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五年成长纪实(三)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20-9-30 11:25:45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730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五年成长纪实(三)

立足红十字工作实践,提高理论研究对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促进研究成果转化,推进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始终是开展红十字运动研究的意义所在,也是开展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交流成果,指导实践应用

五年来,研究会立项开展的46项研究,内容涵盖了红十字运动历史、中国特色红十字文化、公信力建设、国际人道法研究、人道救助、救护培训、应急救援、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红十字志愿服务、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冠名红十字医疗机构活力、红十字参与社区治理等诸多方面。在课题立项和结题评审环节,研究会有意识地对课题进行引导,将“具有实践性、可行性和推广价值”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

每次结题后,研究会都会对课题研究成果编印成册,发送至全市红十字系统各单位、研究会成员,以及总会和部分兄弟省市红十字会,供大家学习、借鉴和使用。同时,每年召开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会员大会,对研究会上年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选择推荐具有现实意义或创新价值、成果可复制可推广的课题组在会上进行研讨交流。会上,除研究会特聘研究员、会员和课题组成员,还邀请本市各级红十字会领导、冠名医疗机构红十字工作负责人、高校红十字会代表等列席会议,让“决策者”和“研究者”面对面。

同时,研究会还鼓励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推广宣传研究成果,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目前,已有《“三区联动”的应急救护培训——上海市松江区创新应急救护培训模式应用与研究》《“社社合作”的组织实施——以上海市浦东新区红十字会与社会组织合作实践为例》《让身边人帮助身边人——上海市红十字会“爱心行动 百姓救助”项目启示》《基层红会信息化存在的不足及对策》《公共场所设置AED的后续管理维护探讨》等至少9个课题成果在《中国红十字报》理论版进行交流;《从冲突走向融会:近代红十字文化的本土化演进》《红十字冠名医院内部协同机制研究》等至少4篇研究论文刊登在《地域文化研究》《经济管理》《辽宁行政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和搜狐教育网站等平台。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递进-传承”模式在青少年学生应急救护培训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成果,已全面应用于该校学生急救培训和志愿服务项目。上海市三新学校在《基于“人道法”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题基础上,上海市宜川中学附属学校在《青少年学生红十字急救技能普及体验式分级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课题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均已形成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传播文化,发挥智库作用

研究会特聘研究员和会员,不仅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种责任。在历年开展的46项课题中,65%的课题有研究会成员参与,其中19个课题由研究会成员牵头申报并任课题组长。

在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会的专家和会员还发挥专长,服务于上海红十字运动历史文化的传承。在研究会广大特聘研究员、会员等支持下,特别是研究会首任会长马强带领下,上海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建设不断完善。

目前,展馆共收集了书籍、纪念品、徽章、实物和照片等各类历史文化史料千余件,其中具有馆藏价值的珍贵史料100余件,配备视听设备12件,增加了微信扫码听故事功能,并被列入了总会重点建设的全国4个文化传播教育基地之一,观众逐年递增。2018年起,陈列馆被列入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开放”名单,并定期举行“市民开放日”活动。同时,还开通了网上陈列馆,启动了《馆藏中的故事》编撰,成为上海传播红十字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及载体。

2017年5月8日,由上海市红十字会主办、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等共同协办的“博爱讲坛”正式开讲。几年来,有多名研究会成员结合自身专长和研究成果,走上“博爱讲坛”,走进社区、学校、基层红十字会,先后作了《红十字会法的诞生及其社会历史意义》《南市难民区与红十字人道运动》《漫话近代红十字文化的传播及社会认同》《中国红十字会的人道外交》《淞沪抗战中的红十字》等多个专题讲座,积极传播红十字文化知识。

为进一步传播人道理念,践行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规范红十字会工作,研究会还开展了“红十字的准则与行动”案例征集活动。在研究会特聘研究员和会员参与和帮助下,选取了其中较为典型或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33篇,修改完善后编印了《红十字的准则与行动案例汇编》,旨在通过真实案例“以案说法”,对广大红十字工作者在新时代更好地开展人道工作有所启发与帮助。

此外,研究会还与上海电视台等合作制作了纪录片《红十字在上海1904-1949》,挖掘尘封的记忆;修订了《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本知识传播手册》,为红会干部培训提供支持。

 

参与决策,推动事业发展

研究会“智库”的作用还体现在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各项具体业务中。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斌教授是研究会特聘研究员,曾参与主持研究会课题研究,并多次参与课题评审和指导等。2017年,她当选上海市红十字会第九届理事会兼职副会长,直接参与上海红十字事业发展各项决策工作。2018年初,经推荐,包括范斌在内的3名研究会成员还分别担任上海市红十字会“理论研究和知识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委员。

去年12月,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红十字会在沪签署《长三角红十字系统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为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在红十字领域的落地,今年,研究会将课题申报范围扩大至长三角三省一市红十字会。浙江省红十字会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合申报的《长三角红十字系统区域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通过专家评审,予以立项,迈出了长三角红会在理论研究领域合作的第一步。此前,上海基层红十字组织已经开始探索建立与长三角周边市县红十字会组成“青吴嘉”(青浦、吴江、嘉善)、“嘉昆太”(嘉定、昆山、太仓)红十字圈,共同研究、推动区域红十字事业协同创新发展。

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指挥下,上海红十字系统迅速行动,积极参与抗疫斗争,用行动和担当践行了“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维护人的尊严”的人道使命。为更好总结红十字会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反思,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推进红十字工作进行思考,研究会于今年8月启动了“疫情下的红十字”主题征稿活动,并将于近期举行主题研讨交流。

此外,围绕市、区红十字会及本单位年度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在世界红十字日和世界急救日等主题活动、服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及“三救三献”、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红十字志愿服务、红十字文化传播等业务工作中,研究会成员——尤其是同时担任领导干部和业务负责人的同志,都能积极参与咨询、参谋、研究和决策,将研究成果用于实践,将探索精神融入事业,主动发挥“智库”作用。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几年来,研究会着眼上海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历史厚度、国际高度、群众广度,做了许多努力。但理论研究不是朝夕之功,要发挥好研究会“智库”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各界对红十字理论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视,相信上海红十字运动研究会一定能为丰富中国特色红十字理论,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新闻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