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高校红十字会学生分会的现状调研
——以首都地区为中心
王娟 蔡宣书 王洁洁 刘月夕
一、调研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明确规定,红十字会的职责之一是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热心于红十字会的各项活动,红十字事业的发展才能后继有人。为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组成了“全国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专门指导和支持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在高校,除教职工分会、居民分会等以外,由大学生组成的学生分会是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中最为活跃的一类基层组织。高校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以下简称学生红会)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联系红十字会和大学生群体的纽带,学生红会组织带领大学生志愿者配合上级部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扩大红十字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团结和发展大学生热心红十会事业的骨干力量,成为红十字工作深入大学生群体的先锋组织。因此,学生红会的发展为整个红十字工作注入年轻血液,有助于推进红十字事业的整体发展。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社团组织,学生红会也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学生红会组织的各种宣传活动和志愿服务能够增强校园正能量的传播,净化校园风气,活跃校园气氛,使校园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红十字文化已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成为红十字会的一员能够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增加大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了解,有利于个人身心发展和良好人生价值观的形成。由此可见,开展和推进学生红会工作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首都北京作为教育条件优越、公益资源丰富的城市,高校学生红会的发展在国内也是走在前列,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本项研究以首都地区为中心,主要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首都所有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红会进行全面调研,主要就其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规范管理与制度建设、理论研究与宣传工作、开展的具体活动以及发展中的不足与困难等方面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和总结高校学生红会的工作现状,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推进中国红十字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现实参考。
二、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以首都地区所有52所普通本科高校为样本进行集中考察。我们发现,有7所学生分会发展迟滞,活动开展很少,组织发展较弱,甚或尚未设立红十字会学生分会。我们以学生红会工作发展较好的36所高校为主,通过与这些学生红会的相关负责人(如会长、执行会长、副会长或组织内部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学)建立联系,进行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获取到丰富的、有效的一手资料。以下据此进行简要分析。
(一)学生红会的基本信息
(1)成立时间。大约38%的学生红会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28%的学生红会成立于九十年代,这部分学生红会的发展比较成熟;而2000年以后成立的学生红会约占25%,它们起步较晚,积累下来的经验还相对较少。
(2)组织定位和隶属关系。大部分的学生红会都有其自身组织定位,大约67%的学生红会是作为独立的社团存在,25%的学生红会是和校内其他社团联合管理或合署办公。他们都有各自隶属的上级部门,约67%的学生红会在校内的上级指导部门是校团委,22%是校医院,还有5%是学校学生工作处作为其上级管理部门。在配备专管领导或专业指导教师方面,高达94%的学生红会配有相关学校领导或专业教师负责指导开展工作,但也有个别高校的学生红会仍未能获得指导老师的支持。
(3)办公条件和经费支持。在办公资源配备上,各高校给予学生红会的支持力度并不一样,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红会拥有独立的办公室。在经费支持方面,各高校学生红会的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态势分布,约八成高校学生红会的主要经费来自学校拨款,约四成的经费来自于会员会费,而商业赞助与上级红十字会的经费贴补各占经费来源的14%,还有5%来自于会内众筹。另外,我们还发现,对于活动经费多来自学校拨款的学生红会,它们所获得的经费支持额度也是相差较为悬殊的,28%的学生红会有2000元以下/年的经费支持,获得2000-5000元/年的经费支持和5000-10000元/年的经费支持者各占14%,还有25%拥有10000元以上/年的经费支持,差距显而易见。
由此可见,首都地区大部分高校的学生红会绝大多数在改革开放以后陆续成立,大多具有明确的组织定位,能够得到学校范围的相关指导和支持,包括领导的对口管理、专业教师的直接指导、办公场所的配备以及活动经费的支持等等。但由于各高校学生红会的自身发展历史不同,各校对学生红十字工作给予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有较大差异,所以导致各高校学生红会的发展水平存在不小的差异。
