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江苏红会改组述论
徐国普 池子华
内容摘要:建国初期,江苏各地红十字会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直接领导和当地各级政府大力协助之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组,在组织整顿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对于当前中国红十字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改革或理顺管理体制,进而更为有效地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国初期 江苏 红十字会 改组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与其他众多的社会团体一样,中国红十字会迎来了“新的转变,新的开始”
[1]。作为中国红十字会发祥地的江苏
[2],红会组织也开始了新的转型。建国初期,江苏各地红会在机构改组、干部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组织建设,并取得了不少的宝贵经验。江苏红会的改组整顿是中国红十字会开始“新的转变”的一个侧影,对于当前中国红十字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改革或理顺管理体制,进而更为有效地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此问题简要论述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
在考察建国初期江苏红会改组工作之前,有必要对建国初期江苏省行政区划作一简要介绍。1949年4月底至6月初,南京市和江苏全境相继解放。南京市初为中央直辖市。江苏省以长江为界划分为苏北、苏南两个行政公署区(简称行署区)。1950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后,南京市和苏北、苏南二行署区由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江苏恢复建省,仍由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撤消苏北、苏南二行署区。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建立,南京市改为江苏省辖市,省人民政府驻地。此时,江苏省有南京、徐州、南通、常州、苏州和无锡6个省辖市,徐州、淮阴、盐城、扬州、南通、苏州、镇江和松江8个专区,新海连、清江、东台、扬州、泰州、常熟和镇江7个县级市,砀山县、江浦县、崇明县、上海县、嵊泗县等71个县以及1个淮海盐区
[3]。本文所谓的江苏红会就是指建国初期江苏属地的中国红十字会各地分会及1956年成立的江苏省红十字会。各地分会在改组前以会址所在地命名,依据《中国红十字会分会暂行组织通则》(1950年8月)的规定,改组以后,各地分会则以市县的名称定名。
江苏红会的改组是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直接领导和当地各级政府大力协助之下完成的,是中国红十字会改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红十字会的改组是按照总会先完成改组,再由部分分会改组示范,最后全部分会完成改组的步骤逐级逐次进行的。
195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上海新闸路856号(此处时为总会驻地——作者注)召开红十字工作检讨会。总会通知要求全国尚有联系的63个分会派代表出席会议
[4]。实际上,到会的只有17个分会40余名代表,其中江苏出席会议的有南京、常州、青浦、长泾、无锡、镇江等6个分会
[5],占与会分会总数的35%以上
[6]。与会代表欢聚一堂,共商中国红会的前途命运。会议决定派代表赴京请求接管和协商改组总会等事宜。总会的改组工作处于酝酿之中。
应该注意到的是,根据《1952年华东区各省市红十字分会人员经费及事业补助费预算表》和《中国红十字会华东各地分会1953年会务人员编制表》的统计
[7],江苏省共有8个分会(武进县分会为1951年新建立
[8],江苏省分会待建)。这表明当时江苏所有的6个分会均派代表参加了红十字工作检讨会,充分显示出江苏红会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迎新的精神面貌。
中央人民政府非常关心和重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改组工作。周恩来总理曾作重要指示:红十字会总会迁址北京改组,由卫生部和中国人民救济总会领导负责,具体筹备工作由救济总会负责
[9]。8月2日,中国红十字会协商改组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产生了新会长、理事和新的章程,并很快得到了政务院的批准。改组后的中国红十字会成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中国红十字会分会的改组工作由此揭开了序幕。
为了规范有效地开展工作,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制定了《1950年9月至12月工作计划大纲》,大纲规定整理分会组织与训练干部是总会的中心工作,并要求选择若干大行政区或省会所在地人口众多及具有事业基础的分会先行整理改组,以起带头和示范作用
[10]。为此,总会还颁布了《中国红十字会各地分会整理暂行办法》和《中国红十字会分会暂行组织通则》作为各地分会组织整顿的工作指南。10月16日,中央内务部、卫生部联合发出通令,要求各省、市政府指导、协助和配合中国红十字会整顿各地分会
[11],即整理旧分会、成立新分会等工作。
为了加强分会干部政治和业务学习,培养新型的组织干部,确保各地分会改组工作的顺利开展,11月1日至12月6日,中国红十字总会在北京举办了分会干部学习班,30个分会51位干部参加了学习。当时全国共有193个分会,与会的分会大致是“先行整理改组”的对象,故仅占总数的15%。其中江苏的长泾、镇江、常州、南京、青浦、无锡等6个分会(占与会总数的1/5,)派出11名干部参加了学习班
