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报》刊登《史量才:中国红会“宣传大使”》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9-9-30 18:42:45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498

《中国红十字报》刊登《史量才:中国红会“宣传大使”》

2019年924日《中国红十字报》发表钟鑫鑫、池子华的《史量才:中国红会宣传大使》一文,全文转载如下:

 

中国红十字会自1904年建会以来,无论在自身建设、战争救护、灾荒救济,还是慈善募捐等各项工作中,都离不开报纸的推波助澜。在红十字事业发展史上,中国红十字会与近代报业中最具影响力的《申报》有着半世情缘。《申报》之所以能够执报界之牛耳,享誉海内外,离不开史量才的苦心经营。史量才不仅是“报业大王”,还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并于1934年出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报业大王”出任红会副会长

史量才(1880-1934),祖籍江苏南京。1912年,他从席福裕手中接管《申报》并担任总经理。在他的“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的管理思想主导下,《申报》欣欣向荣,极盛一时。从1912至1934年,史量才担任《申报》总经理职长达22年之久,被誉为“报业大王”。

史量才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民国时期兵连祸结,灾荒不断,哀鸿遍野。史量才见此情形,深为痛惜,除了借助《申报》平台号召社会公众伸出援手外,他积极参与各类慈善救助组织,为救济灾民难民奔走呼吁。1920年,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华北五省大旱,300余县受灾,灾民近2000万人。为整合救灾力量,中外慈善组织联合成立华洋义赈会,史量才担任董事,竭尽心力组织赈济。1931年长江发生全流域大洪水,江淮地区一片汪洋,史量才担任多省救济委员和干事,组织救灾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史量才担任的慈善组织负责人以及参与的慈善组织数目就达到15个之多。“九一八事变”和随后的淞沪会战中,史量才联手上海慈善界同仁,筹集款物,支持抗战。

史量才特别关心中国红十字会的人道救助事业,多次捐款给予支持。1934年9月,中国红十字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他被选举为理事,10月1日被聘为副会长。遗憾的是,一个月后,他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经营《申报》助力红十字事业

《申报》是史量才事业的根基,也是他助力红十字事业的重要渠道。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后由席福裕经手,因经营不善1912年为史量才收购。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启蒙、诞生、发展,《申报》助力良多。

史量才担任《申报》总经理后,为红十字开辟“绿色通道”,红十字业务会务,事无巨细,广泛宣传报道,相关信息可谓连篇累牍。

1912年9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会员大会,万众瞩目。《申报》围绕大会的召开,实时跟踪报道,连续刊发几十篇报道,向世人展示红十字运动的新气象、新作为。其后,无论战争救护、灾难救济、社会救助、筹款募捐,还是会务推展、业务更张、人事更迭,《申报》都及时跟进,客观报道。这对传播红十字文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红十字事业,作用巨大。民国时期,红十字会没有专属报纸,《申报》可谓红会喉舌,史量才称得上中国红十字会“宣传大使”。

 

爱国救亡淞沪抗战“披甲上阵”

1932年1月28日,日本挥师南下,向上海发动进攻。战争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难民如潮。淞沪抗战期间,物资供应、难民安置和医疗救助是中国红十字会开展人道救助工作的“核心业务”。史量才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红十字会的人道救援行动。

1932年1月31日,史量才与中国红十字会展开广泛合作,合力救济难民。他利用《申报》平台,每天发布募捐启示,广泛号召社会各界伸出援手,解囊相助。《申报》特别报道了上海两位女佣,在淞沪抗战发生后,将刚领到的5元薪水捐献给中国红十字会的感人事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典型宣传的激励下,各界踊跃捐款捐物,鼎力支持红十字会抗战救护行动。

日军无视国际公法,残杀红十字救护队员。史量才义愤填膺,利用《申报》进行谴责,号召国际社会对日军惨无人道的罪恶行径进行抨击,维护《日内瓦公约》的尊严。淞沪会战期间,伤兵众多,但医疗资源紧张,史量才责无旁贷,以人财物臂助红十字会设立伤兵医院,并亲自担任中国红十字会第四伤兵医院的负责人。

史量才长期“热心公益,素著令闻,且为报界先进,红会中坚,堪资敬仰。”

(作者分别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2018-2019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