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报》刊登《徐华清:“军医之父”的人道情怀》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8-11-2 20:39:20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240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徐华清:“军医之父”的人道情怀》

2018年112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池子华的《徐华清:“军医之父”的人道情怀》一文,全文转载如下:

 

他是北洋陆军医学堂首任校长、陆军马医学堂创始人、北洋政府军医总监,被誉为“中国军医之父”。他是徐华清,曾任天津红十字会首任会长,一生都在保护生命,与红十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第一位留德医学博士

徐华清(1861—1924),广东五华县安流镇楼江村人,1861年出生在五华县一个贫苦人家,以乞讨为生,吃尽苦头。

12岁时,徐华清到汕头打工,后辗转到香港谋生,在教会资助下先后在香港皇仁书院、香港大学学习医学,因成绩优异,被选送德国学医。1888年,徐华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留德医学博士。

1889年,徐华清回到国内,在天津悬壶济世,医术高明的他,很快誉满杏林。慈禧太后患乳疾,受尽折磨,御医束手无策。徐华清奉召进宫,药到病除,被赐予一品花翎顶戴,总理医政。

1902年,袁世凯在天津创办北洋陆军军医学堂(1912年改名陆军军医学堂),聘请徐华清担任总办(校长);1904年,徐华清奉命在河北保定筹办陆军马医学堂并兼任总办,培养了大量军医人才,成为中国军医教育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军医之父”。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沈敦和在长三角地区组织红十字救护队,开展了广泛的人道救援。在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战争中,身在天津的徐华清走上了红十字运动的历史舞台。

 

天津红十字会首任会长

天津是京畿重地,也是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经济发达,战略地位重要,是红十字文化传播的一方重镇。

辛亥革命爆发后,天津各界把创建红十字会提上日程。1911年11月1日,《大公报》发表《天津中国赤十字会发起广告》,决定创建红十字组织,救助武汉等地的伤兵难民。11月4日,“发起会”在河北第一蒙养院举行,到会者300余人,公举白毓昆为临时会长,决定10日召开成立大会。

11月10日,成立大会在法租界新学书院宫保堂内隆重召开,“到会之华洋男女志士约千人”。鉴于徐华清在京津地区的崇高声望,大会公举他担任会长,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先驱孙淦、女医局局长金韵梅为副会长(孙淦不久因故辞职,孙子文接替副会长)。

11月11日,徐华清召集职员会,确定天津红十字会名称,推举中西董事长(中董事长为宁星普,西董事长为赫立德牧师)和董事(中董为张伯苓等17人,西董为赫嘉立等4人)以及各股职员。

13日,天津红十字会召开董事会上,筹款成为中心议题。徐华清当场捐助500元,作出表率,孙淦捐助200元,金韵梅捐助100元,众会董亦纷纷捐助,热情高涨。徐华清遂决定组织救护队,开赴前线。随后招募救护人员,进行为期4个星期的培训。

创建红十字会,理所当然要取得地方当局的认可与支持。在11月14日召开的职员会上,徐华清表示“报告已面见督宪,允许代为出奏,咨部立案”,得到直隶总督陈夔龙“甚堪嘉”的肯定。11月23日,徐华清致电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吕海寰,请予以承认,得到肯定答复。

1912年1月5日,天津红十字会正式使用“中国红十字会天津分会”之名,确立了与北京总会的隶属关系。

 

京津联手南下救援

天津红十字会建立后,徐华清屡次请求奔赴武汉参加救护,但因武汉有沈敦和领导的救护队救死扶伤,而且即将完成使命,吕海寰复电“无须派人襄助”。1911年12月22日,徐华清又致电山西巡抚张锡銮,愿“赴贵省救伤”,却得到“无伤可救”的答复。

但两次婉拒,没有影响天津红十字会的救护热情。在吕海寰的安排下,“京会”(相对于沈敦和领导的“沪会”而言)医队总队长吉义布会同徐华清,27日乘津浦铁路火车南下徐州以及泰安,“调查一切,以备该会出发”。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诞生。张勋所部败退徐州,革命军乘胜追击,徐州之战不可避免。4日,徐华清组织的天津医队14人与京会医队11人汇合南下,5日抵达徐州,开始救护工作。徐州之战并不是很激烈,伤亡无多。1月22日,联合医队完成任务,返回天津。

但徐州之战并未结束,革命军的北伐之师日益逼近。1月26日,接徐州来电,徐华清派出第二队救护人员于27日早晨,“会同北京红十字会队乘坐津浦火车出发徐州”。2月9日,又派干事员曾栋臣“携带药料等物赶赴徐州”增援。

2月11日北伐军抵达,张勋北撤济南,徐州光复。次日,清帝宣布退位。京津红十字会联合救护行动的使命完成。

 

二次革命“再出发”

徐华清的人道行动,赢得各界赞誉。1912年9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上海召开。各地分会代表及有关方面人士1352人出席,徐华清当选为常议会议员。

1913年7月,二次革命(即“讨袁之役”)爆发,烽烟滚滚。徐华清亲自挂帅,率救护队星夜南下,在利国驿、韩庄、宿州、蚌埠、临淮、滁州、浦口等地设临时医院,深入险地,救护伤兵病民,历尽艰苦。

南京是主战场,争战激烈。徐华清率领救护医队30余人在枪林弹雨中,冒险进入南京城,设临时医院3处,“竭诚救护”。在长达半年的时间中,共救治受伤民众3800余人,救助南京贫儿院儿童600余人。

徐华清担任天津红十字会会长10余年,直到去世。其间,积极参与战事救护、灾害救助、社会公益,建立了不朽业绩。1924年,中国红十字会向徐华清赠送“慈善可风”匾额,加以表彰。

(作者系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