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考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4-3-31 13:29:48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3302
 
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评析
阚晨霞
 
    2012年12月7日,经总会筹备,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社监委”)正式成立。社监委的成立是红会完善监督制度的体现,红会欲借此回暖公信力,然效果不佳,社监委反陷入信任危机,本文对此进行考察,探悉社监委陷入危机的原因,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社监委的成立
   “郭美美事件”后,红会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尽管红会已想方设法回暖公信力,然事与愿违,质疑之声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雅安地震后,红会公信力跌至冰点。公众不断呼吁“公开透明”,可见完善监督制度已刻不容缓。事实上,“郭美美事件后”红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已表示:红会有必要建立社会监督委员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对红十字会的社会捐赠款物使用、资助项目等进行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1]该消息一经公布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中亦明确指出,“红十字会要建立社会监督委员会,对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2]其实,在此之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曾试点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由政府有关部门、监察、审计、学界、捐赠人、媒体等组成,任期初拟为3年,并面向社会招募监督员,负责监督善款的使用和各项工作。
    2012年12月7日,社监委召开成立大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表示:社会监督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红会在建立综合性监督体系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红十字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只有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才能不断提高中国红十字会的生命力和公信力,”并承诺,红会将全力保障社会监督委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监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一切便利条件。[3]会上正式通过《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章程》,听取了红会关于2012年财务收支、组织能力评估、冠名红十字(会)医疗机构整顿、信息化建设、核心项目执行、志愿服务工作等各项工作报告。
    《章程》对社监委的组织、运行等各项事项作了明确规定。成员由红会邀请具有深厚专业背景、广泛社会影响、热心公益事业的知名人士和志愿者代表担任,包括北师大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及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等17人,涵盖学术、法律、医学、财会、媒体、志愿者等各领域,基本代表了社会各界的声音。根据章程规定,委员会成员最多25人,委员的增加或改选须经社监委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委员任期3年,到任后进行末位淘汰,比例为1/3,既保证了选举的公平、公正,又保证其工作效率。监督内容涉及三方面:一、固定的监督项目,包括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及重大项目的实施情况等;二、媒体和社会公众质疑的事项,社监委可主动开展调查监督,独立向社会发布监督公告;三、受红会邀请,监督特定事项。所有经社监委调查事项须向公众公布。不仅如此,章程还对委员的权利、义务、工作机制等做了明确规定,无不体现其组织性、纪律性。王振耀院长表示:“作为一个准政府背景的机构,能让社会成员来监督自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4]无疑,社监委的成立给处于风口浪尖的红会带来了希望,公众对其亦充满期待。
二、社监委的发展过程
    社监委成立后即刻开展工作,着手调查“购买别墅案”及“成都捐款箱发霉事件”。
    2012年12月12日,微博爆料,北京奥运公园旁名为“御园公寓”的神秘别墅群为总会购置,公寓装修豪华,客房、游泳池、卡拉OK厅、舞厅、棋牌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且已经营达10年之久。社监委以职责所在,要求总会配合调查。总会于13日即发布声明,从未在“御园公寓”购置房产,社监委则成立调查组,积极开展调查工作。经调查组讨论、协商后,从三方面着手工作:向有关人员进行问询、到别墅现场调查及查询朝阳区房屋管理局档案。经过多方调查,得出明确结论,目前并无证据能说明此别墅与红会及其直属人员有任何关系。[5]调查结果获得公众认可,红会最终得以洗刷罪名。
