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最后修改于:2020-12-30 10:23:59 点击开始打印

页面地址是:http://hszyj.net/article.asp?articleid=5788

【历史研究】

试论盛宣怀实业实践与慈善事业的关系

江华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又字幼勖,号愚斋、止叟。江苏武进人。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绕不开的人物,被后人成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又被称为“中国慈善之父”,通过近五十年的努力,在实业实践与慈善事业两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同时成为中国首富和中国首善,他是如何完成两者的平衡与转换的?两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内在关系?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一、盛宣怀的实业实践

他从1870年开始进入官场后,运用官督商办和商办的形式,陆续经办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局、华盛纺织总局、汉阳铁厂、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通商银行、汉冶萍煤矿有限公司等,并担任督办、总办或董事会长。他在政府中的官职也在不断上升,从海关道升到邮传部大臣,参与重大外交活动,他倡办了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他还参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建并担任首任会长,夏东元先生将这些总结为盛氏一生创造了十一项“中国第一”。正如左舜生先生在《清末建设与盛宣怀》一文中指出的“盛宣怀在清末政治上地位之重要,不下于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而所从事建设各端,对于国家关系之大,尤远非李、张辈所能及。”

1872年,盛宣怀受李鸿章的委托,起草《轮船招章程》,强调“商本商办”,1873年,中国近代史上的首家民用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上海营运。盛宣怀出任招商局会办,在招商和营运上尽心尽力,很快实现了扭亏为盈。1877年,他收购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中资企业并购外资企业的案例。1885年,盛宣怀成为中国轮船招商局第一任督办。在轮船招商局取得成功后,盛宣怀大展宏图,先后涉足电报、纺织、铁路、铁矿、银行等行业,均担任要职,让他一跃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洋务企业家和“红顶商人”。李鸿章称赞他是“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他在上李鸿章书中表露心迹说:“竭我生之精力,必当助我中堂办成铁路,银行,邮政,织布数事,百年之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之后,吾愿足矣。”通过多年兴办实业,在积累了大量个人财富的同时,号召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为他从事慈善事业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盛宣怀与慈善事业

盛宣怀从早年即广泛参与慈善实业,在其父盛康的影响下,在常州协助设义庄、办义田、兴义学,为其日后参与国家慈善工作奠定了基础。1871年,直隶发生特大水灾,盛宣怀奉父命到上海、苏州、扬州等地开展劝捐活动,并采购棉衣、粮食等物资,从上海雇轮船运往天津,救助灾民。1875年至1878年,北方五省发生特大旱灾,史称“丁戊奇荒”。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筹赈局,特派盛宣怀处理赈务。盛宣怀亲赴河北献县开展调查,请求朝廷借款万两,救济“极贫之户”。因为这笔款项是计划外的,由盛宣怀回江南劝募,如数归缴。在赈济过程中,盛宣怀尽心尽力,大病一场,夫人刁氏把积蓄全部拿出,支持他的慈善事业。1979年,盛宣怀出任天津河间兵备道,在天津设立慈善机构广仁堂,对劫后余生的孤儿寡母加以留养,维护了一方平安。

1886年,盛宣怀出任登莱青兵备道,他主持治理小清河,在治理过程中,他创造性的采取“劝捐筹款,以工代赈”的策略,即一面由他在江南发动募捐,筹集治河经费。一面让受灾灾民参与治河工程,发给工钱,实现了救灾水利两不误。小清河的治理耗时三年多,征调民工数十万,开支白银七十多万两,消除了水患,发展了经济。同时他还参照天津广仁堂的做法,在烟台设立胶东地区最大的慈善机构广仁堂。据池子华教授统计,从1871年到1896年,盛宣怀参与的慈善赈灾就有27次之多。1897年至去世前,盛宣怀承担的全国性赈灾活动就有35次之多。他的足迹遍布全国,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慈善家。

盛承懋在《盛宣怀慈善思想的形成及其对社会的奉献》中特别指出:随着盛宣怀所从事的慈善活动影响越来越大,他也成为一个众望所归的慈善事业家,全国各地发生灾荒,都会有人写信或者游说,要求他出面主持赈灾工作。在他主持官赈和义赈的过程中,往往可以调动他所辖大型企业的资金,常常采用先垫款散赈,再募捐归还的办法,所以能及时散放赈银、赈粮,效率比官赈高得多。又由于他在政界的影响和关系十分广,在劝募义捐、购运粮食、减免税金等方面都极有办法,因此能一呼百应,在赈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义赈”界的领袖人物”这也让他成为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和首任会长成为必然。他晚年回忆说:“上海广仁堂系鄙人一手所建设,平常办理各种善举,遇有灾荒,同人提倡义赈,历有年所。堂内捐置房地、矿业股份,以为恒产,如能经理得宜,未始不可达救人目的。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在上海病逝。他在遗嘱中提出,将一半家产捐赠出来,作为慈善基金。经过清点,盛宣怀遗产共计白银1160万两,其中一半捐入愚斋义庄,用于支持社会慈善事业。