[12]。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学习分“思想方法”、“政策”、“会务”和“业务”四个单元进行),干部们在思想改造方面收获很大,对新中国红十字会的性质和立场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特别是纠正了过去亲美和惧美的错误倾向。在讨论会上,常州分会总干事吴逸樵表示:“过去凭借美援物资发展中国红十字会业务是不对的。”南京分会诊所主任曹寄深说:“经过学习讨论后,知道中国的灾难是美帝勾结反动派造出来的,人为的灾祸。”
[13]他们的发言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学习结业后,分会干部即回所属的分会发动整理改组工作,并指导和帮助邻近的分会进行整理改组,或时机成熟后积极筹建新的分会组织。他们成为各地分会改组工作的骨干力量。
在1951年的工作计划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仍然把调整组织整顿业务作为工作的主要任务
[14]。江苏红会干部在深刻领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有关规定以及中央内务部和卫生部的联合通令精神后,觉得红会自身改组整顿的时机已经成熟。1951年2月,无锡分会在全省率先举起改组大旗。之后,其他5个旧分会积极跟进相继完成了整顿改组工作。
二
1950年12月,无锡分会自参加分会干部学习班的代表返回后,便着手协商改组分会的工作,市民政局和卫生局予以大力支持和配合。分会正在加紧进行改组工作之时,于1951年1月25日接到总会1月22日发来的《为组织救济朝鲜难民医疗队给各地分会的通知》,通知要求把组织医疗队的工作列为二三月间的中心任务
[15]。实际上,无锡分会在积极组织医疗队支援朝鲜的同时,并没有因此停止了分会的协商改组工作。
2月11日,改组协商会议如期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市民政局、卫生局、市总工会劳保部的领导和妇联、学联、青年团、劳动局、文联、教育工会、工商联、慈善团体联合会、农会、医协、中华医学会、救济界、仁济医院、医学校、中医协会、护士协会、助产士联谊会的代表,以及原红会会长、理事、总干事等共33人。与会人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会议讨论通过了分会组织规程,正式产生出25位理事。推选李德(无锡市卫生局局长)为会长,张玉寿(无锡普仁医院院长,原分会会长)、冯晓钟(无锡市工商联筹委会主委)和盛水湘(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为副会长,蒋白鸥为总干事
[16]。4月,新的无锡市红十字会成立
[17]。
青浦分会也于2月11日,在县人民政府和各有关机关团体协商之下,完成了改组事宜,通过了分会组织规程和1951年的工作计划。徐熙春连任会长,副会长为牟凤沼(青浦县人民政府民政科科长)、刘经国(青浦县医务工作者协会主委)和徐正大(原分会常务理事),总干事由徐正大兼任
[18]。
2月20日,长泾分会在江阴县和长泾镇人民政府,以及卫生院、总工会、工商联、中苏友协、地方民主人士等22人的协商之下,完成了改组任务,会址由长泾镇迁至县城,改称江阴县分会。赵元(江阴县人民政府卫生院院长)任会长,杨民奇(江阴县人民政府民政科科长)和郭琦元(原长泾分会理事)任副会长,张宇和任总干事
[19]。
镇江市人民政府接到总会邀请协助镇江分会改组的文件后,市卫生局即派员前往分会调查和了解情况。3月1日,分会举行了协商改组会议,当地的工、青、妇、农、学等机关团体的代表均出席会议,推选卫生局代表陈邦贤任协商会议主席。根据分会整理办法,会议讨论了改组的步骤,并选举刁端圣(农民协会主席)、王立本(江苏医学院医院副院长)等为理事。理事会推选杨公崖(社会福利主任委员)为会长,陆小波(原分会副会长)、倪锦忠(总工会副主席)、陈邦贤(卫生局科长)为副会长。刁端圣、邓剑(学联主席)等5人为常务理事
[20]。6月,新的镇江市分会正式成立
[21]。
至1951年4月,全国17个分会正式完成改组,建立了新机构,其中包括江苏省的无锡市、青浦县
[22]、江阴县
[23]和镇江市4个分会。这表明江苏红会的改组工作进展顺利,且走在全国前列。(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以各地分会协商改组会议产生出理事,并由理事会产生出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作为分会改组完成的标志,尽管按照《中国红十字会各地分会整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这些人员的名单须一并报请总会批准或备案。换言之,旧分会改组的完成与新分会的正式成立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然而,各地分会在组织调整的实际操作中,在改组方式、领导分工、名誉职务设置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总会及时地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并总结经验教训,于4月10日通报全国各地分会“关于改组分会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24],以指导和改进今后的分会改组工作。
常州分会的改组工作正是在总会新的通知精神指导下进行的。5月27日,常州分会召开第一次理事会议。此前,分会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邀请政府和人民团体代表27人,举行了三次改组协商会议。理事会议推选吴伯芳(常州市人民政府卫生科科长)等11人组织了常务理事会,并推选吴伯芳为会长,徐元谟(常州市医师协会副主任)、李行甫(原分会副会长)、吴逸樵(原分会理事)为副会长。常州市市长诸葛慎为名誉会长,民主人士刘国钧为名誉副会长,改组工作顺利完成。在这次理事会中,还通过了分会的组织规则草案,并拟订了1951年的工作计划