    继“购买别墅事件”后,“成都红会募捐箱发霉事件”将红会再次暴露于聚光灯下,社监委即刻着手调查。28日,社监委组织调查组亲赴成都开展调查,首先前往现场取证、之后与成都市红会和当事公司交流了解案情。2013年1月4日社监委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调查结果:网络爆料确属实情,因成都红会与合作公司发生纠纷,募捐箱无人管理所致。鉴于此,社监委建议红会出台募捐箱管理办法,统一红会合作伙伴资格审查管理办法,以维护合作双方利益。[6]社监委建议得到总会认同。
    此外,四川雅安地震后,社监委联合人民网向社会公开征集3名网友志愿者,全程跟踪参与、监督红会2000万芦山地震专项资金使用过程。[7]3名志愿者首先赶赴中标的企业调查监督物资生产运输情况,并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其次是前往灾区监督物资接收和发放情况。志愿者们表示物资发放过程公开、透明、合理,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细节。社监委的此种做法深化了公众对红会的认知程度,也为红会回暖公信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的来说,社监委的介入,引入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监督力量,改变了以往红会出现问题后自查自纠的处理方式,使得调查更加客观公正,结果则更具说服力,各项质疑事件也能很快得以平息。如此看来,社监委的设立实为明智之举,但是因其与红会之间的“暧昧关系”,其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自成立之日起,与红会之间的关系,使得社监委在很多事情上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其中缘由莫过于其独立性问题。其一,委员会成员均受红会邀请,以志愿者身份参与调查红会事务,是否具有社会化、专业性和独立性是此次遴选过程中主要考虑因素。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所有委员均为社会知名人士,有些甚至为政府官员,这样强烈的“名人效应”不得不引起公众对“第三方”说法的质疑。这些“名人”能够触摸到社会底层吗?能够代表普通民意吗?如果不能,社监委的存在意义则需重新考量。其二,据社监委章程,红会当为社监委开展监督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经费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红会承担社监委运行经费,二者之间经济利益问题理所当然存在,难免网友指责“拿了你的钱,怎么监督你”?其三,社监委建会立章均在总会推动下完成,其人员组成亦由总会聘任,那么调查红会问题,无论账目抑或其他,应由社监委主动开展还是听从红会的建议。再则调查工作一旦展开,红会是否配合,调查结果是否真实可信?种种问题值得考虑。比如重查“郭美美事件”一事,社监委举棋不定,因与红会根本利益产生冲突,最终不了了之,社监委也因此陷信任危机,5名委员相继被爆与红会存在利益输送关系。尽管社监委已多次作出回应,但仍未能化解民众质疑。
三、发展建议
    目前社监委陷入信任危机,对其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欲摆脱信任危机,应注重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则转化自身社会角色,与红会保持距离,坚持独立性。首先要解决成员的构成问题。诚然,红会已表明社监委大多数成员是法律、财务等各种行业的精英翘楚且兼有社会影响力,意味着社监委既有能力可以有效监督红会财务账目、对项目进行合理绩效评估,又有自惜羽毛、维护个人社会名声或经营“品牌公信力”的必要。但是在公众看来无疑为红会添上了“傍名人”和“无草根”的舆论非议。因此,社监委的成员构成,范围应该更广泛,可通过网络平台票选公众心中满意人选或邀请记者团、志愿者、热衷公益事业的慈善家等等。此外,社监委应对监督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特别是公关人员的培训,如何监督,监督什么,怎么样回答公众质疑等。其次是关于运作经费问题。社监委的活动经费源于红会,这种制度存在的前提是其成员由红会聘请,为红会做事,红会提供经费无可厚非。但若社监委独立于红会,这样的“等价交换”亦应解除。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监督机构,应与政府进行合作,谋求经济保障,经费可请求民政部下拨或适当征收会费或者委员自筹。独立性问题的解决是其重获公信力的基础,以上两点值得考虑。
    二则促使社会监督现代化。慈善事业监督体系现代化可谓大势所趋,自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流通的最重要平台,社监委应借助网络成立相应的监督、评价体系。于网络上及时发布监督信息、定期开展社会调查等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使公众明晰社监委的工作,知晓慈善事业的运作模式,从而推进公众监督广泛、日常和非政治化。
    社监委由红会筹建,与红会存在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但是作为红会力图重建公信力愿望下催生的监督机构,转化自己的角色,代表公众监督红会才是社监委存在的意义所在。解决好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之间的利益共同性问题,社会监督委员会才能摆脱“小媳妇”的角色,以自身的独立性保证监督的客观性,进而获取社会公信力,成为慈善组织的有力监督者。                                               
                                   