(二)学生红会的宣传及理论研究工作
(1)理论研究或理论指导。不及1/3的高校学生红会,有从事红十字理论及相关方面研究的专业教师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这是导致目前大多数学生红会以开展实务工作为重、忽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红十字事业的理论研究在高校开展地并不到位和普遍,所以加强红十字事业的理论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2)宣传途径。关于线上宣传,接近95%的学生红会在线上进行宣传推广工作时选择微信平台,53%的选择人人网,56%的利用校内网站。可见,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绝大部分高校学生红会在进行线上宣传工作时,都非常认可、接受和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说明现代的网络宣传模式对当今高校学生红会已经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关于线下宣传,我们发现传统的宣传媒介与方式依然不可或缺,几乎所有的学生红会在线下进行宣传活动时,还是会普遍地采取海报、展板、发放传单、举办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发行刊物上,超过1/3的学生红会出版有红十字会校刊或内部刊物,这些线下宣传方式有力地辅助着学生红会的网络宣传工作。
(3)宣传形式和内容。关于宣传的内容,有78%的学生红会在年度内会围绕世界红十字日开展宣传和纪念活动,约64%会组织会员学习国际红十字运动知识。在进行日常宣传活动时,超过86%的学生红会能够悬挂红十字会会旗,83%的学生红会会员能够佩戴红十字标识。
(4)宣传力度。各高校学生红会的宣传力度差别较大,约1/3的学生红会(上年度)在电视台、报纸、广播、门户网站(不仅限于校园网、专业学院宣传网站、校外网站等,也不包括学生红会自身的人人网主页和微信平台)进行过20次以上的宣传活动,但也约1/3的学生红会进行宣传活动的次数却低于10次以下。
总体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学生红会能够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设备,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宣传的同时辅以传统媒介进行线下宣传传播。大部分学生红会能够注重日常的宣传工作,但在宣传力度和效果上却存在不小的差异。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它们都比较偏重于红十字实务工作,而理论思考或者说获得的理论指导则相对滞后。
(三)组织结构与队伍建设
(1)会员吸纳方式。超过八成的学生红会都有新会员登记名册,这有利于掌握大部分新会员的情况,为培养学生红会的新生力量铺垫基础。新会员的招募与选拔方式比较多样,约九成的学生红会每年定期招募新成员,约半数的学生红会表示新会员可以随时自愿申请加入,也有半数的学生红会实行面试选拔方式,还有11%的学生红会采取面试与笔试相结合的选拔方式。
(2)会员的入会动机。调查显示,大学生加入红会的主观动机呈现出多元化与主流化相结合的特征。他们的参会意图按照比例多少依次排序为,帮助他人、培养志愿服务精神(92%);锻炼自身能力,积累社会经验(83%);丰富校园生活、发展兴趣爱好(77%);增强爱护生命的意识,提高自我救护和救护他人的能力(64%);认识与结交朋友,扩大人脉关系(63%);务实思想,获得荣誉(如增加学分等)(44%)。可见,他们参会的动机仍以弘扬社会主旋律、践行正能量为主, 但务实心理的趋势也在缓慢增长。
(3)会员的年级和专业分布。关于年龄或年级分布情况,约六成以上的学生红会会员以低年级者居多,约三成学生红会表示,该组织会员的年级分布较为平均。关于会员的专业情况,约四成以上的学生红会会员情况显示,文理科大致相当,另各有四分之一强的学生红会分别以理工科或人文社科学生为主。由此可以判断,学生红会会员的年级分布以低年级为主,但是专业分布大体均衡,不过我们估计,各校由于学科、专业性质差异较大,还是会有具体的不平衡状况存在。
(4)会费的缴纳及其公示。约半数的学生红会要求会员缴纳会费。超过九成的学生红会表示,年底会按照要求进行全年统计工作并上报主管单位。几乎所有的学生红会表示都有详细的经费清单。但在活动经费公开方面,只有接近四成的学生红会表示会定期或不定期地面向会内和全校公开活动经费的使用情况,而其余六成左右则表示只是偶尔公开,甚至不公开。对于活动经费使用情况的公示渠道,尽管33%采取纸质报表或者海报进行张贴公示,20%会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公示,但却有 67%的学生红会仅在组织内部进行口头说明,显然这并不利于外界对学生红会进行监督。因此,提高学生红会工作的透明化,定期公开经费收支应是未来的工作重点和发展趋势之一。
(5)会内干部的选拔。选拔方式主要有投递参选申请、面试、参加竞选演讲和参加干部培训等方式和流程,另外有的学生红会还举行竞选笔试,形式多样而完备。会内干部换届的最终任选方式,大部分学生红会都是采取民主决策的途径完成,集中会内干部或全体会员意见而得到最终的选聘结果。但仍有28%的学生红会的会内干部是由上级领导直接决定或派任,这样就难免存在选人不当、用人不力的消极影响。
(6)会员流失情况。调查显示,各高校每年会员流失现象都比较严重,一次性减员数多达50人以上者约占19%,流失30人以上者占33%。学生红会里低年级会员较多以及会员流失情况较为严重的原因,多与目前学生组织发展状况与工作流程有关。一般情况下,每年换届选举组织干部时容易造成成员流失,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必然现象,属于人员的自然流失。但是也有一些属于意外流失,即由于组织活动少,形式单调,或者组织内部的管理存在问题,成员因无法忍受或者找不到强烈的归属感而无奈选择退出。这是学生红会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7)制度建设。管理条例能够规范组织运作的基本流程和纪律,是一个组织成熟的标志,规章制度可以对会员具有约束力,使组织始终处于有序状态。可喜的是,我们发现超过56%的学生红会制定有明确的组织章程或管理条例。在有明确管理章程的学生红会中,约有五成者制定有准入机制、奖惩机制和监管机制;超过三成的学生红会有信用机制、保障机制和退出机制。可见,在制度建设上,高校学生红会已有一定的工作积累,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完善各方面的章程、条例,制定相应的组织管理机制。
(四)开展的具体活动
