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评论】
辛勤同耕耘,共育红志花
——《常州红十字志》评介
刘华明
近日,《常州红十字志》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计73万字,共分为10章,以筹建中国红十字会常州分会的1914年为上限,下限断于2012年,纵贯近百年,再现常州红十字会走过的风雨历程与发展轨迹。该书是常州红十字会百年华诞献礼之作,江苏省红十字会吴瑞林会长作序。本文简评如下:
一
该书内容包括“机构与组织建设”、“备灾救灾”、“生命救护”、“人道救助”、“募捐与财务管理”、“红十字青少年”、“人道传播与纪念活动”、“国内外交往”、“辖县(市、区)红十字会”、“人物”及“附录”等篇章。若将常州红十字会比作一个“人”的话,便会发现编者如此谋篇布局,可谓苦心孤诣。
首先,红十字的组织与机构就如同人的核心区域——“脑袋”,所以该书将第一章定为“机构与组织建设”。该章通过对“中国红十字会常州(武进县)分会”、“常州市红十字会(分会)”、“基层组织”及“个人会员”等内容的介绍,详述了1914年常州分会筹备初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常州分会的组织发展概况以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常州市分会完成改组与重建后,机构与组织的变更情况;介绍了常州相继涌现的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及会员发展与壮大状况。由该章可知,常州市全市逐渐形成以市、区红十字会为主体,乡镇、街道红十字会为依托,市直属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红十字会为基础的组织体系。
紧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为红十字会的“核心”业务,可将其比之为人的“身体”。这也构成了该志书第二章至第四章的重点内容。从第二章“备灾救灾”中,不难发现,常州市红十字会从成立之日起,即将救灾工作列为第一要务。除了平时做好救灾准备外,遇到突发灾害时,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全力救援受灾民众。第三章“生命救护”则详述了常州红十字会在医疗救护以及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人体器官捐献等“三献”工作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第四章为“人道救助”,分述慈善赈济、博爱活动与志愿服务,使常州红十字会在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基础上所付出的努力跃然纸上。
红十字会的有效运行除了需要“脑”和“身体”,还离不开“双足”的支撑,经费的筹募与管理即如此。从第五章的“募捐与财务管理”可见,常州红会自创建以来,采取社会捐款、建立基金、创办实体等多种形式,拓宽渠道,募捐集资,壮大救助实力。而对款物,常州红会则实行“提前公示,捐中公开,捐后公布”的制度,并能够主动接受检查监督和专项审计,这对树立常州红会的社会公信力颇具积极意义。
作为一个社会团体,红十字会的进步亦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而这一新鲜“血液”正是这个社会最具热情、最具青春活力的群体——青少年。该书第六章特设“红十字青少年”的内容,可谓独到,突显了青少年在新陈代谢、薪火相传方面难以替代的地位。例如:早在1948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即电令武进县分会试建红十字少年组织。此后,在除“四害”、勤工俭学、防病治病、救助灾民等活动中,皆能看到常州红十字青少年会员的身影。进入新时期,学校红十字会的创建工作更是加快了步伐。截至2012年4月,常州市270所中、小学和职校、高校全部成立学校红十字会,青少年红十字活动亦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
要逐步将红十字会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营造良好、健康的舆论环境,必要的宣传不可或缺,堪称人的“心脏”。基于此,将第七章设置为“人道传播与纪念活动”,较为妥当。常州红会传播红十字文化不仅时间较早,而且宣传形式丰富多彩。除了组织文艺宣传,重视发挥媒体和舆论工具的导向作用外,还通过征订红十字报刊,创办简报、期刊,开通网站,撰写文章,开展红十字理论研究等方式,大力宣传红十字精神。还按照总会和江苏省红会确定的主题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举办纪念活动。
宣传是红十字会融入社会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红十字会与人一样具有社会性,势必会与周边的环境发生互动与联系,而第八章的“国内外交往”与第九章的“辖区红十字会”堪称红十字会的“左膀右臂”。常州红十字会与外省、市交流互访频繁,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其在台湾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曾帮助许多台胞与失散多年的大陆亲人团聚。常州红十字会还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和对外人道援助,努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此外,常州各辖区红会的发展亦如火如荼。至1997年4月,常州代管3市(金坛、溧阳、武进)、市区4区(天宁、钟楼、戚墅堰、郊区)全部成立红十字会。
最后,红十字会作为社会团体“法人”,其日常工作的开展与运行,与无数辛勤耕耘的“自然人”是密不可分的。为此,该志书第十章“人物”共编入人物486名,其中传略人物63名,简介人物231名,名录人物192名(次),既有常州籍红十字(慈善)界名人,又有对常州红十字事业做出贡献者,还有获得红十字系统荣誉表彰的人。其后的附录部分,则收入重要文献12件,县级以上集体荣誉131项,资料选载论文、文章等32篇,以作补充说明。
