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
从北大校长到红十字会会长
——蒋梦麟的传奇人生
沈璐 池子华
在中国教育史上,蒋梦麟的名字如雷贯耳。他是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任北京大学校长将近20年,是北大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正是这位著名的教育家,有着与红十字会不解之缘,1943年,他出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开始了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的“蒋梦麟时期”。
实地走访,展博爱恤兵情怀
蒋梦麟(1886-1964),浙江余姚人。1917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新教育》杂志主编,并协助孙中山制定实业计划。1919年代理北大校长。1928年,国民政府大学院改为教育部,蒋梦麟出任首任部长。1930年受蒋介石之聘正式出任北大校长。抗战爆发后,高校内迁,1938年北大、清华、南开在昆明合组西南联大,由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组成常务委员会主持校务,直到抗战胜利前夕。
(蒋梦麟)
作为教育界名流,蒋梦麟对红十字事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早在1936年底,总会在北平设立中国红十字会经济委员会华北临时分会时,蒋梦麟受聘为委员,“筹募救护经费”。西南联大组建后,蒋梦麟时刻关注人道救护事业。1941年他和学生带着美国红十字会赠送的药品到后方视察。在贵州的壮丁收容所中,蒋梦麟从与广州来的壮丁谈话中得知,从曲江动身的700名壮丁,现在只剩下17人!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缺衣少食,加上卫生条件差,大部分人死于路途。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在广西等地,经常可以见到野狗争食被丢弃壮丁尸体的惨剧,令人毛骨悚然。这简直就是人道灾难!蒋梦麟忍无可忍,上书军事当局,要求查办。蒋介石派人前往重庆某壮丁营调查,印证了蒋梦麟陈述的事实。主持役政的兵役署署长程泽润被执行死刑。
“救死扶伤,博爱恤兵”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宗旨。蒋梦麟用行动做了诠释。
共同发扬“博爱恤兵”的伟大善业
1943年1月26日,中国红十字会改组,蒋梦麟出任会长。他对红十字会的认知得到升华:“参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之职,对于红十字会的事业,更有清楚的认识。红十字会的事业愈发达,对人类的贡献愈大!”蒋梦麟说。
虽然公务繁忙,但作为会长的蒋梦麟,尽心尽职。1943年5月1日,视察重庆医院、沙坪坝诊疗所;11月13日,再度视察重庆医院;11月15日,到昆明指导红十字会工作;1944年5月23日,到贵阳图云关救护总队部,勉励工作人员“提高服务热情,以期完成使命”;5月25日,在贵阳举行茶会,招待新闻界记者,希望媒体为红十字救护事业推波助澜;5月27日启程前往桂、湘一带视察前、后方救护工作;6月15日视察贵州镇远俘虏收容所;1945年前往美国出席太平洋学会会议,6月20日回国。旅美期间,“曾向美国有关各方报告本会会务,颇获佳评。”他忙碌的身影,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蒋梦麟签发的聘书)
红十字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费和会员,征求会员、募集基金便成为红十字会“核心业务”,特别是在抗战时期。1940年总会迁重庆后,通过举办“红十字周”进行征募活动,蒋梦麟会长多有推动。1943年10月第三届红十字周开幕,蒋梦麟在《大公报》上发表《回顾与瞻望——为第三届红十字周而作》,呼吁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投身红十字事业,“希望全国的亲爱同胞,与本会取得更密切的联系,共同来发扬‘博爱恤兵’的伟大善业。”1944年10月第四届红十字周开幕,蒋梦麟特地从外地赶回重庆出席10月5日在青年会举行的茶话会,报告会务,指出总会的会费全仗各方捐助及会员会费,收入微薄,“殊为拮据”。在蒋梦麟以扩大征求十万会员的号召下,各地红十字会进行了热烈的征募竞赛,盛况空前。
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全力以赴,开展卓有成效的人道救护,“救治军民达一千六百万人,其贡献于国家者殊大。”作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蒋梦麟功不可没。1945年他当选为国际红十字会协会副主席,这是中国红十字会领导第一次担任这一重要职务。“本会自成立以来,国际地位推此时为最隆著。”
审时度势,力促红十字会转型
抗战胜利,中国红十字会“复员”时期。红十字会顺应新形势,将工作重心转变为“服务社会,博爱人群”。
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蒋梦麟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红十字会的任务还远远不止于战地救护。他说,“红十字会的工作,无论在战时和战后,都有它的超长特殊的任务。救护工作只不过红十字会的工作之一种。”战后红十字会应积极参与更加广泛的福利事业,服务社会。
1946年1月,为指导新时期的工作,中国红十字会制定了《复员期间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初步工作实施计划纲要》,蒋梦麟会长将其工作目标概括为两点:“一、打定会的基础;二、促进社会安全。”前者指健全组织,刷新会务,后者指增进社会福利事业。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有机体。要“促进社会安全”,必须“打定会的基础”,而“打定会的基础”,为的是“促进社会安全”。红十字周继续举办,服务社会的新举措如流动服务站、儿童营养站、红十字青年服务团、图书阅览室、乡村服务站等等,异彩纷呈。
为展开广泛的社会服务,蒋梦麟还特别制定了“服务信条”八条,强化会员的服务意识以及会员所应具备的能力、资质:“策社会安全、增人群幸福”是红十字会所应发挥的功能,红十字人必须清醒认识自己的使命;“具丰富情感、抱牺牲志愿、本博爱襟怀”就是“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不配做人道工作;“献科学身手、作精密准备、求迅确效率”,要求红十字人应有创新意识、创新技能,要有未雨绸缪的理念和行动,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高效的工作效率。如此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在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还是第一次,而其丰富的内涵,直到现在仍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分别是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