(1)无偿献血。有约八成的学生红会经常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全血)的宣传和服务工作,但在上年度工作中,只有1/4的学生红会组织过互助献血活动,只有大约半数的学生红会组织过成分献血的宣传服务工作和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及捐献活动。对于参与献血活动的补助方面,大部分高校都有相应的补贴及鼓励政策,超过八成的调查对象表示有营养费补助,约四成表示可以在学生的综合测评中加分,但也有个别的调查对象表示并无任何补贴及相应的支持政策。
(2)救护培训。有近九成的学生红会开展过急救员培训工作,也组织过相关的志愿者急救培训工作;而对于救护活动、避险逃生演练活动,只有半数的学生红会组织或参加过。
(3)艾滋病的宣传和预防。接受调查的所有学生红会都开展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超过九成的学生红会表示组织过预防艾滋病的专题活动, 如青年同伴教育课程或其他小班活动。
(4)活动内容及其决定方式。除组织开展以上无偿献血、救护培训、艾滋病的宣传和预防等活动以外,大部分学生红会还进行过帮困、扶老、助残等社会服务,也开展过其他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活动。对于组织开展的这些活动,大部分是由红会内部干部讨论确定或由所有会员商议决定,说明大部分学生红会都能够采取民主集中的方式决策。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红会开展活动基本是上级安排组织,因此具有明显的行政指令色彩。
(5)活动范围和获奖情况。大部分学生红会定位自身活动的范围是本校或者本市,仅有36%的学生红会近五年参加过省市级及以上的志愿活动。多数学生红会表示,会依据学校特色来设计和维护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活动项目或参与度较高的活动项目,有些还获得过校级或市级荣誉称号。不少学生红会能够经常参加市红十字会组织的相关活动或者其他兄弟高校红十字会的活动。这说明学生红会正在冲破自我封闭发展的藩篱,但是仍然缺乏和其他学校红会之间的有效的交流沟通。
(五)学生红会自身对未来的展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首都高校学生红会认为他们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学校的鼓励与支持政策不够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活动经费不足,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技术及培训;组织内部较为涣散、缺乏凝聚力,活动内容的创新难度大,活动效果不够理想,会员的流动或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在时间上与学业有较大冲突也阻碍着学生红会的发展;由于舆论风波的负面影响,社会公众对红十字会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偏见,社会认可度及认知度下降,直接导致高校内学生对红会的信任危机,校内学生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不高。
作为学生红会的相关负责人,在对未来红十字工作的展望方面,约有七成表示乐观和充满信心;也有1/4的调查对象表示,虽然现状不容乐观,但他们会选择积极面对并努力改变。这体现出大多数高校学生红会相关负责同学正视问题并积极开展工作的良好态度,必将有利于首都高校学生红会工作的开展与未来更好的发展。
三、发现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首都大多数高校成立了校级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但少部分高校虽有学生红会,但是工作持续低迷,实际收效甚微,未能在校园里营造出“人道、博爱、奉献”的文化氛围;个别高校至今尚未设立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工作仍是空白,令人颇感遗憾。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设立学生红会的首都各高校的红十字工作发展水平整体不错,不仅推进红十字事业在校园的发展,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大部分学生红会都有明确的组织定位,大都能够得到学校的指导和支持,处于有领导有组织的有序状态,发展态势良好。但是首都各高校学生红会的发展历史都比较短,所以积累下来的经验还比较少,而且各高校的学生红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不少共性的问题。
(一)关于理论研究与宣传工作
在宣传方面,大多数高校学生红会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借力网络高科技,综合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宣传媒介,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增强活动效果。但在宣传力度上,各高校学生红会则表现不一,活动开展的形式与宣传频次相差亦较大。此外,只有少部分高校有专业老师从事红十字理论及相关方面的研究,受此影响,高校学生红会对于红十字理论的思考和研究并不是十分重视。因此,各高校学生红会今后应设法增加宣传力度、深度和频度,同时进行必要的理论总结和研究,学校相关部门应该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相应的监督。
(二)关于队伍建设
大部分学生红会都有新会员登记名册,这有利于掌握会员的基本情况,为培养新生力量做好准备。同时,在招募新会员的工作方案和流程方面,大多数学生红会能够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和确定选拔方式。各高校学生红会的会员在专业、年级等方面的分布情况,新会员入会动机及心理需要,实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的情况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尽管这些学生红会普遍重视会员的队伍建设,但还是会出现非常规的会员流失现象,造成人员资源的损失,今后应认真查找原因,设法予以解决,尽力减少流失所带来的损失。此外,会员缺乏足够的、必要的专业知识技术培训,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关于规范管理与制度建设
