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7-12-30 18:25:31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4985

【专题研究】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法治化”为红十字会组织“增能”

——以盐城市盐都区红十字会为例

陈海高  王金海

 

在法治化进程中,中国社会各界对中国公益慈善组织特别是红十字会有普遍的要求,那就是顺应发展形势和社会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又要体现中国特色,不仅要强化责任担当,更要在法制化轨道内,通过界定工作职能、健全治理结构、完善监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来提升公信力、扩大影响力,从而更有利于激发社会动能、凝聚各方力量,增加组织在公益性、群众性、民间性领域科学配置资源和有效提供服务的贡献份额。

时下,红十字会组织的作用发挥是有口皆碑的,事业发展整体是规范健康的。但在属地管理、服务地方的要求下,受发展程度和工作模式等不同因素影响,不少地方红十字会组织工作标准不同、重点业务有异的现象客观存在,所以更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新修订并于201758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结合实际,将“法制思维、红线意识、一线状态”挺在前面,求大同存小异,补齐短板,用好政策,发挥优势,集中力量塑造好“党政需要的助手、群众认可的帮手、共建和谐的推手”品牌形象。

一、坚持正确导向,凝聚思想共识

1、固守社会主义法制和核心价值观。不仅以前,在如今乃至未来很长时间,天灾人祸都是难以避免的,贫富差距也是客观存在,慈善公益组织有很大的存在与规范发展空间。中国的红十字会组织和其他官方及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形成并发展的、体现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传承和推广、践行和保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优良传统,尽力减轻和消除灾难、意外、疾病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困难,促进社会的和平稳定和人的平安发展的思想理念和道德精华,与我国的宪法精神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维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而更为细化,符合时代发展、符合中国法治思维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其宗旨和行为准则,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更好传递友善关怀大局中形成牢固的思想和价值共识一致。从中国红十字会百年的发展历史看,无论是成立初期和战时的赈灾恤难、救护伤兵,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改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的从综合到越来越专业的服务工作,不仅围绕宗旨,更体现时代进步精神,与国家与社会主流价值同频共振。

从盐都看,1915年就建立起红十字会机构(仁济堂),1918年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盐城分会,1947年后逐步停止活动,1987年恢复建会。1993年在全市首家建立教育系统红十字会,开展富有成效的红十字青少年工作。2005年5月在盐城全市县级红会首家理顺管理体制。一百多年来,盐都红十字人紧跟时代潮流,初心不忘,始终行善,用凡人善举诠释人间大爱,以人道博爱传递着悲悯情怀,谱写了一曲曲团结互助的赞歌、传承美德的赞歌、人间真情的赞歌。

2、延伸好人道价值观“半径”。红十字运动尽管发端于欧洲,但其核心要义与中国传统“向善”价值取向或说价值认同相同相通,其拒绝私利与诱惑,对众生特别是易受损害或陷入困境的人深切同情、关心、爱护的包容思想,及在人道、博爱情操下出于内心自愿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而无私付出的奉献行为,是包括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全体国民在内的全人类共同的道德高地和精神财富。红十字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与不断发展,更是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积德行善的社会传统与慈善文化的与国际接轨的成功范例。随着1993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到2017新修订版,从依法办会、依法管会和依法兴会角度注重将红十字运动优秀成果转化为“中国制造”和“中国供应”的集中体现。新法明确遵循国际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并将运动宗旨与中国国情密切结合,贯彻与落实需要主动传播党和政府的好声音,在人道主义信仰中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编制事业发展规划更要彰显中国价值,利用“三救三献”核心业务助力主流思想和道德高地建设,使红十字运动更多地注入和融入“中国元素”,是人道价值观“半径”在中国得到依法延伸的规范性遵循。从盐都看,红十字组织与红十字人,以及在人道价值观感召下的社会各界人士,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共赴国难、直面维艰、赈灾恤难,书写了许多多人篇章。新中国建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盐都红十字组织、红十字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体现人道价值前后接力,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取得了可圈可点的的成绩。

