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爱,是暖,是希望——记云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8-10-19 9:17:07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227

是爱,是暖,是希望

——记云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手术室、ICU(重症监护室)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眼科等所有与器官捐献、移植有关的科室都经历了紧张而忙碌的一天。

一天之内,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了3例器官获取手术,成功实施了10余台移植手术,创造了该院同一天开展器官捐献和移植手术的最高纪录。

近年来,云南省红十字会大力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捐献例数持续上升,公众捐献意识不断增强。

 

“云南模式”美名扬

人体器官捐献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被誉为传递“生命的礼物”。多年来,这些充满爱心的“礼物”,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

云南省红十字会于2003年、2013年分别启动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简称“两献”)工作。在省红十字会大力推动下,“两献”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捐献例数持续上升,公众捐献意识不断增强。

截至今年10月15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省分库已累计入库志愿捐献者资料76500余人份,175名志愿者成功为国内外的白血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近年来,云南省志愿捐献者资料入库量平均每年在5000余人份,居全国前列。

截至今年10月15日,云南省成功实现人体器官捐献294例,其中大器官904个,眼角膜487枚,登记志愿者3400余人。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受到了国际权威组织高度认可,并将其称为“云南模式”,在国际相关领域广为宣传。

 

务实行动不清谈

2017年4月7日,由省红十字会发起筹建的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在昆明金宝山艺术园林内落成,210余位捐献者的名字被镌刻在纪念碑两侧的附碑上。人们用各种形式的缅怀活动,表达着对捐献者的尊重和怀念。

“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对省红十字会开展‘两献’工作高度重视,从编制、政策、法律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云南‘两献’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董和春表示。

15年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省分库以拯救广大血液病患者生命为宗旨,认真履行宣传动员、志愿者报名登记、体检采集血样、分型检验、配型检索、造血干细胞采集和移植服务工作职责,在16个州市红十字会成立了工作站,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不断得到强化,成效日益显著。云南省分库荣获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先进单位”、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云南省各级红十字会的宣传感召下,一批国内知名的云南籍演员、作家受聘成为云南造血干细胞捐献爱心大使,在不同的领域宣传并呼吁公众踊跃参与;公务员、医生、教师、学生、农民工等群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主力。

2016年3月1日,云南省在全国较早出台实施《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条例》,将器官捐献工作纳入法治框架内,为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保证了红十字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医疗机构依法履职。

为弘扬器官捐献这一大爱善举,近两年来,云南省红十字会组织部分器官捐献者家属参加以“为爱奔跑·生命接力”为主题的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主办“讲生命延续的故事”大型文艺晚会;建成云南省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并向社会开放;举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为这个无私的群体树立丰碑,以实际行动推动器官捐献。

 

高效联动扬大爱

“爱心捐献,让更多的生命得以延续,这样的人生很值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爱心大使龚婷说。

“与其化为灰烬,不如赠与他人。在生命的尽头,点亮另一束生命之光。”中国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爱心大使马迎春说。

每一例捐献背后都有一个温暖心灵的生命故事,每一句“我愿意”背后都是对自我的勇敢挑战。

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需经过初筛、再动员、高分辨、体检、采集、移植等流程,往往要3个多月才能完成,有的志愿者会因种种原因打了退堂鼓;还有的志愿者由于联系方式变动、家人反对、年龄增大、身体健康等因素不能实现捐献。为此,云南省红十字会开展了“不忘初心,让爱持续”志愿者回访活动,号召志愿者不忘初心,践行承诺,切实提高捐献成功率。

云南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负责人付青平介绍,我国每年的人体器官捐献供需比为1∶30,而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正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增长,器官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怎样推进人体器官捐献?业内人士认为,应建立高效的联动机制,推动财政、民政、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业务培训、人员招聘、信息化建设、困难救助等工作;新闻媒体应加大捐献知识、捐献者大爱精神等公益宣传,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