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3-12-30 23:50:55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3211
我国慈善组织“透明之路”探究
——以红十字会为例
课题组
 
【摘要】透明度是公信力存在的基础。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有关红十字会公信力问题的文献,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等,总结苏州市城镇居民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态度以及建议等情况。通过深入剖析,为提升红十字会公信力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慈善
 
一、导言
   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各类社会组织的兴起与发展,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员,于1904年成立,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积极从事各项人道主义活动,在开展民间外交、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保护人民生命与健康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中国红十字会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它的运作与国人的期望有相当的距离,近几年更是因以“郭美美事件”使国人对红十字会的信任度呈急剧下滑趋势,尽管这一事件最近证实为秦火火、立二拆四恶意炒作,但要消除影响,提升对红十字会的信任度,尚需时日。
   一个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就如一家公司的信誉,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而在如今一系列负面新闻和众多的怀疑声中,中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无疑受到影响。如何提升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迫在眉睫。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一系列问题:人们对红十字会的认识如何?红十字会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红十字会公信力流失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提振红十字会公信力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带着这些问题,调研团队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形式来了解城镇居民眼中的中国红十字会,并得出直观具体的数据。经过对这些数据深入剖析,我们竭力探索、努力寻求提升红十字会公信力的办法,并从透明度切入,为红十字会走出困境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一)国内关于慈善透明度的研究现状
   1、慈善透明度方面的研究现状
   “接受了多少捐赠?”“我们的捐款能在多长时间后公布?”“捐的钱用到哪里了?”“慈善组织的工作成本和行政开支是多少?”想必这些问题是每一位捐款者最想了解的问题。2011年,“郭美美事件”引发了慈善信用危机,善款去向成为公众较为关心的问题,这也对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就慈善组织的透明度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以“主题词=红十字会”为检索表达式,以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为来源,以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信息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为检索范围,共检索到期刊文献261篇,对所得数据进行梳理、去重、合并,把出现频率大于等于3次的关键词筛选出来对其进行高频关键词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1:高频关键词统计
项目
频数
项目
频数
项目
频数
抗震救灾
18
作品
4
美协
3
灾区
17
湖南省
4
南京城
3
慈善组织
12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4
世界卫生组织
3
捐赠
23
美术家
4
董事会
3
慈善事业
10
日内瓦
4
公共卫生
3
自然灾害
8
第一次世界大战
4
福建省
3
慈善机构
7
艺术家
4
苏州
3
人道主义
7
海峡两岸
4
信息公开
3
地震
7
慈善团体
4
基督徒
3
四川省
7
审计局
4
两岸关系
3
民政部
7
募捐活动
4
主任医师
3
副主席
6
重建家园
4
广电
3
大陆
5
社会服务
4
总经理
3
协会
5
海明威
4
抗日战争
3
电视台
5
社会主义
3
灾后重建
3
募捐
5
四川
3
美国
3
北京市
5
台湾
3
复员时期
3
大地震
5
献爱心
3
人道主义精神
3
救灾工作
5
人民币
3
新闻周刊
3
救灾
5
慈善活动
3
志愿者
3
救灾款
5
强烈地震
3
责任感
3
灾民
4
会计师事务所
3
北京红十字会
3
非营利组织
4
难民
3
救护
3
救济会
4
有限公司
3
湖北省
3
辛亥革命
4
儿童
3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
3
工作人员
4
社会责任
3
吉林省
3
战地救护
4
救护总队
3
南京大屠杀
3
香港
4
中央电视台
3
印度洋
3
 
