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考】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9-12-30 10:00:13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551

【观察思考】

中国红十字事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池子华  钟鑫鑫等

 

主讲人:池子华

参与讨论者:苏州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任婉华、饶万巧、洪怡、任惠英,梁爽、李玮玲、谭小伟、张有靖、冯燕、郎元智

整理者:钟鑫鑫

 

主持人简介:池子华,男,1961年出生,安徽涡阳人。1985年毕业于安徽省师范大学历史系,留校担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1991年考入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历史学家茅家琦、方之光教授治中国近代史,1994年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512月任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19967月任河北大学教授,中国近现代史、人口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职称评审员,河北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2001年至今任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苏州大学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负责人、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国近代流民》《农民工与近代社会变迁》《红十字与近代中国》40余部等,主编“红十字文化丛书”“近代国家与社会”等系列丛书,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池子华1948年红十字国际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以红十字会创始人亨利·杜南先生的生日5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以此来纪念他对红十字运动所做出的贡献。同时红十字日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红十字会宣传传播红十字文化的重要日子。中国红十字会从1904年诞生以来,主责主业已由原来的战地救护、灾难救助、临时救济等项工作发展至社会服务领域,从最初的战地救护“一救”到“三救三献”,说明工作领域在不断的拓展。在人道救助的道路上,中国红十字会从来没有停止前进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红十字会某些方面的工作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中国红十字事业如何走得更好更远,这将是我们课堂讨论的焦点问题。请各位同学结合最近的5·8世界红十字日宣传活动及红十字会的各项救助工作的实际情况,自由的发表交流自己的见解。

任惠英5·8世界红十字日来临,我特地对山西省的宣传活动进行了了解。总的来说山西省的宣传活动比较零碎,他们的宣传方式有三种且都是现场宣传。这三种宣传活动主要是对“三献”的宣传。第一种是采取传统的宣传方式,包括免费义诊、口腔义诊等,地点大多在居民区,主要面向中老年,但是他们往往只是想免费享受义诊,对红十字会的宣传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所以宣传对象在定位上大有脱离广大青年的倾向;第二种是进行造血干细胞徒步一日行的宣传,拉横幅并发放资料,现身说法,起到树立典型宣传的作用。造血干细胞事业的发展是需要红十字会进行更基层性、持久性的宣传,所以宣传方式上可以有更多的创新;第三种则是针对学生的宣传,蓝天小学组织去生命安全体验馆,以及对幼儿园教师进行救护知识培训。值得注意的是太原市通过网络进行心肺复苏操的教学,这种利用互联网的宣传方式打破了时间和场地的限制。

饶万巧:在我的调查中也关注到江西省红会宣传过程中运用新媒体,有机结合“江小红人道课堂”,成为一大亮点。第一内容聚焦力强,紧密的结合救护培训和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积极推动红十字急救知识在高校的普及;第二针对性强,以大学生为主要宣传对象,在每节课的情景设计、语言表达方式、美工格式设计和互动环节上,迎合大学生的兴趣习惯;第三将江西省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从订阅号升为服务号,为人道课堂传播提供服务平台,更为便捷有效;第四传播延展性强,它采取线上答题竞赛,线下提供免费急救培训课程指标和随身红十字会急救包的方式,让线上的学习延伸到线下。这项宣传工作面对的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内容以急救知识为主,采取时尚新颖的课程内容,同时运用微信公众号,超过13.9万人参与学习,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张有靖:今年的5·8红十字周宣传日中,全国各省份的红十字会都出现了线上与线下宣传相结合的现象,并且在不同的省市红十字会工作中,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红十字会的宣传中线上线下的方式占据着不同比重。就山西来说,5·8红十字日的宣传活动较为简单,忽略了中青年主力军,在今后的宣传中要制定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宣传方式抓住重点。但是就蓝天小学生命体验馆以及心肺复苏操来说还是值得赞赏的。江西省的“江小红人道课堂”是很有代表性的利用微信等公众宣传号宣传的典型例子,并且在线下更是有延展性的急救知识现场培训,这种宣传方式值得在全国高校中推广。

