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来了13个“老外”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携手埃森克开展国际公益夏令营活动侧记
贵州毕节,一个因“留守儿童”而屡受关注的西部山区。2012年、2015年,连续两起留守儿童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怀政策的拷问,也让毕节地区的留守儿童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7月下旬,来自俄罗斯、奥地利、斯洛伐克、埃及、泰国、尼泊尔和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的13名国际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国内高校的13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毕节市汉屯学校,与当地留守儿童一起度过快乐暑假。
针对特长兴趣设计“秘密”课程
汉屯学校位于乌蒙山腹地,距离毕节市区20公里,交通不便。全校共1100余名孩子,其中留守儿童94人,占比不到10%。而在几年前,这个比例高达40%。
“留守儿童之所以成为公众眼中的弱势群体,是因为他们缺少同龄人应有的关爱。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温暖和关爱,而非对这个群体不断渲染和强化。”校长靳力说。
今年6月16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鲁冰花关爱留守儿童项目携手国际青年组织埃森克联合发起“敢于梦想——国际公益夏令营”,面向全球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助学活动,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活动共收到来自不同国家96名大学生的申请书,但最终只筛选了其中13人。”国际夏令营助学团领队、北京体育大学二年级学生杨宇宏称,除了个人能力外,很多报名者的目的是希望到中国旅游,与项目初衷相违背。
“我们需要能够克服中国偏远山区恶劣环境,愿意与孩子们交流并分享给他们不同知识的志愿者。”杨宇宏说,此次国际夏令营为期两周,不仅开设了基础文化类课程和拓展素质类课程,还侧重于孩子们兴趣的培养和提升,充分考虑他们的个人特长和兴趣,由志愿者专业化、针对性地设计了“秘密”课程。
提供认识不同国家的窗口
7个不同国家的大学生齐聚山区小学,给这个宁静的小城带来了不小的轰动。
“这样的助学夏令营在我们这个地方还是第一次。”校长靳力说,因为学校已经放暑假,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此次夏令营完全采取学生自愿报名方式,共有不同年级学生及教职工子弟共194人参加。
“或许是因为第一次与我们接触,他们表现得较为保守,不会表述内心的想法。我希望通过不断的互动,更多地得到孩子们的反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同时也希望能够尽快教会孩子们说一些简单英语。”来自尼泊尔的普拉克里提(Prakriti)说,走出第一步最难,但孩子们都很聪明、也很友善。
夏令营期间,志愿者通过足球游戏教导孩子足球术语,开设空竹课、毽球课,帮助孩子了解不同国家的语言,学习各国儿歌,举办安全教育讲座,一同了解各国红十字运动发展历史,普及安全和急救知识,为他们提供一个认识不同国家文化的窗口。
“我们最希望做到的,是传递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让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们也开阔眼界,提升自己。”杨宇宏说。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