                                           (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1] 京华网:《红会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2012年12月8日,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2-12/08/content_1938056.htm
[2] 中央政府门户网:《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2012年7月31日,http://www.gov.cn/zwgk/2012-07/31/content_2194990.htm
[3] 京华网:《红会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2012年12月8日,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2-12/08/content_1938056.htm
[4] 京华网:《白岩松等17人组成红会监督委》,2012年12月9日,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2-12/09/content_1941208.htm
[5]《红会被爆别墅经营10余年回应称系虚构》,《新闻晨报》2013年1月5日,   
[6]《“善款发霉”的学费不能白交》,《京华时报》2013年1月6日,
[7] 人民网:《人民网与中国红十字会社监委联合征集3名志愿者》,2013年4月26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426/c1001-21293231.html
 
 
试论中国红十字会的危机公关
黎蕖妍
 
    无论是战争年代的救伤瘗亡,还是在和平时代的人道救援,中国红会秉持“人道、博爱、奉献”宗旨,声名远扬。然2011年6月,新浪微博爆料“郭美美”炫富,随后郭美美、“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红商会”等与红会相关的敏感字眼如洪涛巨浪直击红会公信力之墙。在“郭美美事件”的影响下,公众尤为关注红会负面新闻,红会被曝多笔资金存在问题、原昆明红会副会长贪污受审、红会募捐箱发霉等等不一而足。潘多拉盒子一经打开,事态发展一发不可收拾。所有这些,与红会的危机应对不无关系。加强危机公关建设刻不容缓。
一、红会危机公关存在的不足
    “中国危机公关第一人”游昌乔先生提出危机公关5S原则:“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速度第一原则(SPEED)、系统运行原则(SYSTEM)、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1]简单说来,危机发生后,考虑到大众利益和情感问题,企业应迅速反应,率先承担责任;处理事态的过程中,以诚意、诚恳、诚实的态度,运用系统运行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化害为利,并取得第三方认可,获得权威认证,以打消公众疑虑。此五大原则不仅作为企业公关处理危机准则,政府方面亦加采用,如2011年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造成271人受伤。事故发生26分钟后,上海地铁第一时间在官方微博通告救援情况,把握舆论主导权,秉着真诚沟通、主动承担责任的原则,直播救援过程,反复道歉,遏制了谣言传播。与之相反,红会危机公关能力有待加强,以郭美美事件为例,尽管这起网络事件由立二拆四、秦火火等恶意煽起,但从危机公关的角度而言,确有许多值得反思之处。
    其一,反应不够及时,错失时机。郭美美事件爆料时间为2011年6月21日傍晚,因其认证身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受到特殊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在自媒体时代,传播工具较为便捷,消息迅速扩散。然涉事方红会却未意识到事态的严峻性,直至6月22日方公开声明郭美美与红会无关,红会没有“红十字商会”,没有“商会总经理”。事实上,红会声明发表前,网友已“搜查”出郭家境状况、与红会副会长的关系等,甚至郭美美本人已于21日晚11点发微博称:“自己所在的公司是与红十字会有合作关系简称红十字商会,我们负责与人身保险或医疗器械等签广告合约,将广告放在红十字会免费为老百姓服务的医疗车上。之前也许是名称的缩写造成大家误会。”[2]而此时红会还未发出官方声音,形势愈演愈烈,直至次日,红会方以单一、传统的声明方式进行澄清,以亡羊补牢,但为时已晚,网民已“根据现有的信息”作出判断。红会声明既不及时,也过于简单。红会错失时机,事态主动权被网民掌握,情势愈发复杂。
    其二,缺乏沟通,自说自话。先机已失,舆论导向无法掌握,红会理应承担责任,诚实诚恳地与大众沟通,沟通中争取理解与谅解,将大事化小。但纵观红会种种表态,不得不说令人失望,暂不提事件之前申明迟迟不发,未能及时化解公众疑虑,仅之后网民“人肉”搜索郭美美身份、身家、与红会相关人员关系等种种质疑,红会回应仅限于:6月28日,红会召开记者通报会,只是重申没有“红十字商会”,没有“商业总经理”,没有“郭美美”其人;6月29日,红会秘书长王汝鹏认为,郭美美事件“实际上反映了公众仇富仇贪,红十字很冤屈”[3];7月1日,红会发表声明,暂停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一切活动[4];2012年11月,新上任的中国红会副会长赵白鸽指出“一个都没有被证实的网络事件,却可以用三天就把你打得稀里哗啦的”、“三天毁掉一百年”[5]。要而言之,在时间上,红会的回应总是在事态发生白热化后姗姗来迟,显然诚意不足,进一步讲,忽视公众言论,难免造成公众排斥、不信任;在表态方式上以传统的新闻采访、新闻通告单方面通知与声明,缺乏与涉事对方及公众面对面的沟通,加深与民众尤其是网民之间的隔膜;回应内容上,仅是不断重复其之前论断,一味否定网友质疑,撇清自己,由此引起网民的不满。
    其三,论证不足,缺乏权威。作为中国最大的慈善组织,红会有其威信和权威,但关乎自身名誉的公共事件危机发生时,红会权威受到挑战。所以,红会应于事件爆发之初,邀请第三方权威部门介入调查,包括郭美美身份、“红十字商会”、红会相关人士与郭美美的关系等众多公众关心的话题,第三方全权调查相比红会自说自话更有说服力。显然,红会声明未得认可,2013年雅安地震后红会公信力降至冰点实为有力证明。鉴于此,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表示重查郭美美事件,最终不了了之,时隔两年,红会并未就“郭美美事件”给出令人信服的权威信的解释,民众疑惑仍未释然,红会深陷公信力危机也在情理之中。
