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评论】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9-12-30 9:59:32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550

【图书评论】

《中国红十字运动史料选编(第九辑)》简评

钟鑫鑫

 

由池子华、刘思瀚主编的《中国红十字会运动史料选编(第九辑)》(以下简称《选编》)是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推出的大型资料汇编系列之一,本书是这一系列中的第九辑,2018年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收录了19411942年间红十字运动相关资料。在这一时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红十字会的人道救护水平也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稳步发展。在伤病救助、医疗卫生、征募会员、资金筹募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

一、基本内容

《选编》搜集了19411942年间大量红十字会资料,辑录资料依据内容分为会务讯息、工作报告、会议记录、统计图表、人道文苑、公牍选载、杂俎、会员征信八个专题,每个专题以时间为序辑录编辑。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会务讯息”排在整本书的最前面,约占该书五分之一的篇幅,所含内容较为宽泛,主要涉及中国红十字会在抗战期间的各项工作即战地救护、时疫防治、临时救济、分会工作报告、救护队改组、医疗机构建设、红会宣传等事务。值得注意的是《民国三十年度的“中国红十字周”》,详细记载了这一年中国红十字会的宣传活动。即使是在抗战最紧张的时期,中国红十字会仍然在红十字周举办了众多宣传活动,如救护工作模型图表、专题广播、举行游艺会、印发特刊等,进行社会动员,发展会员,募集资金。

“工作报告”部分虽然所占比重不多,但内容丰富详实,主要是两年间的红十字会务报告,包含年度会务检讨、救护总队部工作述要、救护各分队工作报告、各单位工作报告、俘虏收容所记录、医防工作概要、红十字周活动报告等。总的来说这部分的内容涉及到这一时期红会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以战地救护、抢险救灾等内容为主。

“会议记录”部分主要记载了1941年的六次常务会议、联席会议、重庆空袭救护谈话。其中常务会议主要记载红十字会的日常事务安排,如建造办公室、人员选派、经费筹募等等。

“统计图表”主要记载了全国各地红十字分会接受的馈赠药品数目、工作人员统计、红十字会员数、捐款数报告表、补助经费表、人事变动表、分会诊病统计。

“人道文苑”多是与红十字有关的短文,内容主要有:(1)红十字常识,主要介绍红十字的起源与历史沿革、战时动态、红会精神。(2)红十字会务,如救侨护侨、预防治疗、战地救护、分会发展等等。(3)红十字宣传活动,参观红十字医院、红十字周宣传活动等。如《到图云关去参观红十字周》。(4)红十字漫谈,对红十字人物的追忆介绍、红十字未来展望、个人的感想。

“公牍选载”部分主要收集了美国红十字会对我国红十字会的医药器材的援助批文。另有一篇记载的是对滥用红十字标识的取缔。

“杂俎”内容简短,包含会务通讯发刊词、创刊赘言、红会工作人员集团结婚、纪念哀悼刘宗歆、温莎公爵夫人五篇文章。

“会员征信录”约占整本书的三分之一,主要记录第一届、第二届红十字会周中各征求队、地方分会、社会各界人士征录会员名单及所募集的资金数目。

二、特点及价值

《选编》编纂特点及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体例清晰,记载详实。《选编(九)》在内容编排上基本上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整理辑录,并且在时间上也是延续了《选编(八)》的内容。回顾《中国红十字运动史料选编》系列书籍,从体例的发展和延续的角度上来看,虽每本书的体例安排受到当时红十字事务发展重心的影响,但总的来看《选编》专题分类更为细致化精确化,在延续了原有的“工作报告”、“会务讯息”等已有的专题后,将第八辑中的“人物传记”、“文苑”两个专题合并为“人道文苑”,并且人道文苑部分增加了诸如《输血者与红十字会》《红十字会如何监视俘虏待遇》等包含国际人道主义部分的内容,可见在体例之上既有延续又有新的拓展。同时《选编》收录的仅仅只有1941-1942年间的红十字会历史,在时间跨度上与已出版的8本史料选编相比之下是较短的,但此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白热化阶段,为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红会在伤兵救护、医疗卫生、组织建设、资金筹募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正是因为红会事务众多,使得本书收集的史料涉及的时间虽不过短短2年,但是整本书的字数却达到了35万之多,其内容详细程度可见一斑。

其二,史料丰富,利用率强。本辑借助上海晚清民国数据库、大成老旧数据库等网络资源,同时还在民国书刊中爬梳剔抉,辑录中国红十字运动相关史料,整本书史料的来源以报刊资料为主,除中国红十字会的官方刊物《会务通讯》《救护通讯》之外,还包括《政府公报》《西南公路》《卫生导报》《中华护士报》《沙漠画报》《中和月刊》《现代青年》《广东卫生》《立言画刊》等众多国内报纸期刊,这些报刊种类多样,既有红十字会的官方刊物、学术类刊物,也有绘画等普通刊物,利用起来十分的便利。部分政府的公牍,史料价值较大。比如《中和月刊》是1940年在北京出版发行的著名学术期刊,是研究民国史,特别是民国社会史、学术史的重要文献,1945年停刊。该刊设有图画、别录、时事荟记、书林偶拾、专载等栏目,网罗了大批有影响的作者为其撰稿。从《选编》所收录的资料来看,其关注的是红十字如何监视俘虏,以减少俘虏的痛苦问题,并且以英德等国的俘虏待遇为例进行剖析。 

其三专题突出,价值颇高。《选编》中“会务讯息”、“工作报告”、“会员征信”三个专题占据全书三分之二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红十字会在这两年间的发展与壮大,从侧面也反映出当时抗日战争的激烈。在已出版的《中国红十字运动史料选编》中,关于会员征募运动的内容收录并不多,并且在史料中所记载的多为红十字会会务、业务等内容。关于红十字会的会员征募,本辑首次辑录了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二两届红十字周活动,以及其中为宣传红会、扩充会员、筹募资金而开展的各项活动。《本届红十字周会员已达两万余人》(第一届红十字周)、《第二届红十字周征求纪念会员十万人》两篇记载了这两年间红十字会会员的发展壮大,仅仅两年间就发展12万会员,这也是整本书较其他几辑的特色之处,也是我们研究这一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员问题颇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三、不足之处

当然,《选编》在内容和体例上仍然有些不足之处。

一是本书史料以报纸杂志为主,史料来源略显单一。虽然包含的报刊多达十几种,但在来源范围上较为狭窄,因而在以后的资料整理过程中应多汇编一些报刊之外的资料。如手札、信件、个人日记等等。

二是本书专题部分中记录的事件编排还可以改进。以“会务讯息”部分为例,虽然按时间顺序进行辑录,但是在内容的编排上可以更有条理,如涉及到红十字会会务业务就包括战地救护、医院建设、防疫接种、理事会议、赈济难民、救护分队、人员调动等方面,但这些内容较为庞杂,读者在查阅利用资料的时候需要自己来回翻找,有所不便。倘若按照时间的顺序以“会务讯息人事调动(分会选举、职员调动)”这样的方式编排,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利用起来就更为直接便捷。此外一些文章归纳是否十分准确也可以商榷,如《湘北前线之本会医疗工作》《各地分会工作述评(一)》这两篇,在内容上与“工作报告”中录入的文章更为相似。

尽管本书还有一些瑕疵,但它的出版对于加强中国红十字会的资料建设、深化对红十字运动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