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整合多方资源,传播“红”文化——红十字文教基地建设新探索》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9-9-30 18:28:30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485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整合多方资源,传播“红”文化——红十字文教基地建设新探索》

2019年910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池子华的《整合多方资源,传播“红”文化——红十字文教基地建设新探索》一文,全文转载如下:

 

中国红十字会“十一大”报告及《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2020-2024)》都强调了宣传传播的“阵地建设”,整合资源,“形成红十字大宣传格局”。

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以下简称文教基地)是新时代红十字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也是贯彻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改革方案》的重要抓手。

 

自下而上的新路径

十三五期间,中国红十字会自上而下建成或即将建成上海、贵州图云关、陕西延安、辽宁营口以及江苏常州等文教基地。这样的建设路径起到了示范作用,值得肯定,理应继续拓展。如山西忻州五台县松岩口村,有白求恩在龙王庙基础上改建的战地救护医院——“白求恩模范病室”,是重要的“红色”资源,值得开发、建设。

文教基地多多益善,才能更好发挥文化传播和教育“双核功能”。自下而上鼓励、推动地方红十字会打造具有特色的文教基地,形成品牌,而后申报全国红十字系统文教基地,也是行之有效的路径之一,是地方红十字会努力的一个方向。

事实上,每个省都有可以开发利用的红十字文教资源,关键在于用心发现,倾情打造。自下而上的新路径,必将拓宽地方各级红十字会的新视野。相信在全国各级红十字会的努力下,文教基地必将“红”遍全国。并以此为载体,使红十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彰显教育功能。

 

展示场馆的新内涵

展示场馆,包括博物馆、纪念馆、体验馆等,都是传播红十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一些场馆具有打造“基地”的条件。

从目前情况看,红十字会展示场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综合性场馆,如设于总会及博鳌的中国红十字会历史展馆,综合展示了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展演变历程。此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创设的文教基地,也具有综合性特点。

二是区域性场馆。有些省级红会如安徽、山西、吉林等省红十字会结合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或建会百年大庆,举办红十字事业成就展,也可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但此类展览时间不长,限制较多。另有部分有条件的红十字会,如重庆市红十字会、湖北省红十字会等,挤出办公场地,开办展室,用有限的空间长时间呈现人道事业的恢弘与博大,也是一条有效路径。

近年来,各地红十字会建设的生命体验馆、救护培训基地等如雨后春笋,不断生发,令人鼓舞。这些基地除具备特殊功能外,也可以与红十字文化传播有机结合,具有很大提升空间。

应该强调的是,综合性场馆也好,区域性场馆也罢,无一例外都应该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内容丰富多彩,才能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这就需要其建设者在融入红十字元素方面,花心思、下功夫。

 

街巷文化的新载体

作为历史悠久的人道救助组织,中国红十字会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尽管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历史遗迹已经不复存在。

令人惊喜的是,有些红十字街巷延续了下来,如陕西西安红十字会巷(又名红会巷),湖北武汉红十字巷,重庆渝中区红十字正街、江北区红会街,甘肃白银红会路,河南漯河红十字会街等,虽然为数不多,但见证了红十字运动的历史发展,极其难得。

如位于西安城中心的红会巷,曾是陕西红十字运动的中心。1912年,秦军都督张凤翙划拨秦王府东南官地327.5亩作为中国红十字会西京分会(西安市红十字会的前身)会所及建设医院用地,“红会巷”由此得名。2019年6月11日,政协委员李书琴《关于打造红十字巷的建议》提案得到回复,西安市政府表示,将以延续城市记忆作背景,以特定的消费人群为导向,以丰富的业态为支撑,将红会巷打造成既有历史文化特色,又具现代时尚风采的商业街区,使其成为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为一体的商业时尚休闲街区,成为浓缩城市人文精神和历史风采、引领时尚的“城市会客厅”。这一改造计划,值得期待。其特色就是将红十字元素融入其中,使之真正成为红十字文化“第一街”。

随着城市的发展,希望有更多新的红十字街巷,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红会医院的新功能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场所。历史上,红十字会之所以能够在医疗救助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在于有自己的医院、诊所做依托。

新中国成立后,医院总体上不再归属红十字会,但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许多曾经的红十字会医院,现在依然是冠名医院,依然是红十字会的团体会员单位,而悠久的历史,积淀为厚重的红十字文化,历久弥香。如西安红十字会医院、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南京市红十字医院等等。上海华山医院(原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最具有典型性。

认真梳理盘点,各地与红十字会存在历史渊源的医院为数不少,依托这些红十字医院,打造地方红十字文教基地,赋予其文化传播教育的新功能,完全可行。

 

文化旅游的新资源

红十字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将其与文教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值得尝试。

有些基地本身就是旅游景区。

如贵阳图云关,不仅是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所在地,全国抗战救护的枢纽和指挥中心,更是风景优美的去处。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理应重点建设,使之成为“红十字文化公园”,另一种“红色旅游”目的地。如今的图云关,不仅是著名的森林公园,贵阳八景之一,还被建设成为中国红十字会首批文教基地。

其实,红十字旅游资源的开发,完全可以与文旅部门合作,做好线路规划。如上海,不仅有上海红十字文化展示馆、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旧址,还有罗店四烈士纪念碑,淞沪抗战纪念馆中也有红十字人的身影。把这些文教基地建设起来,并进行合理的“串联”,形成旅游线路,定能有良好收效。

除此之外,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不断努力下,将实现红十字救护站在全国259个5A级景区的全覆盖。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红十字救护站同样可以发挥文教基地的功能。

文教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提升红十字“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未来五年中,经过全国各级红十字会群策群力,相信一定会取得文教基地建设的不俗成就。

(作者系红十字国际学院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2018-2019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