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的“红十字摇篮” ——上海市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失能老人关爱”项目纪实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5-11-11 10:50:47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4155

失能老人的“红十字摇篮”

——上海市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失能老人关爱”项目纪实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丁超英带着护理用品,再次来到香山新村西南街坊,看望居住在那里的九旬老人张老太。

今年5月8日,浦东新区红十字会正式启动“失能老人关爱”项目,张老太是该项目的受益者。

“失能老人关爱”项目通过为失能老人送护理用品、送介护技能、送舒心安抚“三关爱”服务,为失能老人打造一个“红十字摇篮”。

 

把项目做到百姓心坎里

“失能老人关爱”是浦东新区此前开展的“失智老人关怀”特色项目的深化。项目开展前,新区红十字会委托第三方进行了详备调查,在2288份调查问卷中,认为有必要拓展助老项目的达91%。

新区红十字会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手开展围绕“失能老人”这一群体的人道救助项目方案设计。

新区红十字会充分听取失能老人本人及家属意见;组织召开基层红十字会干部专题座谈会,细化方案的可操作性。

“失能老人关爱”项目方案通过论证后,新区红十字会立即展开前期工作,不断优化信息平台建设。

宣传、排摸、审核、志愿者招募……项目实施细则出台后,各街镇红十字会在辖区内也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

这一切,都为即将到来的项目启动奠定了基础。

 

关爱老人一刻都不能等

2015年5月8日,“失能老人关爱”项目正式启动。

5月下旬,“三关爱”服务中的第一项——送护理用品活动在各个街镇展开。成箱的护理用品由新区红十字会下发到各基层红十字服务站,5名志愿者穿梭在26个居民区,59箱护理用品迅速派送到位。

“失能老人关爱”项目为金杨新村街道59位失能老人带来福音。

居住在罗山八村的周阿婆今年85岁,患有失能、失智及严重的皮肤病,54岁的儿子重残无业,母子俩平均月收入只有785元。此前,老人曾申请“失智老人关怀”项目,但由于不符合项目相关规定,只能徘徊在救助门槛外。

如今,“失能老人关爱”项目启动,服务老人的范围外延,不再受“居家”“住院”等条件限制。罗山八村居委干部立即想到了周阿婆,并帮她提出服务申请。通过网上审核、审批后,最终使老人成为“失能老人关爱”项目受益者。

金杨八居委的鲁阿姨年过七旬,96岁的母亲卧床多年。鲁阿姨一家经济拮据,只能用旧衣服代替纸尿裤给老人使用,每天要清洗多次,遇到阴天下雨更是苦不堪言。当志愿者把整箱护理用品送上门时,鲁阿姨连声道谢:“能有护理用品已经很好了,没想到你们还亲自送来。”

在沪东新村街道,有32名失能老人成为项目受益者。

然而,遗憾依然存在:兰城居委一位失能老人,在护理用品到达两天前去世了。这个遗憾,让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绷紧了心头的弦,一名志愿者说:“我们必须更及时、更主动地去发现百姓需求,关爱老人一刻都不能等。”

为全面掌握项目运行情况,新区红十字会再次请第三方绩效评估公司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项目深受欢迎,但存在失能老人护理用品发放周期过长、个别志愿者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新区红十字会随即出台改进措施:提高护理用品发放频率,由原来的每半年一次调整为每月发放一次;借鉴“失智老人关怀”项目经验和办法,做好医生鉴定、志愿者送货上门服务,为失能老人提供最大便利;加强对基层红十字专兼职干部、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按照项目工作流程操作,让失能老人享受到更加优质的项目服务。

 

介护培训改善老人生活

“失能老人关爱”项目为老人提供的服务,不仅是送上护理用品,还送上介护技能和舒心安抚,构成“三关爱”服务。

项目启动前,新区红十字会已开始举办“失能老人关爱”项目志愿者培训班,聘请专业人员对老年人日常介护进行讲解,同时传授心理学知识。

“老年介护,并不是单纯的护理。”新区红十字会救护培训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相比护理,介护更关注老人的尊严,让失能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培训班上,63岁的陈阿姨听得特别认真,并不时在本子上记下重点内容。她的母亲今年86岁,患有老年痴呆。陈阿姨说,这次参加培训收获很大,“既学到了科学的介护技能,也学会了安抚老人的技巧”。

专业培训,让“失能老人关爱”项目有了更好的保障。截至目前,浦东新区每月有近1800人次的失能老人享受到了“红十字摇篮”的温暖。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