 
国民党
3
妨害公务罪
3
 
   以上数据反映出,红十字会慈善捐赠相关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关注,但尚未进行深入的社会调研,尤其学术界对慈善信息公开问题的研究还很不深入,在我们搜集的文献中只有3篇文献涉及了这个问题。通过阅读这3篇文献我们发现他们仅从理论角度对信息需求及信息公开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样没有深入到社会实践的层面中。
   2、我国慈善组织在信息公开方面的现状
   2012年度,我国公益慈善行业“年度透明指数”为45.1分(总分为100分),虽未及格,但与上一年度的33分相比(根据指标进行换算),透明度提高了46%。然而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正式发布《2012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中,发现有八成受调查公益组织不及格;有61%受调查者不满透明度;红会慈善会系统得分低。所以据《报告》分析指出,在过去几年里,虽然整个公益慈善行业面临的困难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有些困难的严峻性却日渐凸显,且新的问题初露端倪。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政府方面,公益慈善信息公开的权威标准依旧缺乏,信息公开工作奖惩机制制度不明、执行不力;二、慈善组织方面,组织间透明化程度差距较大,同时信息化成本高昂,且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三、公众方面,公众对公益慈善的关注普遍通过新媒体进行问责,缺乏官方渠道,组织信息公开与公众信息接收之间存在鸿沟。
   由此可见,我国民众对于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方面的要求前所未有的高涨,但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方面不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因此,调研团队就该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必定具备相当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二)调查时间、地点、对象
   本次课题调研为期一个月,主要的实践日程安排如下:2013年7月12日—7月16日问卷修订及印刷,调研团队成员分工;7月17日沧浪区双塔街道问卷发放;7月18日金阊区金阊街道问卷发放;7月19日问卷数据录入与处理;7月20日—7月21日数据初步分析;7月22日—8月15日调研报告撰写及修改。
   此次调研地区主要集中在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和金阊街道,共六个社区。调研团队分为两个小组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以及访谈。
   此次调研对象主要是苏州市城镇居民,根据后期整理的数据显示,受访者中苏州本地有255名,外地有57名;男性有124名,占39.74%;女性有188名,占60.26%。年龄结构方面:调查者中18岁以下有31人,占9.94%;19-30岁有80人,占25.64%;31-40岁52人,占16.67%;41-50岁53人,占16.99%;50岁以上96人,占30.77%。各年龄层均有分布,但以19-30岁,50岁以上居多。此次调研受访者职业结构涉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生、自由职业者、农民、退休人员等职业。
   (三)调研方式
   在调研准备阶段,调研团队通过网络查询、数据库查询等多种方式获取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方面的相关文献,并借助中国红十字会官方网站,以及之前的一些调研成果形成对此次课题的一个初步认识,为后续实地调研奠定基础。
   在实地调研阶段,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调查方向。在线上调查方面,调研团主要是在专业问卷网站上设计并生成网络问卷,并进行线上填答。在线下调查方面,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本次调研团队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到双塔街道和金阊街道进行问卷发放。在双塔街道第一小组的成员在街道负责人的联络下对双塔街道附近的三个社区进行集中填答。在金阊街道的第二小组则采用随机发放和入户填答相结合的方式。本次问卷共计400份,回收350份,有效问卷312份。
   在后期数据处理阶段,基于对所收集资料的整理和审核,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采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统计结果为调研报告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受访者捐助状态
   1、社会公众捐款概况
   此次调研针对公众捐款数额、捐款频率等进行了简单统计,以反映我国公众在公益慈善事业方面的热情以及对慈善组织的信心。
   在312名受访者中,有220人曾经向慈善事业捐款,约占71%。每年捐款数额在100—200之间的约占49%;每年捐款数额在200—500之间的约占39%;每年捐款数额在500以上的约占12%。捐款频率达到每年1—2次的有184人,约占86%;捐款频率达到每年3—4次的约占13%;约有1%的受访者捐款频率达到每年5次及以上。
   以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为样本,反映了在当下慈善组织出现众多信任危机的时刻,社会公众仍然具有较强烈的助人意识,对具有官方背景的慈善组织重新塑立形象保持较高的信心,对于慈善事业的意识与参与度也是较为乐观、值得期待的。但是,在捐款金额方面,与近年来GDP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普遍提高的势头相比,民间慈善捐赠是相对短缺的。
   2、捐款流向
   在220名曾向慈善事业捐献款项的受访者中,其捐款流向呈现多渠道的特征。调查数据如图1:
   通过分析图中数据可见,一些民间公益组织如壹基金等正在发展壮大,我国发展较为成熟、规模较大、关注度和知名度较高的慈善组织如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曾经是许多民众支持公益事业的选择,红十字会在慈善募捐方面占据较大的份额。当然,因此次调研的条件局限,数据只能反映部分的片面的状况。
   3、捐款途径
