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火点亮文明城市的星空
苏州市红十字会举行第九届遗体(器官、角膜)捐献集体悼念仪式
4月2日上午,位于苏州上方山的市红十字会捐献纪念园内庄严肃穆,第九届遗体(器官、角膜)捐献集体悼念仪式在这里举行。500余名捐献者家属和社会各界人士肃立在纪念墙前,表达对捐献者的崇敬和哀思。苏州市政府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王鸿声,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红十字会副会长陆俊秀等参加活动。
青碑题名凝聚着大爱情操
花岗石筑成的弧形纪念墙上,“光明长存、生命永恒”八个大字格外醒目。志愿者成功捐献后,他们的名字都会铭刻在这面墙上。现在,上面的名字已经有300多个,并且逐年在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接受遗体捐献,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截至2015年3月31日,全市已累计遗体捐献报名登记2766人,实现捐献315例;器官捐献报名登记689人,实现24例,捐出大器官60个,其中肺脏1个、肝脏14个、肾脏45个,使30多人接受了器官移植,重获新生;角膜捐献报名登记1302人,实现86例,使100多人移植了眼角膜,重见光明。
优良家风延续着捐遗事业
捐献者中,有普普通通的打工者,有默默耕耘三尺讲堂的教师,有作为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有参加革命工作几十年的老干部、老党员,更有全家报名登记、多人成功捐献的家庭。陶雪的家庭就是其中之一。她的父亲是著名画家,一生从事美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为中国的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做出颇多贡献;她的母亲出生教育世家,一生心血倾注在幼教事业上,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并多次获得教育奖项。为了支持医学教学科研事业,她的父母分别在2009年1月和7月双双捐献遗体。作为一名教师,陶雪在与病魔顽强博斗了两年之后,不幸离世。在父母的熏陶和影响下,她也捐献了遗体和眼角膜。就在捐献纪念园开园时,她还曾作为捐献志愿者家属代表发言。仪式上,市政府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王鸿声向陶雪的丈夫颁发了她的捐献荣誉证书。
生命馈赠传递着希望火种
“曾经一周三次的血液透析让我无比痛苦,觉得生活失去了意义。正当我最绝望无助的时候,是您重新点亮了我的生命之光。从今以后,我们血脉相连,您无私的爱将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重获新生的共同体。”这是一位受捐者写给捐献者的信,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捐献者的由衷感谢和怀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有30万人等待着通过器官移植来挽救生命,有200多万人希望通过角膜移植来重见光明。然而,最终能够接受器官移植的人数不足1万人,角膜移植近万例,供需差距悬殊。是捐献者用他们的大爱,用他们无私的奉献,延续了更多的生命,续写了生命的传奇。
集体悼念仪式由市红十字会形象大使舒静主持,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团市委、苏州大学等单位领导;成功捐献者家属,遗体捐献志愿者委员会委员及各市、区红十字会代表,苏大医学部医学生、苏大附一院和苏大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医务工作者一起参加了悼念仪式。
(新闻来源:苏州市红十字会网站 责任编辑:刘思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