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论光芒照亮前程——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五年成长纪实(一)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20-9-4 14:40:48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726

让理论光芒照亮前程

——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五年成长纪实(一)

编者按:2015年底,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宣告成立。这是全国首家也是迄今唯一一家由省级红十字会设立的以红十字运动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内设机构。

五年来,研究会从无到有,从年轻到成熟,始终以“开展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架通传播桥梁、发挥智库作用”为目标,先后完成了46个课题研究,通过《中国红十字报》及其他期刊等刊登研究成果和理论文章26篇,为丰富中国特色红十字理论、推进红十字事业发展贡献了上海智慧。

本报自今日起,分三期刊登上海红十字研究会五年工作实践及经验,敬请关注。

 

理直才能气壮

理论引领未来,实践推动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对人道需求的增长,中国红十字事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2010年1月,中国红十字会原会长华建敏同志提出了“两论一动”的要求。陈竺会长上任以来,多次强调加强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并要求上海市红十字会发挥历史底蕴丰厚、高校院所众多等优势,围绕历史和热点、难点等问题开展先行研究。

上海市红十字会亦认为,上海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地,也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有责任、有义务在红十字理论研究方面搭建平台,做一些有益探索。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和总会领导要求,上海市红十字会2014年制订《2015-2019年发展规划纲要》时明确:2015年成立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

经过近一年酝酿和筹备,经上海市红十字会执委会批准,2015年底,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正式成立。上海市红十字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马强出任研究会首任会长。时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郝林娜,以及部分省市红十字会代表、部分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捐赠单位代表等出席了11月27日举行的成立仪式,共同见证了研究会的诞生。

成立仪式上,研究会通过了《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章程》,明确研究会以“开展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架通传播桥梁、发挥智库作用”为目的,致力于丰富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理论体系,推动上海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研究内容定位:立足中国人道工作实际,开展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红十字文化内涵、推动红十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红十字组织发展与能力建设的研究;有关红十字核心业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其他与红十字运动相关的社会热点及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会上还发布了研究会第一份课题指南。

 

摸着石头过河

研究会成立以前,全国各地红十字会围绕理论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如苏州、徐州、南通、青岛、宁波等多个地方红十字会曾与当地高校合作,成立红十字文化、红十字事业发展等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也有国际人道法研究中心。

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不同于上述研究机构,这是全国首家、也是迄今唯一一家由省级红十字会设立的以红十字运动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机构。成立之后,研究会究竟以何种方式进行管理和运行,其组织架构、人员组成、经费来源如何构成,日常工作如何开展,全然没有先例可寻,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筹备之初,曾有人提议研究会通过民政注册成为社会组织独立法人单位。考虑到研究会发展尚不成熟、不具备独立运行的条件,以及关于公务员和党政领导干部兼职的有关规定,为确保研究会健康持续发展,结合当前工作实际,上海市红十字会最终决定:在初始阶段,研究会为非独立法人单位,作为内设机构由上海市红十字会执委会直接领导,日常办事机构(秘书处)设在信息传播部;研究会会长由执委会聘任,常务副会长由分管信息传播工作的副会长担任,秘书长由信息传播部负责人担任。条件成熟时,视情况建立独立法人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独立后,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由上海市红十字会执委会提名,由会员大会选举和聘任。

研究会组织性质和定位确定后,下一个问题就是——经费。虽然研究会所有人员均为兼职,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研究,不领取任何报酬,但是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如果没有足够经费,便无法保证质量,更难以吸引红十字系统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一同参与。当时,上海市财政预算批复的“红十字理论研究专项经费”只有每年6万至8万元,面对大量亟待开展的红十字课题,这些经费远远不够。在时任上海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高解春和副会长张钢的努力下,上海医药分销控股有限公司于2015年、2016年先后两次定向捐赠共计60万元,用于支持红十字理论研究工作,给上海市红十字会吃了颗“定心丸”。

为规范用好爱心企业的捐款,这笔定向捐赠资金被纳入上海市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基金“红十字精神传播”项目专项使用,同时明确:市财政预算批复主要用于研究会日常工作相关费用,捐赠资金主要用于立项课题研究经费。所有经费使用,均严格按照相关财务规定执行;捐赠资金使用必须报会党组讨论通过,并且要接受人道救助基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和社会审计。

虽然研究会是机关内设的非独立法人组织,但仍以独立法人组织的标准严格要求、规范管理。经过反复讨论、意见征询和修改,出台了《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章程》《上海市红十字运动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试行)》《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课题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研究会运行有章可循。同时,逐年争取并增加财政预算,最终将课题研究经费成功纳入市财政预算项目。目前,理论研究专项财政年度预算已从成立之初的6万元增加至每年20万元左右,社会定向捐赠资金仅作为补充使用,为持续常态化开展红十字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门招贤礼士

成立研究会的方案通过后,上海市红十字会一边“厉兵秣马”,积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工作经费,一边“招贤礼士”,主动联系、邀约、推荐热爱红十字事业,在或曾在本市红十字系统工作、对红十字工作富有心得的人员,以及在红十字运动实践和研究上有一定造诣的总会、兄弟省市红十字会领导及部分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加入研究会。

2015年9月,关于邀请成为研究会会员和特聘研究员的征询函发出后,立即得到红十字系统广大干部、会员和志愿者积极响应,以及许多知名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收到来自总会报刊社、本市红十字系统、其他社会组织、科研机构,以及江苏、内蒙古、贵州等兄弟省市红十字会30多封复函。经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和研究会秘书处审核,最终吸纳了36名红十字系统专兼职干部、志愿者骨干和相关领域人士为研究会会员,聘请苏州大学教授池子华等10名专家为特聘研究员,聘期三年。

在当年11月的研究会成立仪式上,与会会员第一次正式行使了会员权利——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章程》。特聘研究员代表、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范斌在致辞中表示,“将秉承人道主义的精神,科学规范、创新务实地对红十字会的理论体系、发展规律以及诸多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和学习,为红十字理论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着红十字理论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人表达了希望加入研究会、共同学习成长的愿望。同时,考虑到基层单位人事变动等因素,为壮大研究会力量,推动研究会工作发展,一年后,研究会在本市红十字系统内进行了会员扩招和调整。此后,形成了每年一次会员扩招和调整、召开会员大会的工作机制。

5年发展至今,先后有13名国内知名学者和红十字领域专家受聘为研究会特聘研究员,会员从成立之初的36人增加至73人。目前,会员平均年龄约44岁,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约占56%。他们中,约41%来自市、区红十字会,34%来自冠名红十字医疗机构,15%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9%来自学校红十字会和社会其他层面,都是对红十字工作有丰富经验和深刻思考的从业人员、志愿者等。这种由红十字系统内、外两方面共同组成的会员队伍结构,充分体现了研究会的群众性。

确定了发展定位,落实了经费保障,充实了人才队伍,研究会开始大踏步地向既定目标迈进。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