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苍茫云水间
——记“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浙江省舟山市红十字海岛巡回医疗队
十五年,意味着什么?
对一个人而言,十五年,足以让他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成长为一名风华正茂的少年;对一个组织来说,亦足以让其从一个刚刚组建的团队,蜕变为一个誉满全城的公益组织。
2019年,成立十五年的浙江省舟山市红十字海岛巡回医疗队(舟山群岛渔农民流动医院)获评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这是对他们十五年风雨无阻,奔波于舟山群岛之间,为渔农民送诊上门的最大褒奖。
几张方凳拼一起,就是一张诊疗床
清晨起来,家住金塘大鹏岛的施建平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地里干活,而是和老伴说了一声后,揣着自己的市民卡出了门。
乍一看,这位73岁的老人走路姿势稍显古怪。事实上,施建平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已有十几年,腿脚显得不大方便。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和自身原因,他一直无法出岛就诊。
施建平的目的地,是村里的党建活动中心。此时,这里已经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情况类似的老人,一边说笑着,一边等待。而他们同时来到这里的原因,是因为前几天收到的一条手机短信:“舟山市红十字海岛巡回医疗队的医务志愿者,来大鹏岛义诊了。”
2005年,舟山市红十字海岛巡回医疗队成立第一年,第一场义诊活动也是选择了大鹏岛。参与过第一次义诊活动的医生、舟山医院心电图室主任徐立文至今还记得当时场景。
“先乘车到了金塘,然后乘小渡轮过去。”徐立文说,当时岛上没有可供接送的车辆,道路也很崎岖,所以他们都是自己扛着医疗用品走过去的,“像我们背的精密仪器,起码有二三十斤,扛久了还是挺重的!”
类似场景,一年发生在徐立文身上4~6次。作为舟山市红十字海岛巡回医疗队的成员,他常常需要和志愿者同伴前往那些偏僻的海岛进行义诊,那里条件往往很简陋。对于当时环境,徐立文这样形容:“一开始的时候没有诊疗床,那怎么办呢?我们就把几张方凳拼起来供患者检查。”
虽然条件差,但岛上居民的淳朴却常常在不经意间打动志愿者。听闻医疗队要来的消息,村民通常早早聚在大礼堂等着,有时还会拿出自家特产执拗地送给医生们:橘子、鸡蛋、对联……
有人的岛屿,就有志愿者的足迹
壁下,一个许多舟山人都甚少听闻的名字。作为嵊泗县最偏远的悬水小岛之一,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屈指可数。然而,舟山市红十字海岛巡回医疗队却是岛上的常客。十五年来,像壁下这样的小岛,医疗队已经不知道走了多少个。
在分管医疗队的舟山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叶跃胜办公室里,有一副舟山地图。叶跃胜介绍,地图上大大小小的岛屿,只要有人居住,医疗队几乎都去过:“有些岛本来居民都搬出来了,成了无人岛。但有些老人年纪大了念旧,就又搬回去了。一个岛上也没几个人,但我们还是坚持去给他们义诊。”
从壁下、滩浒、摘箬,到东极、虾峙、蚂蚁,有些偏远岛屿,医疗队光是往返交通就要花上几天时间。海上的风浪大,有些医护人员被颠簸得直犯恶心,可一到岛上,他们依然努力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状态,面对前来问诊的村民。
“对于一些年迈村民来说,可能一辈子未曾出过岛,也没有做过B超、心电图检查。然而发生在他们身上一些看似很轻的症状,却很有可能预示着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疾病,而这些只有通过仪器才能筛查出来。”徐立文回忆,有一次,医疗队在岱山遇到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子,嘴上喊着“胸疼”,经过检查才发现他患上心肌梗塞,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
“组织市属医院最好的医生下到基层义诊,不仅能够提供给老百姓免费的药品,也能够减少他们排队挂号的时间,在有效缓解偏远岛屿、乡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同时,还架起了一座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叶跃胜说,这种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正是舟山市红十字海岛巡回医疗队能摘得众多荣誉的原因。
沐雨栉风十五年,医院不断成长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流动医院也同样经历了成长。
成立初期,参加流动医院的分院没有现在这么多,目前已经有6家市属公立和民营医院的医生加入了流动医院大家庭。流动医院还不断丰富义诊科室门类,增加了针灸推拿等项目,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应海舟是舟山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2007年,他加入渔农民流动医院。在他看来,针灸推拿科的成立意味着流动医院的服务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偏远的海岛人民也可以尝试针灸推拿了。事实上,针灸推拿有时候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赴嵊山义诊时遇到的一名病人,让应海舟至今印象深刻。“那个病人患了急性腰扭伤,来找我看病,我给他按了两个穴位就解决了问题。”义诊结束后,应海舟跟着队伍在码头等轮渡,没想到,病人从家里带着海鲜一路找到了码头,执意要送给他。
这种朴实让应海舟十分感动,也为流动医院志愿者这个身份感到开心和自豪,同时,也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走入更多的渔农村发现,很多地方医学常识仍然没有得到普及,需要我们帮助和关心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发出同样感慨的还有舟山医院副院长张友定。作为精神科专家,他在义诊时见过太多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导致延误治疗的例子。“像很多人都有失眠的毛病,却不把它当成一回事。事实上,他们的生活质量都不高。”张友定多次劝说这些病人前去就诊,在他的帮助下,许多病人的症状得以好转。
除了志愿者身份,张友定同时还是2018年成立的流动医院专家组组长。他介绍,成立专家组的目的有二:一是规范流动医院的运行,二是制定药物目录。“这其实也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张友定表示,专家组希望向老百姓提供的药物是价格适中、副作用小,比较常用的,“这样他们长期服用也不会有太大经济压力”。
站在专家组的角度上,张友定对未来流动医院的定位有更多设想,比如医生们在义诊的同时,为群众开展健康讲座,清除一些医学盲区。同时,对当地医疗站的基层医生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这样基层医生们就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了。”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