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园地】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19-12-30 10:01:40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554

【理论园地】

红十字文教基地建设的新探索

池子华

 

中国红十字会十一大报告以及《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2020-2024)》都强调了宣传传播的“阵地建设”,整合资源,“形成红十字大宣传格局”。这其中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以下简称文教基地)的建设,就是新时代红十字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也是贯彻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改革方案》的重要抓手。文教基地如何建设,值得探索。

自下而上的新路径

十三五期间,自上而下,总会层面上建成和即将建成上海、贵州图云关、陕西延安、辽宁营口以及江苏常州文教基地。这样的建设路径起到示范作用,值得肯定,理应继续拓展。比如山西忻州五台县松岩口村,有白求恩在龙王庙基础上改建的战地救护医院——“白求模范病室”,虽然1940年医院被日军焚毁,1974年已恢复原貌(附设纪念白求恩陈列室),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中宣部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山西省委命名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此重要的“红色”资源,值得我们去开发、建设。

文教基地多多益善,才能更好发挥文化传播和教育“双核功能”。建设路径的自上而下只是一个方面,十四五期间,应重点转向自下而上,鼓励、推动地方红十字会打造具有特色的文教基地,形成品牌,而后申报全国红十字系统文教基地。从目前情况看,虽然有几个省级红十字会跃跃欲试,但还没有实质性进展,换句话说,尚没有省市级文教基地,而这恰恰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事实上,每个省都有可以开发利用的文教资源,关键在于用心发现,倾情打造。对此,我曾在《润物细无声——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建设漫谈》(《中国红十字报》2017年12月29日)《“双基地”:红十字文化事业“双面绣”》(《中国红十字报》2019年1月8日)等文章中,做过阐述。自下而上的新路径,为我们拓宽了视野,相信在总会的激励下,在地方各级红十字会的努力下,文教基地建设必将“红”遍全国,以此为载体,使红十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彰显教育功能。

展示场馆的新内涵

展示场馆,包括博物馆、纪念馆、体验馆等,都是传播红十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一些场馆或具有打造“基地”的条件。从目前情况看,红十字会展示场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综合性场馆,如设于总会及博鳌的中国红十字会历史展馆,综合展示了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展演变历程。十三五期间总会创设的文教基地,也具有综合性特点。

二是区域性场馆。有些省级红会如安徽、山西、吉林等省红会结合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或建会百年大庆,举办红十字事业成就展,但展览时间不长,而有些有条件的红会如重庆市红十字会、湖北省红十字会等,挤出办公场地,开办展室,用有限的空间呈现人道事业的恢弘与博大。

当然,展示场馆的类型也可以按行政区划分为全国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几种类型。不管如何分类,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目前建设情况看,就是规模较小,基本上属于“迷你型”。除了综合性场馆之外,区域性场馆不仅量少,而且大多不具备对外开放条件。实际上无论一些省级红会,还是地市级红会,办公条件已今非昔比,有不少富余空间可以利用,完全可以建设文教基地,对社会公众开放;即便条件一般,也可以设立展室,丰富其内涵,虽然不具备设立基地的条件,但功能别无二致,毕竟红十字会是爱心人士出入之地,营造文化氛围也很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生命体验馆、救护培训基地等,近年来如雨后春笋,令人鼓舞,如何跟红十字文化传播有机结合,还有提升空间。应该强调的是,综合性场馆也好,区域性场馆也罢,无一例外都应该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内容丰富多彩,才能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这就需要我们在融入红十字元素方面,花心思,下功夫。

