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博爱家园” 助力精准脱贫——云南省红十字会实施“博爱家园”项目纪实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7-11-28 21:56:34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4955

建设“博爱家园” 助力精准脱贫

——云南省红十字会实施“博爱家园”项目纪实

近年来,云南省红十字会先后在全省10个州市的22个县(市、区)实施“博爱家园”项目87个,投入项目资金3685.6万元。以“防灾减灾、健康促进、生计发展、人道传播”为主要内容的红十字“博爱家园”建设,在云南省脱贫攻坚战中较好地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开展。

 

助推脱贫  “博爱家园”很给力

云南,是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省委、省政府立下军令状,拿出硬措施,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助力脱贫攻坚责无旁贷。“博爱家园”,正是红十字会结合自身实际助力脱贫攻坚和农村社区综合治理找出的路子、拿出的实招。

云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董和春介绍,当前省红十字会主要从四方面实施“博爱家园”项目:一是生计发展,即通过小额资金资助的模式,资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二是组织发展,即在项目村(社)成立红十字基层组织、组建村(社)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促进村(社)精神文明建设;三是软件建设,即在项目村(社)开展防灾减灾和卫生健康知识培训以及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村(社)居民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等方面的意识与技能;四是硬件建设,即帮助项目村(社)修筑逃生路、防洪堤坝、引水渠、避难广场等基础设施,改善村(社)的防灾减灾和卫生健康基础条件。

通过项目实施,项目村(社)拥有了一个基层组织和一支志愿者队伍、一种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模式、一项利民工程和一笔致富基金,社区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农民增收入,社区焕新颜。”“博爱家园”如星星之火,照亮了脱贫之路。去年4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对红河州及文山州的“博爱家园”生计项目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贫困户收到5000至7000元不等的生计资金1年后,抽样受益户的贫困发生率为零。两个项目村与2014年项目实施前相比,一个村受访农户人均年收入平均提高了767%,另一个村受访农户人均年收入平均增长了192%,100%的受访农户表示会继续实施生计项目。

“今年内省红十字会还将启动实施一批‘博爱家园’项目。”董和春表示。

 

生计发展  “接地气”促脱贫

“领到1万块生计基金,我不但可以接着把安居房盖好,还能继续养两头孕母牛。”9月1日,会泽县红十字会为迤车镇台子村15户养殖户每户发放了1万元全贴息两年期的养殖帮扶金,领到生计基金的村民杨顺龙激动地说:“这回搞好经济发展,我劲头更足了!”根据台子村实际情况,采取“村组干部+养殖能人+兽医员+养殖户”生计发展模式,推动村民脱贫致富,是省红十字会推进“博爱家园”建设,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

“我们在项目实施中注重根据群众需要,精准到户,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项目,而且发展什么生计项目由贫困群众自己说了算,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董和春介绍。

在鲁甸“8·03”地震中遭受毁灭性打击的龙头山镇,恢复重建后村民如何走出贫困,实现后续发展?省红十字会用“博爱家园”项目作答,创出各具特色的生计发展新模式,交出了漂亮答卷。

光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达239户658人,“博爱家园”项目落地后,从当地盛产花椒、“椒林鸡”品牌较响的实际出发,试点“红会+党支部+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生计发展模式,帮助群众发展花椒种植和林下养鸡产业。“40户农户以40万元的‘博爱家园’生计基金入股成立合作社,搞林下养鸡,供应本地的同时还在网上销售,今年6月份合作社第一次分红,每户分得2400元。”村委会主任肖慈勤颇有感触地说:“老百姓相当感谢红十字会!”

“在谢家营盘村,‘博爱家园’项目试点‘红会+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生计发展模式,将生计基金注入有基础、有前景、易增收的致富带头人手中,通过大户带动多户,帮助当地发展养殖和农家旅游业;乐红镇官寨社区则是试点‘红会+农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通过小额借贷,支持贫困群众发展肉牛养殖业;在八宝村,生计基金支持群众发展特色生态水产养殖……”说起“博爱家园”生计发展模式,鲁甸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汉忠如数家珍:“这些生计项目实施后,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生计代表安德鲁·加德纳评价,云南省红十字会“博爱家园”生计项目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经验,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是更多有需求地区可以借鉴的样本。

 

不忘初心  “民需我为”惠民生

沿着依陡峭山势修建的进村道路,就进入了鲁甸县乐红镇官寨社区山王庙村民小组。官寨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贤梅指着狭长平地上的一栋新楼房介绍:“这是用‘博爱家园’项目资金修建的村民活动室,平时村民培训、开展活动就在这里。还有这条760多米长的进村水泥路,也是用‘博爱家园’项目资金修的,如果没有这条路,村民出行很困难。”

午后的阳光格外温暖,72岁的龙头山镇光明村村民王云荣吸着旱烟,悠闲地坐在新修建的红十字博爱廊里,看远处群山连绵起伏,看近处花椒林下土鸡散步。“很喜欢来这里玩,大家聚在一起说说话,感觉亲近了许多。”王云荣乐呵呵地说。在光明村,“博爱家园”项目除了修建博爱廊,还新建了650米的花椒小道,铺设了1000米的管饮,建起了50平方米的活动室及避难场所。

还是数字和事实最有说服力。

会泽县五星乡石龙村博爱家园项目修建了可容纳900余人的村民应急避难场所;者海镇多发村购买荞茶加工设备及大型旋耕机,支持村民发展苦荞种植及荞茶加工;古城街道青云村修起了1.61公里的备灾应急通道。

鲁甸县乐红镇官寨社区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妇女代表进行应急救护骨干培训;龙头山镇光明村除应急救护培训外,还开展了地震、泥石流灾害应急避险演练等活动。

87个项目实施村(社)都建立了红十字会工作站,组建了基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人道传播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深入人心,社区的综合治理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多方点赞  精准扶贫成效显

40万元的“博爱家园”项目,资金量不大。但是,从省到州市、到县,各级红十字会在项目实施中全心全力投入,项目规划精准,扶持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脱贫成效。

“手头有了经济收入,受益村民的精气神与以往大不一样,村风村貌明显改观,发展的劲头更足了。”弥勒市弥阳镇章保村委会扯龙村组长杨光云感受深刻,“生计金起到了‘种子资金’的作用,撬动了受助户2至10倍的资金投入,村民大力发展蔬菜、葡萄种植,扩大养殖业,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鲁甸县龙头山镇八宝村红石岩村民小组村民何正勇对“博爱家园”满怀感激:“我们能发展起虹鳟、金鳟、中华鲟等特色水产养殖,要感谢红十字会为我们出主意、提点子,还提供了资金帮助。希望爱心互助金能够早日壮大起来,帮助更多想发展的困难群众早日脱贫。”

在鲁甸县龙头山镇谢家营盘村,只要提起红十字会,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说:“感谢红十字会,给老百姓办了大好事、大实事。‘博爱家园’是我们心中的家园。”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