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井”甜水沁人心——宁夏红会驻村扶贫开发工作队为花儿岔村小学打井记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7-4-18 20:52:27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4737

“爱心井”甜水沁人心

——宁夏红会驻村扶贫开发工作队为花儿岔村小学打井记

“我们学校有水井了!我们学校有水井了!”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偏城乡花儿岔村小学的孩子们沉浸在喜悦之中。

4月15日,孩子们穿上了只有过节才能穿的漂亮衣服早早来到学校,村民也来到学校帮忙打扫卫生、布置校园。当天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红十字会驻村扶贫开发工作队为花儿岔村小学打的“爱心井”竣工出水的日子,这让师生和家长们拥有一个稳定、便利水源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村小师生吃水成难题

花儿岔村小学是偏城乡最远的一所小学,距离西吉县城50公里。学校有1至4年级和学前班5个班共42名学生,包括校长在内有6名聘用老师任教。师生人数虽然不多,但喝水问题成了学校的头等难事。建校以来,起初孩子们从山洪冲出的沟里舀雨水、雪水喝,后来学校附近的清真寺里有了一口水井,孩子们就从清真寺往回抬水喝。低年级孩子力气小,四年级的几个学生便承担起了每天8桶水的抬水任务,以保证午饭时有水喝。即便如此,每名师生每天最多只能喝一瓶水。

3月10日,花儿岔村大雪。四年级的几名学生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木棍,提上水桶,结成对去清真寺抬水。雪天抬水困难重重,孩子们在雪地里小心翼翼地挪着脚步,稍不留神就打个趔趄,小手冻得通红却紧紧握着木棍不敢松懈。

这一幕,正好被驻村扶贫开发工作队队长陶军看到。他和队员刘文佳从2007年1月开始驻村,住在花儿岔村小学对面村部的宿舍里。陶军问一个瘦小的女生抬水累不累,那名女生羞涩地低下头说:“不累,习惯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陶军和刘文佳商量,一定要为学校打一口井,彻底解决师生的饮水问题。

 

驻村干部帮打“爱心井”

打井的想法萌生后,陶军又冒出一个“大胆”的计划。早在驻村之前,陶军就把花儿岔村所有建档立卡户的情况做了一次详细摸底,哪家哪户哪位村民有何特长,他了然于胸。“会打井找水”的村民马德宏和马海军成为打井的首选人员。

“与其让外来打井队把钱挣了去,不如让村民参与进来,帮他们提高一点收入。”陶军说。但是,这个“大胆”的计划存在风险——花儿岔村地质环境复杂,请非专业人员找水打井,可能会有打出枯井、打到石头、打出“苦水”等后果。陶军把村干部和两位村民约到一起,向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担忧。

既能为娃娃们打井,又能增加收入,马德宏和马海军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从选址、挖井到出水,整个项目仅用时15天,总投入9000余元(社会爱心人士捐赠),远低于使用挖井队的2至3万元预算。这口井被师生和村民称为“爱心井”。

“爱心井”选址在学校食堂旁边,长长的白色管道将水引进食堂,用水时,只需将水龙头旁边的电闸合上,井水就被抽了上来。

4月13日,陶军专门从西吉县疾控中心请来专家,为“爱心井”的水质做了检测。检测报告显示,井水完全符合饮用水标准,花儿岔村小学师生从此有了“甜水”喝。

4月15日的出水仪式上,社会爱心人士还向学生们赠送了文具、体育器材、课外书等学习用品,并为6位老师每人赠送了一部手机,希望老师们通过互联网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再把外面的世界告诉孩子。接过叔叔阿姨手中的礼物,孩子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四年级学生代表马国云说出了所有孩子的心里话:“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我和同学们过得非常开心。看到‘爱心井’‘咕咚、咕咚’涌出的 ‘甜水’,我感觉幸福真的来了!”

“看到村民喝上了‘甜水’,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陶军表示,驻村扶贫开发工作队已经做好驻村工作的“十三五规划”。未来两年,他们将通过引入自治区红十字会“博爱家园”项目,从改善花儿岔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开始,到通过生计基金带动养牛项目,真正让花儿岔村村民富起来,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