在制度建设上,尽管多数学生红会制定有相关的章程或规定,但是这些管理章程缺乏系统性,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绝大部分高校的学生红会在工作统计方面做得很好,都有详细的年度统计工作与日常活动的经费清单,但在活动经费公开方面,公示渠道比较狭窄,过程不够透明,这些不利于学生红会与外界的沟通互动,不利于学生红会与社会外界建立透明、互信、互助的良性关系。这些都需要学生红会继续努力,尽快予以健全和完善。
(四)关于开展的活动内容
在确定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时,大多数学生红会是由组织内部集体商议决定,使得学生红会自身能够拥有较大的自主决策权,更易贴近实际,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大部分高校红会在开展经典性且易于操作的活动,如无偿献血(全血)的宣传服务、急救员培训及艾滋病的宣传预防等等,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对于部分技术含量要求较高、操作性较为复杂的活动,如互助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及参加突发救护活动、避险逃生演练等活动时,则有相当部分的高校学生红会收效多有逊色。所以,学生红会需要进行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需要探索活动项目的特色化,否则活动效果的持续性难以保证。
总体而言,尽管首都地区高校学生红会的工作进展相当不错,成绩喜人,但是在红十字理论研究和宣传、会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人员流失、组织内部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水平、活动内容的持续性与创新性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学生红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四、对策和建议
尽管学生红会是一个高校学生组织,但是学生红会在开展工作时必然会涉及到不同方面的人员、机构和部门等,必定会与组织自身、学校、政府的相关部门、乃至社会公众等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通力合作,才能推动学生红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本次调研的结果,我们对高校学生红会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生红会应加强内部组织建设,全面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1)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品牌和特色意识,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学生红会的活动模式已经固定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很长时间没有多大变化,未能跟上时代潮流,导致活动内容单调、老套,活动形式机械、单一,不具有较高的可参与性,最终出现参与度不高、影响范围小的尴尬局面。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学生红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群体的知识优势,调动会内众多成员的积极性来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根据学校特色、专业或学科的特色优势,创设和创新品牌项目,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参与度、提高活动影响力的效果,而且可以保证活动具有持续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2)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力度,同时注重理论总结和思考。今天我们已经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崛起已然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各种新兴的宣传媒介,如微信、微博等能够产生传统媒介难以企及的强大宣传效果,这提示学生红会要创造性地运用这些高科技工具与平台,使线上、线下宣传手段相互紧密配合,科学地推进宣传工作,提高宣传效果。此外,由于高校红十字理论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了解与掌握学生红十字会工作的真实状况,总结学生红会工作的特色、创新模式和优秀经验,因此要注重及时总结丰富的、碎片化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以新理论指导下一步的具体实务,这将有利于学生红会更好地开展工作并服务于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为中国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提供现实参考。
(3)重视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会员树立正确的入会动机与发展目标。组织自身的队伍建设关系到组织未来的发展。新会员作为学生红会发展的新鲜血液,是红会发展的基础要素。在加入组织之初,充满活力的新会员怀揣着对新生活的无尽梦想与好奇,他们是组织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未来的希望,但是他们难免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一些消极、片面甚至不正确的入会动机。所以在新会员入会之初,学生红会就要注重了解新会员的思想状况,努力创造各种机会与条件,加以积极引导,帮助新会员树立正确的入会动机与发展目标。
(4)健全组织制度,加快组织的透明化建设,自觉接受外界监督。由于受到社会不良舆论如“郭美美事件”等的消极影响,社会外界对红十字会包括学生红会产生一定的信任危机,导致学生红会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时常会受到外界的质疑和漠视。同时,大多数高校学生红会自身的制度建设并不完善,尤其是公示制度还未很好地建立和付诸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红会的发展。所以,健全学生红会的组织制度,加强学生红会的规范化发展,建设公开化和透明化的、主动接受外界监督的学生红会,对于学生红会与外界建立互信关系、提高组织影响力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