李伟玲:互联网由于具有无国界、无边界的特点,将其与红十字会宣传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对“互联网”+下邢台红十字会活动的进步性与问题进行了调查。邢台市红十字会近些年在不断的摸索成长,形成了一套工作模式:红会的财务公开化,透明度更高;“三救”专业化,建立存储物资的仓库,组织三支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并在重点行业中进行应急救护培训;“三献”力量化,成立专门的三支献血队伍,扩大献血、遗体捐献的宣传。对遗体捐献者在网上进行公开祭奠,《牛城晚报》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将传统的纸媒和新媒体两种工具并用,效果也非常好。在宣传后的一周内已有50多人报名签下遗体(器官)捐献登记表。可见通过报纸和新媒体的介绍,遗体(器官)捐献的行为越来越多的被人所理解、认可。这些工作是邢台市红十字会事业进步的表现。但仍然存在缺陷,比如在献血宣传上引导力不足,仅仅看到一辆救护车而已,车外及周围并没有多少人,也没有相关的宣传,此外由于要加大拓展业务力度,但人力物力资源有限,没办法做到尽善尽美,因此出现了关注角度分散等问题。

钟鑫鑫“互联网”+邢台这项工作的开展,是红十字会有效利用互联网发展红会事业的一个典型代表,有进步性。中国红十字会事业要想走得更远,离不开新媒体的运用。它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宣传方式上,而且在红会事务透明公开化、红会募捐方式上都将是一场打破传统的变革。但是由于红会内部往往受到人员有限、资源短缺以及现实诸多情况的限制,使得各项事业存在不足之处。为此在“互联网+红十字”的运行模式上,我建议可以发挥典例示范的作用,以一省一市为对象进行改革。首先在人员招募储备问题上要做到全,“全”是指技能全,这样即使红会工作人员少但工作能力强。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网上运行管理机制,使得一切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在日常各项工作及灾害救助时可以有理有序推进。最后要完善工作分配机制,一人兼多职这样往往造成各项工作界限模糊,使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池子华:几位同学就5·8世界红十字日中一些省市的宣传活动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对这其中的宣传方式进行了观察思考,为红会今后宣传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网络媒体在今天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红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是离不开网络这个宣传媒介的。最关键的是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种类、立体化的宣传格局,充分发挥新闻网络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及时报导红会的各项事业,以“江小红”这种宣传案件为典型,开发APP或微信公众号,同时还可以与知名商业品牌合作拓宽各种宣传渠道,如湖北红会与武汉周黑鸭的合作。因此形式、内容的多样化十分重要。

梁爽:老师说的很对,利用网络平台和知名商家产品合作这种新的宣传募捐方式是值得深思和推广的。中国红十字会与网购平台“淘宝”的合作也值得关注。目前在淘宝上有“中国红十字会基金会”和“江西省红十字基金会”这两个店铺,通过宝贝商品拍买的方式来筹募资金。一种商品就是一个救助项目,涉及“三救三献”,资金额度从1元到219元不等。同时每一项资助都配有项目(宝贝)详情、项目展示、项目预算、项目附加值、已有成果、发票索要说明等几部分组成,图文结合,内容详实。这样捐献者比较方便知道所捐钱款的去向和用途。但在对比淘宝其他公益项目之后,会发这些项目还存在不足之处。将这两个店铺与已经成立5年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官方公益店进行对比后,明显可以看到红十字会网店的开办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可供资助的项目较少,粉丝数量及捐赠数量也远远少于同类的店铺,除这些问题以外,还存在图片清晰度不高、文案不够清楚等问题。但总的来说作为一种新的募捐方式,淘宝网店募捐是十分便利的,因此红会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宣传普及,解决这其中存在的问题,相信不远的将来这种募捐方式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任婉华:红十字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宣传,宣传更离不开网络媒体的运用。除了红会宣传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外,中国红十字会的“三救”工作也是一个探讨的重点,因此我对安徽省红会“三救”中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了观察。2018年安徽省夏季受洪水灾害影响十分严重,受灾市县众多。在整理和收集资料后发现红十字会对一些受洪水灾害的市县的救助流程是十分成熟的,从洪灾发生到进行救援,一系列的工作开展得十分迅速,可见红十字会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储备能力很强。在物质救助方面基本上做得很好,但是在心里救援问题上需要加强。灾害对人的心理影响和伤害是久远的,不能忽视。此外还有些问题值得注意,第一红会的救灾水平有限,平时缺乏对民众的救灾演练,所以他们的自我救助知识和技能较差。对此我建议要加强对专业性救援队伍的培训,提高应急救灾的水平,同时要开发专门的APP或微信公众号对基础急救性知识进行宣传,提高应急救助的能力,江西省的“江小红”就是很好的借鉴。第二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不够,志愿者的救援知识和技能更要加强,进行广泛的宣传与专业培训,大力支持和发展爱心志愿团队,如智华爱心团体、高校服务队等。

