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曜阳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促进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是民心所向,民生所盼。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和平发展,是共建共享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条件。
5月13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两岸社会保障暨两岸恢复民间交流交往30周年论坛”在厦门召开。
为期两天的会议上,海峡两岸200多位专家、学者及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围绕“深化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构建共建共享社会保障制度”这一主题,从两岸养老保险、两岸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与养老服务、两岸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劳动就业与社会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切入,以学术研讨的形式,阐述理论观点,分享实践经验,为两岸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建共享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琪玉,厦门市市委副书记陈秋雄,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以及台湾健康保险学会名誉理事长杨志良、台湾大学教授薛承泰分别就本次会议的召开发表致辞。海协会原副会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社会整合平台主任张铭清受邀主持会议开幕式。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江丹在会上介绍了事业发展中心关于居家养老的探索与实践,并对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本版文字系根据江丹主任讲话稿整理。
打造养老服务品牌形成养老服务体系
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扶贫济困是红十字会的基本职责。
多年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高举公益大旗,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通过创办公益养老实体、建立专项养老基金、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积极致力于公益性养老服务事业,着力打造“曜阳养老”公益品牌,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肯定。
目前,事业发展中心养老事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曜阳老年公寓”“曜阳托老所”“曜阳保姆服务”和“曜阳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老人的养老需求。“医养结合”和“人文关怀”的养老特色在曜阳养老服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牵头组织实施了“关爱失能老人行动”公益项目,启动了“关爱贫困失能老人行动——‘当你老了’公益平台”,为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履行社会责任、关爱贫困失能老人搭建平台,探索通过网络平台公开筹集资金,资助贫困失能老人,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
回顾和总结“曜阳养老”服务工作,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形成了完整的曜阳养老服务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曜阳养老事业已初步形成了“曜阳老年公寓”“曜阳托老所”“曜阳保姆服务”和“曜阳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老人的养老需求。
(二)曜阳养老模式列入中央党校的教学案例。“曜阳养老”模式被遴选为“中国养老难题如何破解”研究和教学的案例,于2014年5月,走进了中央党校省部级班和司局级领导干部课堂。
(三)曜阳养老事业被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学习时报》《民生周刊》等主流媒体多次对曜阳养老工作进行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
(四)曜阳托老所所长荣获“中华慈善人物”。在CCTV年度中华慈善人物的评选中,我们推荐的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曜阳托老所所长徐升莲,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十大慈善人物。
(五)获得了中央福利彩票资金项目支持。2014年,在总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向财政部申报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项目”,获批了1.23亿彩票公益金,于2014-2015年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资助589家养老机构,给予每个养老机构20万元的物资资助,直接惠及近5万名失能老人。2015年向财政部申报“十三五”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获得5000万元资金支持,计划于2016-2020年在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资助约250家养老机构,将直接惠及2万名失能老人。
(六)举办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层论坛。每年的重阳节,我们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层论坛,重点围绕“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养老”“养老产业”“医养结合”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在政府、学术界和全国各地的养老机构中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形成了政策、医疗和平台三驾马车引领实操性养老服务发展方向的态势,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两期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层论坛。今年,我们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第三期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层论坛。
(七)成立了全国性的曜阳养老联盟。目前,全国已有近3000家养老机构与我们签订了合作协议,加盟成为曜阳养老联盟成员。曜阳联盟成员单位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抵御市场竞争性风险的能力,为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目前,我们选取了陕西、河北、湖北和吉林等四个省启动曜阳养老联盟建设试点工作。2017年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曜阳养老联盟建设,计划覆盖全国10000家养老机构。