[25]。
与上述分会相比,南京分会的改组进程稍显缓慢。个中原因尚不清楚,不过有一个因素——建国前后南京市短时间内的行政隶属关系(或行政地位)的急剧变化——应该值得考虑。毕竟南京旧分会的改组是通过协商会议的形式进行的,而协商会议正是由市政府领导邀集各群众团体、民主人士及分会原理事、职工代表等共同组成,并由之代行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如前文所述,解放后南京市初为中央直辖市,1950年改由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1953年1月成为省辖市、省会城市。而解放前南京市还是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分会改组的复杂性不言而喻。
1951年7月,南京市民政局派中共党员干部李超凡进入南京分会,遵照会章筹划分会改组工作。1952年12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致函南京市卫生局,“敦促协助南京市红十字会进行改组”。1953年2月6日,南京市卫生局主持召开“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协商代表会议”,选举出25名理事组成了南京红十字分会第一届理事会
[26]。理事会推选陈祖荫为会长,刘西淮和李钊为副会长,李超凡任总干事
[27],南京分会的改组得以最终完成。至此,江苏分会的改组工作也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分会在改组期间,经历了两件重要的事情。其一,总会遵照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52次政务会议通过的《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办理登记手续,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予以批复,即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奉准登记为社会团体。9月总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分会向当地政府办理登记(为社会团体)手续
[28]。其二,1951年8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鉴于旧分会情况异常复杂,干部质量参差不齐
[29],发出关于“停止登记旧会员,暂缓吸收新会员”的通知
[30]。所以,江苏红会在接到通知后,即停止办理旧会员的登记手续和发展新会员工作。
三
对建国初期江苏红会改组过程进行考察之后,我们得出如下两点启示。
第一,改组是中国红十字会获得“新生”的重要基础。中国红十字会已逾百年,其管理体制处于不断的嬗变递进之中。而建国初期的“改组”正是管理体制新旧转轨的关节点,是获得“新生”的重要基础。因为此次改组,并非是理事会任期届满的正常改选,而是包括了机构整理、思想改造等内容。况且大多数分会缺乏民主选举基础,全由协商会议代行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完成了改组工作。这种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的难度和复杂性可想而知。不过事如所愿,随着机构的调整、人事的变动与思想改造以及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的颁布施行,中国红十字会的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中国红十字会会章》(1950年)中规定,“本会组织原则为民主集中制,下级组织每月须向上级组织报告会务,上级组织的指示,下级组织须认真执行。”
[31]这对于理顺总会与分会之间的关系以及顺利开展红会的各项工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是中国红十字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红十字会虽为国际性组织,但中国的国情决定着中国红会处理好自身与政府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实际上,我国各级政府一直关心着包括中国红会在内的各种社会团体的生存和发展。1950年周恩来总理曾拨冗亲笔修改《中国红十字会会章》,关爱之情跃然纸上。1952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秘书厅发出的通知表明:关于中国红十字会的隶属问题,奉总理指示,明确中国红十字会归中央卫生部直接指导和联系
[32]。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另外,改组后的分会进行了人员编制,编制由各地编委会决定,分会的经费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划拨。以1952年为例,中央财政拨给江苏红会的人员经费和事业补助费就达新币138288元
[33]。至于建国初期全国各地分会的顺利改组,更是离不开当地各级政府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1]《新的转变,新的开始——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改组经过》,《新中国红十字》创刊号,第2页。
[2] 中国红十字会于1904年3月10日在上海诞生。上海时为江苏属地。参见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26页。
[3] 有关建国初期江苏省行政区划的情况,参见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苏省志·地理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3~65页。