洪怡:中国红十字会的“三救”工作主要包括应急救援、人道救助、应急救护三个方面,这其中的应急救援工作主要是救助突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困难,它的施行是十分繁琐复杂的。安徽省能够在灾害发生后如此迅速的救助受灾群众,这说明红十字会的救援组织体系、工作机制、预案制度、物资装备、保障机制等各项工作能力建设已经较为完善。就我调查所知,目前全国基本上形成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体系,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救援队布局。当然,心理救援上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不仅仅表现在心理师资及队伍的缺乏,还与一部分国人并不能够很好的意识到灾害所带来的隐性伤害有关。对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壮大心理救援队伍是当务之急。

池子华:较世界上其他国家心理救援事业来说,中国红十字会的心理救援起步较晚。心理救援主要是救助突发性灾害对人心理造成的伤害,但这项工作开展得并不广泛,汶川地震的发生是心理救援的转折点,并且使得心理救援队成为中国红十字会七大救援队中的一部分,其中以湖州心理救援队规模最为典型。总体上看中国红十字会的心理救援仍然十分薄弱,人员的缺乏是主要原因。心理救援队问题很有代表性的存在中国各个救援队之中,红十字会内部救援队少,力量薄弱,省市单兵作战。为此要特别加强各省市之间的合作,打破地域界限,广泛参与社会救援。在心理救援队建设这个问题上,首先亟须培养心理咨询师资队伍,建立布及全国的心理救援网。同时积极寻求外援,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

张有靖“三救”事业是红十字会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关注的是浙江省应急救护进校园活动。近年来,浙江红会以救护培训“六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市场、进机关)为抓手,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学校”即其中之一。首先应急救护进校园主要采取讲座的方式,集中讲解,这种形式在全国各省市的应急救护进校园中占据主要地位;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包括理论讲解、学员互动、示范操作、现场演练等多种形式,这主要是由应急救护种类的繁多而产生的,诸如日常中遇到的踩踏、中暑、溺水、烫伤、火灾等突发事件的急救措施。这几年浙江红会应急救护培训进学校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如举办应急救护大赛、应急救护培训师培训、学分制等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谭小伟:据统计中国的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仅有不到1%,江浙地区以城市为主已接近10%,但与发达国家仍然相差甚远,德国达到80%,法国达到40%。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则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应急救护师资缺乏、国民救护认知不够等等问题。目前中国的应急救护事业在慢慢发展,就浙江省而言已经是走在前列,并且形成自己的“六进”目标,以此来达到普及应急救护培训的目的。我觉得在应急救护普及培训中,最应当解决的就是师资问题,建议可以在医学类院校及普通高等学校中设置这门课程,参加培训考试合格后授予相应的证书。同时要积极和医疗等机构合作,每年进行定期定点培训。同时利用互联网APP等进行应急救护知识的宣传普及,学习强国APP中就很好的将应急救护知识设计在其中加以宣传。

池子华:应急救护进校园比较晚,全国很多学校并没有进行此类培训,理应强化。影响应急救护普及率的因素主要三个方面:第一培训师资的缺乏为根本原因。中国红十字会每年举办师资培训,但是培训量无法跟上时代的需要。第二在培训课程上基本上成熟,也有一系列的教材公开出版,但这些课程以及教材总的来说还不够完善,课程安排缺乏体系化。第三场地问题,以苏州红十字会为例,为了开展这项工作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或者是租用场地,应急救护课程的场地无法固定。其他的制约因素还有很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安全的重视、对防灾避险的认识会不断增强,尤以经济发达的地区更为普遍。