(八)组织开展红十字公益养老服务培训。2012年,我们与比利时优时比制药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设立1500万人元民币的“优时比-事业发展中心健康希望基金”,定向用于培训全国养老机构的管理及护理人员。通过开展老年人应急救护、养老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养老院长的管理能力和养老护理员、养老服务志愿者的服务能力。此外,我们组建了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研究制定《曜阳养老培训总体规划》,组织编写了“曜阳”养老培训系列教材。截至目前,我们共举办养老院长和养老护理员培训班12期,累计培训全国30多个省(市、区)养老院长和护理员3000多人次。
(九)参与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京城健康产业园筹建。根据陈竺会长的要求,2016年8月,我们与北京医院、北京城建集团共同签订了《“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医养结合示范养老院”合作协议》,由三方合作,把北京曜阳国际老年公寓建成“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医养结合示范养老院”,努力探索“医养护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们与承德市委市政府合作,共同筹建“京承国际健康产业园”,兴建大学,创建全国养老人才培训基地,培育医养结合专业人才。参与筹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养老院”和“京城健康产业园”,是我们在“医养结合”方面的有益探索。
(十)健全完善了曜阳养老标准体系。品牌打造、标准先行,近几年,我们对编制曜阳养老标准事宜一直进行探索和研究。
2013年,我们编制了《曜阳托老所标准》,2016年我们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合作,对曜阳养老标准进行完善,共同编制《曜阳养老标准体系》。目前,专门针对失能失智老人日常养老护理的《曜阳养老标准体系(失能失智篇)》已编制完成,正在北京、济南、贵阳、扬州、杭州、邯郸等六个地区进行标准试点工作。
(十一)与比利时黄白十字会签署《理解备忘录》。我们重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养老服务经验。
2016年,我们与比利时法兰德斯黄白十字会就“借鉴比利时养老经验,在中国发展和实施为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提供高品质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等事宜达成合作意向,并在比利时首相查尔斯·米歇尔访华期间,在比利时驻华大使馆共同签署在中国发展和实施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理解备忘录》。
(十二)积极争取政府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从2014年开始,分别有山东济南、贵州贵阳、北京海淀等地方政府将已建成的养老院委托给我们事业发展中心管理,目前,山东济南和贵州贵阳的两所委托养老院都已经顺利开业运营。
2016年,扬州市曜阳养老服务中心成功中标扬州市广陵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承担了广陵区1700名政府保底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当地政府将每年拿出近400万元购买曜阳居家养老服务。
(十三)启动微公益众筹项目。我们与京东、腾讯和淘宝等具有合法身份的公益众筹网合作,启动微公益行动,筹集公益项目资金,定向用于帮助困难失能老人,包括低收入失能的居家养老老人。
2015年12月11日,“为他们点亮生活的希望”公益众筹项目在京东正式上线。从2015年12月11日到2016年1月20日,在基本额度15000元的基础上,40天共筹集资金20180元,筹资金额完成率达到135%。
(十四)打造“微孝百分”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我们与专业团队合作,打造“微孝百分”智能化养老平台,研发推出了曜阳养老“微孝”APP应用软件,目前全国用户数量已超过5万人,惠及10万户以上家庭。
红十字曜阳养老服务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对曜阳养老模式进行了专题调研,起草了《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与科学应对之建议》《走“官”“民”融合的养老服务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社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专题报告,将曜阳养老作为案例之一,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
三位一体三点一线三制一网
在曜阳养老服务体系中,居家养老服务被称之为“曜阳保姆服务”,是曜阳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曜阳养老三大服务模式之一。居家养老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主要措施,但同时也是养老服务领域的难题。截止目前,全国尚未发现完全成功的案例。对于这一工作,我们也仍在探索与实践之中。目前,主要是按照“三个一”的顶层设计进行破解和推进。
服务架构——三位一体
曜阳保姆服务通过“曜阳老年公寓、曜阳托老所和曜阳保姆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架构,将其中专业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项目送到社区和家庭。“三位”是指曜阳老年公寓、曜阳托老所和曜阳保姆服务,包含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种服务模式;“一体”是指曜阳养老服务中心,是曜阳养老的服务窗口,是养老需求与养老服务的转换平台。
我们从2001年开始关注和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探索养老服务途径。2009年以后,先后建成了“扬州曜阳”“北京曜阳”“富春江曜阳”“济南曜阳”和“贵阳曜阳”四所国际老年公寓,重点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人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并在当地开展各类公益养老活动。2012年,我们开始试点建设面向社区和乡镇、面向中低收入家庭、面向失能老人的“曜阳托老所”,并在陕西、江西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革命老区和特困地区,与有关机构合作共建或新建了70余家“曜阳托老所”。“曜阳托老所”统一形象标识,配备专业辅助设备,培训养老护理人员,为入住老人提供全方位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2013年,我们启动实施了“曜阳关爱失能老人行动”公益项目,通过争取政府购买服务、有关部门帮扶、爱心企业捐赠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或物资,以“曜阳老年公寓”和“曜阳托老所”为依托,组织护理员和志愿者将“曜阳”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低收入失能老人提供公益性的曜阳保姆服务。
2014年,我们在扬州市进行“互联网+养老服务”试点,成立了“扬州曜阳养老服务中心”,与扬州曜阳国际老年公寓和扬州各曜阳托老所共同实施扬州曜阳“三位一体”养老示范项目。2016年,我们又抓住贵阳市将新建成的养老院委托我们管理的机遇,在贵阳成立了曜阳养老服务中心,与贵阳市曜阳老年公寓、曜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当地的曜阳养老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实施贵阳曜阳“三位一体”医养结合的养老示范项目。
这样,“三位一体”为实施居家养老奠定了服务的团队和项目基础。
实现途径——三点一线
如何将曜阳保姆服务及时的提供给居住在家庭的老年人呢?
