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华发表《建立理论研究“保障机制”》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4-3-22 9:49:42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3262

池子华发表《建立理论研究“保障机制”

 

    3月21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池子华文章《建立理论研究“保障机制”》,全文转载如下:

    ■  池子华             

《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深入开展红十字理论研究,大力宣传红十字文化在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提升精神文明程度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积极作用”,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华建敏会长多次强调要抓好“两论一动”。理论对红十字事业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理论研究也将会成为越来越多红会人的共识。
    如何推进理论研究,如何让理论研究“动”起来,显然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组织实施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样需要客观的实现条件,即保障机制。保障机制的构建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是“投入”。理论研究,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需要经费的支持,尤其在重大课题的攻关方面,更需要有比较充裕的经费做“后盾”。但事实上,目前真正把理论研究纳入专项预算的红十字会少之又少;即便纳入预算,也只是“宣传经费”中很小的一部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可贵的是,江苏省红十字会这几年有不少投入,主办《红十字季刊》,纂修《江苏省红十字会志》,推动了“两论一动”工作的有效开展。地市级红十字会中,上海市嘉定区红十字会的做法值得肯定,不仅与苏州大学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合作设立“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嘉定研究基地”,而且编列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红十字运动研究》年刊的出版和《嘉定红十字会历史编年实录》、《嘉定红十字会志》的编撰;近期还将联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上海市红十字会、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筹备召开“‘两论一动’与红十字事业发展座谈会”。如此大张旗鼓、有声有色的“行动”,在同级红十字会中是不多见的,值得在全国红十字系统推广。

投入是产出的重要条件。要让理论研究“动”起来,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经费保障是不能缺省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红十字会在这方面采取行动。
    二是“激励”。激励,含有激发和鼓励的意思。从管理学的角度说,激励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将有意识的外部刺激转化为被管理者的自觉行动,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激励是决定人的工作效绩的关键因素。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激励水平越高,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越强,工作效绩就越好。对理论研究而言,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引导、鼓励红十字会一线工作人员积极进行理论探索,是十分必要的。取得相应研究成果,应给予肯定,如年终考核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计入“绩效点”,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这方面,江苏省红十字会的做法,也值得借鉴。2012年3月,为加强对红十字运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展示和共享红十字运动研究成果和学术资源,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促进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江苏省红十字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红十字理论与实践研究优秀学术论文征集、评选活动。经过广泛组织动员,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征集研究成果150余篇,并从中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优秀奖10名,对获奖作者给予奖励,获奖论文结集为《红十字运动传承与发展》,公开出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这样的活动,每两年一次,现已形成制度。
    激励是一种保障手段,通过“激励”,营造氛围,推动理论研究能力建设的不断提升。对于在理论研究上做出贡献的红十字会干部以及专家学者,通过各种方式加以表彰,可以收到“激励”之效。
    三是“平台”。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工作,而不是摆设或收藏。那么,成果如何转化,就需要有“平台”支撑。构建这样的平台并非难事,如各级红十字会大多开通了网站,完全可以开辟“理论园地”栏目,为成果交流及转化创造条件。安徽省亳州市红十字会网站,专门开辟了“博爱论坛”、“博爱人文”两个栏目,及时发布理论研究动态,值得各地红网借鉴。再如,在各级红会创办的内部及公开出版的红十字报刊上,同样可以增设“理论研究”专栏,类似于《中国红十字报》第三版推出的“理论专版”,就是非常好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省市级红十字会所办红十字报,多为月报,周期过长,“新闻”成“旧闻”不说,还不利于理论研究成果的及时发布、交流。缩短周期,已成现实需要。
    “平台”建设,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发表、交流、转化,是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保障”。只要愿意动脑筋,想办法,立体的、多样化的“平台”,就会“拔地而起”。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理论研究也是一种“能力建设”。只有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才能不断取得理论研究的新突破,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
  (作者系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红十字运动研究基地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