二、提高红会危机公关能力的建议
    “郭美美事件”可谓近年来政府或组织公共事件中的典型,暴露出我国社会组织危机公关能力的不足。自媒体时代,如果坚持传统的危机公关处理方式,必然离民众越来越远。提高红会危机公关能力,虽不能立即改变红会现状,但对红会今后处理公关危机裨益良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常态机制的建立。所谓常态机制,具体说就是应对处理公共事件危机的常态化机制,既可在红会内部设立固定的公关部门,专职此事,也可独立红会之外,定向委托第三方公关企业或个人负责,形成固定模式。现有的红会组织机构中,并未设立专门的公关部门,红会虽然不是企事业单位,但与企业一样,与广大民众有着直接的联系。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摩擦,甚至酿成公共事件危机,而公关部门可从中调和化解疑虑,为红会保驾护航,推进红会事业顺利发展。即使成立专门公关部门条件不成熟,可以尝试与第三方公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专业人士指导运作。
    其次,员工能力的培训。危机公关能力的培训不仅仅是技巧的培训,更是提升整个机构责任感,办事效率的方式之一。作为红会工作人员,面对媒体、大众,应掌握基本的危机公关技巧,具体培训方式有两种即开办培训班及开展志愿服务。红会高层管理人员需具备较为丰富的危机公关知识与技巧,建议与公关企业或学校联系,开办培训班,定期培训。红会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可通过志愿招募,募集志愿者,以大众演讲的方式进行。
    再次,形象的重新树立。尽管红会组织结构不够完善,但其“人道、博爱、奉献”宗旨始终未动摇,让大众感受红会传递出的正能量,亦是提升红会危机公关能力价值所在。因此,危机公关不仅要解决公共事件危机,涉及红会正面形象同样是其关注重点。但当前形势下,正能量的宣传须讲究技巧,面对新闻宣传,民众更愿意相信自己所见所闻,依托传统电视报纸中标语式的大而空的宣传,不一定能得到观众认可。因此,形象的重新树立,应从大众普遍关心的小事着手,寻找温暖的、感人心的细小闪光点,借助微博、微信等便捷的传播方式开展。简而言之,红会危机公关须承担重塑红会形象的重任,放弃传统的“大家闺秀”式宣传的模式,回归草根民众,拉近与民众的距离。
    从深层次来看,中国红十字会此次信任危机的出现,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但是,没能采用行之有效的危机公关化解公众的疑问与质疑,无疑使公众的不满进一步膨胀,危机愈演愈烈。特别是在诸如体制改革等方面措施不能一蹴而就的情形之下,掌握适当的危机公关技巧,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关机制,面对危机时积极应对,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红会形象,更能构架红会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红会事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1] 游昌乔:《危机公关——中国危机公关典型案例回放及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2] 郭美美,新浪微博,2011年6月21日,http://weibo.com/u/1741865482?from=profile&wvr=5&loc=infdomain
[3]  王卡拉:《红十字会谈信任危机:公众仇富仇贪 我们很冤屈》,《新京报》2011630
[4] 王君平:《红十字总会:暂停商业红十字会一切活动》,《人民网》2011年7月1日,http://society.people.com.cn/BIG5/41260/15053740.html
[5] 李妍:《让红十字会在骂声中变革——专访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第44期 http://paper.people.com.cn/zgjjzk/html/2011-11/14/content_960105.htm?div=-1
 
 
2013年国际红十字运动新动态
池子华  徐璐
 
    红十字运动自1863年兴起,至2013年已走过了150年的风雨历程。150年后的今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以下简称ICRC)、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以下简称IFRC)与189个成员,在团结与合作中已然铸就起了全球最大的人道网络。作为开展人道行动以来的第150个年头,2013年对于国际红十字运动而言,依旧充满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回顾这一年,红十字组织除了继续在战争或武装冲突、自然灾害情况中担任人道行动的主导角色外,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持续扎实推进人道行动
    尽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世界各地仍有数百万人正在遭受日益复杂的武装冲突及其他暴力局势的影响,并且时至今日,他们的生活也鲜有大幅改观的希望。鉴于此种艰难的安全局势,ICRC在2013年持续扎实推进一系列人道救援行动,加大行动预算支出,以此应对突发与长期冲突并存下的各种需求。