曜阳保姆服务通过“三点一线”的服务方式来实现。“三点”是指曜阳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窗口)、曜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和家庭;“一线”是指三者紧密联系,层层相扣,连成一线,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服务提供便无法顺利实现。曜阳养老服务中心在各社区,按照10分钟路程的服务半径,下设多个曜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老人向曜阳养老服务中心提出服务请求,曜阳养老服务中心根据请求,协调安排相关服务站执行,各服务工作站接到指令后,与居家的服务对象直接联系与沟通,将养老服务送到家庭,并完成服务项目。
曜阳养老服务中心开通“12349”服务热线和曜阳养老专属手机APP。运用“智能化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健康小屋”等新型服务手段,对曜阳老年公寓、曜阳托老所和需要曜阳保姆服务的老人进行信息收集和集中管理,并向老人提供服务。一是提供公益服务,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对老人的健康进行动态监控和跟踪服务,建立老人电子健康档案;二是提供咨询服务,为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人介绍和推荐适合的养老方式、服务项目和消费方式,例如:介绍曜阳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养老方式,介绍曜阳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介绍不同档次和消费水平的曜阳养老机构等,若对方有要求,则根据老人实际情况给予推荐;三是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根据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上门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具体流程如下:
老人、老人家属或儿女通过拨打“12349”服务热线或登录曜阳养老手机APP进行下单,提出养老服务需求,曜阳养老服务中心接收和整理老人的服务需求后,向曜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发送《养老服务信息单》(包括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养老服务需求和服务对象联系方式)。曜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收到《养老服务信息单》后,首先,联系老人进行个人信息审核、确认服务需求;其次,上门对老人进行评估、根据老人实际情况制定服务方案、与老人或其合法监护人签订服务协议;再次,根据协议服务的需求,以“曜阳老年公寓”和“曜阳托老所”为依托,通过网络调动与整合社会资源,组织曜阳养老护理员、曜阳爱心志愿者和各加盟商,把曜阳养老服务项目送到社区和家庭,上门为曜阳老人提供“保姆式”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服务结束后,老人可拨打“12349”服务热线或登录手机APP对服务进行满意度打分。曜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再以各种方式对接受曜阳养老服务的老人进行100%回访,并对服务质量进行全程监督。
支撑体系——三制一网
曜阳保姆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三制一网”的支撑与保障。“三制”是指体制、机制和法制,“一网”是指互联网。
体制支撑表现在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扶持功能上,居家养老属于社会福利范畴,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养老服务要走社会化发展的道路,但政府的政策主导作用、公共财政的投入和部门支持不可或缺。当前,社区养老服务业特别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几乎还是空白,要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平台搭建到进社区,入家庭;从入户的生活照料服务到组织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等,首先必须要得到政府的引领。社区资源利用、养老机构审批,医保资源的配置和发展瓶颈的破解等,无一不需政府的协调与支持。
机制支撑表现在养老服务业的多元化参与和投入上,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各级政府、全社会的各类相关组织,包括医疗、金融、房产、互联网及衣食住行等产业行业都将是该领域的参与者。政府要整合为老服务资源,鼓励和引导各类经济成份的社会服务业进入“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投资兴办托老助老等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事业,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政府不再充当“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角色,而是重在引导养老机制创新,即整合各类养老服务组织形成体系,并得以有效运转,通过体系内的合理分工带来效率和质量,通过合作提高效率和水平。
法律支撑表现在法律制度对养老服务业的监管、评估和风险规避上。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健全的监管机制,严格的养老产业准入和退出制度,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业的运营监管,建立起公开公平的第三方独立考核评估体系,定期开展考核评估,以保证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作为养老服务机构,应该主动强化风险意识,积极跟踪研究当前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用好执行好已经出台和不断出台的新规新策,为自身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互联网支撑体现在创新养老服务手段,引领居家养老服务业进入“互联网+”时代,积极推动智能化养老,形成“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模式。曜阳居家“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主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建设好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在养老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和助医等上门服务上下功夫;二是着力建设好智能养老云系统,在养老服务、养老医护和消费物联网建设上下功夫。
担当养老服务“生力军”争做养老服务“好帮手”
回顾和总结多年来来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历程、经验,有以下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是社会组织要担当起公益养老的主体责任。在养老服务中,各级政府承担着“保基本、建机制、强监管”的职责,在发挥好“托底”作用的同时,应尊重市场规律,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门槛,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为市场化养老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社会组织应当好政府助手,担当“生力军”,帮助政府“保基本”,在养老服务中做好“拾遗补阙”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立和实施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是规范养老服务行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促进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需要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养老服务业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另一方面,也需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创新服务方式,探索服务规范和标准。对此,我们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在确立“曜阳养老”的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标准的同时,努力规范与社区、家庭的合作服务关系,统一实施“曜阳养老”服务标准;确立与政府合作的各项规范,积极争取政府购买服务。
三是积极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把智慧养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近年来,我们在居家智能化养老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在扬州曜阳养老服务中心,开通“12349”服务热线,配置“健康小屋”,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老人健康进行动态监控和跟踪服务。同时,通过智能化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把专业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送进社区和家庭,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我们还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启动了“关爱贫困失能老人行动——‘当你老了’公益平台”,探索通过网络平台公开筹集资金,资助贫困失能老人。
四是高度关注和帮助贫困失能老人。当前,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总量约为4063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3%。失能老人特别是贫困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对这些贫困失能老人,公办养老机构只能起到“托底”作用,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应重点关注贫困失能老人,为他们提供公益性供养、护理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温暖,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五是积极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养老服务,最重要的是医疗保障问题。据2016年《北京养老产业蓝皮书》公布,在健康方面,我国有近八成老年人有各种健康问题,老年人中患有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4%。“长寿不健康”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加快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已成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也面临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比如,养老机构建设与发展资金不足,不能获得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失能老人医疗看护费用攀升,医疗支付困难;老年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成为各类医疗型养老机构遭遇的共同瓶颈,迫切需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