   在220名曾向慈善事业捐助款项的受访者中,通过邮局汇款进行捐款的占3%;通过银行转账进行捐款的占4%;现金捐款的人数占55%;通过外设募捐箱捐款的占9%;通过单位募捐捐款的占到29%。其中多数受访者的捐款途径都不止一种。可见慈善组织为公众提供的捐款方式较为多元化、便捷化。目前,现金捐款是主要途径,单位募捐同样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单位的倡导和鼓励进行集体募捐方便快捷,募捐效果良好,因此,单位募捐所占比重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在单位募捐的过程中,促进后期捐款信息反馈也是募捐单位不可推卸的责任。
   4、是否询问捐款去向
   从捐款主体出发,在本次调研的问卷中,设置了“您询问过捐款的去向吗”这一单选题,有“经常询问”、“偶尔询问”、“从未询问”三个答案可供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如图2:
   观察图中数据可以明显发现,从未询问慈善捐款的受访者高达62%,数字令人吃惊。这部分捐款者对于捐款的去向并未主动留意,显然对于捐款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在慈善组织出现信息公开问题之时,一方面,众多舆论指责慈善组织的透明体制问题;另一方面,在事实上,有部分公众并无主动询问捐款流向的意识。笔者认为,在慈善组织的透明之路上,社会公众应当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从外部监督和督促我国慈善公益组织在信息公开方面迈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
   5、如有网上查询平台,是否会主动查询
   紧接着“是否询问捐款流向这一问题”,问卷中提出“如果红十字会建立捐款信息网上查询平台,您是否会主动查询”这一问题,统计结果显示,会主动登陆网上查询平台查询捐款信息的受访者为65名,约占22%;不会主动查询捐款信息的受访者为144人,约占48%;不一定会主动查询捐款信息的受访者为90人,约占30%。根据这些数据,假设在慈善组织自觉创造信息化条件的情况下,约有一半的捐赠者有可能主动查询善款流向等信息,可见公众的透明慈善意识依然有待提升,同时也说明慈善组织建立开放的信息公开平台是有必要的,并且,慈善组织应使该平台的操作更为便捷高效、一目了然,同时建立除网络平台以外的多种捐款流向公开体系,以方便更多捐赠者查询到善款信息。
  (二)受访者对于慈善组织的态度
   1、关于慈善组织信息公开
   红十字会募捐一般采取集体募捐的形式,多以学校或公司为发起者。这种形式覆盖面广、受众多、效率高,能以最快的速度募集到所需善款。集体募捐的发起者通过“征集善款”和“集中转款”两个环节,连接了捐助者与红十字会,起到中心节点的作用,如图3:
   图3是调研团根据慈善组织捐款现状构建的,图中,“捐款流向”应与当前十分缺乏的“信息流动”构成闭合,从而促使社会公益环境良性循环。因此,无论个人或是集体捐助,捐款后的信息反馈成为目前慈善组织亟需努力之处!
   针对集体募捐这一常用的慈善捐款方式,调查问卷中通过“学校或公司往往通过红会捐出募自学生或员工的款项,您认为学校或公司是否有责任促使红会信息公开”这一题征求受访者的相关意向,调查数据如图4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发现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集体募捐的发起者有责任促使红十字会信息公开。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慈善组织募捐的重要形式之一,集体募捐的发起者应当与相应的慈善组织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将募捐情况及时准确的反映给募捐个人。
   从下图5中数据可以进一步发现,79%的受访者认为,捐款信息反馈是有必要的。
   2、关于舆论事件的影响
   2011年6月20日晚,微博认证身份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新浪微博博主“郭美美Baby”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引起网民极大关注与愤慨,质疑其财产来源与红十字会有关。随着“郭美美事件”的持续发酵,红十字会被推上风口浪尖,陷入信任危机。2012年4月份,雅安地震募捐,红十字会饱受抨击。
   根据调查,61%的受访者了解“郭美美事件”,59%的受访者人表示“郭美美事件”对自己给红十字会捐款产生了影响,可见公共事件对社会群体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在关于“红十字会雅安募捐受挫”的问题上,38%的受访者认为是大众对红十字会失去了信任,19%的受访者认为是受到了“郭美美事件”的牵连。
   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通过信息传播塑造,正面消息与负面消息的对抗与博弈,决定了该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在web2.0时代,负面新闻通过社交网络途径传播,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对社会组织的形象造成巨大影响。在“郭美美事件”出现后,网络上出现了大量有关红十字会的负面新闻,根据调查,79%的受访者认为这些负面新闻不是空穴来风,仅有21%的受访者认为负面新闻可能是为了故意抹黑红十字会。这项调查结果表明,相当大比重的公众对于红十字会已经失去了信任,红十字会陷入信任危机(见图6)。
   所谓公信力,从本质上说是公众的信任程度。按主体层面,红十字会公信力可以理解为红十字会在社会中被公众、政府、受捐方、捐赠方及第三方专业机构认可和信任的程度[1]。受访的公众中,如图6所示,有43%表示对红十字会重建公信力有信心,红十字会重建公信力要经历漫长过程。
  (三)我国慈善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
   根据此次调研所得数据分析,笔者认为,从整体而言,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大问题。
   1、透明度不高,公信力不足
   以红十字会为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官办色彩浓重造成行为公信力弱化、财务信息不透明造成资信公信力弱化、工作效率低下造成能力公信力弱化、慈善丑闻频发造成形象公信力弱化[2]
   2、内部组织结构冗余,运行体制机制不完善
   我国慈善组织体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成熟组织的结构冗余(如红十字会官僚化),二是新兴组织的运行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对于红十字会这类已经发展成熟的慈善组织,应着手去官僚化。而新兴的慈善组织则需要通过自身探索与社会支持相结合,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体制机制。
   3、社会环境不能提供有效支持
   “捐款”不能等同于“慈善”,捐款是慈善的一种形式,慈善还体现在社会救助、志愿活动等各个方面。目前社会上对于捐款事宜表现积极,但对于慈善则意识淡薄。慈善组织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在社会公众中产生正面影响,从而获得社会环境的支持。
 