饶万巧:除了应急救援和应急救护外,人道救助也是红十字会“三救”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关注了江西红十字人道救助中的博爱送万家活动。2018年江西省红会接收了总会救助物资价值42万元,各级红十字会募集了价值1064.1余万元物资和379.7万元款项,全省11个市区县共38570户贫困群众得到温暖救助,受益人数105218人。江西省红会能取得如此成效离不开红会工作人员的努力,围绕主题制定方案、汇集社会各界力量、广泛筹措款物,并且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博爱送万家活动,进社区,下乡镇。红十字会博爱送万家活动是红会的品牌项目,并且也取得了很大成效。

谭小伟:江西省的人道救助项目还有“博爱助医”。我对江西省这些年来的白血病救助项目进行了调查。江西省红十字会主要采取送慰问金和慰问物资的活动救助白血病患者,并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置的第一个救助白血病儿童的专项基金——“小天使基金”成立后,积极争取善款。2018年小天使基金彩票公益项目第六批江西拨款名单中,受助人计36名,受助金额114万元。201888日设立“京源美妈妈”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募集100万元,设置京源天使基金,专门救助15-22周岁的急性白血病贫困生。可以说江西省的白血病救助项目做了不少工作,效果也不错,但宣传方式较少宣传力度也不够。

 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的事业太过庞大,我们没办法面面俱到,就红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三救三献”来说,所包含的也是十分繁多复杂的。应急救援助、应急救护、人道救助三项共同组成了中国红十字会的“三救”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这三项工作都取得了十分了不起的成绩。浙江省的应急救护值得赞扬,江西省的人道救助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三献”事业也是红十字事业长远发展的重点,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钟鑫鑫:中国红十字会的“三献”工作起步较晚,它包括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遗体(器官)三个部分。就江苏省的“三献”工作来说,首先献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8年江苏省无偿献血104万人次,采血量达338.64吨。青年和中年人群及高校学生是献血的主力军,这也与江苏省制定的“三免”待遇有关,即献血人员可免费游览相关景点、非营利性机构免费挂号、免费乘坐公交车。其次则是献造血干细胞工作,截至2018年江苏省已有17万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实现670多例。江苏省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在全国各省市来说排名靠前。最后是捐献遗体(器官)的事业,这项工作在全国开展的都并不是很理想,这与中国人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的传统观念有关,但是即便如此,江苏省遗体捐献工作仍然可以排在全国第一的位置,这其中最为出色的就是南京市的遗体捐献工作。“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之友协会”成立于1996年,在此后的20多年间,对捐献遗体和器官进行了不懈的宣传,截至20181231日,该协会已发展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9967人。在协会的宣传下,已有1941人实现了生前的愿望捐献了遗体器官。其中600多人捐献了眼角膜,251人捐献了人体器官,使得2500多位重病患者获得新生和重见光明。

任惠英:江苏省的“三献”工作整体来说做得是很不错的,就献血来说无论是献血的总量和人数上,还是在鼓励献血的优惠政策中,都做得十分出色。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来说更重要的是宣传问题,由于普通人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往往会对造血干细胞产生认知误区,认为进行捐献会伤害身体。所以必须要加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在源头上解决问题。其次就是关于捐献遗体(器官)问题中受到严重的思想观念束缚,这种现象在全国的遗体捐献事业上都十分常见,关键在于宣传引导,同时做好遗体捐献者及其家属的帮扶政策。设置专门的遗体(器官)捐献者公园,每年定期举行公祭等,对捐赠者进行缅怀纪念,以此来鼓励人们积极参加遗体器官捐献。
    梁爽:中国红十字会“三献”起步虽然较晚,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面向未来,中国红十字会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制定政策,优化工作环境,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三献”有关的法律,通过地方立法,鼓励和支持“三献”工作,落户和享受公共服务等优惠政策;第二完善机制,规范工作管理,联合卫生计生委成立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办公室,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对“三献”工作指导。建立器官捐献分区发动宣传动员机制,加强医疗机构捐献工作培训,提高器官捐献成功率,完善规范遗体组织捐献流程。对登记、接受、缅怀纪念、人道救助等各环节提出明确要求;第三注重服务,体现人道关怀,以社会募捐方式设立生命关爱基金,用于器官捐献子女助学等。对捐献者家庭给予相应的人道关怀,以便在社会形成良好风尚。同时要强化培训,提升工作水平,加强器官捐献协调员、信息员、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参加国家、省两级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协调员业务培训;第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树立宣传先行理念,利用各大报刊、电视台、电台、微博、微信公众号加强对捐献者典型事迹的报道,比如一个人的篮球队,聘请电视台首席主播担任捐献公益形象大使,社区阅报栏、地铁口、公交车体等,深入学校,社区现身说法等众多宣传方式相结合。

