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个名字的背后——湖北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侧记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8-3-30 15:52:46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065

1625个名字的背后

——湖北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侧记

3月25日,武汉九峰花园,湖北省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内,前来缅怀的人络绎不绝。纪念园的石碑上刻着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他们选择身后捐出遗体器官,帮助他人,让生命升华,让大爱延续。

2010年,年仅35岁的麻城农家女魏霞成为湖北省首例人体综合捐献者。8年来,纪念碑上的名字不断增加。目前湖北省已有1625名志愿者完成器官捐献,挽救了4525名器官衰竭患者,器官捐献总数居全国第二位。

 

当初艰难屡碰壁  今日捐献成风气

“我想登记器官捐献,还需要哪些家属同意?”3月23日,武汉市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办公室两部热线响个不停,不断有市民来电咨询。

“最近每天有300多人打听器官捐献的事儿。”中心主任骆刚强放下电话,颇感激动。

2010年3月,武汉列入全国首批器官捐献工作试点城市,骆刚强成为全省首名器官捐献协调员。“刚开始,四处碰壁,到医院去宣传器官捐献,常被病人和家属轰出来。就连家人也不理解,不让我进门。”骆刚强回忆。

在误解和偏见中,湖北省器官捐献事业艰难前行。

2010年,湖北省仅有两例器官捐献。年仅35岁的麻城农家女魏霞率先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成为湖北省首位人体综合捐献者。

2011年,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在湖北全省展开,当年实现8例捐献。2012年26例,2013年97例,2014年213例……

截至今年3月,武汉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人数已达1.2万人,累计实现382例遗体器官捐献,成功挽救了1500多名生命垂危患者的生命,救治危重患者2000多名,让1600多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也为数万名医学院校的学生创造了教学、科研条件。

“2013年以来,襄阳器官捐献数量逐年递增,累计已有200余名志愿者实现器官捐献。特别是医生靳军华遭遇车祸捐献器官,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带动了更多人登记捐献器官。”襄阳市政协副主席、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尚瑾介绍。

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宋悦明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器官捐献理解成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尝被误解不曾惧  而今条例添动力

“没有法律保驾护航,我们的器官捐献工作进展不可能如此迅速。”3月23日,荆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徐莉拿着《湖北省人体器官捐献条例》小册子高兴地说:“自从有了它,我们的器官捐献工作少了许多阻力和误解。”

2014年9月25日,《湖北省人体器官捐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湖北成为全国第七个出台《人体器官捐献条例》的省份。

“条例出台前,我们在协调器官捐献时,常被误以为是买卖器官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底气。”尚瑾介绍。

“条例明确了医疗机构的职责,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潜在捐献人信息报送制度,还应当为获取捐献器官提供服务保障。让我们医务人员在开展器官移植手术时,无后顾之忧。”同济医院副院长廖家智说。

条例实施后,荆州器官捐献工作突飞猛进。徐莉说,条例特别规定设立人体器官捐献救助基金,为生活困难的捐受双方家庭提供必要的人道救助,这让许多陷入困境的捐献人家属有了救助渠道。

“器官捐献是一项神圣伟大的事业,作为协调员,我们不怕吃苦,却怕没有法律保障,被别人误解。条例出台鼓舞人心,让我们更踏实更有干劲。”中南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司晶如是说。

 

当年抓阄定生死  如今大爱遍荆楚

器官移植在技术上早已成熟,但供体的严重缺乏极大地制约着临床救治工作。

同济医院一名医生深有感触,多年前,他的两名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是同一间病房的好姐妹,最终却只等到一例供体,不得不抓阄决定生死。那个场景,他至今难忘。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加入器官捐献者行列,同济医院器官移植手术量递增,这样的憾事逐渐减少。

现在人们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做协调员6年,我最开始被骂被赶,现在成功协调了80余例器官捐献。”司晶感慨颇深。

3月9日上午,宋悦明带领湖北省红十字会70余名干部职工在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上签名,承诺身后捐献器官。

“器官捐献能让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获得新生,让逝者的生命得以存续。这个过程中,不仅传递着爱心与温情,更检验着一个国家文明与法治的成熟度。”宋悦明说,“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公民志愿捐献器官的爱心、文明、人道的社会氛围,公务员带头志愿登记,有利于促进人们观念的改变。”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