    一方面,面对突发性的社会暴力或武装冲突以及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人道影响,ICRC积极设法达成其追求的目标也是其最基本的挑战,即深入一线,“接触受影响群体和个人并确保对他们的需求予以高质量的整体应对”。[1]1月,菲律宾在台风“宝霞”袭击的一个多月后人道需求依然巨大,ICRC与菲律宾红十字会继续加大联合应急行动的力度,工作重点包括加强当地急需的医疗服务,采取紧急措施解决临时住所问题,并为最贫困的人提供食品、饮用水和基本生活用品,从而保证人们集中精力重建生活。[2]3月利比亚奈富塞山区爆发部族冲突,ICRC联合利比亚红新月会,为数千流离失所者分发食品、药品和其他基本援助物资。[3]与此同时,中非首都班吉的战斗愈演愈烈,暴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安全局势很不稳定,人员伤亡状况惨重,医院供不应求。自3月23日起,ICRC与中非红十字会已为近800名伤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为该国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农村社区发放应急物资,建立流动医疗队,确保民众能够得到医疗服务。[4]除此之外,在刚果共和国北基伍省升级的武装暴力及缅甸的部族冲突中,ICRC因地制宜,公正地开展暴力应对工作,确保平民与伤员不受歧视地获得医疗服务。11月,菲律宾中部地区又突遭台风“海燕”的重创,ICRC与IFRC共同为菲律宾的台风救灾工作发起捐助,并且紧急展开针对食品、洁净水、住所、医疗服务及其他需求的应急服务。
    另一方面,从恢复生产的长远角度,ICRC亦将改善受难者的脆弱性,增强援助对象的恢复能力帮助发挥其主动性,作为人道应对的工作方向。2013年,ICRC全球行动的的重点仍然集中在非洲与亚洲部分地区。在叙利亚,ICRC大幅增加对平民居民的医疗支持,且不仅限于叙利亚境内,还在帮助在约旦、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周边邻国避难的叙利亚人,为之提供食品、水等基本生活物资。[5]而伊拉克数十年冲突造成的伤痕不但阻碍该国的经济复苏,不确定的暴力事件仍时有发生,ICRC除了帮助探视监狱关押者、加强医疗工作与重建家庭联系外,更持续推动该国对国际人道法的遵守和对最脆弱人群的援助,特别是养家糊口的女性与流离失所人口,帮助他们实现经济独立。阿富汗地区作为2013年ICRC投入行动资金最多的地区,武装冲突一直没有任何缓和的迹象,ICRC与阿富汗红新月为该国当地医院提供医疗用品和专业指导,并支持阿富汗红新月诊所为伤病员提供治疗和护理。同时ICRC阿富汗代表处在7月制作了12集系列广播节目,通过阿富汗国内阿尔曼调频和阿库拉齐阿广播播出,作为向阿富汗民众开展人道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6]另外,ICRC还不遗余力地为相对无人关注的国家提供至关重要的人道恢复服务。例如在菲律宾,从1月到4月,为确保受灾区民众恢复正常生活,ICRC工作迅速从救济转向生计支持,以工赈项目为社区成员创收。[7]
    以上事实表明,在日益多样化的人道格局下,国际红十字运动不仅注重扎实有效地向暴力局势受难者提供紧急的应急支持,而且对于最脆弱人群的需要,正积极确保进行双向对话寻求反馈,并通过设法加强他们重建生活和应对未来危机的能力,来调整自身的援助策略与行动。
二、注重向人道发展领域投资
    2013年,IFRC除在叙利亚、中非、缅甸等地区的动乱、尼日利亚洪灾、伊朗6.3级地震、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中国雅安地震与台风海燕等灾害造成的人道危机中进行紧急援助,提供食品给养和医疗急救之外,近年来,更不断将注意力转向人道发展领域,逐渐把发展工作与人道援助相结合。
    在2013年5月13日于中国北京召开的“发展与人道”中非合作部长级研讨班上,IFRC秘书长比开利·格雷塔发表题为“红十字运动在发展领域的实践与前景”的演讲,其中就特别指出,灾害响应等紧急人道援助工作以外,IFRC在发展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8]这些发展工作涉及减灾备灾、粮食安全、生计、健康、水和卫生、倡导与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这既是IFRC旨在使世界变得更美好的“2020战略”目标,同时也是IFRC在2013年力图得到认可、推广与发展的人道项目。
    实践证明,如果加强人道主义项目的投入,干旱、洪水等灾害带来的损失可以被有效控制。2013年IFRC继续进行降低灾难风险与灾后重建等方面的努力。在洪水频发的柬埔寨湄公河沿岸,欧盟人道主义援助办公室资助柬埔寨红十字会在经常受灾的地区开展“御灾力建设”项目,内容包括让社区居民在灾害发生时能更容易获得食物,重拾生计,进行安全用水和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2013年该项目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发放陶瓷净水器、抽水机、水稻种子,培训如何选择和种植抗洪作物。[9]这些看似很小的平常活动已经给当地居民带去了很大的变化。自2009年起,IFRC支持中国红十字会在陕西省和甘肃省30个农村社区实施社区备灾项目,通过帮助社区建设小型减灾设施,进行备灾减灾、卫生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从而降低灾害风险。2013年5月27日至6月4日,IFRC组成评估团走访了陕南山区及甘肃陇南等项目点。[10]评估后发现:社区的备灾能力得到了加强,村民的卫生意识也有了提高,但是也发现了项目需要提高的地方,如项目的设计、管理、财务、技术支持等,而行为的改变还需要持续性的干预。此外,IFRC还支持建立起中国红十字会云南分会大众卫生应急救援队与湖南分会应急供水救援队,这两支队伍在当地卫生服务与供水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粮食安全方面,在自1993年爆发冲突内乱影响最为严重的布隆迪布班扎省西北部地区,IFRC的志愿者开展了“向人道投资”的生计项目。他们组成了一支红十字会分队,为当地民众修建新房,捐献山羊与土地,为当地社区实现创收,带去希望。[11]同样饱受粮食危机困扰的非洲萨赫拉地区,IFRC帮助那里的妇女建立蔬菜种植园,保障人们的营养。不过由于该地气候干旱,用水是生活最大的挑战之一,布基纳法索红十字会粮食保障项目经理Hortense说:“我们正在寻找解决缺水问题的办法,但是村民也同样需要努力保护现有水资源并学着如何更好的利用它。”