业研究基地。研究方向以当地红十字工作涉及的范围为主,从历史与发展、当下与未来、经验与教训、特色与品牌、机构与管理、实务与理念、制度与法规、职能与义务等方面进行微观与宏观并举的研究。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差别巨大,各地红会的区域性研究搞好了,就能逐步整合形成中国特色红十字运动理论体系,对各地红十字事业的指导作用也会更有针对性。 各地研究基地可依托高校及科研单位,在省级红会协调下进行整合。总会负责协调各基地间的横向合作,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宏观指导,实现基地间的优势互补,协同配合,错位发展,充分发挥各个基地在不同研究领域的积聚、带动、辐射和引领作用。
红会要以课题为导向提供理论研究经费支持。基地建设,除前期少量启动经费外,更重要的是结合课题给予经费支持。这方面,国务院侨办出台的《课题管理办法》,颇有参考价值。该“办法”除明确选题由研究基地根据中长期规划、紧密结合工作发展确定外,还对课题立项、管理、验收、成果转化等,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建议总会参考其经验,结合红十字事业发展需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题管理办法》。 2. 建立全国性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和研究人才培训机构。 一是由总会携手红十字运动研究做得好的高校和科研单位联合成立“中国红十字运动理论研究中心”,既开展自己的课题研究,又指导各研究基地工作。二是结合红会在职干部继续教育制度的实施,委托有条件的高校开办红运研究生班,从总会和各地红会选拔人员予以培养,毕业后承认研究生学历。三是委托红运研究成果多的高校定向招收全日制脱产硕博研究生,毕业后充实各级红会专职干部队伍。四是考虑和高校合作,开设专门的红十字学院。 3. 创立以红十字运动为专门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红十字学”。可在全国红十字运动研究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红十字运动理论体系时,创立“红十字学”。所谓“红十字学”,就是以红十字运动为专门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由一系列分支学科组成,包括红十字法学、红十字医学、红十字社会学、红十字文化学、红十字管理学、红十字伦理学、红十字灾害学、红十字历史学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研修历史的重要性,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我们认为,110年中国红十字运动历史,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党对红会改组的历史;60多年来党对全国红会工作的领导,特别是红会系统自上而下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党组的历史;中国红会从晚清、民国到新中国建立的历史,都是党史国史的组成部分,更是“红十字学”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深入挖掘、整理。 我们相信,只要全国红会和相关各界纵横联动,坚定信念,坚持不懈,中国特色红十字运动理论体系终将形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之“红十字篇章”提供坚强的理论指导!
(作者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导,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兼职教授、苏州市红十字会原专职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