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物事迹的发掘与传播——以“博爱天使”杨海燕事迹的宣传报道为例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7-8-25 16:12:03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4859

典型人物事迹的发掘与传播

——以“博爱天使”杨海燕事迹的宣传报道为例

6月9日,邯郸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杨海燕不幸病逝,家人按照其遗愿捐献出她的肝脏、肾脏和眼角膜无偿捐献,挽救了三名患者的生命,让两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杨海燕用生命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展示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杨海燕是全国红十字人的杰出代表,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杰出代表,她的大爱善举,被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广泛报道,赢得社会普遍赞誉。

下面,我就杨海燕事迹的宣传报道谈几点体会。

 

体现时代性

5月20日凌晨,杨海燕突然发病,随后陷入深度昏迷,再也没有醒来。6月9日,因为并发多器官衰竭,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在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杨海燕的家属表达了捐献海燕器官的想法。我们非常重视,立即安排赈济处工作人员联系家属,沟通捐献事宜。

参与、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是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器官捐献者的大爱奉献,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体现了生命至上的人道准则,契合红十字精神。近年来,我国器官捐献移植事业的发展进度令人鼓舞,成就有目共睹,器官捐献工作得到了公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参与。

杨海燕是一名优秀的“80后”党员干部,如果她的遗愿能够实现,她将是全国红十字会系统首位器官捐献者,也是邯郸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工作的推动者、见证者和践行者,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

我们立即向邯郸市委宣传部请示,建议对杨海燕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递正能量。随后,市委宣传部部长向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汇报杨海燕事迹,并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讨论人物定位,挖掘蕴藏在杨海燕身上最本质的特性,并要求《邯郸日报》《邯郸晚报》和邯郸市电视台等本级媒体迅速开展系列专题报道。

 

寻找闪光点

树立典型的基础,在于寻找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其精神品质,用事实说话、从细节入手,找故事、挖情感、看精神,才能将典型人物报道做得有血有肉,给人以激励和鼓舞、感染、启迪,从而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好红十字声音。

用鲜活的事实、生动的细节“说话”,才能让宣传对象更真实、更感人。杨海燕的大爱之举不是一时冲动,她身上有太多感人的细节。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6月12日,邯郸市红十字会召开学习杨海燕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深入学习杨海燕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大家以杨海燕为榜样,深学细照笃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座谈会上,大家结合工作踊跃发言,深入交流,回忆起杨海燕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再次被杨海燕的事迹和她身上体现出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所感动、所激励。

另一方面,我们主动联络杨海燕的家人、以前的同事、高中班主任等相关人士,让他们为媒体提供素材,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很多感人至深的细节被挖掘出来。

 

借助全媒体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传播机制已被打破,传统的“你说我听”的单项传播模式已不再符合信息传播要求。因此,确定宣传主题后,我们多方联系媒体,尽最大力度运用好现有的媒体资源。通过联系广播、电视、音像、报纸、网站等不同媒介平台,让大众在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前迅速获取信息,达到多渠道、高密度、广覆盖的传播效果。

此外,我们还在市红十字会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杨海燕的感人事迹,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挖掘深、规模大、规格高,让此次宣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让杨海燕成为燕赵大地家喻户晓的“博爱天使”,感动了整座城市。

截至目前,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以及《经济日报》《河北日报》《中国红十字报》等各级媒体接连刊发通讯,做大做深这一重大典型报道。网页搜索杨海燕事迹相关信息达3600余条;各微信公众号浏览量达20万人次,评论、转发、点赞过万;视频点击量近10万次;电台、电视台播放量百余次。

6月10日,河北电视台在早间新闻时段播出《杨海燕:爱心让生命延续》,新华网发表文章《杨海燕用生命的最后余光照亮他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不同时段先后6次播出杨海燕事迹。次日起,各级各类媒体连续报道杨海燕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8月16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印发《关于开展向杨海燕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开展向杨海燕同志学习活动。

下一步,邯郸市红十字会将精心组织、深入开展向杨海燕同志学习活动,并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进一步广泛深入宣传杨海燕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建设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王俊玲 系邯郸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

(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