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考】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6-9-30 16:37:16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4534

【观察思考】

“微时代”下的中国红十字会

周一丹 

微时代下,交往方式基于信任。中国红十字会适应时代需求,开通了微博和微信平台,发布信息,与群众进行交流互动。虽然红会工作存在不足,但仍然继续努力,建设“微时代”的中国红十字会。

一、什么是“微时代”

当今社会,以微博、微信为主的新媒体走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事务被冠以“微”字。在这些新媒体中,主要以微博、微信、微电影为主体。2009年开始,微博以“微型博客”的身份进入大众的视野,该媒体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迅速地受到广大青年人的欢迎。从微博、微信到微电影、微小说等等,这一系列的新兴“微”事物逐步登上了互联网的大舞台,宣告了“微时代”的正式到来。“微时代”一个随时记录和交流的时代,群众不仅仅是观众,更是参与者。

 “微时代”主要依赖于互联网,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一个整体。人们不再是大众传媒时代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转而成为彼此之间有着广泛联系的“亲密”伙伴。将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要依靠微博和微信这两大移动媒体,微博和微信开启了微时代的新纪元,完成了人际关系的重新架构。

微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广泛联系性,不再是麦克卢汉口中“地球村”的宏观效应,而是作为“挚爱亲朋”这种个人化情感纽结的延伸结果。这种联系是基于真诚和信赖的基石,这种人际关系虽然是虚拟的,但虚拟中存在信任和真实。微时代下,现实人际网络在虚拟人际网络中渗透,以微博和微信为例,这两大社交媒体都要求认证,人们的虚拟社交中现实的朋友占了很大一部分,完全盲目的、陌生的人际交往变得越来越少见。“虚拟”不再是现代人际交往的标签,信任才是其根本。其中以微信的朋友圈最具代表性,这是现实人际交往在网络空间延伸的结果。

二、“微时代”下的红会工作

在微时代的浪潮中,中国红十字会积极适应时代的变迁。在做好网站平台的基础上,开通了微博和微信。密切与人们的关系,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更加直接地反馈。从中国红十字会方面来说,这种“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交流方式,更有利于红会工作的开展。这里以微博和微信为例,对微时代下的红会进行分析。

(一)微博

微博是微时代的主要媒体之一,它以简短的文字配上图片、视屏、网页链接等方式为大众喜闻乐见。在快节奏的时代,微博的文字简洁精练,适应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微博主要有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其中以新浪微博为主体。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2011630日在新浪开通微博,初衷是为了向公众澄清“郭美美事件”,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是必要的,也是中国红十字会挽回形象的途径之一201174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布第一条微博,以简洁的文字介绍了中国红十字会。同一天中国红十字会在腾讯网开通微博。截止目前为止,除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开通微博,许多省份也开通了微博,如甘肃、浙江、江西、青海等省。市级、区县级红十字会开通微博更是不计其数。总会开通的新浪和腾讯两个微博,截至2015921,只有新浪微博仍在持续更新中,腾讯微博于2013315日更新最后一条微博,此后不再更新,共计发布微博463条,关注者929450人。新浪微博是总会的主要微博媒体这里即以总会开通的新浪微博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按照时间顺序,2011 7 4日第一条微博开始,隔二十取一,即抽取第1 条、第21 条、第41 条、第61 条等微博,总计127条。截至2015921总会新浪微博账号共发布微博2547条,原创微博1104条。微博内容涉及面较广,主要可以分为抗震救灾、红会品牌项目、医疗救护、健康知识宣传、国际红会活动、平凡英雄等几个方面。如下表:

1:中国红十字总会新浪微博内容维度分析

类别

抗震

救灾

志愿者活动

品牌

项目

医疗

救护

平凡

英雄

知识竞赛

健康知识

国际红会

理论研究

其他

条数

26

8

18

7

10

8

14

12

5

19

百分比

20.47

6.30

14.17

5.51

7.87

6.30

11.02

9.45

3.94

14.96

微博内容最主要集中在抗震救灾方面,其次为红会品牌项目,再次为健康知识,往后依次为国际红会活动、平凡英雄、志愿者活动、医疗救护和理论研究。可见抗震救灾是中国红十字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红十字会仍将宣传的重点放在灾难的救助方面,这与红会人道主义精神一致。品牌项目也占到了14.17%,中国红十字会品牌项目主要有博爱家园、博爱送万家、心灵阳光工程、扶贫救心等。有关健康知识的微博占了11.02%,可见红会对健康问题的重视。现代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各种疾病侵蚀人们的健康。红会重视健康问题,健康知识的发布传递出人性的关怀。国际红会活动也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中国红十字会是国际红十字会的组成部分,又有其自身特色。

在读图的时代,总会发布的微博中有图的占据55.91%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公众的阅读习惯,以图为主。微博要求文字在140个字以内,但文字仍是必不可少的。据统计每一条微博都有文字,纯文字的微博占到29.92%,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出主题,符合“微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网页链接是对微博内容的具体描述,感兴趣的人可以点击,让人有选择地阅读。在抽样的微博中只有一条微博中插入了视频。微时代公众主要在移动客户端查看微博,没有无线网的情况下播放视频是不现实的,流量资费比较高。插入视频需要斟酌。

2:中国红十字总会新浪微博类型统计

 

条数

百分比

文字

38

29.92%

文字+图片

71

55.91%

文字+图片+视频

1

0.79%

文字+网页链接

9

7.09%

文字+图片+网页链接

8

6.30%

(二)微信

微时代,微信不可或缺。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1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根据腾讯2015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 5.49 亿25% 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 30 次,55.2% 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 10 次。玩微信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可见微信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平台。

微时代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开通了微信,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红十字会也有很多开通微信公众号的。一些高校如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红会也开通了微信平台。

以中国红十字会微信为例。该微信公众号的页面分为三个部分:了解我们、新闻中心、捐赠方式。了解我们分为简介和历史沿革两个部分;新闻中心分为工作动态和媒体报道(中国人道网)两个栏目;捐赠方式没有再细分。简介主要介绍中国红十字会的职责以及中国红十字职责的变迁;历史沿革主要介绍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和发展情况。新闻中心即是中国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媒体报道即是中国人道网的相关资讯。捐赠方式主要分为银行、邮局、短信以及网上捐款。消息推送较少,动态未能及时更新,中国红十字会的微信仍在建设中。

三、几点建议

红会微博、微信等平台,对扩大红会影响力,至关重要,但也存在措辞不当、动态更新不及时、与粉丝互动少等问题。有鉴于此,在对待问题时,需要冷静的分析。

第一,公众需要理智。中国红十字会在“郭美美事件”中深受打击,这与公众的不理性有着不可推脱的关系。事件爆发后,人们将矛头对准了中国红十字会。不清楚真相的群众加入到指责红会的队伍中,实施“舆论暴力”。事实并非是网上说的那样,公众缺乏理性的判断与分析,人云亦云是不可取的。

第二,红会微博、微信平台需及时更新。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天的新闻不计其数,红会的微博和微信存在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更新的情况,无法将红十字会的工作及时通报。适当的宣传还是必要,当然,宣传不是夸大其词,而是如实记录。

第三,互动是需要的。微博和微信都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不是单向的推送消息,而是双向的沟通与交流。微博和微信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中国红十字会的建设离不开公众的群策群力。对于红十字会做得不好的地方,人们可以批评,红十字会才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做得好的,群众也会记住。互动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公众在参与中更加理性,中国红十字会在群众监督下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以红十字工作为载体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

宣敏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已经成为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重要内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顺利举办,让“小白菜”、“蓝莓”赋予了志愿者们鲜活的个性和形象。如何在中学通过开展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推动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培养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创新实践能力,是学校红十字工作者需要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是红十字精神的体现与传播

1、同伴教育志愿服务

我校同伴教育主持人队伍以预防艾滋病宣传志愿者的身份,通过“同伴教育”的形式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通过游戏、知识问答等活泼的形式传授给其他同学,每年参加同伴教育的同学有三百多人。每年“12•1世界艾滋病日”同伴教育主持人队伍还会举行防艾宣传主题活动。如防艾知识讲座、征集寄语卡、反对歧视,为艾滋病患者祈福,向社区居民发放“防艾”宣传资料等。

