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5-3-30 20:27:14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3842
 

【百家争鸣】

红十字精神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发扬

郝夏颖

 

红十字精神宣扬“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的理念,是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追求[1],体现了关注人、具有博大胸襟去包容万物、尊重和敬畏生命、乐于奉献的精神。这与教育心理学中罗杰斯强调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德育思想中强调一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处事准则相交融。同时,在推进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红十字精神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又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改理念和“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红十字精神在历史教育中尤其独特的作用。

一、红十字精神的内涵及在教育心理学中的体现

红十字精神强调“人道、博爱、奉献”。所谓“人道”,它是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奉行的七项基本原则之首。“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先救济困难最紧迫的人,是各级红十字会工作的一贯准则”[2]。而在辞海中,“人道”既是尊重人、爱护人的社会准则,又是为人之道,即做人的道理、规范[3]。由此可见,“人道”一方面强调以人为本,另一方面也注重如何处世与做人。“博爱”则强调对不同身份、不同层次、处于不同情境中的人都要有爱心,这种爱是更加广博的爱,要求以宽广的胸怀去对待世间万物,这种爱是一种不求回报、甘愿奉献的爱,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就强调的传统美德。“奉献”则是个人在自己所在岗位和领域中有所付出,倾注自己的心血去完成工作,不求索取和回报。红十字工作也是如此,从社会所需要的各个方面进行人道救助,甘于奉献。

红十字精神体现在教育心理学中,则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和教育学中的德育思想相契合。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学习观提倡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和自我成长,其核心即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帮助者和促进者,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主张,把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提到了教育的首位。红十字会在中国诞生至今,虽然其发展曲折,但在实践过程坚持贯彻人道主义救助的原则和精神,以弱势群体利益为重,积极进行救助。红十字精神对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的具体实践具有借鉴意义,可启发教师在实践层面更好地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将红十字的奉献精神贯穿到历史教育中,即是教师对学生不求索取的付出。

另外,在教育学原理中,强调德育的思想,而德育思想的内容中明确规定了集体主义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这对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以及在未来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进行人际交往,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影响。而对于高中生德育思想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历史教育中的,包括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人道主义、社会公德教育等,这与红十字精神的“人道、博爱、奉献”有相通之处。因此,历史教育有必要将红十字精神渗透其中。

二、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弘扬红十字精神

在具体的历史教育中,红十字精神应渗透到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为此,历史教育者需要在情感领域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从而达成情感共识,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同时也需要教师联系红十字精神所涉及到的相关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因此,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弘扬红十字精神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必要性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4]。其中鲜明地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这与人道主义中尊重人的理念相吻合,也为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弘扬红十字精神提供了一定的必要性。除此之外,人道主义还在实践层面有具体要求,也启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红十字精神至今仍不失其独特性和普世性,它经过历史的积淀,在现代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体现出它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人们思想浮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乃至在教育领域中,教师和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也变得功利。教师的历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物质层面的干扰,单方面追求学生的升学率和学期成绩考评,教师本位思想严重,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良心,要求教学回报,这种导向使教师严重迷失教学方向。在学生层面,为了高考升学,重点按照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选择性地记忆历史知识,被高考的指挥棒所束缚,使历史学习过程变得单一和僵化,失去对历史的兴趣。由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互通产生障碍,影响了历史教育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传达。因此,红十字精神作为目前社会所保留下来的对人类美好心灵的追求,在现代化功利的社会中也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

(二)可能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涉及到培养学生德育思想的历史教学内容加以引申和强调,并在不影响正常的历史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下加以扩充,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1904年红十字会在我国成立,为了救助在日俄战争中被困的中国难民。在抗日战争中,中共号召全民族抗战,但是学生只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却突显不出普通民众和社会团体在抗战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教师通过讲解红十字会在抗战中的人道救助活动向学生说明红十字会在伤兵难民救助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升华,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更深入地理解“全面抗战”的内涵,即在全民族共同的坚强抵抗下胜利完成的,这其中既有中共正确的领导,又离不开人民大众和民间团体的支持。此外,还可引导学生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历史,即用人道的理念去解释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本质,传达出中华民族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愿望。再如,博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爱”,《礼记》中强调的“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思想等,无不宣扬博爱思想。教师在讲授这些思想时,需要与当今的社会行为相联系,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人道、博爱、奉献”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启示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胸怀宽广,乐于奉献。

三、对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发扬红十字精神的几点建议

针对红十字精神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在历史课堂中如何具体操作,将其落到实处,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在历史课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渗透红十字精神。由于情感目标的发展与结果的直接性有关,情感目标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平时的历史课堂教育中逐渐渗透。精神层面的传达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通,只有教师自身带着浓厚的情感去讲解历史,展现历史的生动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才会使学生得到更好地情绪感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互动就变得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将历史内容与生活相联系,从而增加情感体验,促进情感目标的有效传达。

针对红十字精神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有效的传达,可对《抗日战争》一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如下:1、了解红十字会在抗战初期的战事救护工作,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2、理解不仅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普通民众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也不可小视,感悟抗战的胜利是在全民族的共同抵抗和努力下所取得的。

在红十字活动中,“正是这种对人类苦难关切、同情的精神力量,超越时空,无远弗届。这是国际红十字运动吸引亿万民众广泛参与,在国际社会获得极高声望,并不断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区别于其他公益慈善组织的显著特点”[5]。由此可见,红十字精神对于提高人们道德素质有重要作用。在平时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预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历史事件感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历史课堂中完成德育的目的。

其次,扩展教学内容,讲述近代以来红十字运动中的感人事迹。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启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看待问题,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如在讲述中国抗日战争时可增加红会对战争中伤员的救助,从另一个侧面突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在讲述世界大战内容时,可增添国际红十字组织的人道主义救助,从而也反映出世界人民倡导和平和人道主义,反对战争和侵略的心声。总之,通过扩展教学内容,讲述历史中红十字会的感人事迹,讲解历史上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感方面体会到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做一个有爱心、乐于奉献、有正义感的人。与此同时,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逐渐得到训练和培养。

    最后,在思想史领域中贯穿中西、融汇古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彰显红十字会精神。思想史是高中历史的必修内容之一,对学生情感领域和历史思维认知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在思想史的讲解过程中注重对中西活跃的思想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实质的传达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异常活跃,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具有代表性的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思想与红十字所宣扬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形成了完美的契合。再放眼近代的西方,18世纪的法国也迎来了思想解放的浪潮,启蒙运动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所传递的博爱思想也反映了红十字精神的内涵。红十字精神无国界,在现代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面对现代社会人们道德在一定程度上缺失的尴尬境地,“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应在思想史领域的讲解中贯穿中西,兼收并蓄,凸显红十字精神实质。

简言之,目前师生所面临的应试教育的困境导致了历史教育的机械化和功利化,历史教育中的人文教化功能也在逐渐淡去。因此,红十字精神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渗透是必要的,它对高中历史教育在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学生做一个知性的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1] 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十字会:弘扬人道主义理念助推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红十会报》20121221

[2] 甘肃省红十字会:《凝聚人道力量 播撒博爱情怀》,《人大研究》2009年第8期。

[3]《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5年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 甘肃省红十字会:《凝聚人道力量 播撒博爱情怀》,《人大研究》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