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曹云祥:“清华之父”的红十字情结》
2019年5月14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郭进萍、池子华的《曹云祥:“清华之父”的红十字情结》一文,全文转载如下:
在中国近代红十字运动史上,有两位名校校长与红十字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位是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另一位是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1934年至1937年,曹云祥担任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一职。
“翊赞红会,竭虑殚精”
曹云祥(1881—1937),字庆五,浙江嘉兴人,现代教育家。1900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在美国耶鲁、哈佛和英国伦敦大学留学。1922年至1928年任清华学校校长。在任期间,积极实行改革,使清华学校转型为清华大学,有“清华之父”美誉。
曹云祥与中国红十字会颇有渊源。早在1919年,其兄长曹雪庚即参与红十字会活动,并于1924年被委任为红十字会顾问。曹云祥本人与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颜惠庆、王正廷等人关系密切,被委以重任。1934年11月,中国红十字会举行第四次理监事联席会议,曹云祥被聘为秘书长,总揽红十字会内外一切事务,“以实行改组后之新创造”。
面对“会务陡增”的严峻形势,曹云祥“翊赞红会,竭虑殚精”。1935年8月,为应对时局需要,中国红十字会发起第二次征求会员运动,曹云祥积极为之奔走呼吁。7月30日,曹云祥代表红十字会宴请征求会员总队长,并在会上报告组织概况,介绍了中国红十字会会员数量和美国及日本等国间的巨大落差,呼吁各界“共同赞襄”。8月8日,曹云祥又代表红十字会招待新闻界,报告会务及征求会员运动的意义,强调征求会员目的在“谋造就救护人才,储备救护材料”,推动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呼吁新闻界积极为征求运动宣传造势。
同年入夏后,长江、黄河流域洪水泛滥,鄂、湘、豫、冀、皖、赣、鲁、苏等省发生特大水灾,“为祸至烈”。乞赈电文,纷至沓来,灾情严重,“不忍卒睹”。曹云祥四处奔走劝募,殚精竭虑救济水灾。
1936年,鉴于“时局日亟,风云益急”,中国红十字会把战地救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延揽上海市各医药团体及公团代表,组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委员会”,曹云祥担任执行委员,并负责起草红十字会救护章程。
编书撰文,启牖民智
曹云祥在任期间,红十字会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市面不景气“致捐款几成弩末”,经济困难“达于极点”。积极争取民众的支持和赞助成了发展红十字事业的关键。在曹云祥看来,如有相当之宣传能令全国国民认识到红十字会的重要意义,则红十字会必能得到人民协助,巩固基础,“次第实行其发展之计划”。为此,“非努力宣传促进民众之认识”不足以谋红十字会之发展。
1935年,曹云祥编著《国人对于红十字会应有之认识》一书,历述红会历史、现实工作及将来工作计划,以期“唤醒人群,共谋自救”。
该书将战事救护、防御灾变和服务社会列为红十字会工作范围中最重要的“前驱”工作,并将促进民众对红十字会的认识视为完成红十字事业使命的基本要素。为此,曹云祥将红十字会的意义与宗旨解释为:中立地位;义勇性质;世界公认;宗旨和平,意在凸显红十字会“工作之紧要且有国际上之关系”,与一般普通慈善团体不同。此外,曹云祥还建议红十字会健全组织管理,给予“职员相当之训练”,并在红十字会中设立小规模的图书馆与博物馆,“以资参考而研究红会之工作”。
为促进国人对于红十字会的认识,启牖民智,曹云祥还在1936年上海市医师公会举办的学术演讲会上发表《红十字会组织概要》的演讲,对国际红十字组织及红十字标识、中国红十字会之沿革、组织情况等详为演说,向民众普及红十字会的知识。
“名留青史有余荣”
曹云祥出生于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家庭,常年受基督教的熏陶,晚年担任青年会、中国工商管理协会、中华慈幼协会及中国红十字会等诸多职务,“经办之社会事业,有口皆碑,不胜枚举”。
1937年初,曹云祥“因事赴美”,于1月25日致信中国红十字会请辞秘书长职务,获得批准。遗憾的是,2月8日,曹云祥因突发心脏病溘然长逝,享年56岁。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王正廷为其亲书挽联云:“具硕学,擅外交,功在凌烟无遗憾;富热忱,乐公益,名留青史有余荣。”
中国红十字会高度评价曹云祥对红十字会的贡献,称“红会由向濒于倾危之局而能建立今日复兴之基础,微先生,其谁能致之?”曹云祥对红十字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历史不会忘却。
(作者分别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2018-2019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项目阶段性成果)(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