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更强——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桃源街道长利社区红十字会助推社区治理工作纪实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8-3-1 10:16:47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033

让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更强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桃源街道长利社区红十字会助推社区治理工作纪实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桃源街道长利社区是一个老人孩子多、流动人口多、特殊群体多、居民需求多、社区治理难题多、单位资源少的“五多一少”老旧社区。针对这些“疑难杂症”,社区红十字会通过依法办会、“阵地”建设和多元服务三大工作“法宝”,实现了顺民心、得民心、暖民心的目标。

 

依法办会顺民心

2011年,长利社区红十字会组建之初,就建立了社区党委书记项目示范制度,明确了“党总支领导、社区骨干执行、党员和居民参与”的运行机制。长利社区红十字会开展每项工作,都由社区书记、副书记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并吸纳部分支部书记、老党员和在职党员担任组员,挑选社区骨干担任红十字会专干。2016年,长利社区红十字会又按照《中国红十字会章程》有关规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大会选举出8名理事,理事会选举出社区红十字会会长、秘书长及3名常务理事。

依法办会,理顺管理体制让长利社区红十字会的日常工作得以扎实有序开展。在东北,一到秋冬季节,有老人的家庭一定会购买大量萝卜、白菜储存起来或者腌制酸菜。有的儿女不赞成,老人只好自己往家搬,这成了困扰老人的一大难题。红十字志愿者将这件“小事”提到了社区议事会上,经过讨论,决定由红十字会来帮忙。

长利社区红十字会设立“秋菜帮帮忙”服务项目,每年秋冬季义务帮助有需求的老人搬运蔬菜。至今,该项目已累计帮助居民搬运秋菜600余次,受益人数达到2000人次。社区赵桂芝大妈说:“以前我总认为红十字会只是在重大灾害或者打仗时救护伤员,没想到还能帮我们搬罗卜、白菜,事情虽小,却给我们帮了大忙!”

 

“阵地”建设得民心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长利社区红十字会先后在社区内建起了红十字大家园、“连心小屋”等基地,推出了“红十字志愿中心户”等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红十字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生活便利和安全保障。

2014年,长利社区红十字会整合大连北方公司资源,经市、区红十字会申请,辽宁省红十字会给予社区20万元资金支持,街道协调40万元配套资金,将一个废弃锅炉房改造成一个涵盖“灾难避险体验室、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百平急救知识墙、红十字文化广场”四大功能的红十字大家园,居民可以随时在这里学习应急救护知识和开展娱乐健身活动。其中,获点赞最多的是百平急救知识墙和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真是多亏了红十字会的支持帮助,这么快、这么好地把社区里一个废弃锅炉房建成了我们最愿意来、最愿意待的地方!”

2015年,长利社区十字红会工作下移,在社区的部分楼院建立了红十字“连心小屋”,除配备急救药品、生活工具和防震减灾应急救助物品外,还配备了方便百姓热饭、取暖的微波炉、空调等电器。

2016年,长利社区红十字会开始在社区中寻找肯奉献、有责任、素质高,并参加过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的居民,动员他们参与社区红十字活动,设立了“红十字志愿中心户”服务项目。

双全街3号的曲晶家庭,就是社区红十字会培育的“红十字志愿中心户”之一,社区居民称曲晶为“热心大姐”。她把院里的29辆车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使其作为应急救护保障服务车队。社区老人王淑华突发心脏病,她老伴第一时间找到曲晶,在曲晶协调下,车5分钟内就到了老人家楼下。大家立即把老人送到医院,为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像曲晶这样的“旗帜”,长利社区红十字会还有20多面。

 

多元服务暖民心

长利社区红十字会建立了红十字巾帼志愿服务队、红十字人道救助志愿服务队、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队、红十字家园便民志愿服务队、红十字防震减灾志愿服务队、红十字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与社区服务项目融合。六支队伍常年深入楼院、居民家中传播红十字理念,开展家电维修、健康咨询、美化辖区环境等工作,特别是到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流动人员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定期帮老人测血压、血糖,陪老人聊天。

此外,长利社区红十字会还经常开展应急救护知识、突发事件应对、防灾减灾培训等活动,并由长利社区红十字会牵头、联合社会组织建立了“红社联盟”服务机制,成立了“困境群体帮扶驿站”。三年来,实施各类救助1200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近600人次,为居民办实事800余件。

如今,漫步在长利社区的大街小巷,随处能看到红十字工作者和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不仅是应急救护培训、灾害逃生演练、人道救助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参与者,还是社区扶危济困、环境整治、文明宣传、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和主力军。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