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失能老人的帮扶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陈俊宏向“两会”递交提案
3月3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陈俊宏递交提案,呼吁“加大对失能老人帮扶力度,积极推进养老事业”。
加大财政投入,给予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3月6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至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可能进一步加深。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等提出明确要求。
陈俊宏指出,要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解决好全国脱贫问题,解决好全民健康问题,解决好全民养老问题。对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关键是抓好落实。
“我国现有失能老人4000万,由于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家庭差别等,失能老人的照顾护理差别也较大。”对此,陈俊宏首先建议,要加大财政投入,并在政策上给予特殊帮扶。
陈俊宏以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10月9日发布的《中、重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补贴暂行办法》为例,对此作出说明。该办法规定对西城区“三无”、低保低收入、失独及非经济困难的中、重度失能老人给予每月最高400元补助,可用于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精神关怀等41项扶助性居家养老服务。陈俊宏认为该办法带了个好头,作出了示范,可以在全国推广,特别要在经济发达地区推广,并作出全面宣传报道。
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陈俊宏认为应当由中央财政在转移支付中明确对养老事业特别是失能老人照护服务补贴的项目和数额,地方政府也当应予以配合配额,专款专用,并监督落实到位。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应当逐年增加对失能老人进行救助的额度。
发挥社会组织生力军作用
在养老服务事业中,社会组织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为政府分忧的生力军作用。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亦提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加大对公益性、互助性、服务性、专业性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
对此,陈俊宏建议支持社会组织连通各方多渠道筹集资金物品,对失能老人送去关爱。各级政府应当以购买服务等方式,让相关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照护服务,并由他们组织培训护理人员,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陈俊宏特别指出,目前中国社会组织还不发达,尤其是关心养老事业和帮扶失能老人的社会组织较少。“但令人高兴的是,”他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自2013年以来在全国开展‘关爱失能老人行动’,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资料显示, 2014年9月,在财政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大力支持下,事业发展中心获准组织实施2014至2015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项目。1.23亿彩票公益金共资助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89家养老机构,为1.5万失能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并可惠及其他老年人10万人。2016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继续实施该项目,项目资金1003万元用于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共资助50家养老机构,向每家养老机构提供价值20万元的物资资助。
1月5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下发了《关于红十字会参与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该中心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也为今后红十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以该中心为例,陈俊宏希望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类似组织和行动,支持更多社会组织以多种形式帮扶失能老人。
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陈俊宏提出,这不仅要求政府和社会组织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还要求城市社区组织、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等发挥协调监督作用,促进养老事业发展;企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尽绵薄之力予以帮扶;公众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给予舆论支持;家庭和个人尊老、孝老,自觉承担照顾护理责任。他建议,动员社会力量,形成联动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长效机制,共同完成这项任务。
同样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为例,“该中心不仅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还吸引百余家企业和各界爱心人士、志愿者共同参与,以捐资、捐物等形式帮扶失能老人,获得了老年人的热烈欢迎和广泛社会好评。”
“当所有社会力量拧成一股绳,生活在中国的老人就会更加幸福。”陈俊宏说。
(文章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责任编辑:刘思瀚 )