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成果 助力乡村振兴——湖北省红十字会在咸宁市通山县大坑村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侧记
“建枇杷园发展产业、建医务室保障村民健康、建桥铺路方便村民生产生活、修水池保障村民饮用水安全、保障村民基本生活,助学……”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大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知胜不断感慨,“自从2015年扶贫工作队来到我们村,村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他所说的这支扶贫驻村工作队来自湖北省红十字会。
迄今,已有3批来自省红十字会的扶贫工作队在大坑村轮流开展精准、定点扶贫工作,每批3人。现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鲍毅已是第二次担任队长。再次回到大坑村,村里宽畅的水泥路,整齐的楼房,欣欣向荣的枇杷园和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让他铆足了干劲儿。
大坑村是通山县47个贫困村之一,这个藏在深山的村子想要脱贫致富,并非一件易事。但在党和政府脱贫攻坚政策大力扶持和扶贫工作队持续不断帮扶下,2018年底,大坑村14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如今,工作队和村民们正为将大坑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一起努力奋斗。
到村:了解民意 打好基础
“进村第一印象,是村委会挺旧的,不像别村那样气派。”郭强是湖北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一级主任科员,2018年初随工作队到大坑村参与扶贫工作。在他的记忆中,当时村里基本修好了硬化水泥路,村民大多住进了二三层的楼房,而村委会的办公地点还是旧的那栋,“比较窄,看着还不如旁边村民的房子”。
每任工作队长和队员们到了村里第一件事都是走访调研,了解村民的真实情况和想法。不光是贫困户,也到非贫困户家里去,询问他们对村里的发展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为掌握大坑村贫困户基本情况,指导村民开展精准人口识别、精准帮扶,扶贫工作队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制定了村脱贫攻坚发展规划和《湖北省红十字会对口帮扶大畈镇大坑村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召开“红十字社区博爱家园应急救护培训班暨屋场连心会”、吃“连心饭”、发“连心卡”等方式,跟村民们坐在一起,谈心说难,切实了解群众所需,大力宣传精准扶贫相关政策。
路、电、水、气、网……要保证村基础建设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村民享受到时代进步的福利。自2016年来,湖北省红十字会共投入款物近600万元,在大坑村开展多项精准扶贫项目,有力改善了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工作队根据调研情况,在反复征求村民意见及村“两委”会议讨论的基础上,将卫生室选址定在村子中心的村委会附近。同时为整合资源,将卫生室建设与咸宁市红十字会在大坑村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项目有效整合,将村卫生室建成两层,一层用于卫生室,二层用于开展组织建设、急救培训等活动。卫生室于2019年5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大坑村民一直饮用山泉水,遇到枯水季节或干旱,不仅人畜饮水困难,农田灌溉也成了大问题。工作队为村里打井、修水塔,建了3个水池,共投入17万余元。2019年下半年,当地遭遇干旱,这些水利设施保障了全村人的安全生活饮用水。
2016年建起的60千瓦光伏发电组和2019年建起的70亩枇杷园则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近年来,大坑村集体经济收入保持在每年20万元左右,在提高村民人均收入的同时,为大坑村脱贫致富的长远规划打下良好基础。
驻村:包保到户 精准帮扶
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各不相同,唯有把准贫困脉络,对症下药,才能实现精准扶贫。为此,湖北省红十字会机关各支部与大坑村贫困户组织开展了结对帮扶,将全体机关干部分配到村,包保到户,责任到人。
“村里80%以上的人员是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针对不同情况,我们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帮扶。”省红十字会机关对接20户贫困户,致贫原因各不相同。
村里有位留守老人,老伴早年经商去世留下债务,子女长大成人外出务工,独留她一人在家,既缺乏必要经济来源,更需要人际交往抚慰孤独的心灵。工作队员郭强介绍她到村里的麻饼作坊工作,或在农忙时节为村里的枇杷园修剪枇杷枝,每月增收2000元至3000元,还能加强她与外界的交往,避免出现留守老人心灵空巢现象。