简言之,全书内容详实全面,展现出常州红会这个立体、丰满而又活络的“人”的魅力。
二
《常州红十字志》是常州红十字会的第一部志书,是众人辛勤耕耘的结晶。江苏省红十字会会长吴瑞林在代序中称之为“记事详实,秉笔直书,史论结合,图文并茂,不失为一部既有珍贵史料价值,又能传世育人的优良志书”,可谓中肯之论。概言之,该书特色明显,以下几点尤为突出:
第一,具有国际视野。该书用了39页的篇幅,撰写了Overview(概述英文版),这在同类志书中是难得一见的,着实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众所周知,红十字会是与联合国、奥委会并驾齐驱的世界三大国际性组织。中国红十字会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成员之一,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是其重要工作之一。而英语是国际上通行的交流语言,撰述英文概述向国外读者介绍本市区红十字会的工作成绩,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与辐射力,体现了《常州红十字志》编撰者们独特的全球视野,值得称道。
第二,时代特征鲜明。《常州红十字志》仿照编年体的体裁,作《大事记(1914-2013)》,按发生时间先后为序,纵记大事、要事,有时同一事亦作跨年度简记,以明始末。并将其置于篇首,让人对常州红十字会从筹建、正式创建直至今天的百年历程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从中亦可发现,常州红十字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与特定阶段的时局变动息息相关,其间历经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历史时期,其间跨越了八年抗日战争和“十年文化大革命”两个停滞的活动阶段,可谓是在曲折中走过了不平凡的百年历程。
第三,内容直观形象。正文中篇末往往设置有诸多图表,据《编后记》载:一共有设计表48张、图表8张,卷首和章、节照片273幅,其中人物肖像32张,形象直观。例如第二章“备灾救灾”中的“常州市红十字会灾害工作组织体系框架描述图”,第五章“募捐与财务管理”中的“1946年10月,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和社会名流为武进县分会第五届红十字周题词”,第八章“国内外交往”中的“1987-1989年常州市红十字会为台胞转信寻人表”等等,文表相映,图文并茂,是一种极大的阅读享受。
第四,史料来源广泛。不仅有第一手的历史档案资料,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资料、江苏省红十字会历史档案资料、常州市档案馆资料、常州市图书馆资料,还有其他兄弟单位和部门提供的文献资料,如苏州大学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资料、盐城市红十字会历史资料、常州各辖市区红十字会历年工作总结等。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常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俞坚到任后,六年如一日记录20多万字的大事、要事资料。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报刊、年鉴、工作总结、社会调查、口碑笔录等资料。
第五,地方工作特色突显。该书“不仅将全市红十字工作业绩载入史册,而且将会务经验融入其中”,常州红十字会的工作特色由此可见一斑。如:在旅游景区建立红十字会,实属全国首创。2011年4月26日,溧阳市天目湖旅游景区在山水园广场举行红十字会成立大会。这对于依托景区资源扩大红会影响力的实践,具有示范意义。再如,在经费筹措方面,常州市、县红十字会自成立以来,通过创办实体,拓宽筹资渠道。1993年成立常州市红十字志剑印刷包装厂,主营印刷、图版、铅版。由于政策变动,从2000年起,常州市红会开始转向创办红十字门诊部,实现创收增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财政拨款有限情况下正常运转的经费问题。
第六,重视红十字文化传播。开展红十字法律法规的宣传,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是红十字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其灵魂之所在。从该书可见,常州市红十字会传播红十字文化起步较早,形式多样,通过《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常州电视台、常州电台4大主流媒体和各级红十字会宣传网络、自办内部刊物,不断提升红十字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2009年,常州市红十字会在国家和省、市级报刊录用宣传红十字工作的文章就有105篇,并由此获得首届“博爱杯”好新闻组织奖。常州市红十字会整合各级资源进行宣传的做法,值得同行效法。
三
《常州红十字志》的优点和长处固然可圈可点,但亦并非无可挑剔。
第一,框架结构方面似可进行微调。如第九章“辖县(市、区)红十字会”单独列为一章,以此来反映全市红十字会工作之全貌,并无不可,但若置于第一章“机构与组织建设”之下面,则可以显得更加紧凑、连贯一点。
第二,有些标点、字句方面出现舛误。如《大事记》2012年1月4日的一条信息,句尾出现了两个句号,2010年11月26日的信息句尾亦有两个句号。再如2002年4月22日条载:常州市郊区更名为常州市新北区,而是年12月的表述中复见“郊区”之名。
第三,本志的史料翔实,诚为一大特色,但似有继续深入挖掘的空间,特别是报刊资料,如《大公报》、《字林西报》。此外,还有今人的研究著作等等,若能充分利用,定能使此志锦上添花。
尽管《常州红十字志》尚有一些需要完善之处,但是瑕不掩瑜。作为常州市红十字系统的首部专业志,它的出版实有筚路蓝缕之功,也可以“拓展红十字文化之外延,扩充其内涵”。该志中披露总结的常州红会的先进经验,对其他同行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