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扛一面旗
——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家园”项目回顾
编 者 按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红十字会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红十字人奋力拼搏、努力开拓的五年,各级红十字会在“三救”“三献”、人道外交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记录中国红十字会五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为迎接即将召开的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本报自今日起,将陆续刊登本报记者采写的系列报道“九大回眸”,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从“人背马驼”到“家家接通自来水”,三年来,四川省石棉县团结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这种变化,源于“博爱家园”项目在该村的落地生根。
“博爱家园”项目自2011年开始实施,2012年 4月确立为核心项目,至今已在全国21个省( 区)、527个社区同时展开。这一集硬件建设 、软件建设、组织建设和生计发展于一体的项目,已经成长为中国红十字会的重要品牌。
选定方向
长期以来,中国红十字会系统结合核心业务做 了大量项目,造福各地群众,深得各地政府和受益人群好评。但经调研发现,虽然项目种类 繁多,但功能单一,且未能形成统一品牌,影 响力和号召力仍有待提高。
经过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中国红十字会确定 了“集中资源,打造品牌”的项目发展方向— —结合红十字会核心业务、自身特点以及国际 红十字运动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提出了建设“ 博爱家园”项目的设想,即通过在社区建立红 十字基层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设立生计发展基金,普及防灾减灾 、自救互救、逃生避险、卫生健康等知识,提 升社区能力,促进社区发展。
之所以选择在基层社区开展项目,中国红十字 会副会长王海京说:“社区是社会 的‘组织细胞’,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将人道理念、救护知识、生计技能等传递给普通群众, 使其受益。而且社区人道需求广泛,红十字会 各项核心业务能发挥最大作用”。
循序渐进
方向确定后,切入点选在了汶川地震灾区。选 择地震灾区“先行先试”的原因有三:一是中 国红十字会当时正在这里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可以为项目实施提供便利;二是开展灾后重建的社区普遍建立了基层红十字组织,有利于项 目开展;三是“博爱家园”项目包含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生计发展等正是灾区急需。
2011年1月,“博爱家园”项目率先在四川、 陕西、甘肃、重庆、宁夏、云南等遭受汶川地 震破坏的6个省(市、区)启动,在248个受灾 县各选取一个社区开始试点(后又扩至辽宁、 湖北、贵州等省)。
王海京介绍,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是局部探索阶段,主要是探索项目的实现模式、积累相 关经验。“第一期项目实施后,效果明显,深 受项目地百姓和政府欢迎与支持。”
为进一步推动项目发展,加强红十字品牌宣传 ,2012年4月,中国红十字会执委会研究决定 ,将“博爱家园”确立为核心项目,在全国范 围内大力推广 。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主任邵锋介绍, 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是项目系统推广阶段, 共在江西、山东、青海、湖南、浙江、贵州、 内蒙、山西、重庆等9省(区、市)设立项目点105个。
2014年8月,在湖南郴州召开的中国红十字会 “博爱家园”项目现场会宣布第三批项目正式 启动,覆盖甘肃、云南、黑龙江、陕西、河北 、新疆、西藏7个省(区)50个社区,总会投 入资金1253万元。
郴州现场会标志着项目进入了持续深化阶段。
截至目前,“博爱家园”项目经过局部探索、 系统推广、持续深化三个阶段的推进,已在 全国21个省(区)、527个社区同时展开。
打造品牌
“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品牌 的价值和重要性。创建一个品牌,必须举全会 之力。”王海京说,“‘博爱家园’就是我们 要着力打造的品牌项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项目实施之初,中国红十 字会便做了完备的顶层设计,执行部门围绕既定目标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一是强化品牌建设。
统一品牌,汇聚资源。全国红十字会统一使用 “博爱家园”项目名称。同时,相关资源也向 “博爱家园”适度倾斜,共同推动项目发展。
统一logo和视觉系统。全国的“博爱家园”项 目统一使用经过专业机构设计的logo,以形象 简洁、寓意深刻的视觉形象,提升品牌认知度。
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正在编制《博爱家园视觉 识别手册》,进一步规范项目的外在视觉内容,保证项目统一性。该标准有望于2014年年底 正式启用。
二是加强品牌管理。
统一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王海京介绍 ,项目启动之初,总会专门编写了“管理手册 ”,对各个环节的运作、标准等做了详细规定 ,对国家级、省市级、县级红十字会的职责进 行了细致划分,“使基层执行时有目标、有标 准,做到心里有数”。
统一培训。针对各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举办 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指导项目地红十字会工作。培训内容包括项目管理要求、项目申报、项 目计划与逻辑框架、易受损性及能力评估 (VCA)、社区培训、生计发展、痕迹资料管理等。
一名参加过培训的红十字工作人员说:“课程内容有针对性,与实际工作很贴合,可操作性 很强。回去后,参照手册和讲课内容就可以实 施了。”
据统计,三年来,总会训练中心共举办全国性项目管理培训班3次;各省(区、市)红十字会累计举 办管理培训班16次,培训人数750余人。
统一流程。项目设计之初,总会便下文规范项 目流程,规定项目申报、实施、收尾,每一个阶段都必须严格按照项目流程进行;并将相关规定 在“项目管理手册”和培训班上进行了详细讲解,保证项目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品牌宣传。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支持“博爱家园”项目,品牌宣传推广必不可少。
自我推广。中国红十字会专门设计了一系列宣 传品,如海报、明信片、折页等,供项目实施地选用。
山东、贵州、江西、浙江、内蒙古、湖南、重 庆、山西、青海等地的项目点还积极与媒体沟通,通过报纸、广播、网站等宣传项目做法和经验。
各级红十字会还在不同场合、采用不同方式向 国外同行推介项目。总会训练中心在其承办的 “发展中国家人道援助技术合作能力建设研修 班”“国际援助能力建设培训班”等场合积极向国外同行介绍“博爱家园”项目。
纳入考核。将项目宣传推广作为一项指标写入 项目考核表中,定期考核。
效果凸显
“博爱家园”项目的实施,给项目地居民带来 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不仅项目地社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红十字基层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也在基层社区生根发芽,各项与红十字相关的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项目执行的专业队伍虽然撤了,但我们还有 一支‘不会撤’的红十字志愿者队伍,他们经常在社区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四川省成 都市九里堤北路社区书记傅如坤说,现在社区里邻里和睦、互助互爱、乐善好施、知恩感恩 等良好氛围,都是“博爱家园”项目带给我们的。
九里堤北路社区是2011年的第一批“博爱家园 ”项目实施点。虽然两年的项目期早已过去, 但社区广场、走廊上至今仍然随处可见“红十 字元素”。
“博爱家园”项目模式和成果也得到了项目地政府和国际红十字运动合作伙伴的认可。项目地政府和香港红会、美国红会、新加坡红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红十字国际 委员会等已表示支持中国红十字会开展“博爱 家园”项目建设。
“星星之火,正在燎原。”王海京如是评价正在开展的“博爱家园”项目。
(消息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欧贺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