[12]健康卫生上,IFRC通过针对性的宣传等形式来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乌干达进行的“传染病预防,红十字在运动”健康项目主要针对当地的流行性出血热这一传染疾病,志愿者以家访的方式向当地民众宣导如何预防以及处理可疑病例,并为出院患者提供物资上的帮助。在海地,结核病是成人死亡率高的主因,为了提高人们对结核病防治的意识,IFRC与海地红十字会以发送短信、播放广播、在线答疑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基本的相关知识,项目评估显示这些知识宣传在震后的海地非常有用。[13]在南非的结核病传染防治宣传中,则不仅停留在海报宣传,IFRC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是以已感染者为帮助对象的教育。由于结核病治疗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不少人可能放弃治疗,因此IFRC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工作即为帮助这些病人完成治疗过程。津巴布韦的水和卫生项目计划开始于2011年,2013年仍在继续。红十字会为宣传志愿者配备了自行车,方便他们去更远的地方宣传。除了开展卫生宣传、提供供水设备以外,项目还对社区进行培训,教授怎么管理饮水点、如何建造公共厕所和修理水泵等。[14]
    青少年是行动改变的推动者,IFRC一直重视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也倡导各国红会在能力建设上应注意加强对青少年的动员与赋权。2013年7月,在云南德宏开展了“青年领袖社会发展夏令营”,IFRC为营员提供了社区评估、与儿童沟通的技巧、组织发展与生计、互动式培训及基本的急救安全知识等相应培训。7月20日东亚红十字青年峰会在香港召开,来自东亚地区6个国家和地区红十字会的20余名青年代表接受IFRC的YABC(青年作为行为改变的推动者)培训[15]。8月,韩国首尔举行了第二届IFRC模拟大会,亚太地区27个国家160多名青年志愿者模拟50个国家代表,“参与讨论如何对流动人口中的脆弱人群,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人道援助,促进社会包容等”。[16]IFRC力图通过这些培训活动鼓励青少年能够努力成为人道领域的未来领袖。
    以上行动表明,国际红十字运动越来越重视“向人道投资”,并以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规划其人道行动。不过,尽管许多发展项目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在迅速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多更好地促进弱势群体发展、改善人民福祉,仍然是摆在红十字运动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总结成长经验中展望未来
    红十字运动自1863年兴起以来,始终不变的是竭尽全力缓解人类遭受的苦难。2013年是红十字运动150周年,ICRC、IFRC与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红会以各种形式庆祝这一个半世纪以来共同携手在人道领域做出的独特贡献,同时也藉此时机回顾与总结过去具有历史意义的成长经验,而那些象征意义的数字无疑又鼓舞着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更好地走向未来。
    年初,纪念世界红十字与红新月日的庆祝活动,包括各种宣传、演出和特别的展出等便已开始。2月11日,ICRC与索马里红新月会、英国红十字会联合在伦敦皇家地理学会举办了索马里照片展,反映过去30年人道组织为索马里人所开展的工作及索马里平民百姓的坚忍不拔。8月1日至31日,ICRC又与盖蒂图片社合作举办“战地救护面临危险: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图片展。这场在日内瓦湖畔展出的96张震撼人心的照片“展现了针对医务人员、医务机构和医疗车辆的暴力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战争中奋力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景”。[17]此外,关于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总结报告也陆续出炉。IFRC在今年发布的《2013年世界灾害报告》中对于科技力量在人道行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不仅细数了科技的介入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是如何使得备灾救灾的整个灾害应对变得更为有效便利,而另一方面又强调了科技运用的有限性仍然需要传统媒介的补充支持。在不断演变的大环境下,危机和战争中一线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同样遭受着最严重的影响,ICRC通过各种渠道汇成了相关报告,作为医疗工作者的指南与建议。一是《战地救护面临危险:武装冲突和其他紧急局势中的医疗工作者的责任指南》,该指南以简练的语言介绍了医疗工作者在武装冲突和其他紧急局势中的权利和责任,并对保护医疗工作者、病者和伤者,医疗服务标准,特殊脆弱人群的医疗需求,医疗记录和传递医疗信息等方面给出了实用建议。[18]一是《影响医疗服务的暴力事件》,此报告系ICRC在22个国家搜集了921起在武装冲突和其他紧急局势中影响医疗服务的暴力事件总结而成的,暴力事件包括针对医务人员、伤病员、医疗设施和医疗车辆使用暴力或进行暴力威胁,报告中对这些暴力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重点分析。[19]这些报告如今都能够在ICRC网站上下载获得。