2012年12月5日是第27个国际志愿者日。为进一步倡导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服务理念,我校八(3)中队的全体队员在班主任王冬梅老师的带领下,与李园二村居委的志愿者联合举行了“国际志愿者日”主题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2、帮困助学志愿服务 

启良中学红十字会一直关注学校来自西部地区的困难同学,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先后与江西的两所学校结对,资助当地的贫困学生。201155日上午,学校退休教师、校关工委小组成员赵荷芬老师和德育处王善芳老师带着同学们所捐赠的图书、文具盒、铅笔等学习用品,来到上海大学退休教师、嘉定区关工委小组成员沈启华爷爷的家,请他转赠给江西的小朋友,以表我校同学的一份关爱之情。沈爷爷和他资助的第一位学生庄玉萍老师热情接待了他们,对学校和学生能主动关心江西孩子的学习,代表江西的孩子表示由衷的感谢,希望启良学校和江西希望学校牵起友谊之手,把江西的山和上海的水链接起来,为江西的孩子架起希望之桥,创设一些学习条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尽一份力。

2014年9月29日下午,启良中学七(1)班学生代表在家长周聪的带领下,前往南苑小区看望身患白血病的范可欣小朋友。同学们走进范可欣小朋友的家,主动与可欣小朋友打招呼,送上他们自己亲手自制的祝贺卡片,并陪小可欣一起玩,做游戏。

3、街头劝募服务

2014年128日,启良中学堵依琳等5位同学参加“蓝天下的至爱”—“好心人帮好心人”万名志愿者募捐活动。

本次活动是由市志愿者协会会同市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并在慈善基金会内设立的“关爱好心人”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帮助多年来在慈善救助、志愿服务等公益领域和敬老爱亲、敬业奉献、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方面作出贡献,目前因个人生活遇到暂时困难急需帮助的爱心人士,以营造有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虽然学生募集资金不多,但为慈善事业尽了一份力。

4、团员青年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

2013年5月,启良中学汤晓春、袁佳琳、赵瑜、张帅四位教工团员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集中血检活动,成为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上海分库成员,这也是一种造福他人的志愿者活动,学校团支部向青年教工发出号召,动员更多教工团员积极参加。

二、红十字青少年志愿服务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1、志愿服务与理想信念教育

红十字青少年志愿者服务所弘扬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其精髓是弘扬助人为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中学生具有尊重生命、热爱生活、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建立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唤起社会公众的对家庭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亲身经历帮助他人的过程,体会被帮助者的感受,品味人生的价值,在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的过程中,培养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的品德,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志愿者服务中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比在课堂上空洞的灌输其效果要好得多。

2、志愿服务与生命教育

红十字青少年志愿者开展的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预防艾滋病宣传、急救知识培训、禁毒禁烟宣传等活动,不仅帮助中学生们掌握了急救知识和技巧,提高了他们自救互救能力,也教会大学生爱惜自己、尊重生命。中学生身在校园,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中长大,往往缺乏挫折感,遇到困难就消极沉沦,甚至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回避问题的方法。在当前中学生自杀案例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生命教育的命题已迫切需要解决,而红十字会的这些活动无疑是活生生的生命课堂教育,通过学生切身的体会和亲身感受来树立健康的生命观,培养其珍惜生命、爱护他人的思想。 

3、志愿服务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志愿者服务,需要学生独立尝试走向社会,与人沟通,从设计活动方案到撰写工作总结,从经费落实到人员部署,都需要中学生走出校园,到实践中感知生活,从而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亲自参与、亲身体验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志愿服务的过程和艰辛,还可以使他们开拓思路,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之中。学以致用,应用社会,服务社会,这样即能够活学活用,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又能够在实践中总结不足,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动手等创新能力。

志愿者服务是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特殊人群、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是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一种服务。志愿服务精神的核心是使他人得到关爱,弱势群体得到帮助,世界变得美好的一种理想和信念。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启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