街巷文化的新载体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人道救助组织,中国红十字会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尽管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历史遗迹已经不复存在。令人惊喜的是,有些红十字街巷延续了下来,如陕西西安红十字会巷(又名红会巷),湖北武汉红十字巷重庆渝中区红十字正街江北区红会街,甘肃白银红会路,河南漯河红十字会街等等,虽然为数不多,但见证了红十字运动的历史发展,极其难得。这其中最著名的为西安红十字会巷。这条小巷位于西安城中心,东西向东接尚德路,西炭市街,北临西一路,全长424米。这里曾是陕西红十字运动的中心,自1911年辛亥革命起就是救死扶伤的舞台,1912年秦军都督张凤翙划拨秦王府东南官地327.5亩作为中国红十字会西京分会(西安市红十字会的前身)会所及建设医院用地,“红会巷”由此得名鉴于西安红十字运动深厚文化底蕴2017419我在西安做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发展专题讲座时,特别提出珍惜古城西安红会历史遗迹打造中国红十字文化“第一街”,使之成为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弘扬红十字精神。令人欣慰的是,这一动议得到当地呼应,2019年6月11日,政协委员李书琴关于打造红十字巷的建议》提案得到回复索引号610102100P7020190014),西安市政府表示,将以延续城市记忆作背景以特定的消费人群为导向以丰富的业态为支撑将红会巷打造成既有历史文化特色,又具现代时尚风采的商业街区,使其成为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为一体的商业时尚休闲街区,成为浓缩城市人文精神和历史风采、引领时尚的“城市会客厅”。这一改造计划,值得期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将红十字元素融入其中,处处洋溢着红十字文化的氛围,使之真正成为红十字文化“第一街”。其他地方,如何利用红十字街巷的历史遗存,打造文教基地,同样值得探索。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也希望有更多新的红十字街巷,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红会医院的新功能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场所,当年红十字会之所以能够在医疗救助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在于有红十字会自己的医院、诊所做依托。虽然医院总体上不再归属红十字会,但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许多曾经的红十字会医院,现在依然是冠名医院,依然是红十字会的团体会员单位,而悠久的历史,积淀为厚重的红十字文化,历久弥香。如西安红十字会医院、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南京市红十字医院等等。这其中华山医院(原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最具有典型性。1909年沈敦和等用救助东北日俄战灾余款,在上海徐家汇购地10余亩,动工兴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医院,次年春医院落成。医院“冷热水管、解剖房(病理室)、割症房(手术室)、蒸洗器械房(消毒室)、爱克司电光房、配药房(制剂室)、储药房、发药房、化学房(化验室)、汽锅房(锅炉房)、浴室、病房、议事厅(会议室)、殡殓所(太平间),无一不备”,设备之“精美,为沪之冠”。历经百年沧桑,医院原封不动保留下来,成为展示华山医院风雨历程的院史馆。认真梳理盘点一下,各地与红十字会存在历史渊源的老红会医院一定不少,由此看来,依托红十字医院,打造地方红十字文教基地,赋予其文化传播教育的新功能,是完全可能的。

文化旅游的新资源

红十字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如何与文教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就值得尝试。有的本身就是旅游景区,贵阳图云关就是如此。这里不仅是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所在地,全国抗战救护的枢纽和指挥中心,更是风景优美的去处。图云关地处贵阳城东五公里的黔桂公路上,是贵州通往广西、湖南的咽喉要道,有黔南首关”的盛誉。关上片片松柏,排排刺槐,葱郁茂密,为“天然氧吧”,山坡旷野,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如今的图云关,已成为著名的森林公园,贵阳八景之一。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旧址,这里成为总会首批文教基地,也是建设中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理应重点建设,使之成为“红十字文化公园”,另一种“红色旅游”目的地。

其实,红十字旅游资源的开发,完全可以与文旅部门合作,做好线路的规划,如上海,不仅有上海红十字文化展示馆、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旧址,而且有罗店四烈士纪念碑,淞沪抗战纪念馆中也有红十字人的身影,如此等等,把这些文教基地建设起来,并进行合理的“串联”,形成旅游线路,是可行的。除此之外,目前全国有5A级景区259个,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不断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即可以实现红十字救护站在5A级景区的全覆盖。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红十字救护站同样可以发挥文教基地的功能。

文教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提升红十字“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未来五年中,经过群策群力,相信一定会取得可观的建设成就。

(作者系红十字国际学院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2018-2019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