  (四)对红十字会重建公信力的建议
   1、强化“红监会”的监督权
   不受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和公信力缺失。2012年12月7日,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简称“红监会”)成立,此后半年,因在“重查郭美美事件”上的暧昧反复、对自身定位的不清,以及委员被曝与红十字会有着利益关联等事件,红监会受到质疑,红监会的监督机制饱受争议。据红监会委员金锦萍介绍,目前的《红十字会法》在监督问题上的规定严重不足,在治理结构、财产规划、财产标志使用、信息公开等方面都没有规范,红会和政府的关系、总会和分会的关系都没有理顺,红监会的监督权缺乏明确的立法保护。对此,国家应加强立法,确保社会对于红会的监督作用,从而减少红会自身产生负面新闻的可能性,提升公信力。
   2、借助大众传媒,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
   注意到部分有关红十字会的负面新闻后来被证实为虚构或者与红会并无直接关联,红会有必要借助信息传播工具,及时辟谣,树立正面形象,进行舆论引导。web2.0时代以微博为主的社交网络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红十字会应利用好微博等新媒体,发布正面消息与辟谣相结合,塑造新形象。
   3、完善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对捐款人进行资金流向反馈
   2011年7月31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试运行。目前捐赠信息发布仅能查询青海玉树地震,可通过捐赠人姓名(或机构名称)查询2010年1月11日以来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而在2011年发布后不久,该网站就停止了更新,网页列出的“甘肃舟曲泥石流”、“云南盈江低着恩”、“日本地震”项目时隔久远,却仍然显示在“建设中”。网站提供的“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也只提供到了2011年。此次调研中关于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频率,统计结果如上图7。
   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公开只有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图7显示,38%的受访者认为捐款信息应当每月公开,35%的受访者认为捐款信息应当每季度公开。这反映了公众对于要求捐款在短时间内得到反馈信息。
   针对信息公开平台,调研数据分析如下图8,公众对善款流向、账目细则以及受助对象的反馈等相关信息均有相当的信息需求,认为公开平台应注重这方面的信息公开。
   因此,红十字会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公开平台的信息发布功能,及时定期发布捐赠信息(包括捐助对象、使用情况、流通渠道、结余等),以公开、透明博得公众信任,重建公信力。
   (五)关于苏州市红十字会
   本次课题调研地主要在苏州市,调研团特地针对苏州红十字会公信力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
   据调查,仅有32%的受访者对苏州市红十字会有所了解,51%的受访者关注信息公开,26%的受访者对苏州市红十字会信息公开状况满意。虽然苏州红十字会在《苏州日报》、“中国苏州”官方网站等公布的捐赠收入和支出情况,但少有关注,并不让公众满意。这反映了苏州市红十字会在本市影响力有限,信息公开渠道、内容亟待多样化。苏州市红十字会应通过各种方式对自身公益活动进行宣传,提升自身知名度与美誉度。慈善项目的推广可注重以下三个方面,学校、单位、社区宣传,大众传媒(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慈善机构或基金宣传。
 