冯燕:梁爽说的四点着眼于“三献”的工作长远发展,也是有针对性的。除此外作为中国红十字会生命细胞角色的基层组织也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就拿苏州相城区来说,相城区红会以线下工作为主,线上宣传是十分有限的,甚至没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一些关于相城红十字会的事项只有在苏州红十字会官网及省红十字官网可以看见。它的宣传方式也是过于传统的,采取红会工作人员走访这种形式,但是往往受到人员有限和时间冲突的限制,因此工作开展较难,相比较吴江区和昆山的网上宣传工作,相城区落后很多。并且不仅在宣传工作上有较大的问题,组织建设也不是十分的完善,最突出的是工作人员少、资金缺乏,使红会工作及事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这种情况较为普遍。红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够完善,需要改善和加强的地方还有很多。

郎元智:就红十字会的基层组织建设而言,除了受到社会经济水平和政府领导部门的重视以外,还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如吉林省,今年5·8红十字日也举行了相关的纪念宣传活动,如徒步游行宣传“人体器官捐献”等。但是我国基层红十字会组织大部分存在组织建设不全、人员短缺、资金缺乏等原因,使得红会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时受到限制。但是基层组织是红十字会生命的源泉,必须高度重视,这是关乎中国红十字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

洪怡:说到中国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我特地以“日本赤十字社洪灾救助2018628—79”为例查看了它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之初,以日本赤十字会为参考进行了许多的模仿和借鉴。就基层组织比较而言,日本赤十字会的地方基层组织自成一派,明显的呈现出救护小队这样一种小班化的行动机制,机动性灵活性较强,并且设有心理救护班等分队救护组织。这些救护小队作为日本赤十字会的基层组织,只负责救援等具体事务,并不管理相关政治事务的工作。日本赤十字会的组织结构分为广报室、总务局、事业局、医疗事业推进本部、血液事业本部、监察室,负责总的救护工作安排,总会与地方分会之间的分工明确,效率极高,同时地方基层的志愿者组织十分成熟,如日本赤十字会奉献团负责救助活动中的物资、捐款、搬运等工作并且这项工作是长期进行的。总的来说,日本赤十字会的基层组织较中国红十字会的基层组织完善,分工合理,救灾效果十分明显。这是值得我们在组织管理和机构改革中应该思考和学习的。

池子华:就内部的组织和工作模式来说,日本赤十字会与中国红十字会有着很大的区别。每个国家的社会组织形式都受其基本社会情况的影响,但就这其中的运行模式是值得进行借鉴和思考的。对于我们不断跟随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来说也是一面镜子加以参考。

各位同学从红会的宣传方式、“三救三献”工作、红会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红会募捐方式、红会救援队伍建设等等方面对中国红十字会事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及建议,这让我们看到中国红十字会确是在不断进步之中,但由于各省发展水平不一,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更是繁多复杂,既有共性的问题,也存在极个别特殊的情况。总而言之中国红十字事业要想取得更快更长远的发展,第一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自身的工作模式,这其中就包括宣传方式、募捐方法、组织方式等,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才不会落后;第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博采众长,积极吸取世界各国红十字会的组织建设范式,形成自身特色,这是中国红十字事业长远发展的制度保障;第三要加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于红十字会的认知,扩大红十字会的社会基础,只有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红十字事业才会经久不衰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