村里还有一户4口都有不同程度残障的贫困家庭,工作队帮助全家申请国家相关政策补贴、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的大病救助项目等,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村里的集体经济也是他们的保障之一。
大坑村希望小学是村里唯一的小学,100余名入学孩子中,留守儿童占80%。湖北省红十字会为他们招募暑期支教志愿团队,除补习语、数、外等基本课程外,还开设手工、音体美、影视欣赏、国情介绍及红十字和卫生安全知识专题等特色课程,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工作队还主动联系爱心企业开展捐赠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书籍、文具、体育用具、零食等礼物,并连续6年为大坑村8名贫困学生提供每天10元餐费补助。
博爱卫生室建起来后,工作队定期在卫生室二层开展卫生安全健康宣讲和急救培训。2019年扶贫日,工作队邀请专业人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老党员进行免费体检。去年11月底,工作队又与湖北省红十字基金会联系,募集了价值6万元的常用药品,解决了部分村民用药难、买药贵等实际问题。
每天,工作队都要撰写工作日志,推进当期工作计划和落实情况;每个季度,配合村委组织开展扶贫资料台账整理工作,入户核准扶贫对象人口基数和成员变动情况,弄清脱贫户和“边缘户”家庭真实情况,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不漏一人”,切实保障脱贫户的权益。针对实际情况,工作队适时开展临时救助活动,如2018年为4名考上高职高专以上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每人3000元助学款,为特别贫困的8个家庭提供每户2000元临时救助金等。
每年寒冬,湖北省红十字会主要领导都要率慰问组到大坑村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为贫困户发放家庭包(含棉衣、棉被、大米、面粉、油、糖等,价值300元/箱)。2016年以来,该项活动累计支持大坑村款物20.69万元。
护村:坚守“阵地” 巩固成果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坑村“两委”班子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1月23日开始在村里采取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做好村公共区域的消杀防疫,向村民宣讲疫情防控安全相关政策和知识,积极为疫情前线防控工作捐款5万余元,许多贫困户也力所能及地献出了一份爱心。
“这得益于村‘两委’班子的建设和进步。”鲍毅说,近几年,工作队通过指导帮扶,推动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强化政治引领,以全面从严治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以每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教育活动,提高村党员干部素质。紧紧依靠村党组织,指导、协助村“两委”班子积极开展工作,与全村党员群众一起努力,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为大坑村脱贫攻坚积极奉献,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疫情发生以来,工作队主要以网络和通讯方式指导和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鲍毅与村支书每日保持一次电话联系,通报工作情况。期间,工作队主动想办法帮助村里争取到口罩、体温表、药品等,其中药品总价值25万元,口罩、体温表价值4万元。
4月,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鲍毅率村干部赴邻县参观红薯种植基地,和队员、村委讨论后,决定在村里的枇杷园套种红薯,通过示范田种植、发放免费种苗等方式带动农民种植红薯,增加就业和收入。“红薯适应性强,成熟所需时间少,五月种,十月就能收,也不影响枇杷生长,短期内就可以有收益。”工作队表示,2020年计划拿出10余万元扶贫资金发展红薯产业,开展红薯示范种植,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红薯苗,带动贫困户和村集体增收,巩固脱贫效果。
此外,工作队通过湖北省红十字基金会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系,推荐当地的阳春园麻饼和枇杷合作社加工产品等加入“520我爱你湖北”公益直播带货活动,为当地农副产品助产促销。
更长远的计划是,与村“两委”班子合力,围绕“绿色崛起”战略目标,带领村民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放大品牌效应,融入红十字元素,打造高标准博爱生态枇杷园,完善产业链,实现贫困户和村集体双增收。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协助和配合大坑村美丽乡村建设。”鲍毅介绍,通山县规划的3000余万元的“枇杷说”广场、游客中心、人工湿地公园、一河两岸、绿化等景观项目已动工,“枇杷小镇”“产业路”等项目已完工。2019年,大坑村美丽乡村建设被列为通山县三个示范点之一。在年底考核中,省红十字会被咸宁市评为支持驻村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