四、我国慈善信息公开的走向
   调研团通过文献分析以及对调研数据的研究认为,目前我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主要面临的矛盾是:信息公开制度的不健全与公众日益高涨的公民意识和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近年来,一方面,我国的慈善组织发展迅速,这也是人们慈善热情高涨的原因之一,直接带来的是巨额的善款,但另一方面,慈善组织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用于慈善的善款甚至沦为私人财产,进而抑制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连接这两方面的是信息的披露与获取,即慈善组织与捐助者之间的在信息上的一场“博弈”,而在这场“博弈”中,身为捐助者的普通百姓往往处于信息劣势,但主办方的慈善机构却是处于信息优势。在慈善机构不主动公开信息的情况下,捐助者一般很难获得详细的使用情况,因此矛盾的核心可以归结于慈善组织信息披露与否。而影响信息披露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首先,信息披露是有成本的;其次,还需要保护捐赠人的隐私;最后,一些公益组织认为,涉及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信息也不宜对外披露。
   从以上的矛盾详细分析,信息公开过程中主要涉及捐助方、信息监督机构和慈善机构,因此,影响信息公开的是由以上三者衍生出的捐助方对于公开信息的需求、信息监督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的制约。不过,从这些因素及现在的趋势分析,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可能朝着透明化、监督多样化、制度详细化方向发展。
  (一)捐助方对于公开信息的需求
   从本次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来看,除去失效数据13人,在199名受访者中,会主动登陆网上查询平台查询捐款信息的受访者为65名,约占22%,不会主动查询捐款信息的受访者约占48%。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一部分人有对公开信息的需求,但仍有不小比率的人对此并不关心。在对公开信息有需求的人中,一部分强烈的需求却又不愿主动的去查询,另一部分则是主动查询却无法获取所需的信息。对于那些对信息公开并不关心的人而言,他们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公开的必要性,简而言之,信息公开是弥补信息劣势的重要途径,并且能够实现信息反馈,也是信息监督的动力来源,因而信息需求的丧失将可能导致慈善组织向腐败的方向发展,对信息需求的培养是极有必要的。脱离本次小范围的调查数据,结合web2.0时代人们对于慈善事业的舆论及态度来看,绝大部分人对于信息公开抱有期望,因此现今,捐助方虽作为影响信息公开的因素之一,但在实质上却并不是制约慈善事业的信息公开的根本原因。
  (二)信息监督机制
   信息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信息公开不透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中国红十字会的监督工作主要由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完成,但近年来,社会上的舆论不仅针对红十字会,而且同样出现在监督机构上,人们对监督工作也产生了较大的怀疑。以“郭美美事件”为例,根据调查,61%的受访者了解“郭美美事件”,59%的受访者人表示“郭美美事件”对自己给红十字会捐款产生了影响,而身为监督机构的红监会竟表示无权重查郭美美,并据知名爆料人周筱赟曝光,包括王永、袁岳、黄伟民等在内的共计9名委员与红会有直接利益关联。为了消除这种忧虑,在未来的慈善机构信息透明化的道路上极有可能出现第三方的民间慈善监督机构。
  (三)信息公开制度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是指依法登记成立的慈善组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规定,基于维护社会公众知情权与促进慈善组织健康发展的目的,在慈善组织运作过程中以规范的格式及程序将慈善组织的治理结构、筹资进展、财务报告、年度重大事项等主要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向政府、捐助人、受益人及社会公众公开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慈善组织信息公开行为的法律制度,包括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行业自律监管相关规定等一系列法律规范,是慈善组织立法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并没有统一的法律来规范每年数以百亿计的捐赠,而近段时间出台或酝酿出台的法规,也多为《指引》、《意见》、《指导》等文件。从文件称谓就可以看出,目前的慈善领域缺乏强制性的法律,也缺乏对信息不公开的问责规定,其对信息公开化的制度性建设作用有限。而分散在其他各种法律中的相关规定,也没有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做出很明确的规定和罚则。这些立法上的特性决定了中国的慈善领域法律法规在问责方面的缺位。因此,信息公开制度的法律化、细节化是信息公开透明的必要基础。
五、小结
   我国慈善机构提高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是必然趋势,但在此之前,必须解决第三方监督机构制度的完善问题以及与慈善机构信息公开制度相关的诸多因素。在中国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问题上,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必要而且紧迫的,但立法和执法环节的真正显效却有赖于官办慈善组织的制度建设。而对于民间慈善组织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律指引帮助其建立规范,以及社会对其进行外部披露支持。
 
