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战争里的人性闪光——读朱文奇新版《国际人道法》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8-7-10 21:35:12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156

残酷战争里的人性闪光

——读朱文奇新版《国际人道法》

朱文奇教授最新版的《国际人道法》,是我读到的介绍国际人道法理论和实践的最好著作,值得向所有从事红十字工作和公益慈善事业的人推荐。

 

深入浅出解读国际人道法要义及原则的专业著作

朱文奇教授是我国资深的国际法专家之一。早在1984年,他就曾专程去瑞士日内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总部从事国际人道法研究,是我国在该组织进行专门研究的第一个专业研究人员。

在外交部工作期间,朱教授负责外交事务中的国际人道法问题,代表中国参加了大量与人道法有关的双边与多边外交活动。1993年,联合国成立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他应聘通过考试后被录用,先后任法官特别法律助理、检察长办公室法律顾问及上诉检察官,负责前南斯拉夫与卢旺达两个国际刑事法庭的上诉案件,其中主要是关于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行为的案件。

2002年,他从联合国国际刑事法庭和中国外交部辞职后,赴中国人民大学专职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国际法人才,出版的著作包括《现代国际法》《国际刑法》《国际刑事法院与中国》《战争罪》《国际刑事诉讼法》和《国际人道法》等。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这本《国际人道法》,是他在1997年香港出版、2007年人民大学版基础上,结合最新国际局势观察和战争冲突研究的最新专著。

该书最突出特点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读国际人道法要义和原则,把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晦涩的法律语言转换成公众易懂的词汇和语句,深入浅出地解读国际人道法的主要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保护机制及其案例。同时,特别善于通过最新的国际战争与冲突、法律实施应用案例来解读枯燥的法律条文,让读者加深对国际人道法基本规则的理解。

该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国际人道法概述”,把国际人道法的概念、发展演变历史,尤其是日内瓦公约体系与海牙公约体系的发展和融合过程,联合国组织对国际人道法的贡献,还有他们的法律渊源阐释得特别清晰;逐一介绍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战时行为原则里的区分原则、避免不必要痛苦原则、比例原则、禁止报复原则,实施人道法基本原则,军事需要原则,还有特别重要的“马尔顿条款”原则等。这一部分的介绍和梳理,让读者对国际人道法的主要内容和整个体系有了基本了解。

第二部分“国际人道法的保护机制”,先介绍监察及保护国体系,展开描述了日内瓦公约与第一议定书的共同条款、保护的特别机制、红十字运动的三个标识及其来历。接着按照日内瓦四公约发展历程,从保护战争伤病员和遇船难者、保护战俘、保护平民及其财产到保护文化财产的顺序,分述日内瓦公约保护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进一步深入阐释了国际人道法的一些重要法律问题,包括作战方法与手段问题,除了介绍日内瓦公约关于作战方法手段的基本原则、法律义务外,还介绍了联合国制订的《常规武器公约》等系列公约,对国际人道法在当前反恐战争法律问题中的辨析应用、国际人道法与国际人权法的异同比较等,向读者提供了大量国际人道法知识和概念,让我们有了从国际法大视野看国际人道法知识结构的机会。

最后一部分,主要介绍国际人道法的实施及惩治,分别介绍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及纽伦堡、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联合国特设国际法庭和国际刑事法院,让我们了解了大量国际人道法实施过程中的案例以及法律实施惩治的现状。

基于朱教授对国际人道法实施惩治历史情况的了解,其解读国际人道法理论精髓,评析当前国际战争冲突事件,理论清晰,剖析深刻,见解独到,令人印象深刻。如在讲述国际人道法在反恐战争中的应用,他介绍评析了“哈姆迪案”,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美军古巴军事基地关塔那摩监狱拘禁阿富汗战争俘虏的案件,美军认为这些被俘人员属于“非法战斗员”,因此不享受日内瓦公约的战俘待遇。作者引用大量国际人道法条款进行分析,得出了“即便是反恐,也得遵守人道法中有关战俘方面的规定”的结论。如在讲述国际特别法庭作证问题,介绍了审判斯密奇案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争取作证豁免权的过程。这种案例的剖析,让读者对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特殊地位和严格的中立地位有了进一步深刻认识。

 

国际人道法原则在中国古代军事教育中初现端倪

作者还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人道理念进行梳理,对中国军队遵循国际人道法的实践进行了评述。作者认为,人道具有普遍性,国际人道法的源头一般认为是从亨利·杜南在索尔费里诺救护战场伤兵产生人道理念开始的,但实际上“国际人道法的起源,远比他们认为的早”。

中国古代的军事教育从夏朝就开始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不追逃敌、不用诈术、不伐丧、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禽二毛等,都属于国际人道法中的最基本要点。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对老百姓“秋毫无犯”都与国际人道法“保护平民”、“区分原则”等最基本原则相近似。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更体现了中国军队对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对国际规则的守信。

正如作者所言:“国际人道法,主要是关于战争或武装冲突的行为规范。战争本来是你死我活,残酷无比,但居然还讲法律,还有规则,且还是所有国家及交战方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也正是人类理性闪亮的一面。”作为一本介绍国际人道法这样一个偏冷门学科的书籍,很可能会让一般读者感到晦涩枯燥,但因作者善于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来表述,又通过人物、案例和事件的描述,让这本介绍枯燥法律条文的书,读起来既有严谨的理论性,又有故事性、趣味性。

今天的中国红十字工作者,幸运地处于和平年代,远离战争,鲜有机会参与战地救援,应用国际人道法。但红十字组织存在的基石是日内瓦公约,这些法律条文背后是红十字运动给人类带来的终极价值,也是这个组织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因此,在和平年代,我们在参与救灾救护和公益慈善事业时,不能忽略了作为一个人道主义工作者最应当掌握的法理和核心使命:国际人道法的传播。

中国作为日内瓦公约缔约国,“在平时及在武装冲突时,尽可能广泛地在各自国家内传播各公约和本议定书,特别是将各公约和本议定书的学习包括在其军事教育计划内,并鼓励平民居民对各公约和本议定书进行学习,以便这些文档为武装部队和平民居民所周知”,这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作者:刘选国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

(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