三、盛宣怀与中国红十字事业

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开战,大量东北难民无家可归。在这种情况下,中、英、法、德、美五国代表集会上海,发起成立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这一事件也标志着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吕海寰、盛宣怀、吴重熹三位大臣成为中方代表,盛宣怀充分发挥筹款的技巧,第一时间将募捐启事、募捐公函发往各省,同时还亲自制定了筹办办法八条等。劝捐得到了各省当局的积极回应,短短一个月中就收到十几万两。同时,还制定了《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暂行建明章程》八条,当年建立分会20多家。三年之中,万国红十字会和各地分会,共救护出险、赈济安置46.7万人,堪称功勋卓著。1907年,万国红十字会完成历史使命,中国会员于上海开会,决定成立独立的中国红十字会,正好盛宣怀在沪上,遂公推为会长,中国红十字会自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作为会长,盛宣怀积极推动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医学堂的建设。

1910年2月,盛宣怀等三位大臣给朝廷上奏折《酌拟中国红十字会试办章程请旨立案折》,说中国红十字会自独立以来,建设医院,兴办学堂,有了一定基础,考虑会务头绪繁多,又关系中外交往,希望派大臣作为会长。经过研究,朝廷同意了这一请求,“着派盛宣怀充红十字会会长”,盛宣怀因此成为中国红十字会官方任命的首任会长。1911年10月27日,清政府认为盛宣怀是酿成辛亥革命的祸乱者,发出上谕,革去盛宣怀一切职务,当然也包括大清红十字会会长一职。也就是说盛氏充当大清红十字会会长只有短短二十个月。

被革职后,盛宣怀仍然关心关怀着红十字事业的发展。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为了救助南京难民,盛宣怀个人出资,租用英国太古洋行“大通”号货轮作为红十字救护船,两度赴南京,解救难民三千余人。1914年,再次向中国红十字会捐银一万两,用于安徽难民救助。盛宣怀去世后,中国红十字会感念他对红十字会做出的历史性贡献,联合汉冶萍煤矿、招商局、通商银行等,为盛宣怀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沈敦和副会长致悼词,对盛宣怀的功绩和事业作了回顾,称赞他是“大实业家而兼大慈善家”,是对盛宣怀的公允评价。