    在总结成绩的过程中,红十字组织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无私奉献的工作人员的重要贡献,他们是有效开展人道工作的坚实基础,然而在持续的不安全局势下如何更好地保障一线工作者的安全,仍旧困难重重。另一突出性挑战来自于不断增长的一线行动的预算需求。2013年9月,ICRC举行发布会,请求捐助方追加共1.37亿瑞郎的资金以满足筹募数目,这一预算已从年初的9.9亿瑞郎追加到10.42亿,并且在某些国家的行动依然面临资金缺口。[20]这些国家和地区往往没有受到同等的关注,这意味着ICRC不仅将继续加大援助受危难的人群,还要积极与捐助方保持交流与沟通,从而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面对种种挑战,ICRC与IFRC在5月8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表达了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应对未来的决心,即将始终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地服务弱势人群,并强调了“适应性”一直是红十字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据此,ICRC与IFRC一方面将不断加强与拓宽与各组织的深入合作,不单是行动层面,更可能是规划层面。而除了与红十字工作方法与援助方式最为契合的优先合作伙伴加深合作外,ICRC基于在武装冲突地区的工作经验,还意识到需要建立与商界之间的对话,尽量避免商业运作对武装局势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21]另一方面,国际红十字运动还将继续改进工作方法,多样化人道行动,使之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包括使用新技术,例如许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已经开发了与备灾、急救和应急活动相关的手机应用软件,以便适应人们迫切希望掌握救生信息方面的变化。再如,在某些情况下,受助者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短信或社交媒体与援助组织进行交流,基于可靠的一手信息就能够根据其需要来调整活动;还包括吸引更多在地群众、青年人的加入以拓展人道服务,贴近一线,帮助人们和社区发挥主动性,为他们所在的城镇和乡村带来积极的改观。与此同时,国际红十字运动亦对今后的人道工作进行了展望与规划。2013年11月12日,两年召开一次的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第19届全体大会及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代表会议在悉尼开幕。会议内容是根据“2020战略”进行规划,确定IFRC在2015年后前年发展目标的战略定位,接纳新成员等。其中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当选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副主席,引人瞩目,表明中国红十字会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日益增强。
    以上可见,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抓住对150年过往工作的回顾这一契机,对未来工作进行了长远考虑与展望。尽管人道领域正不断经历重大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国际红十字运动将竭尽全力,坚持人道、博爱、奉献的核心价值与原则,并充分利用多样化的人道格局更好地为身处危难之人提供最大可能的人道援助。
 
(作者分别为苏州大学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红十字运动研究基地负责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


[1]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2013年行动综述》,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report/12-06-emergency-appeals-2013-overview.htm,2012年12月6日。
[2] 参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菲律宾:红十字为28万名台风灾民提供援助》,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update/2013/01-15-philippines-typhoon-bopha.htm,2013年1月16日。
[3] 参见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网站:《利比亚:奈富塞山区部族冲突后数千人需要援助》,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3/03-07-libya-displaced-tribal-clashes.htm,2013年3月7日。
[4] 参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中非共和国:在雨季到来前分发应急物资》,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update/2013/05-31-central-african-republic-emergency-aid.htm,2013年5月31日。
[5] 参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叙利亚:加大工作力度,应对人道需求》,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news-release/2013/05-13-syria-finances.htm,2013年5月13日。
