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课”为花季护航
——杭州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工作综述
■ 肖彩霞
“红十字救护员按操作规范实施现场应急救护的行为受法律保护”,是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办公厅近期出台的《关于推进关爱生命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重要内容,杭州市现场应急救护行为从此有了法律“撑腰”。近年来,杭州市接连出台对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利好措施,让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在当地深入人心。
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是杭州市红十字会颇具代表性的工作之一。2010年至今,全市已有10万余名初中生接受了应急救护培训。
“三无”造成“一低一高”
2010年,杭州市红十字会调研发现,因为没有救护培训工作制度、没有明确相应行政主管部门、没有稳定的师资队伍等,造成中小学生救护培训普及率偏低,意外伤害比例高。
另一方面,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小学生生活环境中危险因素增加,意外伤害问题日益突出。
鉴于此,市红十字会通过调研形成《杭州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现状及现场救护培训对策研究》,提出了《探索构建中小学生应急救护培训的长效机制》的建议。
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红十字会应该在提高青少年自救互救能力、保护青少年的生命健康等方面发挥作用。
四份文件成强劲“引擎”
市红十字会、市教育局等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0年9月,市政府正式转发市红十字会《关于加强群众性现场救护培训工作意见》,明确要求在学校师生中普及救护知识和相关技能,将救护培训纳入中小学生教育内容。《意见》还明确了市红十字会、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团市委等相关单位的职责。
2013年10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在中小学中全面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将应急救护和防灾避险知识列为中小学校学生学习内容和高校大学生职业教育选修课程”。
2013年,市教育局联合市红十字会下发《关于开展学生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培训内容、方式、课时以及各方责任。
2014年,市教育局、市红十字会再次下发《关于在三区五县(市)开展学生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通知》,学生应急救护培训在杭州全面开展。
2015年5月,市红十字会联合市教育局组成3个督查组,先后赴全市14个区、县(市),深入27所学校,就初中学校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督查组发现,四份文件成为杭州市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的强劲“引擎”,各区、县(市)红十字会和教育局都成立了初中学生应急救护培训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项目实施,搞好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各初中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下城区政府下发文件,要求“全部中小学校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中小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西湖区、余杭区将“开展初级中学红十字救护技能培训”列为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要求辖区初中同步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富阳区、桐庐县专门召开初中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现场会和动员会,分管领导亲自到会提要求;萧山区、余杭区教育局将中小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工作纳入对中学年度目标考核。其他区、县(市)也都下发文件,对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让“救命课”生动精彩
在培养师资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市红十字会联合市教育局编写了《初中学生现场应急救护培训手册》,根据社会热点事件及时增加、更新内容,使培训内容更接地气。
针对初中生应急救护培训课时紧张、对象年龄小等特点,各学校采取多种措施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学出效果。
各校保证每学期有2课时的救护培训课,多数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课、体育课、综合实践课等课程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上城区建兰中学、滨江区高新实验学校建立了“模拟逃生体验教室”,可以学习在各种危险情况下如何逃生;余杭区仓前中学、建德市大同中学采用小班化、体验式教学,增加互动频率,强调学生动手能力,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西湖区西溪实验学校要求每个班派一名同学利用午休时间到医务室向校医个别学习,掌握技能后,传授给其他同学;江干区采荷中学尝试使用微课堂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为提高实效,各区、县(市)初中学校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学生活动结合,运用讲授结合演练的形式,使学生们了解应急避险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方法。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杭州市已有10万余名初中生接受了应急救护培训。“救命课”正在逐渐融入这座城市,融入城市的未来,成为孩子们受益终生的本领。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