四、盛宣怀对常州慈善事业的影响

(一)盛宣怀生前在常州兴办了很多慈善事业。主要包括善堂、义庄、学校等。根据《盛宣怀档案选编·慈善编》,可知他在常州兴办的善堂有存仁善堂、普济善堂、启善堂,兴办的义庄有拙园义庄,参与兴办的义学和学校有人范书院、龙城书院、西郊书院、正则学堂、正则高等小学堂、公立冠英小学堂、唐家巷公立小学堂、路湾学堂等。同治七年,其父盛康在常州建立拙园义庄,旨在敬宗睦族,团结家族成员,壮大家族力量。义庄规模很大,盛氏家族对其进行严格管理。由于经营得当,每年皆有盈余,并在完纳国课、赡养宗族、兴学助教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1920年,盛氏族亲好友根据盛宣怀遗命和实际状况,把家产进行十成分派:五成归盛氏五房子孙均分五成设立愚斋义庄,作为社会慈善赈济及家族公用、公积之基本金,由义庄董事会遵章保存和管理。愚斋义庄从成立到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基本能够按照庄规运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围绕盛氏家产,盛氏内部及其与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纠纷不断,在内外压力下,盛氏先对义庄资产进行四六分析,1931年又将义庄解散。上海愚斋义庄可以看作是常州拙园义庄的延续和发展。盛宣怀兴办的学校和义学,为促进常州的教育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盛氏家族长期关心关怀常州公益事业的发展,多有资助。盛宣怀去世后,维持盛家局面的是盛夫人庄德华。1924到1925年,接连爆发了两次江浙战争,长三角地区深受其害。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及各地分会竭力开展战地救护工作。庄夫人继承亡夫遗志,给予红十字会力所能及的支持。1925年2月,常州分会会长伍琢初致信庄夫人:“慨自时局多故,战祸频仍,满目疮痍,同深悯恻,矶服务红会,鉴兹惨状,对于疗养伤兵,救济难民等事,无不汲汲筹办,未敢一日稍懈也。第应办之事尚多,而原有之经费不继。前次江浙之战,灾区甚广,需费甚多。勉为支持,半由借垫。乃前此之借垫未偿,而今日之需用又急。当此地方元气未复,又加以此次兵灾方振恤之未逞,何能再事劝募。惟是吾常北门城外暨北乡三河口、焦店及戚墅堰、横林一带,均被溃兵抢劫,十室九空。江阴连日对垒,闻被炮火惨伤者,为数甚巨。且四处火光烛天,历三日夜之久。该处灾情尤为重大……夙仰太夫人关怀桑梓,乐善不倦。鉴兹灾黎遍野,待拯孔殷。敬乞大发慈悲,迅予提倡,慨捐巨款,以资补助。如蒙慨允,即乞电示。矶当躬亲其事,以期灾黎实惠均沾,不负我太夫人孜孜不倦之德意也。”告知常州地方兵灾严重,常州分会不遗余力开展救助,但限于经费,恳请盛氏家族慷慨解囊。庄夫人及时回信:“此次兵事,诚如尊示,江阴受祸最烈,而敝处济美、源大两公典,损失尤钜。承属一节,论情论理,故不容辞。只以历年捐办各省水旱灾振,为数过多,而预算之收入,竟致无著,恐外间未悉情形,疑为诿饰。是以于前年冬间登报布告,藉明真相,迩来兵灾连绵,各处遭受损失,尤非意料所及。惟事在梓乡,不敢不尽力设法。业于常郡佛家捐助洋三千元,又在上海勉办一收容所,实已筋疲力竭。猥荷谆谆,愧无以仰答仁忱,尚希鉴谅是幸。”意思是说,盛家历年捐助很多,家底渐空。但家乡的事情义不容辞。现在已经通过天宁寺捐助三千元,又在上海办理收容所一个,略尽绵薄之力。

(三)在盛宣怀的影响下,常州人为中国红十字事业做出了贡献。红十字会与常州的渊源很深,可以说盛宣怀是源头。尽管常州红十字会并非全国最早成立的红十字会,但自1914年开始筹备,到1921年正式成立之后,工作开展时间之长,工作之细,影响之大,在全国全省也是极为少见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盛宣怀的影响下,庄录、闻兰亭、苏克己等常州人对中国红十字会的贡献和影响很大。庄录是盛宣怀的内侄,是银行董事长和金融家,从1921年到1929年,他当了八年的中国红十字会理事长,最为人熟知的是1923年带队参与日本大地震的灾后救援工作。1921年常州大水,分会向总会求援,庄理事长及时拨款五百元,棉衣200件。闻兰亭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就以慈善家闻名于上海,曾任中华民国红十字会常务理事,做了不少捐款捐物,抢救伤员的工作。1937年8月,红十字救护队长苏克己在上海罗店营救飞行员时,被日军残忍杀害,引起各国公愤,后被追认为烈士。抗战结束后,专门为烈士修建了纪念碑。而常州本土的红十字人,也纷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红十字争光添彩。1914年,30岁的王完白先生受命筹备常州红十字会,十年如一日的为红十字会而努力工作。在回顾个人在常州的成绩时,他认为创建中国红十字会常州分会,是他一生难以忘怀的事情。屠寄是常州红十字会的首任会长,曾做过县令,著作等身。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抱病参加了常州分会的创建,并召集了一些会议,还部署了长江大水的防疫工作,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楷模。第二任会长龚承祖先生,把自家的房子拿出来,设立伤病救护站。第三任会长伍琢初先生多次向总会求援,争取各项支持。临终前,他捐款五千元为常州百姓修建一座平桥,方便商旅通行。

意识超前,接轨世界,盛宣怀在洋务运动中的卓越贡献和在实业中的杰出成绩,成就了他的传奇。而能够在经营实业的同时,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之心投身到慈善事业当中,用一生来做慈善,推动红十字运动的发展,从另外一个层面实现了他更大的人生价值。在实业与慈善之间,他统筹考虑,把实业的经验成功运用慈善事业中来,也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范例。

(作者系常州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