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医者“神仙术” 如今 飞入百姓家
——临安市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项目纪实
12月初,一位年轻母亲赶到浙江省临安市红十字会办公室,申请参加红十字急救培训。
去年6月,她一周岁多的儿子不慎打翻了家里的热水瓶,开水淋在孩子脚上。孩子奶奶不懂急救,未对孩子做任何急救处理。一个多小时后,孩子母亲匆匆从单位赶回家,发现孩子还穿着被开水浸透的鞋子。送到医院后,孩子被诊断为三度烫伤。最近,得知市红十字会开展急救培训,她决定带婆婆一起报名参加:“早点学的话,孩子就不用遭这个罪了。”
2015年,临安市红十字会围绕“心手相连‘救’在身边”的主题,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统一要求,开展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项目,培训学校师资49名、救护员1573名;组织地震、火灾应急演练,受训人数2814人次;举办以家庭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逃生技巧为内容的亲子讲座32场,受益群众2445人次;开展拓训、远足、演讲等8项安全教育体验活动,获得学校和社会一致好评,打造出可持续、情景化、体验式的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模式。
项目为抓手 整合资源获支持
2015年,临安市召开“两会”,“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项目”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
“红十字会单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临安尚属首次。”临安市红十字会原常务副会长陶一二说。
2月,由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裘小民牵头,市红十字会、教育局、应急办等单位负责人组成考察小组赴南京市鼓楼区参观学习。市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通知,明确市红十字会、教育局、应急办、公安局、科技局等19个项目建设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任务,全面启动建设生命安全体验馆。
在项目资金不足、时间紧迫的情况下,19个项目实施部门和单位通力合作,众筹300万元共同建设生命安全体验馆。“由于项目兼顾很多部门,无样本可供参考,项目从建设之初就遇到了很多困难。” 陶一二说,最终确定的“设计施工一体化”方案,是借市委市政府之力、集各单位部门之智的结果。
体验馆坐落在位于临安市中间地带的於潜中学,占地780平方米,集地震、消防、人防、用电、交通、泥石流等灾害模拟体验和健康普及、急救培训于一体,预计今年初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学校为阵地 实现融合谋发展
临安市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项目立足需求,将学校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和主阵地。为防止学校工作和红十字会工作“两张皮”,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化,市红十字会从思想上引导,从教学上固化,使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共同目标,增强项目的内生动力。
红十字工作成为项目实施学校於潜中学的办学特色,学校以“创特色、做精品”为目标,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提炼为:人道——践行教育真谛;博爱——滋润生命成长;奉献——实现人生价值,并在校门口进行展示。
学校设立了“博爱”课程群,分“博爱之知”“博爱之能”“博爱之情”三个板块,编写了《让人道成为一种信念》《让爱成为一种品质》《让奉献成为人生亮彩》《於潜中学生命健康安全教育读本》等4本读物,纳入校选课程,设16课时,1个学分,从制度上保证了项目的长期性、可持续性;按照“一园一廊一馆”(即红十字文化园、红十字文化长廊、红十字生命安全体验馆)的建设思路构建校园红十字文化,宣传红十字精神,传播生命至上理念,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学校把项目活动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年初制定计划,让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火灾和地震逃生演练,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和辅导,组织生命安全教育读本阅读竞赛,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组织高一新生入开展拓展训练等。
活动为渠道 辐射社区扩影响
项目在学校开展得红红火火,让越来越多学生获益。怎样将受益面扩大、惠及更多社会人群?临安市红十字会首先想到的是培训师资。
2015年正月初十,利用寒假时间,杭州市红十字会专门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於潜中学急救师资培训班,49人参加培训并取得救护培训师资证。4月,临安市红十字会从49名师资中选派9名骨干教师,参加浙江省红十字会AHA(美国心脏协会)血管急救培训中心课程培训,提升教学水平。
有了强大的师资队伍,临安市红十字会组织家长参加亲子讲座,学生和家长共同排查家庭安全隐患;分年级组织家长参加红十字急救培训,传播自救互救技能;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赴农村、社区开展生命健康安全宣传和培训活动。
“生命安全体验馆将被打造成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基地。上课期间作为学生急救培训、安全体验和演练的场所,节假日作为全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基地。”於潜中学德育主任凌强表示,体验馆还将向社会开放,为企事业单位、社区及农村群众提供培训服务。
“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形式,从影响学生家长开始,我们有信心让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项目逐步扩大辐射面,走进寻常百姓家。”陶一二说。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