[4]《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召开工作检讨会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全宗号476,卷号1968。《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谓1950年的红十字工作检讨会是在2月上旬召开,且全国有64处分会接到会议通知。(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1页)两处有误,与档案资料不符。
[5]《总会工作检讨会代表名册及会议记录、总结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全宗号476,卷号1999。
[6]江苏与会代表分别是:南京分会的吴耀麟(总干事)、杨登瀛(会长);常州分会的吴逸樵(总干事)、杨迪群(乡村服务站负责人);青浦分会的徐熙春(会长);长泾分会的华毓楠(诊疗所主任)、刘正骅(分会文书、诊所医师);无锡分会的张玉寿;镇江分会的白耀华(分会诊所主任)、陆树人(职员)。参见《总会工作检讨会代表名册及会议记录、总结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全宗号476,卷号1999。
[7]《1952年华东区各省市红十字分会人员经费及事业补助费预算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档案室,3卷永久期;《中国红十字会华东各地分会1953年会务人员编制表》,江苏省档案馆,6卷永久期,第9页。
[8]《迎接1952年》,《新中国红十字》第17期,第6页。
[9]孙柏秋主编,池子华、杨国堂等著:《百年红十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7页。
[10]《中国红十字会总会1950年9月至12月工作计划大纲》,《新中国红十字》创刊号,第11页。
[11]《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联合通令》,内卫社字第1号,1950年10月16日,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1页。
[12]出席此次会议的江苏代表分别是:长泾分会的郭琦元(理事)、张宇和(总干事)、华毓楠(诊所主任);镇江分会的丁荫楣(诊所副主任医师);常州分会的吴逸樵(总干事)、杨迪群(前黄服务站主任);南京分会的吴耀麟(总干事)、曹寄深(诊所主任);青浦分会的王昌来(代院长);无锡分会的蒋白鸥(总干事)、白光(无锡市卫生局选派)。(参见《分会干部学习会参加干部名单》,《新中国红十字》第3期,第4页)《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谓分会干部学习会在南京举办、计有31处分会参加、江苏的江阴等分会派出干部12人与会。(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2页)四处有误,与档案资料不符。
[13]《中国红十字会分会干部学习会总结报告》,《新中国红十字》第4期,第4~5页。
[14]《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1951年工作计划的指示》,《新中国红十字》第4期,第1页。
[15]《无锡市分会组队经过报告》,《新中国红十字》第7期,第22页。
[16]《无锡市分会——2月11日改组》,《新中国红十字》第6期,第26页。
[17]庄申主编:《无锡市志》第3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87~2288页。
[18]《青浦县分会徐熙春连任会长》,《新中国红十字》第7期,第29页。
[19]《本会长泾分会改为江阴县分会》,《新中国红十字》第7期,第31页。
[20]《镇江市分会改组初步进行》,《新中国红十字》第8期,第39页。
[21]张世闿等总纂:《镇江市志》上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358页。
[22]青浦县分会于1958年改称上海市青浦县红十字会,受上海市红十字会和青浦县人民委员会领导。(参见冯学文主编:《青浦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16~717页)
[23]《江阴市志》记载:1950年9月改组为江阴县红十字会。(程以正主编:《江阴市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37页)时间与本文所引的资料相左,有待考实。
[24]《关于改组分会一些应注意的问题》,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23~25页。
[25]《常州市分会改组》,《新中国红十字》第10期,第34页。
[26]南京红十字会组织简史,http://www.njredcross.org.cn/zzjj/zzjs.php.
[27]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3页。
[28]《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已奉准登记为社会团体》,京51组字第3469号,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
[29]全国“三反”运动前夕,数地旧分会出现了一些干部和会员的不良行为,少数干部贪污腐化,作风恶劣,有甚者被判刑。
[30]《停止登记旧会员暂缓吸收新会员》,京51组字第2909号,见《新中国红十字》第12期,第7页。
[31]《中国红十字会会章》,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50—2004)》,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32] 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3页。
[33] 江苏省红十字会编著:《江苏红十字运动八十八年》,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