(5)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接受本次调研的部分高校学生红会负责人,在面对当下学生红会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表现得较为消极、被动、悲观,甚至有个别学生红会的负责同学流露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多的惰性心理,这些情绪、心态、思想和认识对于学生红会今后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对于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学生红会自身一定要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发扬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精神,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解决困难和不足,迎接红会事业的美好明天。
(二)高校应加强指导和监督,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和支持政策
作为学生红会发展的大本营,高校对学生红会的支持力度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学校学生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前途,所以学校要尽量为学生红会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与保障条件,为学生红会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1)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和督促学生红会开展工作。专业指导教师可以较为扎实的知识积累和理论储备,对学生红会开展工作提供思路、思想和方法论方面的启发和指导,及时指正纠偏,并督促学生红会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思考和研究,使学生红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型红会,而不仅仅是层次较低的纯粹事务型的红会基层组织。
(2)增加物质和经费投入,健全配套保障机制。活动经费与物资是学生红会开展活动的基础条件,充足的经费支持可以为高校学生红会减少物资上的顾虑,有利于激发活力、大胆创新。学校加大对学生红会在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将有利于学生红会扩大活动影响力,有利于校园学生红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今后,各高校应继续提高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增加对学生红会的场地与经费支持。同时,各高校也应完善各种配套保障机制,提供更多政策方面的支持,为高校学生红十字会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搭建交流平台,鼓励校际学生红会的交流与合作。当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学生红会缺乏与其他高校学生红会的交流切磋,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自身的发展视野。各高校应加强对话与合作,由学校出面搭建校际学生红会交流平台,鼓励高校间的学生红会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学习活动,甚至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学生红会创新交流平台,激励全国高校学生红会创新争优,这样不仅非常有利于高校红会的自身建设与活动创新,而且还有利于激发高校红会间的经验交流和良性竞争,促进首都乃至全国范围的高校学生红会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府制定的有关慈善公益和红十字事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对于慈善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监管作用,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为高校学生红会的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减少社会上不利于高校学生红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同时还能够帮助提升高校学生红会的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因此对于学生红会工作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都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红十字事业的发展一直走在国内前列。而首都地区各高校由于具备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文化底蕴,高校学生红会工作的发展势头喜人。若将首都地区高校学生红会的发展情况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不同地区高校的学生红会的发展状况,实与区域教育水平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现极为密切的正相关联性,因此高校学生红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合力,方能切实推动工作的进一步进展。首都高校学生红会工作已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真切希望首都各高校的学生红会能够锐意进取、知难而进,努力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也希望其他地区的高校学生红会能够从中借鉴经验教训,迎头赶上、开拓创新,共同开创中国红十字会事业的新局面。
(作者王娟系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蔡宣书、王洁洁、刘月夕为北京理工大学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