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让申城更有温度 上海市红十字会“博爱申城”志愿服务活动三周年侧记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9-3-12 9:56:46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341

博爱,让申城更有温度

上海市红十字会“博爱申城”志愿服务活动三周年侧记

日前,上海市红十字会启动第三轮“博爱申城”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工作。三年来,该活动立足申城大地,植根浦江两岸,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服务内容涵盖人道救助、应急救援、“三献”服务、文化传播、关爱生命、服务社区等多个领域,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良好态势。

 

三年孕育人道沃土

2016年,上海市红十字会启动“博爱申城”志愿服务活动,以上海市红十字志愿服务总队为核心,各区、冠名医疗机构,按领域、分专业,逐步培育、实施、推广一批红十字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以期进一步发挥红十字品牌效应,形成红十字志愿服务“多点开花”的常态局面。

按照项目设计,2016年为项目设计、协调、试点开展阶段,2017年为项目全面实施阶段,2018年为项目评估、推广阶段。其间,市红十字会分批对各基层红十字组织、冠名红十字医疗机构、志愿服务团队进行项目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心理学、团队管理方法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对高校红十字会骨干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和数据平台使用的培训。

同时,进一步完善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提高数据使用效率,顺利完成上海市红十字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与上海市民政局下属“公益上海”平台的数据对接,完成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志愿服务数据平台的对接,进一步扩大红十字人道传播和志愿者招募范围。

目前,经过三年铺垫,“博爱申城”已基本形成市、区、街道纵向管理,市和管理医疗机构、高校红十字会、社会组织、直属志愿服务队横向协调的志愿服务组织架构,为顺利推进全市志愿服务项目的统筹规划、实施运作、资源链接、协调联动和宣传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9年初,上海市红十字会联合上海市精神文明办、上海市卫计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等共同举行“携手人道 博爱申城”2018年上海市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总结表彰会,15个优秀项目、30余名优秀志愿者获表彰。

 

一支不断壮大的队伍

伴随着“博爱申城”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其中有企业家、一线工人,也有学生、教师、医生、护士、艺术家、主持人……优秀志愿者的榜样效应也在不断显现。

瞿大我是“全国优秀红十字志愿者”,从2009年至今坚持从事红十字志愿服务9年,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2 万个小时。作为教育工作者,他退休前就与妻子李瑛一起冲破世俗阻力,登记加入遗体捐献志愿者队伍,相继参与创作《奉献让我们快乐》《生命的华彩》等影视作品,参与编辑全市开展遗体捐献工作30 周年征文集《大爱三十年》,发起筹建嘉定区遗体捐献登记者联谊会并任副会长。

在瞿大我和同伴们的努力下,嘉定区遗体捐献志愿服务队累计帮助近200人登记加入遗体捐献志愿者行列,嘉定镇街道遗体(角膜)捐献累计登记人数突破500,成为全上海市累计登记和实现“双第一”的街镇。

在申城,像瞿大我一样默默无闻、坚守基层的红十字志愿者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红十字志愿者已达29903名,志愿者队伍319支,常年开展志愿服务项目301个,内容涉及助医、助学、人道理念传播及专业技能教授等,足迹遍布申城内外,遥远的边疆、高原也不乏他们的矫健英姿。

在云南、贵州、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区,由于高海拔、孕前检查普及率低等原因,“先心病”患儿发生率偏高。上海胸科医院“爱心传递”贫困先心患儿救助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多次深入这些边远地区,顶着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开展工作,十年来累计筛查疑似先心病患儿数千人次,帮助近600 个先心病孩子成功接受手术治疗。

“上海正站在全面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新起点上,希望上海红十字会勇于创新、主动作为,当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得力助手,进一步打响上海红十字服务品牌。”这是上海市长应勇在2018年“博爱申城——5·8世界红十字日滨江行”活动现场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上海市红十字会奋进的方向。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