[6]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icrc?type=0#!/icrc?type=0&page=3&pre_page=4&end_id=3647404614218879#1385184673033,2013年7月11日。
[7] 参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台风宝霞灾民恢复重建工作任重道远》,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update/2013/05-15-philippines-typhoon-bopha.htm,2013年5月15日。
[8] 参见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新浪微博:《柬埔寨:在洪水频发的地方开展备灾活动》http://gov.weibo.com/profile.php?uid=redcrossredcrescent&ref=page_profile,2013年3月27日。
[9] 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新浪微博:http://gov.weibo.com/profile.php?uid=redcrossredcrescent&ref=page_profile,2013年5月13日。
[10] 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新浪微博:http://gov.weibo.com/profile.php?uid=redcrossredcrescent&ref=page_profile,2013年5月28日。
[11] 参见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新浪微博:《布隆迪生计项目“向人道投资”》http://gov.weibo.com/profile.php?uid=redcrossredcrescent&ref=page_profile,2013年5月21日。
[12] 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新浪微博:《布基纳法索粮食安全项目“在萨赫拉,播种美好的明天”》,http://gov.weibo.com/profile.php?uid=redcrossredcrescent&ref=page_profile,2013年6月20日。
[13] 参见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新浪微博:《海地:用短信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http://gov.weibo.com/profile.php?uid=redcrossredcrescent&ref=page_profile,2013年3月28日。
[14] 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新浪博客:《津巴布韦净水和卫生项目:“自行车上的红十字志愿宣传”》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vate.html?uid=2591046030,2013年6月21日。
[15] YABC培训,即Youth as Agents of Behavior Change,青年作为行为改变的推动者,其重要内容为人际关系技巧的培训,让青年尝试“积极聆听”、“独立思考”、“鉴别偏见”、“平和沟通和调解”等方法进行有效沟通,激发自身改变,从而改变周围环境,促进社会报送和非暴力和平文化的传播。
[16] 红十字与红新月联合会新浪微博:http://gov.weibo.com/profile.php?uid=redcrossredcrescent&ref=page_profile,2013年8月2日。
[17]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战地救护面临危险: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event/2013/07-29-photo-expo-health-care-in-danger-150-years.htm,2013年7月29日。
[18] 参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战地救护面临危险:武装冲突和其他紧急局势中的医疗工作者的责任指南》,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publication/p4104.htm,2013年8月8日。
[19] 参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影响医疗服务的暴力事件》,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report/2013-05-15-health-care-in-danger-incident-report.htm,2013年8月15日。
[20] 参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网站:《呼吁为资金不足的行动筹款》,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press-briefing/2013/09-20-renewed-appeal.htm,2013年9月2日。
[21] 参见红十字与国际委员会网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商界对话》,http://www.icrc.org/chi/resources/documents/interview/2013/china-interview-claude-voillat-2013-05-14.htm,2013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