致谢:
   1.在调研的过程中,苏州市红十字会为调研团队提供了许多专业性的指导建议以及各方面的协助,非常感谢他们对调研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2.此次调研过程中的入户调查环节得到了苏州市金阊区金阊街道、沧浪区双塔街道办事处的大力协助,十分感谢街道工作人员的帮助!
   3.非常感谢团队指导老师,池子华教授和宋言奇教授对团队各方面的指导与支持!
   4.十分感谢社会学院董娜老师、郝珺老师等在团队社会实践中对团队的关心与帮助!
(课题组成员:谢晓萍、李佳蔚、刘智、顾宸恺、张燕超、刘钦瑶、刘晓钰)
 
附件:
红十字会公信力情况调查问卷
 
尊敬的受访者:
   您好!为全面了解红十字会公信力建设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公信力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更好的开展各项人道主义工作,我们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的内容纯属研究所用,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请您放心填写。衷心的感谢您的支持和合作!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慈善的透明之路调研小组”
二〇一三年七月
 
填写须知: 1、除注明多选外,其余题目均为单选。
         2、如果选择“其他”作为答案,请在“     ”注明其内容。
         3、请将符合您实际情况或想法的选项填到括号中。
 
一、基本情况:
(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    )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     B、19—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0岁以上
 
(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      D、大专      E、本科及以上
 
(    )4、您的职业:
A、行政机关      B、事业单位  C、企业员工   D、学生     E、自由职业者  
F、农民    G、退休      H、其他           
       
(    )5、您的户籍所在地:
A、苏州本地    B、外地
 
(    )6、您是否向慈善组织捐过款?
A、捐过
B、未捐过(请跳至第十二题)
 
(    )7、 您主要向哪些慈善组织捐款?(可多选)
A、 慈善总会
B、 中国扶贫基金会
C、 红十字会
D、 壹基金
E、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您主要是通过哪种形式进行捐款?(可多选)
A、邮局汇款           B、银行转帐      C、现金捐款
D、外设募捐箱捐款     E、单位募捐       F、其他____________
(    )9、您平均每年捐款数额为多少元?
A、100以内          B、100~200
C、200~500          D、500以上
 
(    )10、您大概一年捐款多少次?
A、1~2次              B、3~4次             C、5次以上
 
(    )11、您询问过捐款的去向吗?
A、经常询问              B、偶尔询问      C、从未询问
 
(    )12、如果红十字会建立捐款信息网上查询平台,您是否会主动查询?
A、会                 B、不会                      C、不一定
 