3、强化监管同建人道供给“服务区”。中国红十字事业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入了事业发展的瓶颈期和改革攻坚期,急需要切实增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舍我其谁、敢于担当的责任感,着力推进依法建会、依法兴会、依法治会,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实践者和推动者。2017新修订的红会法,共七章三十条,有18条涉及重要修改或补充,还有一些文字修改和条款调整,重点明确了治理结构,强化了财产监督,增加了法律责任。这部法律贯穿运用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开展红十字工作思想。在实际工作中,红会工作要纳入地方党委工作全局,争取党委政府加强和改进领导,为红十字会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在相对完善的会务管理基础上,在财产与监管、法律责任等方面明确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第三方以及公民个人参与红十字相关业务、拉长监管链条、落实责任要求,指导和推动各级红十字会组织以及相关方面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韧劲,推动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群策群力,业务实做、规范坚守,把人道团体“服务区”建设引向深入、做到实处,推动人道事业大步前进。

从盐都看,红十字会一直注重贴近群众、团结群众、赢得群众,服务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一历史使命,从过去重点强调常态化为百姓排忧解难,到现在建强基本队伍,落实岗位制度,全程强化监管与自律,做好人道活动和各项服务工作,“服务区”范围在扩大,标准和要求在提高,全系统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

    二、强化依法管理,体现过程责任

一是依法做好制度安排与落实。依照新修订红会法,各级红十字会组织首先要通过具体、实在、有效的各项对应的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执行委员会等根本制度,做到按期换届、定期报告工作,真正实现依法治会。要牢固树立法人意识,依法依章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和完善监事会制度,通过会员代表大会授权,对理事会和执委会形成有效监督。并健全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从而增强“涉红”人员做好红十字会工作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机遇意识、问题意识、改革意识,让他们依法的要求,根据制度的安排,挑起担子、迈开步子、走进基层、融入群众,保持和增强红十字会的人道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从盐都看,红十字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2005年理顺管理体制后,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优化操作流程,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管物,确保红十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光明而成功的过程。

二是要夯实好人才基础。依法做好工作,关键在人。尤其是地市、县区级红十字会部门小、专职人员少,服务群众工作多,社会动员能力要求高,依法办会、依法管会和依法兴会的重担需要狠抓他们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更需要在工作面日益扩大、要求不断提高的新时期,重抓现有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保障事业发展“后继有人”。需要主动搭建平台,培养坚守正道、弘扬正气,模范遵守规章制度,遇到困难想办法、谋出路,对待困难群众如亲人,愿为群众办实事,“肯做、乐做、会做”人道工作的“苗子”,在条件成熟时依法依照程序择优选调、公开选拔或竞争上岗。要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岗位、招聘项目工作人员多种形式,不断充实红十字会。要积极引进筹资、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积极培育骨干会员、核心志愿者,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保障和发挥红会的职能优势,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帮助困难群众增加克服困境的内生动力,不断创新公益共享平台,提高老百姓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从盐都看,也正因为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坚定理想的信念、公而忘私的政治品格,爱岗敬业、争先创优的价值追求,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崇德向善、爱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善于学习、肯干工作、能接地气的专兼职红十字会干部和骨干志愿者,才夯实了“领先全市、率先全省、争先全国”的基础。

三是要强化考核管理,强化纪律约束。由于互联网科技带来的海量信息输入和社会存在问题的透明,那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祸事似乎离我们近了很多。社会可以近距离观察到他人的痛苦,也获得了采取行动和发表评论的空间。原本这一空间应是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散发光芒的场所,但在太多情况下,很多人变成了业余侦探和道德评判家,特别容易在人道慈善公益领域纠缠。红十字会站在人类道德的高地,开展的是良知善行工作,禁不起世俗尤其是业内人负面行为的冲击。新修订红会法与时俱进,充分考虑与把握社会舆论,不仅明确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和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在涉及红十字会相关工作方面的法律责任,更细化了红十字会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从法制层面体现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内涵,明确要求各级红十字会组织要强化考核管理,强化纪律约束,特别是本着对公众负责、对组织负责的态度严肃财经纪律与监管,明确相关类型对应的处分,通过问责倒逼,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把集结的爱心、募集的善款、整合的资源,高效率地进行配置,供给最有需要的个人或群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预期。在盐都,红十字会也是依法加强考核管理,强化纪律约束,让所有专兼职干部坚定组织信念、增强大局意识、坚守责任担当、守纪律讲规矩,在传承博爱文化、服务民生改善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始终坚守正道、弘扬正气,用实际行动忠诚于事业、忠诚于人民,保障和规范组织与个人依法履行职责。