(    )13、您是否了解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简称“红监会”)?
A、了解
B、不了解
 
(    )14、 您是何时开始了解的?
A、从红监会讨论是否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开始
B、从红监会成立起已经了解
C、从红监会出现公众性事件开始
 
二、态度
(    )15、学校或公司往往通过红会捐出募自学生或员工的款项,您认为学校或公司是否有责任促使红会信息公开?
A、是              B、否
 
(    )16、您认为捐款信息反馈的必要性
A、很必要          B、必要           C、一般       D、不必要         E、完全没必要
 
(    )17、您了解“郭美美”事件吗?
A、了解(请继续填写)                B、不了解(请跳至第21题)
 
(    )18、“郭美美”事件对您给红十字会捐款有影响吗?
A、有很大影响   B、有一定影响    C、基本没有影响    D、完全没有影响
 
(    )19、您认为红会是否应该起诉郭美美?
A、应该起诉,因为“郭美美事件”严重损害了红会的名誉权
B、红会应该将事件调查清楚,还大众一个真相
C、郭美美和红会没有关系,所以起不起诉无所谓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您如何看待雅安地震中红会募捐遭遇的问题?
A、可能是受“郭美美事件”的影响
B、大众对红会失去了信任
C、民间慈善团体(如壹基金)发展壮大,资金流入较多
D、民众对慈善的态度改变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您对红会的负面新闻的看法?
A、有给红会恶意抹黑的嫌疑       B、不会空穴来风,一定是红会有什么问题
 
(    )22、红会的辟谣信息能否消除您的疑问?
A、能              B、不能        C、我对红十字会没有疑问
 
(    )23、这些事件后您对红会的印象如何?
A、没有太大影响       B、大打折扣           C、无所谓
 
(    )24、您对红会重建公信力有信心吗?
A、有信心          B、不太看好       C、没信心        D、说不清
 
三、建议
(    )25、您认为红十字会重建公信力的途径有(可多选)
A、建立社会监督委员会
B、借助大众传媒,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
C、对每一笔善款的处理更加公开透明
D、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并及时对捐款的个人和团体进行资金流向反馈
E、红会内部理顺体制,加强监管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红会应从哪些方面做好信息公开?(可多选)
A、建立完备的监督体制
B、捐款信息及时反馈给慈善者
C、建立信息公开平台
D、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信息公开
E、定期将账目公布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7、您更想知道善款流向的哪些问题?(可多选)
A、善款的捐助对象                   B、善款的使用情况
C、善款的流通渠道                  D、善款的结余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您认为善款的公开频率应以下列哪项为宜?
A、一年以上
B、半年到一年
C、每季度公开
D、每月公开
 
(    )29、您认为我国慈善组织发展存在哪些不足
A、透明度不高
B、公信力不够
C、内部组织结构冗余
D、运行体制机制不完善
E、社会环境不能提供有效支持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您认为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平台应该重视哪些方面?
A、善款流向          B、捐助对象的反馈     C、账目细则
 
(    )31、您希望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慈善项目?
A、学校、单位、社区宣传
B、大众传媒(电视、广播、报纸、网络)
C、慈善机构或基金会宣传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对于改善红十字公信力问题您有什么想法?(如存在的问题、政府采取的措施等)
                                                                           
                                                                          
 
四、关于苏州红十字会
(    )33、您了解苏州市红十字会吗?
A、很了解          B、有一定了解            C、知道但不了解            D、完全不了解
 
(    )34、您认为苏州市红十字会目前就信息公开方面,以下哪项措施更为紧急必要?
A、拓宽信息公开渠道
B、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C、推进信息化建设
D、全部
 
(    )35、您是否关注过苏州红十字会在《苏州日报》、“中国苏州”官方网站等公布的捐赠收入和支出情况?
A、是          B、否
 
(    )36、您对目前苏州市红十字会的信息公开程度满意吗?
A、很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很不满意
 
 
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我们的问卷!
 


[1] 顾辰:《红十字会公信力的弱化与重建》,《改革与开放》2011年第24期。
[2] 顾辰:《红十字会公信力的弱化与重建》,《改革与开放》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