三、注重因势利导,拓展人道内涵

新修订的红会法聚焦人道领域、强化责任监督、注重部门协作、明确多重覆盖。红十字会各级组织和人员学习和执行,重点是要强化法律意识,筑牢守法防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对接社会需求,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动员能力,重点依靠群众、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在应急救援、应急救护、健康关怀、心理援助、社区服务、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和器官捐献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充分利用志愿服务工作优势,积极拓展人道服务渠道,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增进与其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发展、促进和谐,实现同频共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目前,红十字会组织化程度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地区差异研究范畴明显,部分省份一些县(市、区)也没有解决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瓶颈问题,乡镇(街道)一级红会组织“触角”延伸数量和工作质量不一,发展不均衡情况还普遍存在。不少地方对基层指导不够,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不大,核心业务不强,品牌影响力不够,“底盘”还不稳,向下推进的“抓手”功能不强,在组织学法用法过程中,在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类公益组织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需要强化法治思维,注重因势利导,依法拓展人道内涵来吸引社会参与,依法开展特色活动,发挥红会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调和作用。

一是要发挥人道公益功能。要体现群团组织特点,不搞自弹自唱、自娱自乐,而是对内严格规范,对外开门纳谏,积极顺应互联网+潮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介,尤其是以网格化、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开展红十字运动传播和社会动员工作,让社会大众认识、知晓、亲近红十字会组织,支持、参与和享受红十字会的感人暖心活动。在用品牌意识设计和组织好活动的同时,一着不让地依法建设好、指导好基层组织,发挥好基层红十字会组织“进入门槛低、传播速度快、联系群众好、动员途径多、覆盖范围广、传受一体化”的优势,重点在志愿服务动员、邻里困难互助、募捐筹资呼吁、应急救援响应、无偿献血发动等群众最有参与度和实效感的活动中彰显红会组织人道公益功能,提升组织社会动员水平和工作成效。在盐都,红十字会组织一直坚持并创新手段对困难群众进行人道救助,持续开展符合宗旨的人道主义活动,积极传播红十字文化,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和红十字宣传,扎实开展应急演练和救护培训,切实加强社区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在区域内树立了公益组织良好的榜样。

二是要发挥道德规范功能。法制与道德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红十字会的工作受法律规范与保护,红十字运动所持续弘扬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工作载体也在发挥着道德规范功能。各级红十字会组织依法形成并重点开展的“救援”(备灾救灾、应急救援等)“生命”(保护生命和健康的各项工作)“爱心”(社会救助、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等)三个系列的红十字博爱工程,已成为人道公益的范式,在凡人善举诠释人间大爱的画卷中,以悲悯情怀和道德规范彰显了红会的社会净化和道德引领功能。各级红会组织要抓住机遇,将依法开展工作和传承红十字好传统、弘扬红十字动人精神、从道德高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促进“团结互助、扶贫济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促进“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构成,整体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在盐都,红十字会组织正是树立整体协同意识,依靠道德规范功能,凝聚更多有广阔胸襟、高尚站位,博爱情怀的力量共同推进地方红十字事业的发展。

三是要发挥文化涵养功能。新修订红会法让各级红会组织有了共同遵循的工作规范,构成了红十字会依法建会、廉洁立会的法制文化源,红会组织更要将“扶危济困、救死扶伤、敬老助残、助人为乐”工作方针外化,发挥文化涵养功能,将之生成为凝聚人道力量帮助“最易受损害的人群”而整合资源的文化定向标。

在盐都,红十字会组织非常注重让人道奉献的精神、悲天悯人的情怀、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为厚德盐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要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和志愿者感受红十字文化的精髓,让他们以自己的无私奉献行动诠释博爱文化;更要发挥新闻传媒的作用,在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上主动发声,为爱发声;要以博爱文化感染在校青少年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培植事业发展支持主力;要让公务员尤其是新入职的公务员感受红十字文化,收到在岗位勤政为民、参与人道事业树形象的双赢效果;让企业界和社会爱心人士感受红十字文化并参与到红十字事业中来,开鑿人道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更要让各类困难帮扶对象在得到物质上资助的同时,更能在心灵上受到纯净的红十字博爱文化和精神的感染。

红十字会组织依法办会、依法管会和依法兴会的过程,法律蓝本和不断完善的治理体系是基础,坚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与弘扬红十字精神相结合,与传播博爱文化相结合,强化道德力量,强化人才素养,强化责任落实同步,必将助推红十字组织以崇高的人道精神、卓越的服务质量和显著的社会效益赢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的社会赞誉。

              (作者单位:盐城市盐都区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